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陈俊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之卡伦哨所宿命

作者:陈俊杰 发布时间:2022-10-02 22:35:51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卡伦是清朝特有的边境防御、管理设施,在社会治安、生产、资源管理与边防建设、疆域形成等方面都曾有过积极作用,直至被西方列强蚕食鲸吞。

  “卡伦”的谐音还有“喀伦”、“卡路”、“喀龙”,可意译为“台”或“站”。卡伦因任务、作用、设置地点与条件不同而有多种形式,如战时“营前卡伦”负责警卫与探察敌情,游牧部落设置的卡伦用于防止牧民越境放牧避免发生纠纷,边境地区设置的卡伦则是为了保卫边疆巡查国境。卡伦驻地与驻守的时间也不相同。有的卡伦常年设置,驻地不变;有的卡伦常年设置,但驻地随季节变更;有的卡伦驻地固定不变,但设置的时间按季节确定。卡伦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在东北有常设与堵设之分,在西北则有常设、移设与添设之别。根据不同的任务,有的卡伦在固定地点守望,有的卡伦在一定范围内巡逻。相近的卡伦则组成网络,在适中地点设立标志,各卡伦官兵按规定路线巡查,到设有标志的地点会哨交换筹牌,这种路线被称为“开齐”。边境卡伦或设在边境附近,或离边境较远。官兵或沿边境附近巡逻,或沿着距边境一定距离的固定线路巡查到边境。因此,边境卡伦的位置及其巡逻线不同于边界线。清初就在我国满洲、蒙古设立卡伦,形成完整的巡守制度始于1727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期间在西北地区设置了两路卡伦。1754年在科布多增设卡伦,1755年在北疆伊犁、塔尔巴哈台等地区大量设置卡伦,接着在南疆陆续设置了一系列卡伦。清代新疆卡伦的变化大体分四个阶段:1755年新疆南北两路卡伦有计划地建立到形成体系,1828年清政府平定张格尔叛乱后调整了部分地区的卡伦,1864年沙俄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新疆数十座卡伦,1877年清政府粉碎阿古柏入侵后在帕米尔地区设置苏满、六尔阿乌、图斯库尔、黑孜吉牙克、巴什滚伯孜、阿克苏睦尔瓦、塔克敦巴什,雅尔特洪拜、阿克塔什、伊斯里克等十座卡伦,清政府在新疆共设立二百五十多座卡伦分南北两路。北路卡伦分布在斋桑湖北、额尔齐斯河西岸的辉迈拉虎卡伦以南,天山以北,巴里坤以西,伊犁所属特穆尔图淖尔以东等地区;南路卡伦分布在天山南脉以南,和阗河两岸,哈密以西的喀什噶尔、乌什、英吉沙尔、叶儿羌、和阗、阿克苏、喀喇沙尔、吐鲁番等地区。卡伦贯穿新疆东西,遍及天山南北,作为治安工具设立于各行政区域的山川隘口、重要通道上。清代新疆卡伦可分为三种类型:长年固定驻守在一地者为常设卡伦,例如伊犁将军所在地的伊犁重镇需要长年派兵驻守警卫,所以在伊犁四周重要通道隘口设立了博罗呼济尔、崆郭罗鄂伦、塔勒奇、干珠罕、沁达兰、春济、安达拉等二十七座常设卡伦。住卡官兵有时在此处,有时向彼处,或春秋或春冬或冬夏两季递移,或春夏秋三季递移,这是移设卡伦。一支官兵在一定的季节在甲地执行任务,而在另一季节则移往乙地执行任务,其递移地点历年都是固定的。这种卡伦多数是管理游牧,随游牧民族于不同季节逐水草迁徒。