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陈俊杰:2022年联安上三常之核战地缘政治博弈

作者:陈俊杰 发布时间:2022-10-08 10:02:37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2022年俄乌战争与第四次台海危机让联安上三常之间直接打核战的风险越来越高,由此而引起的地缘政治连锁反应也将是全球性的,如何未雨绸缪?

  古特雷斯在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上警告,俄乌战争等诸多因素加剧了核武器对世界的威胁,任何误解或误判都有可能将“人类带向核毁灭的深渊”。古特雷斯强调,2022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正在达到新高,大国竞争正在取代大国协作,不信任取代了对话而分裂取代了裁军,尤其是大国都在谋求虚假的安全,储存并花费数千亿美元购买“末日武器”。岸田文雄在此次会议上表示,上一次审议会议结束后大国之间未能达成共识文件,大国之间的分歧有可能导致核战。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在此次会议上表示,俄乌战争有可能导致核事故。但普京已明确表态,核战打不赢也打不得,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国际安全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古特雷斯认为,此次会议正值“冷战以来最严重的核危机时刻”,但“此次会议是一次制定措施的机会,将有助于避免灾难的发生,并使人类走上一条通往无核武器世界的新道路”。但岸田文雄认为,通往一个无核武器世界的道路将变得更加艰难,“放弃”肯定不是选项之一。古特雷斯呼吁与会各国紧急加强并重申“反对使用核武器准则”,集体致力于消除核武器,共同作出减少核武器库的新承诺并促进和平安全地利用核技术。

  布林肯在此次会议上重申美国动用核武器的底线是保留美国在极端条件下动用核武器的权利,并将美国及其盟国的生死安全作为衡量核武器是否启用的重要条件。布林肯的言辞充分暴露了美国的核大国野心:美国将始终保留使用核武器的权利并继续以军事核威胁为加剧区域紧张局势或谋取利益的工具,美国对他国的核威胁随时有可能变成现实,尤其是在日益紧张的美俄关系中类似于古巴导弹危机的事件未必没有再次发生的可能。无论教唆乌克兰加入北约还是在朝鲜半岛惹事都是美国对中俄两国核战略的试探,美国就是要同时遏制中俄两国的发展势头以确保美国一家独大的国际地位。美国致力于维护全球核安全更多的是出于对本国利益的维护,而不是对他国安全的保证,但直接得罪中国与俄罗斯这种军事实力强大且有雄厚的核武器资源的国家并非明智之举。一旦核大国之间爆发军事冲突,核武器会否被投入战场就要另当别论了。轻易动用核武器不只是对交战双方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全世界的不负责任。普京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应继续发挥其在核武器扩散问题上的监督职能。中方发言人强调,《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对制衡各国核军事力量与推动核裁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根据当前的统计数据,全球核武器数量与核武国的数量还将在未来十年内显著增长,这当然与2022年愈演愈烈的国际局部紧张局势有关,更与美国到处拱火局部战争并散布核威胁有关。面对美国在全球各地部署的反导系统,与美国交恶的伊朗等国家都在美国的核威胁下被迫发展本国的核武器。缺少核武器的国家缺乏对核大国的有效反制措施,但更多国家加入核俱乐部行列也意味着核安全局势的维持将变得越来越难。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在防止核武器扩散方面的负面影响,也从反面证明了履行条约的必要性。中方发言人在此次会议上呼吁在核不扩散体系框架内实现核裁军、核不扩散与核能的和平利用并以和平磋商的方式解决纷争,推动全球核安全问题常态化,通过双轨并行的方式以分阶段、分步骤、适时调整的方式找到核冲突问题的最优解,不断推进区域无核化。中方还希望所有的核大国都能坚守无核化发展趋势的初心,不以增强本国军事实力或支援盟国为由联合他国扩大核共享的范围或以防止核扩散为由拒绝他国和平利用核能。中方强调,日方将福岛与废水排入太平洋的举动理应被坚决制止,全球范围内的核安全更要靠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维护。核条约框架下不应有哪个国家指望独善其身或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的国家安全之上,但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在此类逻辑误区里不能自拔。

