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陈俊杰:中美博弈前瞻之“佩洛西综合征”

作者:陈俊杰 发布时间:2022-08-23 09:30:42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明昊认为,危害中美关系发展的“佩洛西综合征”的要害在于美国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在台湾问题上存在的微妙相互制衡似乎已被打破,这会加速让台湾问题从中美关系的“热点”变为“爆点”。

  “佩洛西综合征”会对三个利益攸关方有哪些短期影响?第一,中方要保持战略定力,如何处理国内民意成关键。我方在此次佩洛西访台事件中空前强硬,官方各部门的表态充分调动了国内舆论,大战在即的既视感一目了然。尤其是在决定佩洛西能否最终落地台湾的关键时刻,超30万人通过软件实时追踪佩洛西专机动态创下新记录,但我方仅发布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苏-35战机正在穿越台湾海峡”,此后再无其他动作,最终佩洛西专机成功落地台北松山机场。从表面来看,我方此前的外交威慑纷纷失效,最终未能阻挡佩洛西抵台,看上去我方先输一成,但其实不然,我方通过保持战略定力亦获得期望结果,其中最大的收获便是让台海演习师出有名。根据公布的范围区域显示,此次军演共涉及6处地区,形成围绕台湾的一个大圆将其完全包围在内。此次行动当前看是演习,但倘若日后武力收台,很可能亦遵循此种战法,以全面封锁台岛为基础登录作战,此次演习将能提供十分宝贵的军事经验。若放之以往,我方此种演习势必让西方列强乘机再度鼓吹“中国威胁论”,但佩洛西访台使我方能名正言顺的对美方与台湾当局展开严厉的军事威慑。汹涌的民意成为我国亟需处理的主要问题,此次我方保持战略定力的做法与此前严厉的外交辞令形成鲜明对比使不少民众有些失望,有必要对激昂的民意合理引流。当前,积极有效的反制作为就是化解民意最有效的手段,包括进一步出台制裁措施、扩大军演规模、尝试越过“台海中线”。民众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说到做到、敢说敢做的政府,相信伴随后续反制措施的切实落地,民意问题将迎刃而解。第二,美方是一人得意而多方连坐。佩洛西访台让中美关系跌入冰点,中美进一步脱钩将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同时,美国国内并非铁板一块,针对佩洛西访台事件上至有影响力的政客下至普通百姓看法均明显分化,如何处理应对国内舆情亦成问题。第三,台方是政治作秀的牺牲品。在本次事件中,台方可谓是佩洛西政治作秀的完全牺牲品。军事层面,佩洛西访台使我方得以师出有名的围台军事演练,大规模军演带来的军事威慑力前所未有。根据军演区域坐标,此次演习形同将台湾基隆港、苏澳港、高雄港、花莲港等重要港口的航行路径团团围住,形同“准封锁”台湾海空域,台专家亦表示此次军演明显在演练全面封锁台岛,或成为未来武统台湾的备选方式之一。台湾是以外贸为主的经济体,生存完全依赖外贸,海运运输在其外贸领域扮演极为重要角色,此次“准封锁”将对台岛海运形成一定程度影响,军事威慑作用显著。经济层面,当前我方已发布通知暂停台湾地区柑橘类水果与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输入大陆。我国作为台湾农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暂停进口将对其农产品销售造成显著影响。我国宣布暂停向台湾地区出口的天然砂是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颗粒,在基础建设领域用途比较广泛。相关数据显示,台湾地区天然砂进口量的90%以上来自大陆,倘若长期暂停出口将对台湾砂石业、营建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在民意层面,台当局本想借佩洛西访台拉高自身支持率,但受大陆军事、经济等全面反制措施影响,台岛内部蓝绿白三大阵营反对声四起,台当局面临的舆论压力倍增或反而对“台独”势力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意识形态冲击。

  2022年8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关于具体的反制措施“该有的都会有,有关措施将是坚决有力与有效的,美方与‘台独’势力他们会持续感受到的”。我方“宜将剩勇追穷寇”,连续出台反制措施,对内安抚民心,对外彰显立场。美方不太可能反过来进一步对中方出台制裁措施,中美关系大概率保持当前如履薄冰的冰点状态。但不排除执政当局出于中期选举考虑大打“对华强硬牌”,造成该事件进一步激化,加剧中美脱钩。蔡英文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与拜登绑定,于岛内贩卖紧张情绪而博取摇摆票,但更多的或是如何处理因该事件而引起的岛内不满舆论。苏东剧变后中美关系一直若即若离,我国的应对措施是“韬光养晦,发展自我”。