例如,我国一部分哈萨克民族夏季游牧在斋桑湖西部、布昆河哈尔巴哈河流域(塔尔巴哈台所属北路夏季卡伦就设置在斋桑湖西北,从辉迈拉虎卡伦,经布昆卡伦、哈尔巴哈卡伦至哈巴尔阿苏一线。冬季这部分哈萨克转移到斋桑湖东部、东南部游牧塔尔巴哈台所属北路冬季卡伦就移设于斋桑湖东南,即从喀喇额尔齐斯河南岸的玛呢图噶图勒干卡伦至布尔噶苏(布尔噶苏台山口)卡伦一线。在固定的地点按季节设撤的卡伦被称为添撤卡伦,除在伊犁河、察林河沿岸担负季节性的侦察了望任务外,还警卫采玉、矿山、屯田等季节性的生产场所。例如伊犁西南达尔达木图、厄莫根多罗图屯田处,回人耕作时派伯克二、兵四十前往驻防,收获后离田五十里内,筑小土城,令其移驻防兵裁撤。常设、移设、添设三种卡伦只是值勤任务不同,设置时间在一年内长短不等(或长年驻守或按季节移设或按季节添撤)。各种卡伦年年都在固定的地点、时间与卡房驻守,都有清朝官兵,包括满族兵、索伦兵、锡伯兵、察哈尔兵、厄鲁特兵等十名至三十二名守卫,守卡官兵三至五年更换一次卡伦则领以前锋校、骁骑校,而以侍卫统之卡伦侍卫,由清中央政府选派。各卡伦由伊犁将军委派各地区参赞大臣(或领队、或办事大臣)管辖,各地区卡伦的设撤是按清朝中央政府命令执行的。例如乾隆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过程中命令:“凡贼可逃之路自必安设卡座”。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喀喇沙尔卡伦的防范作用失去了,清政府命令哈喇沙尔诸卡俱撤,卡伦设置地点的更换与巡查路线的改变都得报请清朝中央政府批准。塔尔巴哈台北路冬、夏卡伦从18世纪50年代设立,到19世纪60年代后期被沙皇俄国侵占,一百多年来年年冬夏递移,往返设置,林立于斋桑湖周围。新疆的移设卡伦、添撤卡伦都是年年驻守而稳定的。

  明末满洲人在东北成立的后金最先把边防哨所称为“卡伦”,清军入关后在多数边境线上建设了更多的卡伦。卡伦的形式不断增加,原本是固定的边防哨所设施,尤其是东北、西北与北方的戍边官兵一般是终生戍边而不能轮换的。卡伦官兵都是专业军人,一般情况下所需物资(比如粮食蔬菜、兵刃器具、边关设施等)都是朝廷负责提供的。只有极个别实行屯垦制,但是主要业务还是戍边。清末军事设备、装备都提供不了,全部由卡伦人自己负责。《清史稿·地理志·精河直隶厅》载:“博罗塔拉巡司一。北山,旧土尔扈特、察哈尔部游牧地。南山,哈萨克部游牧地。卡伦十三。为中、俄交界,归察哈尔营辖。”其中的十三个卡伦归博罗塔拉巡司管辖,二巡司是精河直隶厅负责治安的一个部门。乾隆平定准噶尔部之后从满洲调来数千人的军队,分散在从伊犁河谷到可不多漫长的边境线上。这些士兵与战争期间留在新疆的士兵组成四大营,即满营、锡伯营、察哈尔营与索伦营。起初锡伯营主要在伊犁河谷,察哈尔营主要在博尔塔拉索伦营主要在塔尔巴哈台。常规军队的士兵到达边防后大部分转为一边从事生产(即放牧)一边戍守边防的卡伦人,常设卡伦、巡游卡伦与季节性卡伦三种形式都有。所有士兵都是拖家带口迁来的,所以一辈子都是卡伦人。清朝政局多变,但卡伦人之初心不改。朝廷供应不上了,他们就自己制作兵器修缮哨所,用自己的马、犬在该戍守时确保不缺席。清朝灭亡后这些士兵并不知道,所以依然戍守,或有的官兵听说了,但因为没有来替换的而不得不继续守下去。蒋介石表面上统一中国后,大量的国民党军队被充实到边防线上。但他们依然采取清朝的卡伦方式,即由他们任命兼职卡伦人,国民党军队只负责管理。最晚交接的是罗布泊的一个内地卡伦,直到20世纪60年代解放军到达后,当地八旗守军才知道清朝都灭亡了!

