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金仲兵:用粉身碎骨证明涨价式管理的荒诞不经

作者:金仲兵 发布时间:2015-06-10 09:58:54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人常说“商场如战场”,指的是智力,现在的乘车难,拼的是体力,其残酷状,也足可称之为“战场血拼”了。这不,一位乘客在早高峰乘地铁,因人流量过大,加之管理疏导不善,被挤骨折入院,引发司法纠纷(乘客早高峰乘地铁被挤骨折http://bj.jjj.qq.com/a/20150609/007283.htm?pgv_ref=aio2015&ptlang=2052)。

  希望不论官司胜败皆能改变或提升今后的公共管理水平,但就事发本身这一节点而言,却证明了管理部门多年坚持不懈的涨价式调整、管理理念,在地铁人流量调整这一案例上已经铁定彻底失败---涨价不但未能使乘车人流量减少,反而引发如此参剧,各位决策者当作何感想?

  不可否认,多数决策者并非民生政策产品的直接亲历者,而往往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精英代表”。让这些出入乘坐专用轿车、办公不出空调房的人们,来为芸芸众生设计民生产品,无疑是“最先吃蛋糕者同时也是制定蛋糕分配规则者”的现实翻版,显得荒诞不经,也必然令各种事故层出不穷。

  另据数据显示,北京超一半人口住五环外的广大地区,而北京的大多数办公地域,又集中在市内中心的几个主要核心点。每天上下班高峰时间段的人流方向,在不少公交线路上更多地显示出单向流动的“偏重”失衡状,此时,公交运能一半闲置,一半运力不堪重负。

  为了实现管理者主观臆断的理想后果,在惯性思维左右下,他们祭出了“涨价”这一权力特有的行政绝招。从去年年底开始,京师地铁全部涨价,此前百元充值可抵挡月余的滋润岁月,一下子变成如同黄山瀑布般,哗哗地倾泄而下。看着余额数字如此疯狂裸奔而去的景象,无不让持卡人内心心酸得泪如雨下---这可是首都仅剩的一项惠民工程,如今也不辞而别,北漂们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但是,只要北京的巨大资源吸附能力还在,其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同样不会减少。所以在地铁价格仅仅调整4个月后,一些一度没有适应涨价而去的人流量又哗哗地纷涌归来了。北京,让人爱来让人恨,人们走遍了东西南北,不管你是否真爱,但凡要谋生混饭者,离不了的,依然还是咱北京!只是,通过涨价调节市场的美想愿想,落为一地鸡毛,惨的是乘客,打的,却是决策者们那张厚重的老脸!

  此时,人们似乎也明白了,涨价管理法的目的并不在于调节本身。实际上,在此方法之外还有更多更好的办法,但从不入官爷的法眼。对此法情有独衷者,无非懒政思维和与民争利思维的常态化表现罢了。所以不难联想到其它诸多涨价式管理的案例,以及更恶劣的罚款式治理等等,其实都是这种治理逻辑的延续。

  此类所谓管理,毫无人性化可言。

  不妨还以公共交通为例。据说,北京原来那种中部有个转盘连接前后车体,中间用黑色皱纹橡胶覆盖的长体公交车,在黑色橡胶底部有不到半米见方的地方就能看到路面。因为没有遮挡物,曾经有个小孩掉下去,直接压死了。后来的大公交车,在这一位置已基本能遮挡住严实。但这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进步”。

  公共交通效率是城市运行效率的最大体现,进行公共财政投入也是政府开支的应有之义,但因为真正的大领导没有重视,好事最终变成了坏事。本次地铁惨剧,不知道能否为社会进步带来些什么?由此联想到此次长江翻船事件,能让中国改变多少?

  中国要走法治国家的路子,但有法不依,有法不治,有法乱治,却几成常态,一个小小的民生事件,民生再重也无济于事,往往领导一重视,“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办事也顺畅多了”---领导重视是个什么玩艺?离法治还不着边呢。

  可怕的还不仅于此,最怕的是领导瞎重视。如近日的专车之争---专车不仅没有保住原有的市场权利,连合法性也没有了。但那边,国营单位已不失时机地同步接管了所有的专车业务。

  落后的管理体制直接制约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也必将为之付出与此对等甚至更多的代价。至于是否还需要用血的代价,才能换来些许的进步,无人可知。

  2015年6月9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