  布林肯在此次会议上透露美国打核战的底线后拜登也跳出来发表意见了:美国已准备好与俄罗斯讨论新的核军备控制系统以取代即将于2026年到期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美俄两国针对核武器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双边控制机制,但俄乌战争中断了这一进程。拜登讲完俄罗斯后又话锋一转提到中国,强调中国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方之一,所以“也有义务参加核裁军谈判”而为降低误判风险做出贡献。根据美俄两国各自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3月1日,二者的核弹数量都已高达数千枚,但五角大楼发布的中国军力评估报道估算的解放军核弹数量大约有数百枚。即使按照美国自己的看法,中国的核弹数量也远远不及美俄两国,所以美俄两个核武大国核裁军更有必要,强行拉上中国则太离谱了。美国到底是想将自己的核弹数量谈到跟中国一个等级还是希望中国把核武库规模谈得像美国的一样大?拜登推动核裁军期间总是不忘把“和平”挂在嘴边,但美国自二战以来发动了多少次战争?美国与俄罗斯谈判削减核武有利于进一步打击俄军实力,加之俄乌战争暴露了俄军常规实力的衰退,现在俄罗斯唯一剩下的战略优势就是核武器了,拜登版核裁军要裁的就是俄罗斯这个最后的王牌。如果这张牌不灵了,不仅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会动摇,恐怕连普京的自身安全也无法保障。美国企图将中国的战略反击能力压缩到极致,而由于美俄两国的核弹数量庞大,两国哪怕都愿削减一部分也都还会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武器。但中国奉行的是最低限度的核反击政策,不会率先使用核武器,也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在这种情况下拜登还想让中国“削核”,其恶意破坏中国的基本国防能力的阴谋就这样昭然若揭了。美国基于自己的核威慑优势为下一步的地缘政治平衡布局,为了维持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而不择手段,尤其是要遏制中国崛起。在台海问题上,美国不惜破坏亚太地区和平发展大局,即便是在这个的连续警告之下,佩洛西仍执意窜访台湾。当然,这种做法对美国来说也是充满了凶险的,为了预防美军在台海地区遭到重大挫败,拜登在战略武器层面压制中国的需求将变得越来越强烈。美国打着核裁军的幌子恶意算计中国与俄罗斯,拜登在疫期有这个精力还不如好好想想怎么降低本国持续的高通胀。

  现任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理查兹则叫嚣:“美国与中俄同时开战,为此,要求美军必须为打赢一场核战做好充分准备”。印度《欧亚时报》刊出的《俄罗斯与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紧张不安的美国正在审查其核态势》一文称:“俄罗斯、美国与中国看起来都可能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在台海危机前几天展示了洲际弹道导弹,近日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查尔斯·理查兹海军上将表示,他们正在‘前所未有’地在俄罗斯与中国的双重威胁。美军需要‘疯狂地’改写他们的核威慑理论。”理查兹声称,“俄乌战争后,自己发表了有史以来第一份真实世界中指挥官对如何避免核战的评估报告,但随着最近几周台海紧张局势加剧”,而“中国让这一威胁变得更加复杂”,所以有必要重新评估中国对美国的核威胁。