  与沙俄划定中段边界后,清朝在中国北部地区设置的卡伦体系越来越密集。从史料来看,北部边界有59座卡伦,东部12座,另外47座分布在中俄两国中段边境上,其中库伦管辖28座、乌里雅苏台管辖19座。巴彦布拉克卡伦,是北部最西侧的卡伦,再往西是科布多地区,往东是哈起克、齐噶勒、沙巴尔、阿噶里、察罕布隆、博尔特斯等卡伦,这里的卡伦不包括唐努乌梁海与科布多地区的。巡查官兵多数以骑马为主,步行的也有。晚清从乌里雅苏台西北的巴彦布拉克卡伦起到东北的松花江,全长10450里,共有93座卡伦。这条路线分为五段:第一段为巴彦布拉克到恰克图,连通乌里雅苏台管辖的19座卡伦,全长2210里;第二段为恰克图到枯布勒哲库卡伦,全长2740里,有28座卡伦;第三段从枯布勒哲库卡伦起到额尔古纳河西部的额勒和哈达卡伦,有21座卡伦,全长1560余里;第四段从呼伦贝尔最北端的额勒和哈达起到逊河河口,有20座卡伦,全长1970里;第五段从逊河河口起到松花江口,全长970里,有5座卡伦。清朝在北部设立大量的卡伦主要还是防止沙俄的入侵,密集的卡伦体系足以确保清朝对北部边界地区的控制更加有效。清末沙俄入侵中国北方,这里的卡伦体系也遭到破坏。清朝的版图一再缩水,边界上的卡伦自然也会被割让出去。由于与沙俄接壤,沙俄自然而然就成了破坏清朝卡伦的罪魁祸首。在西部划定边界时,沙俄不承认清朝的巡逻卡伦,而是坚持以内卡伦为界。晚清国力衰退,边疆地区也遇到危机,在内忧外患之下被沙俄入侵而痛失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中俄两国勘分西北边界谈判期间,在沙俄武装进攻与外交讹诈的威逼之下,双方先后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与《中俄伊犁条约》,清代痛失西北数十座卡伦。例如,塔尔巴哈台地区被沙俄侵占去二十四座卡伦,现在可考证的有十六座卡伦。库萨特卡伦,1756年测绘的《清乾隆内府舆图》(以下简称《清乾隆图》)载绘,标注在库萨特河上游、塔尔巴哈台山中。鄂布克特卡伦在库萨特卡伦北,《清乾隆图》载绘,“鄂布克特西卡报称,有兵二百余从爱呼斯、雅尔河前来”,雅尔河即乌尔扎尔河,卡伦故址在布加兹河上游。布古锡卡伦,清乾隆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设立,《清乾隆图》载绘。布古什河,“二源并发,东流而汇,经布古什山南,又东经布古什卡伦南”,位置在布加孜城。阿布达尔摩多卡伦,清乾隆年间设立。“楚克里克河,二源分东流百余里而汇,是为阿布达尔摩多河,二支汇处,置阿布达尔摩多卡伦于南岸”,故址在科克彼克特河与坎得克得河相汇流的东南岸边。布昆卡伦,清乾隆年间设立,《清乾隆图》载绘。布昆河“又东流五十余里,经毕陵图淖尔南,和通卡伦北,又五十余里入于河(额尔齐斯河)”。扎哈苏淖尔卡伦,《清乾隆图》载绘。“扎哈苏二淖尔皆周数十里,南北相去里许,两淖尔间置卡伦”。《中俄交界详图》里有扎哈苏湖,卡伦位置就在卡兹纳夫卡小湖东岸。辉迈拉虎卡伦,清乾隆年间设立,《钦定新疆识略》、《西陲总统事略》载述,位于额尔齐斯河西岸巴托夫斯基。哈尔巴哈卡伦,《清乾隆图》载绘。喀拉玛岭之“岭北有济莫尔色克河,河之北六七十里,有水发自哈尔巴哈卡伦西,东流经卡伦北;德布色格尔河自南经卡伦东来汇,是为哈尔巴哈河。”济莫尔色克河即塔木尔塞克河,德布色格尔河即铁列孜铬河,哈尔巴哈河即卡尔博加河,卡伦故址在阿克苏阿塔附近。乌兰布拉克卡伦,“明谊图有乌兰布拉克卡伦,原注即池林特。”洪钧《中俄交界全图》所作“池利克特”即奇里克蒂,现在地图上的治提阿拉勒即池林特之音转。乌兰布拉克卡伦,故址就在治提阿拉勒河上游的奇里克蒂。俄栋果勒卡伦,清乾隆年间设立,《清乾隆图》载绘。“俄侬河达山外,北流五十余里,经俄侬郭勒卡伦”,故址在乌伊杰涅。乌里雅苏图卡伦,乾隆年间设立,《清乾隆图》、《钦定新疆识略》等图籍载述。“俄依河……又北流六十里,经乌里雅苏图卡伦西”,故址在库拉曼。鄂伦布拉克卡伦,《清乾隆图》标绘,位于肯特尔利克河下游东岸。《中国舆图》著其名为“鄂伦布拉克”,卡伦故址在肯特尔利克河下游东岸基兹利·卡英。玛呢图噶图勒干卡伦,《清乾隆图》标注,位于额尔齐斯河南岸。洪钧《中俄交界全图》作“玛呢图噶图勒干即阿克求别”,卡伦故址在阿克丘别。哈屯果勒卡伦,《西域图志》载述,清乾隆年间设立。“夏季喀通果尔卡伦,在城(塔城)西七十里,系由巴克图展至该处,官兵仍旧”,卡伦位置在哈廷苏河东岸要道上。阿鲁沁达兰卡伦,《清乾隆图》载绘,1763年改设成大卡座。