对内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对外防止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外交上主张“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种底线思维让我们有安稳的环境逐步突破西方的科技封锁,高铁技术、5G/6G技术、新能源车技术弯道超车,大飞机C919国内适航……但佩洛西访台事件之后我们更要警惕中美脱钩风险。拜登有可能通过打造印太经济框架推动供应链去中化,限制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推动金融脱钩而加剧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退市危机,加强科技封锁打压中国局部技术(如阻止台积电与英特尔在中国增设先进芯片厂)优势的进一步扩大。在中美“脱钩”的衍生状态与溢出效应下,两岸部分经济领域或长期呈“半脱钩”状态。例如医疗与科技领域是台湾的优势产业,美国以高级官员“访台”为诱饵拉近美台合作关系,建立“去中产业链”。上海台湾研究所刘玉人强调,美国有可能以香港作为切入点用台湾近五千亿美元外汇资产配合国际游资冲击大陆的外汇存底、挤破金融系统中的泡沫,随时有可能引燃中国金融风险导火索。

  未来美国或把中国拖入一场战争,或联合其盟友通过特定突发事件以民主、自由等借口对中国实施制裁,而操弄台湾问题是拜登达到上述目标的拿手好戏。诚然,目前我国在许多领域的科技能力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较多核心零部件、基础软件还会遭遇卡脖子困境。因此,我国若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当前的各种问题都会更容易得到解决。但美国不会给我国平稳发展的机会,这次佩洛西访台表面上是由佩洛西一意孤行引起的突发事件,实际上是在我国走向强大的道路上必然遭遇的美国的挑衅。如果我国在佩罗西的飞机降落台湾时,直接对其动手,那么就会把台湾问题由我国一直强调的中国内政问题转变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之间的问题,并且会给美国与欧洲以制裁中国的借口。而引入美国正是台独分子的长期诉求,制裁、打压中国正是美国的根本目标。如果我国对佩洛西访台放任不管,则会进一步加大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增加大陆在日后实现祖国统一的难度。因此,佩洛西访台令我国陷入困境,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而中国至目前为止在这次事件中的隐忍与谋略无懈可击。中国应对的逻辑在于通过佩洛西访台在前期大陆对美国与台湾制造的心理压力的基础上把大陆与台湾的军事平衡极大的向前推动,没有佩洛西访台则大陆战机飞越巴士海峡、大陆绕台军事演习会被视为极大的挑衅行为。在美国以为大陆可能会击落佩洛西战机、台湾担心大陆对台开战的背景下,大陆战机飞越巴士海峡、绕台军演的应对方式被各方平静的接受了。其意义在于,此类军演有了第一次就有理由常态化。常态化意味着,台湾的防空系统在以后失去了向穿越海峡中线的大陆战机开火的正当理由,大陆实际上将台湾纳入了其军事保护范围。借助这次危机,大陆通过其克制与谋略,破坏了美国意图将中国拖入战争、利用战争联合其盟友对中国制裁,由此限制中国发展的图谋。同时,不费一枪一弹,为台海的军事博弈设定了新的平衡。当台湾试图破坏这种平衡时,台湾就会变成挑衅在先的一方。毋庸置疑,这种新的平衡加快推动大陆收复台湾的实际进程。

  美国资深国际关系学者赵全胜认为,中美打交道过程中要承认大国长期对峙的战略现实,不要“一厢情愿”。中方各界“借船出海”顺势而为,就像当年日本在钓鱼岛购岛之后中方所为,形成在钓鱼岛周边海警船巡航常态化。这次是首次在台岛四周军演等于对台湾的封锁与控制。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以前若大陆方面对台做出类似当前的行动,一定会招来美方激烈反应。而这次中国大陆方面在台湾四周形成了新常态。中国舆论界的调门能否不再那么满?不要过多解读为个人行为,这是美国把中国当作头号竞争对手,两党共识之下的行为;不要低估美国在应对这个问题过程中的思想准备与实际军事准备,不是几个警告就会改变美方想法;第三,不要“一厢情愿”(wishful thinking)地看待美中关系,以过于善良的愿望来指望出现自己想要的结果。比如有学者呼吁双方政府管控媒体之类的,这在美国根本做不到。中美之间打打停停是常有的事,双方之间还是要准备好转圜机制。中方无意升高形势而采取更大的动作,但如果是美方有进一步的回应,那就不一样了。据媒体报导,美军本福德号驱逐舰7月份穿行过台海。当然,里根号航母若穿行,会是更重大的事件,但关键在于中方是否已做好准备?截止目前还有点类似1958年“打蒋舰,不打美舰”的做法,双方都延续目前相对克制的态度,未必真的会发生危机。中方目前行动主要是针对“台独”势力,而不是与美方针锋相对。在尚未做好与美方开战的情况下,这不失为相对稳妥的办法,同时又不影响对台湾岛内的震撼力。中美双方在不发生直接冲突方面还是有共识的,双方并不准备直接开战。