印度方面称:“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之前,中国解放军在台湾省开始实弹军事演习的几天前,中国国内流传出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的画面”,而“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5000公里,能到达北美”,所以“解放军东风导弹的出现,旨在警告美国与日本,东风导弹最强大的武器,可以给他们致命的打击。”当然,“中国不会改变长期以来的不首先使用核政策”,而“实弹演习发射的导弹,都是针对台湾省‘台独’阵营的常规武器,阻止台湾当局把台湾问题变成国际问题。”《欧亚时报》认为:“中国将台湾视为其红线,就像俄罗斯对乌克兰一样,美国都在干涉”,但“与此同时,美国似乎对形势有了不同的解读,正在重新考虑其核态势,以‘阻止’俄罗斯与中国发动核打击。”尤其是“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查尔斯·理查兹提到,中国即将实现其核力量与常规力量全面升级:包括了洲际弹道导弹、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与二百个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以及不可追踪高超音速导弹,实现东风导弹现代化的战略突破。”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强调:“他反驳了中国不打算首先发动核打击的说法,虽然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核储备规模较小。”《欧亚时报》认为:“虽然尚不清楚美国可能采取何种核态势或核威慑战略,但可以做出一些猜测。高超音速导弹难以探测与跟踪,这意味着目标国将没有主要手段知道高超音速导弹正在飞行的路上”,而“弹道导弹至少有机会在其发射井中准备就绪,或在公路上移动时,被天基卫星检测到。弹道导弹沿着弹道轨迹离开地球大气层,更容易被探测到。不同的是,无法确定发射的导弹类型,无论是核导弹还是常规导弹,并且容易出现严重的误判。此外,报复性核打击,容易造成巨大的平民或军事损失。“印度方面称:“这意味着美军将执行先发制人的打击”,抑或“只是在敌方核力量发射之前,美军就先发制人地进行核打击。”美国马里兰州国际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斯坦布鲁纳认为:“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不一定会摧毁所有敌人的核武器”但“先发制人的打击态势可能会鼓励对手先发制人,而不是威慑,美国的先发制人可能会使美军的核武库变得无用。一些专家表示,美国应该在追踪高超音速导弹方面的技术努力”,而“俄罗斯或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核威胁战略,美国一直保持着一旦发现并确认敌人的核武器发射,就立即发射核武器的能力”因为“主要是俄罗斯与中国军队之间的核武器潜在合作,包括他们的核力量,美国的核能力可能不足以同时应对,这引发了美国的担忧。”而“当中国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国与俄罗斯的核大国时”,不难预测“中国的核建设可能是为了威慑与政治战略杠杆,而不是为了作战。”姑且不论中国的核武器到底有多么强大,俄罗斯一家的核武器就够报销美国了。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试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国防部同日宣布采购“萨尔马特”洲际导弹与S-500防空导弹系统。美军“疯狂”制定新的核威慑政策针对中俄,声称要改变“相互毁灭”的传统核威慑并把“先发制人的核战”摆上桌面。现在有哪个国家会怀疑美国的核打击与核报复能力?美国沦落到要靠核威慑对抗中俄两国了!俄罗斯在乌克兰面对那么多西方国家也没说要使用核武器,美军司令在中美俄紧张关系下妄谈核威慑难逃心虚之嫌。美国有军事分析家对此早有结论:“如果美俄发生全面核战,倒霉的肯定是美国,因为美国人居住比较集中”,而“俄罗斯人普遍分散,地缘广阔,死亡人数差别悬殊。实在打不起这场战争!”如果普京手里没有5977枚核弹头,美国早就如饿虎一般架着北约这群狼一拥而上了。但北约成员国都不敢,这就是核威慑的效果。所以,中国与俄罗斯结盟是必须的,只有反美力量倍增才能阻止核战。美国也不可能不知道同时对抗中俄压力太大,所以美国专家德莱斯代尔认为“日本正在重新评估其在地区与全球秩序中的作用”,而“一旦下定决心,日本将在不远的未来获得核武器与核潜艇,以便与中俄抗衡。”美国在中国的邻国日本、韩国均部署重兵并怂恿北约不断东扩而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武器、生化实验室部署到俄罗斯的家门口,其强盗思维是“我可以打你,你不能还手”!如果现在的世界上没有中俄两国,所有的国家都会沦为美国待宰的羔羊。此前美国已退出多个核武器军控协议,美国在核裁军问题上总是反复无常,中国发展核力量以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第四次台海危机爆发后更将有所加强。