《中国舆图》、《民国舆图》、《东亚舆地图》等都在琴大雷河下游南岸要道上标注“阿鲁岭多兰”、“阿鲁沁达兰”,现在的地图称之为“琴大雷”(废址),“岭”、“沁”、“琴”音近,“岭多兰”、“沁达兰”、“琴大雷”为同名异译。由此西南一百二十里至伊犁所属沁达兰卡伦,与伊犁东北卡伦路相接。察罕鄂博卡伦,《清乾隆图》载绘,1774年设立,故址在察罕鄂博镇附近。原属伊犁索伦营领队大臣所管辖的十座卡伦,全被沙俄侵占。现考证八座如下:旧霍尔果斯安达拉卡伦,《清乾隆图》、《西域图志》均载绘,位于霍尔果斯河西岸。齐齐罕卡伦,《清乾隆图》载绘,位于奎屯河西、图尔根河东,即潘菲洛夫城西北。奎屯卡伦,《清乾隆图》、《钦定新疆识略》等图籍载述。“自齐齐罕卡伦傍图尔根河北行,逾河东岸小山梁,凡三十里至奎屯卡伦”,位于图尔根河中游西岸的克依腾,后移置东岸,为伊犁西北重要常设卡伦。博罗呼济尔卡伦,《清乾隆图》载绘,为伊犁西北重要常设卡伦。“至奎屯卡伦乃西北行,经图尔根河河源北岸山阴,凡三十里至博罗呼济尔卡伦”,故址在博罗呼得依尔河河源北岸三十里,1862-1864年中俄塔城谈判勘分西北边界期间沙俄侵占博罗呼济尔卡伦。色沁卡伦,《钦定新疆识略》载述,故址在奎屯卡伦东北三十里,沙迪附近。崆郭罗鄂伦卡伦,《清乾隆图》载述,为伊犁西北重要常设卡伦。“洪图作阔奴尔鄂连斯奇……明谊约作匡果罗鄂伦。”1864年后被沙俄侵占,卡伦故址在阔奴尔乌连(斯基)。辉发卡伦,《清乾隆图》载绘,“南至伊犁河北岸奇沁卡伦五十里”,为常设卡伦,故址在科依本附近。奇沁卡伦,《伊犁西南边卡伦图》称之为“奇沁布克申”,又名河岸卡伦,故址在博罗呼得依尔河流入伊犁河河口西岸。原属伊犁锡伯营领队大臣所辖十八座卡伦,被沙俄侵占去十六座。现例举十二座考证如下:安达拉卡伦,“都本,按此即前安达拉卡伦地,都本当作多奔,准语,方石也”,卡伦故址就在都本。固尔班托海卡伦,《钦定新疆识略》载述,西距安达拉卡伦七十里。“伊犁河自惠远城南西流九十里经古尔班托海(卡伦)北。”察罕托海卡伦,“伊犁河……又西七十里迳安达拉卡伦北,又西六十里经察罕托海北。”托赖图卡伦,“伊犁河……又西六十里迳察罕托海北,又西七十里经洮赖图卡伦北……”卡伦位于伊犁河南岸。沙喇托罗海卡伦,《钦定新疆识略》载述,《新疆全省舆地图》标注了沙喇托罗海的位置,伊犁河南岸,隔河与奇沁卡伦相望。额哩英莫多卡伦,《钦定新疆识略》载述,《新疆全省舆地图》标注此卡伦的名称与位置,伊犁河南岸。头勒克卡伦,《钦定新疆识略》载述,《皇朝中外一统舆地图》标注此卡伦位置,察林河流入伊犁河河口岛上。察林河渡口卡伦,清乾隆年间设立,《钦定新疆识略》载述。察林“河凡四十里,至察林渡口”,渡口东岸设卡伦。沙巴尔托海卡伦,《西域图志》、《钦定新疆识略》载述,乾隆年间设立,卡伦故址在伊犁河南沙雷布拉克附近。托里卡伦,《钦定新疆识略》、《皇朝中外一统舆地图》载述,卡伦故址在科斯阿格契附近。玛哈沁布拉克卡伦,《钦定新疆识略》载述,夏季移辉图察罕乌苏,秋季移额里英莫多,距春济卡伦六十里。《中俄交界全图》作“乌宗塘”(废卡),即乌宗塔木。春济卡伦,《清乾隆图》、《钦定新疆识略》等图籍载述,是伊犁西南重要的常设卡伦。清文献称“春稽”或“春济”,《中国舆图》作“春日”,现在的地图称之为“琼扎”、“冲臣”,皆为同名异译。卡伦故址就在冲臣,原属伊犁厄鲁特营领队大臣所辖三十二座卡伦,被沙俄侵占去的有二十二座。现例举十三座及设置较早的善塔斯卡伦十四座考证如下:特穆尔哩克渡口卡伦,《钦定新疆识略》载述,1801年改设,卡伦故址在特穆尔哩克河流入察林河河口北岸。雅巴尔布拉克卡伦,《钦定新疆识略》、《伊犁西南边卡伦图》载绘,1801年设立,卡伦故址在察林河东岸工人休养新村东南。塔木哈卡伦,《西域图志》载述,乾隆年间设立,1801年改设,卡伦位置在丘沙纳依附近,《钦定新疆识略》载述,东北至特穆弱哩克卡伦四十里,南到格根卡伦五十里。格根卡伦,《清乾隆图》载绘,是伊犁西南重要卡伦之一。“盐池口水(格根河)西流四、五十里,经格根卡伦北。”“格根”即“克金”,格根卡伦就在克金河南岸的克金。鄂尔果珠勒卡伦,《清乾隆图》载绘,“沙喇雅斯河……北流经沙喇雅斯卡伦东……又北流经鄂尔果珠勒山东,有水来汇,山之西置卡伦……通善塔斯岭也。”哈尔奇喇卡伦,《清乾隆图》载绘,《西域图志》、《钦定新疆识略》也有记述。卡伦以哈尔奇喇河得名,故址在卡尔卡拉河东岸,西南通善塔斯山隘。善塔斯卡伦,《清乾隆图》载绘,注名“删塔斯喀伦”。“土布河源出塔尔巴胡岭,岭南接善塔斯岭……初定伊犁时,置善塔斯卡伦。”