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我看《西游记》——《西游记》鉴赏随笔

作者:小草(zgxjxc) 发布时间:2016-10-12 09:26:08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一些文学研究者,在分析文学作品的时候,动不动就说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依据是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反映了作者的政治观点。事实上未必尽然。无庸置疑,有的人确实是为了把自己实现不了的政治主张或是无处诉说的思想观点诉说出来而著书,所谓不吐不快,即此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发泄政治见解的产物。有的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的政治观点,那是因为,任何文学、艺术作品,不管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打上作者思想观念的烙印。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其初衷是出自文学的目的。他是希望通过集大成再创作,将流传数百年、说法各异的玄壮西行取经的故事统一起来,并予以补充、完整、完善,完成一件文学的夙愿,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一颗新的明珠。就此而言,吴承恩是成功了,达到了目的,《西游记》确实不愧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

  前已述及,任何文学艺术作品,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打上作者思想观念的烙印,《西游记》也不例外。在《西游记》数十万言字里行间,充分反映出我国明代中叶朝廷昏庸、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社会不安定的现实,反映出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以及他特别憎恨贪官污吏、特别希望朝廷施行德政仁政巩固封建统治的强烈愿望。但是,反映更为突出的却是另外三个问题:⑴坏事来自统治者的无能失误;⑵官府无能人,能人在民间;⑶历尽千辛万苦方知成功之不易。

  事情被弄坏,甚至很好的事情被弄坏,完全是由于统治者的无能失误所造成,这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石猴出世,金光直冲斗府,此即不同凡响的征兆,但玉帝知哓后却没有任何举措,表明玉帝并无远见卓识。如果此时玉帝就采取一定措施,比如派人安抚,加以引导,为己所用,岂不得一栋梁之材,哪还会发生大闹天宫的事。到孙悟空得道成仙,闹龙宫,闯地府,有了如此大能耐,玉帝就该量才录用,将他好好用起来,可是玉帝却叫他去当马夫。孙悟空嫌官小,走回花果山,同众猴一起过田园生活,如果顺其自然,也可相安无事。可玉帝却偏偏要兴兵擒拿,结果又打不过,大大丢失威严。第二次哄骗孙悟空上天,假封齐天大圣,一点职权都不给他,又是一错。猴子最爱吃桃,且孙悟空并未经过教化,身居桃园,岂有不吃之理。玉帝叫他去看管桃园,岂不是愚蠢!蟠桃会多请孙悟空一人也没什么,如果请了孙悟空,哪会有大闹蟠桃会的事情发生。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之后,如果吸取前几次的教训,采取正确措施,也还可以扭转局面,可玉帝还是要兴兵擒拿,以致损失惨重。好不容易在观音的帮助下捉住孙悟空,这时如果量才录用孙悟空或是将他交观音领回教化,事情也就到此了结。可玉帝却心狠手辣,一点惜才之意都没有,要处死孙悟空。处死不成,反而加强了孙悟空的本领,以致灵霄宝殿也被打坏,要不是如来出马,恐怕玉帝宝座不稳。

  事实上,孙悟空开始十分幼稚,对天宫并无敌意,还视上天做官为荣。如果玉帝能够慧眼识人才,能够任人为贤量才录用,孙悟空不失为得力的栋梁之才,大可以为天宫建功立业。但玉帝却昏庸无能,不识贤才;或是囿于论资排辈或是认为他们的已有圈子不可轻易让外人进入,一错再错,一手制造出孙悟空反天宫的事件,把一件很好的事情弄成了大大的坏事。

  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几次较量中,玉帝手下的天兵神将,单打独斗无人是孙悟空的对手;所有天兵神将一齐上,也打不过孙悟空。好不容易有一个二郎神杨戬可与悟空打个平手,但却擒不住悟空。这么一个稍微能干一点的,又是一个服管不服调、不属于玉帝直辖的官。说来玉帝也实在可怜!天宫官府的人如此无能,而孙悟空在西行取经路上却碰到了那么多的强劲对手,有的甚至远在孙悟空之上。这些本领高强者,一部份是自行修炼得道之后无人问津而成为妖怪者,一部份是天宫中地位卑微且被贬下凡间为妖者,还有一些是不愿与玉帝为伍而隐居山林者。这些人都远远比天宫中的任何人强,但却被排挤在外。这一方面是因为玉帝昏庸无能,一些有本事的人不愿意为他效命;另一方面还是因为玉帝昏庸无能,不能识贤才,不能量才录用,浪费了一大批贤才,甚至把一大批贤才逼上了拦路抢劫的道上(妖怪)或是推到了自己的敌对面。

  一般来说,那些扁着脑袋钻营想当官而又善于吹拍者,多是无能之辈;而那些清高孤傲者,多是可用之材。英明之主不喜阿谀逢迎之言偏爱直谏难听之语,能辨贤愚,有本事应当委以重任者,本人谦逊也委给他;没本事想当官的绝对不给。而且礼贤下士,待人以诚,从而天下归心,天下英杰尽为所用,同心同德,共同成就一番大事业。昏庸之辈没有辨识贤愚的本事,白白错过一个又一个贤才;而且因为驾驭不了有才之人因而疏而远之,甚至因为惧怕而尽情排挤压制,结果是高才者不愿出仕(即使有一些勉强出仕者也是地位卑微,不能人尽其才),朝堂之上颂辞不绝,但却办不成任何实事。在《西游记》中,玉帝就是这样的昏庸者。

  吴承恩描写的这些具体故事,对比鲜明地反映出官府无能人、能人在民间的社会现实,反映出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吴承恩的经历(他一生科场失意,40多岁才得了一个“岁贡生”,怀才不遇,生活穷困潦倒)表明,这就是他的思想观念在作品中打下的烙印。

  玄壮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得真经。历尽千辛万苦,方知成功之不易。这在书中表现十分突出,无须多加说明。

  阅读文学作品也好,研究文学作品也好,除了文学欣赏和艺术享受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借鉴古人的经验,吸取古人的教训,为我们的现实工作服务。我们应当从《西游记》中借鉴什么经验、吸取什么教训呢?

  1996.07.31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