  俄乌战争迫使部分国家在拥核问题上调整思路,因为俄罗斯在俄乌战初期已为威慑西方国家而提升了核战备等级,以至于被不少国家视为古巴导弹危机的重演。2022年全球不安全因素迅速增加,尤其是爆发核战的风险越来越高,因此所以无核国家拥核自保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了。美国借北约与双边军事同盟体系不断拱火更是加速了核冲突的升级,尤其是美国多年主导的北约东扩,俄乌战争爆发后反而更给了美国攥紧北约这一拳头而激活其军事同盟作用的契机。欧洲国家被绑上美国战车后被迫进一步增加国防开支、分摊北约军费并多次开展大规模核威慑军事演习,安倍晋三则提出效仿北约核共享模式在日本前沿部署美国的核武器,韩国政界甚至要求美国重新在韩国前沿部署核武器或独立拥核。俄乌战争期间乌克兰境内核电站多次拉响警报给如何在武装冲突期间保障核安全提出了考验,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断电更是唤起了全人类对全球最大核爆炸事故的恐惧,直接位于冲突前线的扎波罗热核电站多次发生火警与被无人机袭击事件则有雪上加霜之效,国际原子能机构能否在武装冲突区照常对核电站安全保障有效监管?美英澳三国核潜艇合作开启了核武器潘多拉魔盒,美英两国作为有核武器国家以建造核潜艇为由向无核国家澳大利亚出口成吨的武器级高浓铀而公然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目的与宗旨,更是直接违反《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而开启了核扩散的危险先例。美国基于其既定的地缘战略而在亚太地区组建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日印澳四国机制等小圈子以遏制中国与俄罗斯等地缘竞争对手,不能排除美国今后为了巩固其同盟或拉拢其他无核国家入伙而进一步在核共享、敏感核技术与核材料出口等方面开历史倒车,持续冲击防扩散体系而引发更激烈的核军备竞赛。树欲静而风不止,中俄等国务必联手反制美国的相关阴谋。

  第四次台海危机爆发后新加坡武装部队前总参谋长杨荣文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如是谈及中美关系:第一,美国为了维持其全球霸权俄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维持其地缘政治主导权,所以迟早会与中国严重冲突,未来十年的亚太地区极有可能战云密布,而导火索主要是佩洛西等政客激化的台湾问题;第二,中国应尽量避免与美国直接冲突,事实上中国也是这么做的,但又必须解决台湾问题以完成国家统一,但即便是能和平统一,美国也不可能淡定接受,因为即便中国没有与美国争霸的欲望与计划,台湾的统一在客观上也能颠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第三,中国不会主动发动战争,但又必须统一台湾,所以必须应对因此而可能导致的美国在亚太地区挑起的大规模战争,甚至是美国挑起世界大战级别的多边核战,中国非常清楚必须有充分的相应准备,因为准备的越充分则避免战争的可能性越大。根据这个逻辑,杨荣文认为近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与抗疫方面都是被迫按应对未来战争的模式展开的,中国甚至不得不准备应对未来的核战与生化战争。李显龙最近也认为,亚太地区将有更多的大国地缘政治角力,新加坡必须为本地区国家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做好充分准备。