土布河即秋普河,善塔斯,即三塔什,卡伦设在伊塞克湖东岸的三塔什山口。沙喇雅斯卡伦,“沙喇雅斯水……北流经沙喇雅斯卡伦东”,位置在沙雷扎兹。特克斯色沁卡伦,1788年设立,《钦定新疆识略》记述,位于特克斯河上游三支流相汇处。敦达哈布哈克卡伦,《钦定新疆识略》载述,卡伦故址位于喀克帕克城附近。扎拉图卡伦,《钦定新疆识略》载述,1801年设立,卡伦故址在克金河北岸高尔基村附近。伊克哈布哈克卡伦,《钦定新疆识略》载述,位置在特克斯河南岸的特克斯附近。鄂博图卡伦,1801年设立,《钦定新疆识略》载述,位于察林河东岸。从《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到《中俄伊犁条约》,十七年内沙皇俄国先后两次侵占伊犁与塔尔巴哈台的七十三座卡伦。这些卡伦故址有的卡房废墟尚存,有的在故址上建成了苏俄的城市与村镇,至今沿用中国传统地名(有的就是清代卡伦的名字)。18世纪60年代,沙皇俄国不断蚕食鲸吞中国北京并提出“以清帝国常设卡伦为界”的无理要求。中俄塔城谈判期间,沙俄武装强占“常设卡伦”外广大中国领土并以军事进攻特别是攻占伊犁西北门户博罗呼济尔卡伦相威胁,伴之以外交讹诈等手段威逼清朝政府割让大片中国领土,“以清帝国常设卡伦为界”就是企图使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罪行合法化。但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俄方代表伊·费·巴布可夫在回忆录中不得不承认:“以常设卡伦为界”的目的是使俄国之“国界扩充到相当大的范围”,进而“沿着中国常设卡伦线来标明国界,对我国来说,还在下述关系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富饶的库尔楚姆边区与拥有斋桑湖的斋桑边区,以及黑额尔齐斯河的下游,都应当归入俄国领域之内”。俄方代表“认为我们国家的重大利益,坚决需要把格根河与特克斯河上游的全部地方合并于我国领域”。巴布可夫直言不讳:“由于按照中国常设卡伦线划界,在吉尔吉斯草原东部有属于中国的广大幅员的土地划入我国领域之内。”在历史事实面前,在亲自参予其事的沙俄侵略分子的供状面前,“以常设卡伦为界”的侵略实质暴露无遗而迟早难逃清算。

  签订《尼布楚条约》后清朝在“三姓城”通往乌苏里江、绥芬河等各条主要道路新增了常备卡伦,以宁古塔(黑龙江宁安)为中心区新增设了二十余处卡伦哨所。又在宁古塔城以西增设了德林卡伦,宁古塔城以东设立乌赫林、伊车卡伦,属新增设的哨所,位于宁古塔城通向珲春主干道的卡伦属于常设哨所,宁古塔城西南地区的卡伦属于“因季而设”的临时性哨所,宁古塔城以东的两处卡伦属于常设哨所。1745年,以吉林乌拉(吉林)为中心又新增了卡伦哨所十八处,其中位于二道河的卡伦,属于常设哨所。其中,围绕“乌拉参山”设立的卡伦哨所最多,乌拉城以东设立的卡伦均为常设哨所,“乌拉参山”周围的四道梁子、喀萨里、那木唐阿、长岭子等每重要的关口又屡有增设卡伦。1738年相继在三屯河、罗尔沟、祥瑞河等地区新增卡伦哨所三座,在白都讷城(吉林扶余)周围新增六座卡伦哨所“以稽查盗出人参”。康熙年间增设的内地卡伦的集中在柳边墙东部地区的两侧,乾隆年间则将侧重点放在吉林将军辖境内。偏远之地不便于设立卡伦的地区而实施了流动性的卡伦堵截排查,比如绥芬河下游地区在每年的高峰期均由三姓城、宁古塔将军分别派出临时性巡逻卡伦,这种卡伦的特点是本着分路而行冬季而设,沿行迹搜获严察,草木萌芽时则悉数撤回。清朝盛京老边墙以东地区的卡伦在嘉庆、道光年间分别呈现一种骤减的走向,道光年间老边墙以东由内之外共设有卡伦三十余座。根据史籍记载,现在边墙以东内侧的卡伦仅剩下小石棚等三处,而每一处的卡伦仅有兵将十余人。连防范规格最高的边墙外侧增设的二十一处卡伦也于每年开春时才设立,入冬即撤。嘉庆年间,吉林将军管理区域内的卡伦没有显著变化。根据史籍记载,吉林将军辖境内常设的卡伦三十余座,临时性卡伦哨卡约六十余座。道光年间吉林将军辖境内的卡伦数量在原有的基础上仅增加了三座,临时性的卡伦演变成了固定性的卡伦哨所。道光年间的卡伦哨卡的数量没有较大波动,但在常设哨所之外增强了临时性的巡查力度。1826年,卡伦在原稽参职责之外逐渐向稽查流民越境转变,因为清廷查获了一千多户、五千七百多口流民偷越卡伦界线前往打牲乌拉辖境之内的舒兰与霍伦地区私垦土地。“据称舒兰霍伦等处。查有流民一千余户。男妇老幼五千数百余名口。”清廷质问吉林将军:“卡伦以外。