美国涉台法律通过之后未必都会要求行政部门严格执行,“台湾旅行法”通过后“蔡英文访问华府”之类的事件并未发生。但法律通过就能想做就做,不能不引起高度关注。美方行政部门执行过程中有裁量权与自由掌握的空间,中方反制行动也会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的空间。中方可能以反向“切香肠”的行动来应对美方将其“一中政策”空洞化的“切香肠”的行为。中美将长期对峙且具体表现为四个不会停止:第一,中国的发展不会停止,亚太地区的权势转移(power transition)也不会停止。第二,美国把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的两党共识不会停止。第三,美国把打“台湾牌”作为压制中国的重要手段不会停止。第四,中国坚持发展,坚持国家统一的决心与步伐不会停止。中美之间会出现一个长期对峙的局面,直至双方实力发生有根本性的转变,或出现重大国际转折点。在此过程中,双方缺乏互信,合作意愿降低,在核心利益上互不相让。但对峙不等于对抗,中美之间“斗而不破”是大概率趋势,因为谁都不想发生核战争。从长远来看,中美两国谁也不可能彻底压倒另一方,会向着中美共治的格局发展。两国高层会面对话还会有,双方都是成熟的大国,承认双方长期战略竞争的现实,避免“一厢情愿”而转向扎实的自我准备与互信行动。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陈琪认为,佩洛西“政治冒险得逞”只是一时,中方的系列军事外交反制行动,国际社会对中方的支持与美国舆论对佩洛西的批评,表明台海局势与中美博弈局面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中国人民解放军从8月4日12时至7日12时,在台湾环岛6个方向的海域与空域军演。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言,中方反制措施该有的都会有,美方与“台独”势力会持续感受到的,佩洛西之流企图同‘台独’分裂势力勾连,“以台制华”,侵犯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是螳臂当车,不可能阻挡,而只会加速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什么说佩洛西窜访只是得逞一时而台海局势与中美博弈正在朝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第一,确立围绕反“台独”斗争的中美互动新护栏。美国一再声称“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那么这一次,美国与佩洛西冒险挑衅在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演训活动无论力度多大、范围多广、持续时间多长,都不属于“单方面改变现状”,而是对美方与“台独”势力挑衅举动的回应、回击。当然,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无论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什么措施,本来就是主权范围内的事,根本不存在什么“单方面”问题。而且,中方通过系列演训活动的反制,让在中方从未承认但美台一直宣称的“海峡中线”“台湾领空”“台湾12海里线”方面的某种默契已不复存在。美方的冒险举动为中方在军事、外交与经济方面采取强有力反制措施提供了合法性与合理性,事实上确立了围绕反“台独”斗争的中美互动新护栏。第二,警示美国“以台制华”行不通。中国通过强有力的行动告诉拜登,美国利用“台独”遏制中国的机会之窗正在慢慢消失。第三,为干涉中国内政的某些西方政客“立规矩”。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时,“台独”分子可能误认为寻到了某种“依靠”,西方一些政客也可能会从中得到鼓励。比如,据英国《卫报》日前报道,英国议会下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正计划于11月或12月初组织议员访问台湾。中国实施系列反制行动后,也有一些美国的“跟班儿”跟着嚷嚷“中国反应过度”“中国通过军演等改变现状”。第四,国际社会更加理解与支持中国统一大业。世界很多国家、政党与组织(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纷纷通过重申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来表达对中国的道义支持。通过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这件事,国际社会更加认清了台湾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美国试图通过打“台湾牌”遏制中国发展的用心,更加看清了美台勾连的本质,更加理解与支持中国统一的大业,也更加清楚中国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信心、决心与能力。陈琪认为,“佩洛西的冒险窜访确实损害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但在下一步博弈当中,台海地区原有的‘均衡局面’将朝更加有利于中方的方向发展。”。