  我军有了核武器后美军再也不敢直接过来挑衅了,对俄罗斯也不可能亲自下场硬杠,对中俄两国打代理人战争的可能性倒是越来越大,但若迫使中俄两国考虑打核战,美军及时收手的可能性也小不了。核威慑是导致大国和平稳定的最后底牌,截止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能打破这个底牌,就像当初一穷二白的中国与朝鲜有了核武器后也给也特地去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稳定。普京认为,西方国家拱火俄乌战争的目的是削弱与分裂俄罗斯。普京由此而有可能不惜向每一个支持乌克兰的国家宣战,尽管乌克兰没有核武器,也不是北约成员国,北约不可能拿核弹替其出头,支持乌克兰的北约成员国一旦被卷入乌克兰战场则核战风险不可避免。俄乌战争对中国有利的方面是,俄罗斯成了中国西侧的地缘政治盾牌,吸引了西方国家的绝大多数火力,所以中国暂时是能继续积蓄力量而免于直面西方国家的制裁的;坏处在于,俄罗斯成了事实上的中国盟友后一旦被西方击溃则中国面临的压力会变得更大,所以中国还有必要为俄罗斯再找一个盟友,尤其是亚欧大陆的陆权国有必要一起应对美国拱火亚欧大陆的阴谋。2022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伊朗成了新的成员国,该组织占有世界50%以上的人口、20%的GDP与欧亚大陆的大片地区。中国在该组织中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而伊朗的加入足以让中俄伊地缘政治铁三角正式成型,尤其是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卡住了美元霸权在波斯湾的“石油蓄水池”。2022年中俄伊三国与美国的关系都在恶化,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俄罗斯与伊朗都有大量的油气资源而出口要价比水还要便宜,中国的芯片被美国限制了大不了发展慢一点,但油气等能源一旦被限制了就会马上完蛋,所以俄罗斯与伊朗都有必要低价出口油气给中国。吸纳伊朗加入上合组织意味着西方国家对伊朗的封锁彻底被打破,中国在中东地区将会有更大的影响力与话语权也意味着中俄伊铁三角将更加牢固。2022年地缘战争威胁愈演愈烈,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打牌我们接招,截止目前我们接得还算不错。俄乌战争打开了核战潘多拉魔盒,尤其是在乌东四州公投入俄之后。在随后的常规军事制裁与常规军事冲突中,乌克兰极有可能继续充当西方国家的绞肉机消耗俄罗斯的国力,这也是西方国家乐见其成的。对中国而言,正常战争离貌似很远但实则很近,台湾问题尚未解决,未来美国的军舰还会穿越台湾海峡,台湾与乌克兰的军事联动只是时间问题。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只会变本加厉,留给中国的时间并不多,但中俄伊铁三角的框架已搭好,中俄两个核大国一旦联手就能相互确保立于不败之地。对中国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把经济发展好,尤其是要老百姓的日子安排好,这样才能有更多的资金与人力发展军事与科技,直至彻底摆脱西方国家的各种威胁而从容应对有可能爆发的内战与多边战争甚至核战。

  当然,在核战的冲击波里,地缘政治思维势必落伍。较之于从国家利益出发思考战略博弈方法,从历史发展趋势出发思考更有全局眼光与长远思虑而更能获得最大、最健康的国家利益。当今世界的运行基础已不像过去那样主要是地缘政治单位,理解世界历史也就不再适宜将地缘思维作为战略思想的基础了。古代国家多是独立的经济体,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能参与国际博弈甚至左右历史进程的都不可能是以“经济内循环”为最高目标的国家,因为其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都要达到足以影响全球而以人类整体为实践目标的水平,而战略思维如果再将民族、国家、文明或局部地域范围为地缘战略棋子思考大国博弈就不符合历史运行新阶段的特征了,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使得过去的地缘战略棋子的相对独立性被彻底打破。对有历史影响力的大国而言,“经济外循环”的概念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它的能力足以主导人类科学发展的整体水平。比如中俄伊地缘政治铁三角与西方国家的博弈常常会被理解为陆权与海权的斗争、东方与西方的斗争或集权与自由的斗争,但其实更是制造业国家、资源型国家、失败的高科技国家与金融资本国家、胜利的高科技国家的斗争。财富生产的三要素方法、劳动与资源(含资本)分别对应创新者、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放到国际上则是高科技国家、制造业国家与资源型国家(含金融资本国家),世界秩序围绕的中心就是在这三者之间轮流变换的。