尽系无籍游民。成何事体。流民潜往禁山偷砍树木。例千重罪。即从宽办理。亦应立时驱逐。”但清廷迫于情势在此地“免驱逐。展立卡伦。并穵封堆。安设官兵。添设乡地保甲。”吉林将军在将进入该地区的流民全部搬进卡伦后于额赫穆卡伦与黄沟卡伦之间每隔一里地的距离“挖设八尺高大封堆一座,并把白石原设卡伦,移于额赫穆与黄沟之间,改称为三个顶子卡伦。”1838年,清廷为了强化对吉林乌拉以东地区的守卫而在漂河添设卡伦,设于沿封堆旁。渡马河的卡伦设于法必拉,在于木钦河沿蜂蜜营添设卡伦一道。道光年间蜂蜜场附近的凉水泉卡伦迤西二十余里,花园山北面山林地带较广而偷越者较多。设置于拉林河沿馒头顶子的卡伦与团山子卡伦之间相距七十余里,稽查难以周全。清廷为了保护打牲乌拉境内的蜂蜜场而将所有二道河卡伦挪到蜂蜜场、花园山、北锉草顶子等处安设,将大井子卡伦挪于拉林河沿馒头顶子卡伦与团山子卡伦之间。道光年间吉林将军辖境的内设卡伦调动频繁且略有增加,卡伦原有职责稽参的作用日渐减弱,但在预防流民私垦耕地、盗挖木植、私采蜂蜜等作用日渐增强。道光年间山参采挖过剩,以至于山林各种天然资源逐渐灭绝,清廷禁止流民进入龙兴之地的禁令难免沦为一纸空文。因而,为保护“龙兴之地”而设立卡伦的作用已然不可挽回,此后边境卡伦被撤销也就成了大势所趋。

  回眸被积雪掩盖的历史遗存,“卡伦”这种挺立而已成残垣的建筑就会跳入眼帘。现在除巴尔鲁克卡伦、察汗托辉卡伦保存较完好外,其余卡伦只剩基础轮廓,有的甚至连轮廓都找不到了……漫漫古道丝路,悠悠时间长河,卡伦见证了多少历史的回眸与惊叹!如果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海防之门,那么列强就是用魔掌推倒中国的边塞之墙蚕食掉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但当今国人只能通过历史资料来复原这个历史名词与历史建筑了。《清实录》塔城沿边建造卡伦的历史大致情形是这样的:平定准噶尔部封建贵族叛乱期间,清政府开始在斋桑湖以北驻兵设卡。1763年,首任伊犁将军明瑞在塔尔巴哈台地区选好设卡地点,从塔尔巴哈台向北到斋桑湖设夏季卡伦十三座,自塔尔巴哈台往东北设冬季卡伦八座,另在塔尔巴哈台与伊犁之间重要防区设大卡伦三处,分别位于额敏河岸、巴尔鲁克等地,职责是巩固塔尔巴哈台与伊犁之间的边防及通信行文,因此是边防重要区域特殊地段防守兼驿站性质的卡伦。1765年所有卡伦建成,根据守边任务需要又增设卡伦二十七处。具体情况为:以绥靖城为中心设南部卡伦二十四处(常年驻军五处,冬夏挪移十九处),塔布图二处(常年驻军),西卡伦一处(冬夏挪移)。这就形成了塔尔巴哈台防区南、北路卡伦的基本格局而建立了完备的对外守防体系,志得意满的清王朝从此躺在帝国温床上,直至西方列强在枪炮隆隆中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众多帝国侵略者中,沙俄最为贪婪、阴险、无耻,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与《堪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西北领土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划界期间沙俄外交部“训令”划界谈判全权代表巴布科夫:“必须以中国常驻卡伦作为两国划界的基础,这一点必须加以特别的注意与坚持。”沙俄提出的按常驻卡伦划界根本不符我国实际情况,中国西北疆域远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巴尔喀什湖与帕米尔,沙俄提出仅按常驻卡伦划界则无疑是要在中国境内纵深地带划界。但在沙俄的威逼利诱之下,昏庸无能的清政府在条约上签了字,以至于多数卡伦变成了沙俄的“境内遗存”。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领土与国家尊严而与前苏联先后在陆防边境发生多次战斗,但由于中苏综合国力、军事力量对比悬殊,前苏联不断扩张领土并挑起事端,边界问题久拖未决。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对比发生变化,中国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后与中亚各国开始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边界问题。