  据相关媒体报道称,此次台海危机表明美国建制派政客病得不轻,中方绕台军演使他们震惊而慌乱。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中美台海博弈一事,已出现新的拐点,台湾媒体称美国暴露了多个弱点。台海现状的打破,完全是美国与台湾分裂势力狼狈为奸、相互勾连的结果,这样的闹剧根本不可能阻止台湾回归祖国的历史大势。此次中美台海博弈,让美国暴露了四项弱点。第一,就是应对重大危机不力,解放军绕台军演期间,美国航母不敢靠近,美军也毫无作为。第二,就是在面对等量级对手的军事战略上缺少底气,第三,美军在亚太的几个盟友也并不给力,韩国总统甚至以休假为由拒绝接见佩洛西。第四,美国没有在台海拼命一搏的准备。台媒表示,这就在客观上出现中美台海博弈的拐点,如今中方将创造条件按自己的目标推进统一进程,而美国只能被迫应对。现在拜登不得不面对美国近四十年来最严重的通胀,美债危机还在加剧,中国则在台海展示实力大规模军演。由此可见,在这场“气候会议”上,中方会有更多的筹码,将美国的要价尽可能降低,避免台海局势加剧。在战争开始后,台湾变成废墟,台湾底层人民血流成河的局面下。美国人再到国际舆论社会痛斥中方屠杀同胞博取同情,然后纠集联军到台海维和。甚至于美国可慢慢把日本,韩国都派到台海来与中国慢慢消耗,让中国不断失血以牵制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打台湾是一个陷阱,而美国人要表现出来的是把陷阱伪装成馅饼。假如被激怒的中方采取激烈的措施,让佩洛西不能安全抵达或离开台湾,美方就会说中方向他们宣战而挑起台海战争。这是美方最希望实现的一种可能,但中方并没有掉入美方的陷阱。中方的立场正当、合理、合法,举措坚定、有力、适度,目的都是进一步惩戒“台独”势力。

  2022年8月18日《华尔街日报》发表名为《对华作战,美国工业基础并没有做好准备》的文章,作者颇有来头,是前任美国国防部长副助理。目前,中美关系陷入低谷,而《华尔街日报》刊发的这篇由与军事打交道的人写出的文章,自然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毕竟各方都在关注美国是否具备与中国作战的工业能力,在这篇文章中,美国国防部长的前任助理表示,当前美国还没有做好准备。第一,美国的国内工业并未做好延长的常规战争准备。举例而言,在俄乌危机中,美国为乌克兰提供“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标枪”反坦克导弹都已清空库存。以致于美国国内加班加点地生产仍赶不上乌克兰战场的消耗速度,美国国内的工业生产尚且无法跟上目前的小规模常规战争,一旦美国与中国这一大国真正爆发战争,美国工业显然更加难以支撑。第二,美国是全球化的获益者,其制造业的许多零部件都要经由外国生产,在其他国家高度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一件产品。美国波音公司便是最简单的例子,波音公司生产一架飞机,其产品生产及供应商涉及全球众多国家。一旦中美开战,美国离开中国这一最大的供应商后将不知何去何从,不仅美国军用产品可能面临短缺,美国民用商品一旦被中国断供,美国国内必将陷入混乱,从这一角度而言,这位前国防部长副助理认为,如果中美开战,美国工业估计有点悬。第三,中国一旦对美国开战则必然重点争夺太平洋战场的主导权,而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主力当然是海军,而美国海军装备存在老化问题且不能远距离投送支援舰。因此,这位国防部长副助理得出结论,美国工业必须得到进一步加强,不能再这样下去,否则与中国翻脸后一定会吃大亏。首先,这篇文章指出,对华作战美国工业并未做好准备,而相关内容也由于多种原因而引起外界关注。第一,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间确实非常敏感,即佩洛西窜访台湾一事导致中美关系陷入低谷。中国为惩戒美国政客,主动切断或暂停了与美国的八项交流机制,其中涉及三项国防交流机制,对于美国而言无异于当头一棒,美国没有想到的是,因佩洛西窜访台湾一事中国如此生气并采取如此果断的举动。在美国白宫、五角大楼不断呼吁中方重新启动中美交流机制之时,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发表文章渲染中美战争,甚至已成为“蹭热点”“刷流量”的宣传策略,这篇文章的出台,实际上也是这种经营策略的体现。第二,这篇文章反映了各方的担忧,中美是否会因为台湾问题擦枪走火进而擦枪走火并演变为大规模军事冲突被外界高度关注。尽管许多人信誓旦旦地表示,由于中美两个大国都是核大国,且有相互确保摧毁地核能力,在这种核制衡的条件下,中美估计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但战争往往充满未知数与偶然性。目前,美国政治精神整体性的衰落已成定局,谁也不能保证美国不会铤而走险,在各界都十分担忧的情况下,《华尔街日报》抛出这篇文章,自然而然会引起外界的关心。