大国博弈博的就是谁能最早跟上经济运行的变化抵达新的秩序中心抢占发展先机,而不只是本国利益。方法对财富生产的贡献最大,劳动次之,资源再次之。因此,世界秩序主要两个中心,即方法与劳动。科技支撑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博弈单位从民族、国家、文明与地域发展为全球性的创新与分工,主旋律是科技、劳动与资源(含资本)的博弈而不再是国家博弈。博弈的结果要由财富生产决定:科技创新迟滞时劳动、劳动者与制造业国家是世界的核心,劳动者群体或制造业大国及其同伴是博弈的赢家;存量阶段劳动群体与制造业国家掌握着大部分生产且不再像以前那样极度依赖西方国家的技术,所以作为高科技国家与金融资本国家的发达国家在国际博弈中国必然遮蔽历史真相而歪曲解读经济规律分化劳动群体与制造业国家,以便借助过去积累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分化瓦解劳动者与制造业国家的联合。具体表现是:在国内用民族主义甚至法西斯理念将劳动者的不满引向国家竞争与民族仇恨的邪路,拿劳动者的生命当炮灰向外发动广义上的各种战争,靠抢来的财富解决国内急剧增长的阶级矛盾,比如贸易战甚至核战;在国外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包装为“西式民主自由”思想分化发展中国家里不听话的国家,攻击他们的意识形态缺陷而瓦解劳动者的联合以维持其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的中心地位。发展中国家缺乏高科技支撑而很难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规则下获取公平的财富回报,所以天然地要采用集权的方式凝聚国家意志团结劳动者的力量与贪婪的资本抗衡争取公平的利益分配。如果被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思想洗脑则会变成松散的缺乏组织的劳动者,继而被各个击破俄分化瓦解,直至失去与资本、高科技抗衡的能力后失去公平地获得财富的能力。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思想违背经济规律与公平原则的本质与真相,而发展中国家的“集权”有利于博弈的合理性一旦被歪曲与掩盖就会失去民众的支持,不得不转而靠专制力量压制民意聚集民力应对西方国家的宰割,但因为缺乏民主监督而难逃腐败与瓦解的命运。所以,思想斗争的失败、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无力画就了发展中国家种种苦难的斗争画面。只有在集权下迅速工业化、科技化的发展中国家能支撑得更久,靠经济上的竞争力为反腐败这个艰巨任务争取时间。西方国家的优势是建立在思想方法上的,尽管漏洞百出,但由于善于伪装自己与歪曲别人,所以能一再“把敌人搞的小小的、把自己搞的大大的”。西方国家的科技优势与军事优势在中俄两国联合的前景下未必有其期待的那么大,未来的国际博弈忍将在“科技加资本”与“劳动加资源”之间展开,最后的决胜点是“思想的角逐”。只有以劳动为核心的世界秩序能回复公平并摆脱危机,前提是思想问题的解决,否则经济规律就会靠危机的总爆发转变世界秩序,而战争将是大概率事件。通过战争,财富被大量销毁,劳动人口被大量消耗,但科技水平未下降。于是,经济通过痛苦的“下降”让出“增长”空间,存量阶段瞬间变成增量阶段。经济运行随之从“劳动核心”重回“科技核心”,世界秩序仍将被在西方国家主导,所以西方国家一定要靠制造地区冲突维持本阶级的科技、资本利益。针对这样的经济前景,战略思维如果继续保守地以民族、国家、文明或某一地理区域为单位则意味着博弈技巧的退化,不知道自己的朋友在哪里也搞不清真正的对手是谁。西方国家则擅长利用民族仇恨、国家竞争与文明冲突掩盖财富分配从“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核心”向“劳动核心”转移的历史趋势而用地缘政治斗争转移国际博弈焦点,所以最害怕被问及科技没倒退、生产能力没下降却为什么还会有经济危机。科技创新放缓后经济从“增量阶段”转入“存量阶段”,利润消失了,但私有制市场经济的竞争迫使所有主体继续追求利润,于是就有了零和博弈。社会总利润为零,但少数市场主体仍能通过零和博弈攫取利润,其他大部分主体则要损失财富。只要科技创新未被突破,竞争就会越来越资本化、金融化。