中哈两国在1994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哈国界的协定》,以法律形式解决了中哈边界领土争议问题。新的协议生效后,中哈两国边界各有划出划进的领土。在裕民境内塔斯提新防区,哈方将前苏联控制的布尔干河桥以东纵深约6公里的土地划归中方(中哈原以布尔干河中心为控制界线),部分卡伦又划归中国领土。如今,在重振“丝绸之路”的战略格局中,中国再次将目光落到上述卡伦上。这些卡伦除巴尔鲁克卡伦、察汗托辉卡伦保存较完好外都只剩下基础轮廓了,有的甚至连轮廓也看不清了。站在新的起点上回过头来再看卡伦,其意义远在卡伦本身之外,即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边防变迁的见证,而且是中国综合国力强盛收复领土的见证,更是中苏军事实力对比逆转的见证,最后才是“落后就要挨打,强大就有尊严”的见证。其中,巴尔鲁克卡伦东依巴尔鲁克山,南西北三面环沟,视野开阔而便于观察瞭望。整个建筑群坐落在山坡平台上呈东西走向,占地面积约7200平方米。遗址建筑均由土块垒砌而成,圆锥体是卡伦的主体建筑形态,除马厩、烽火台与一处营房建筑呈长方体形外,其他建筑均为圆锥体形。建筑除烽火台保存较为完好外(墙体内有残存火烧痕迹),其余建设已坍塌,四处卡伦北侧遗存有高1米左右的残墙,二处卡伦只遗存建筑轮廓。根据《塔尔巴哈台事宜》的记载,巴尔鲁克卡伦是南卡伦中最大的一处卡伦,当年驻防满营兵31人,是清朝的常设卡伦,除戍边守防外,兼有驿站的功能。察汗托辉卡伦的主体建筑基本存在,远看好似坟堆而被称为“公主坟”。察汗托辉卡伦在多拉特沟南600米处,距哈方多拉特边防站(现驻军)直线距离约500米。地形东高西低,南有多拉特沟,北有四季河水沿沟流过,两河沟自东向西合围,遗址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处于三角形高地平台,视野开阔。建筑位于三角平台西侧,呈圆锥体,由58层土块垒砌而成,墙基由两层石块垒成。东侧离地面约3.5米处有一通气口,建筑西北侧离地2.5米处坍塌。在主体建筑西侧10米处还有一个圆形台基,据考察应是另一座卡伦。卡伦是中原建筑与草原建筑的结合物,外形像牧民的毡帐,而建筑材料却是当时中原农村普遍使用的土块。当时的清朝绿营兵都是从内地来的,依当地牧民毡帐之形、采用内地土建之质而创造了这一独特的建筑。卡伦的优点很多:一是空间大,无柱无梁,所有建材只有土块,所以内部空间较大,适合集体居住;二是冬暖夏凉,墙厚而封闭性好,冬暖夏凉;三是防风,由一圈圈土块垒圆围成土墙不论风从哪方刮来都会环墙而逝,所以不易被巨风掀翻;四是利雨雪,整体造型呈圆锥体,雨雪皆不积存,所以能延长寿命。只要不被人为破坏,一个卡伦可挺立三百年以上。呵护卡伦遗址就是保护历史,就是呵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烽燧传信到卡伦戍守再到现代化哨所矗立边关,不同时代的边防性质不同,哨担负的职能也不同。以下是若干鲜为人知的“边防哨所之最”:查果拉哨所位于中印边境的查果拉哨所,海拔5318米,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35%,年平均气温零下10摄氏度,五个固定巡逻点都在海拔5500米以上,最高点位海拔6900米,是全军海拔最高、最艰苦的哨所之一。查果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鲜花盛开的地方”,而这里在现实中却是“走路一步三喘,睡觉经常失眠,说话被风吹远”。走上查果拉,无论站岗还是巡逻都不仅是在履职,更是在拼命。神仙湾哨所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中段的皮山县境内,最高海拔记录为5380米,是高原上的高原。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最大温差30多度,冬季长达6个多月,一年里17米/秒以上大风天占一半以上,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地的一半,紫外线强度却高出一半。河尾滩哨所屹立在海拔5418米的喀喇昆仑之巅,是世界最高的驻兵点。