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令在必行 毋有所遏

作者:魏国华 发布时间:2018-01-22 14:38:31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一支部队,如果“法令一出,吏士无违”,那这支部队必然有强大的战斗力。假如将帅士卒视军令如戏言,我行我素,则“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令不行,众不壹,可败也”。 明宣德七年,明宣宗朱瞻基为减轻百姓负担,下诏要求对所有的官田收税时,“十减其三。”然而对这道诏令,“户部皆不行”。朱瞻基知道后很生气,严令各部门对诏令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绝不能“泽不下究”,并要求“自今令在必行,毋有所遏”。
 
  毛主席在《明史·宣宗本纪》里读了这段后写下批语:“今犹存此弊。”对服从命令,毛主席多次讲过。例如1959年3月29日,他在一篇党内通讯中批评一些不服从命令的中层干部时说:“上面的指示不合他们胃口的,他们即阳奉阴违,或者简直置之不理。”“下情不能上达,上情不能下达,危险之至。”因此,需要经常开会,“上层基层,夹攻中层,中层干部的错误观点才能改正”。
 
  命令,尤其是军令,最基本的要求是“严”。“令严方可以肃兵威,命重始足以整纲纪”“其令强者其敌弱,其令信者其敌诎”。一支部队,如果“法令一出,吏士无违”,那这支部队必然有强大的战斗力。假如将帅士卒视军令如戏言,我行我素,则“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令不行,众不壹,可败也”。
 
  蜀国大将张飞武功了得,脾气也火爆,特别是喝酒之后经常鞭打身边的士卒。兴兵讨吴前,刘备给张飞下命令:“朕素知卿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今后务宜宽容,不可如前。”
 
  可张飞把刘备的这道命令压根儿没当回事。一次部署任务后,下属范疆、张达请求延长制作白旗白甲的期限,张飞听了火冒三丈,让人把二人绑在树上,“各鞭背五十。鞭毕,以手指之曰:‘来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范张二人明知期限内完不成任务,为了保命,“当夜寝于帐中……以短刀刺入飞腹。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五十五岁。”
 
  7年后,“深通谋略”的马谡对张飞的死因“哀之不鉴之”,同样犯了不服从命令的错误。当时,为守住“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的街亭,诸葛亮对马谡下了死命令,要求他一定要把军营扎在水边。可马谡到达此地后,偏偏把几十万大军扎在了远离水源的山上。见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马谡的副将王平建议他“伐木为栅,以图久计”,马谡听后“大怒不从”。结果,魏军断了马谡的水源后,采用火攻,蜀军大败。此战,马谡被诸葛亮挥泪斩杀不说,蜀国也从此一蹶不振,走向衰亡。
 
  “令行阃外摇山岳,队伍端严赏罚明。”岳飞的这句诗,道出了岳家军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岳飞命令部队在训练时要“皆重铠习之”,其子岳云违反后,他“怒而鞭之”。在下达“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命令后,“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他“立斩以徇”。正是因为岳家军军令如山,所以哪怕“卒夜宿,民开门愿纳”,士兵们也“无敢入者”,才令敌人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命令是硬性规定,“硬”就硬在其具有强制性。一支军队,只有当人人都“令在必行,毋有所遏”,在执行命令时都不随意变通,都无条件执行时,这样的军队才能以过硬的执行力催生强大的战斗力,才能令行禁止、令出兵随,无往而不胜。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