利润的获得越来越依赖财富的聚集效应,于是财富加速“单边聚集”而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随着低收入人口的增多,消费持续下滑,产能持续过剩,产销失衡愈演愈烈,市场经济越鞭策投资者竞争利润则产销失衡越严重,直至经济循环坏死。为了维持经济循环而搭建的各种借贷关系无法维持则债务就会大量爆雷,直至经济危机总爆发而社会危机泛滥成灾。资本势力不得不在经济无法维持的情况下在全球化中退后,只有这样才能强化与扩大地缘政治博弈局势,以民族、国家与文明为斗争的双方推向前台,以便掩盖真正的矛盾(科技、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或财富分配重心从知识产权与资本向劳动转移的趋势。西方国家用“民主自由”这根意识形态大棒横扫全球,但追求的只是资本主义强调的利润。在存量阶段强调利润则意味着他人的损失,因为这是零和博弈而不可能让全人类的日子都好过。中国强调西方之外的东方、文明型国家、多极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相信去西方化,但没多少人信而在国际舆论中长期被动挨打。未来的世界将不是去中心化而是中心转移,转向劳动者与制造业国家而回归公平竞争。西方国家借助思想优势四两拨千斤,利用乌克兰与台湾等地缘政治敏感区域消耗中俄两国,但也只是在这样的地点疲于应对而很难在意识形态上反守为攻。经济斗争、科技斗争、军事斗争处于僵持阶段时思想斗争就是制胜法宝,只要能把经济规律说清楚就能大大提高胜率。广大的非西方地区到处不缺劳动者,被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不合理剥削的国家如果能变成战友,胜利就不会属于西方国家。否则就是用老式战争的方法以人类财富的大量消耗与劳动人民的大批死亡为代价将存量阶段变成增量阶段而开启新的历史循环,这种循环里的北约会继续东扩、西太平洋岛链会越锁越紧,西方仍将是驾驭者而居于世界秩序的中心用悲剧之鞭驱赶全世界的劳苦大众。价值观外交不是要被取缔,而是必须易主,而2022年的俄乌战争、第四次台海危机与上合组织峰会已将价值观的旗帜送到劳动者与制造业国家面前。不能主导这三者就是西方国家的重大损失,地缘政治思维必须打破。未来的地缘政治思维将由国际博弈的基础性思维变成国际博弈的技巧性思维,仍有用武之地但不再是终极目的。西方国家仍将重视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但要博弈的不再是地缘而是在全人类的发展路线。未来大国博弈的重点将不再是地缘政治而是政治路线,博弈的单位不再是政治实体及其联合而是打破了地理边界与政治疆域的“方法同盟与路线伙伴”。在全球范围打出“路线旗帜”却仍用狭隘的地缘政治思维博弈的行为都会因为过分的自利思想达不到全球化历史趋势要求的战略胸怀而败北,“不见兔子不撒鹰”与“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两种博弈境界也是小国与大国的区别,为纯粹的私利而博弈与看清历史趋势后为公利而博弈且同时能让自己受益也是两种博弈境界,大国要有大国该有的境界。如果中国把自己降低为小国却追求大国的收益,如此自相矛盾则难免导致其同盟沦为“有缝的蛋”。在自然科学创新停滞的时期,社会科学的创新必将照耀人类,思想的竞争将引领历史并帮助人类减少战争的伤害。怀揣战争利器(尤其是战略核武器)备战也有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2022年的中国参与联安上三常博弈的较好选项。

  近海短浅的大陆架使然,核潜艇与战略轰炸机都只是中国核战略的补充成分,中国特色内陆战略防御纵深决定了地下陆基核导弹才是主角,深藏地下的隧道系统即使被炸塌出口也能自己把自己挖出来。中国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俄罗斯与美国,工业设施更是散布在全国各地,没有西伯利亚荒原或美国中西部沙漠那样的开阔地形能当核弹诱饵,因此只能在有限的地方能部署。依托铁路线部署的问题是一样的,中国没有俄罗斯与美国那样在地广人稀的区域延伸很长的重载铁路用于部署洲际导弹。发射井部署是地下基地部署的一种补充,主要用意是快速核反击或首次核突击。陆基机动发射、陆基发射井、空射、海基这四种“辅助手段”部署的弹头数量加在一起也许能超过地下陆基核导弹这根支柱,多种核部署手段的主要用意是让敌人很难通过首次核袭击彻底废掉我们的核武反击能力,同时也为在核危机中施加核威慑提供多种手段。对照俄军,提升发射井或地下基地的战备等级,对手可能无法通过卫星看到,施加核威慑的意义也就无从谈起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