坚守在这里的哨所官兵铁心戍边,用豪迈情怀演绎年轻一代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伊木河哨所位于祖国雄鸡版图鸡冠子顶端的伊木河哨所,是中国最冷的边防哨所。这里地处大兴安岭深处,地势偏远而气候恶劣,最低气温达零下57度,冬季大雪封山后出不去也进不来,一年之内有近半的时间与世隔绝,所以素有“雪域孤岛”之称。红其拉甫哨所位于平均海拔4200米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8%,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驻守在这里的官兵常年巡逻护边都是化雪水、啃干馕、战严寒、抗缺氧、耐寂寞。“东方第一哨”交汇出祖国最东端的边防哨所的坐标,驻守中国东北边防线最东端的一个无名角落的乌苏镇哨所的战士能第一个把太阳迎进祖国,乌苏镇边境新的国旗旗杆比天安门广场的还要高10厘米。“南海国门第一哨”距离祖国大陆1400多公里的华阳礁,是人民海军在南沙驻守的最南端的礁盘。南沙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总储量估计将近200亿吨。驻守在这些高温高湿缺水少菜的礁堡上就是为了保卫我们的海洋国土,捍卫我们的海洋权益。“西陲第一哨”的斯姆哈纳边防连驻守在祖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所以能在中国最晚看到太阳、最后送走夕阳。1962年,哨卡的第一任教导员杨亲锁带着15名战士靠着三峰骆驼一口锅在“抬头雪茫茫,低头土黄黄”的雪域荒漠安了家。16条汉子抱成团,发出“不做雪山的奴隶,要做雪山的主人”的铮铮誓言,硬是在荒凉之地夯出了第一个地窝子,栽下了第一株新绿。“北极漠河”地处祖国版图“鸡冠”上。被誉为“北极英雄连”的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部驻地漠河,这里纬度最高、气候最冷、冰封积雪期最长。特殊的哨位与神圣的使命激励着一代代北极哨兵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恪尽职守履行职能,连队荣誉室内四次荣立集体二等功、八次荣立集体三等功等的锦旗与证书挂满四壁。古代边防主要是“夷夏之防”,即防止游牧民族南下袭扰,“内防大于外防”,哨所主要职能是稽查、捕逃、收税与防偷。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边防才真正转变为“中外之防”,辛亥革命后边防由“内防转向外防”,哨所才有了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职能。卡伦在清代的社会治安与及边防建设、疆域形成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哨所在国防安全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我军不断加强边关哨所建设,官兵戍边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数九寒天,喀喇昆仑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驻守在这里的神仙湾边防连的新营房里却暖意融融,“氧吧”、“网吧”、“话吧”俱全。绥芬河哨所是我军第一个装上电梯的“卡伦”,士兵执勤可直接从地面到岗楼。驻黑瞎子岛边防某部新落成的保温观察哨楼与雷达保温哨楼内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观察设施让官兵告别风吹日晒,执勤管控也更快捷高效了。“卡伦”不再但“初心”不改,否则何来“岁月静好”?

  《清代北部边疆卡伦研究》一书通过对边疆历史的研究驳斥形形色色的敌视中国的霸权主义者与扩张主义者歪曲史实、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行径辩护的种种谬论,足以激发当今国人珍惜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领土主权。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