这篇文章重点提及对华作战美国的工业准备问题,实际上,外界解读认为,这是为了提醒美国政府做好平战动能转换。第三,这篇文章引起的举世瞩目足以表明,台湾问题得到解决后中美关系未必能恢复正常。事实上,美国作为霸权国家,对待任何一个新兴崛起的国家都将保持警惕,更将有14亿人口庞大体量的中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即使中国顺利解决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也必然会处在更加激烈的博弈阶段,这也就意味着,中美之间的斗争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变成世界的新常态。因此,外界也十分关心,这两大超级巨人争斗的时间长了,万一打出火来,是否会发生战争。其次,这篇文章列举出多种观点,意在表明对华作战每个工业基础并没有做好准备,显然也蕴含深意。第一,这篇文章认为美国工业在应对延长的常规战争时表现得非常不充分。由于要应对俄罗斯直升机为代表的空军部队,美国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标枪”及“毒刺”导弹,这两大武器当年在阿富汗战场上可谓立下汗马功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量的武器装备落入乌克兰手中后,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折损率反而相当高,导致美国不断清空自己的库存。与此同时美国又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地生产这两种导弹,即便如此也没有办法改变俄乌战场上乌克兰一败涂地地整体战略态势。这篇文章认为,这说明美国工业在应对一场时间较短的小规模冲突时有非常强大的能力,但在面对乌克兰战争这样的局面时,战争时间稍微延长,美国就没有办法应付。目前美国国防工业中许多是私营企业而只考虑性价比问题,俄乌战争期间美国的军工利益集团赚得盆满钵满,但以乌克兰的体量,即使有美国及北约的支持也不可能干倒俄罗斯。因此,私营企业的念头便是要“做短线,赚快钱”,绝不会做长线价值投资,否则将会把自己的底裤亏掉,这也是美国私营军工企业不会开足马力、增加生产线的根本原因。第二,这篇文章认为美国过分依赖全球化供应而越来越依赖外国。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外国供应商,中国商品对美国的民用、军用工业都很重要,一旦美国与中国开战,中国必然会切断对美供应,以美国目前的空心化状态必将不战而溃。对此也只能一笑置之,这篇文章确实提到了一些现实,目前美国重要港口的重型龙门吊、重型起重机都由中国制造。2013年奥巴马到圣迭戈演讲,希望重振美国工业,但他身后就是振华重工。2021年美国国内饱受全球供应链影响,大量商船货轮停在巴尔的摩港口外,货物没有办法及时运送,美国不得不购买一套振华重工的产品才解决问题。虽然这表明中国制造对美国有一定制约作用,但也不能以此说明中国在美国依赖的全球供应链中至关重要。现在美国仍是全球霸主背靠着西方世界,作为全球霸主与超级大国,美国最强大的能力便是对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从美国在俄乌战争中对俄罗斯的制裁便可见一斑。从这一角度而言,尽管目前美国国内经济确实出现一点问题,但如果因为美国工业过多地依赖于全球化及其他国家,从而得出结论认为美国不会对华作战,也确实不太可能。第三,这篇文章认为美国与中国未来的战争会在太平洋区域打响,双方的争夺重点是太平洋的主导权。美国海军目前非常缺乏大型支援舰,军事装备也非常老旧,面对中国“下饺子”般的军舰建造速度,如果美国不能迎头赶上,不能重振自己的军事工业确实将面临非常困难的境地。从和平时期的发展及小规模冲突角度而言,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如果中美两国真的发生像一战、二战那样的毁天灭地的大决战时,美国必然也会全民动员。美国的工业资源与生产要素也必将全力以赴,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工业可能会赢得新的发展契机。最后,这篇文章的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归根结底仍有其深层目的。第一,这篇文章描述美国工业基础非常落后、空虚等现象,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经济支持。作为智库成员,在离开五角大楼后,按美国政坛上的“旋转门”制度安排,作者肯定会为军工利益集团代言。因此,他在这篇文章中不断渲染,如果美国对华作战,美国工业完全一塌糊涂,以此要求美国国会赶快掏钱拨款,用于工业振兴,而工业振兴对目前的美国而言,当然以军火工业为主,归根结底,这篇文章仍在为军工利益集团服务。第二,无论这篇文章是为军工利益集团服务还是真的为重振美国着想,中国都要有清醒的认知。如果中美之间不能相互约束并阻止战争爆发,一旦大战真正打响,中美这样的超级体量大国乃至所有国家,都将拼尽全力将所有的资源投入到战争工业中,此时每个国家能爆发出的工业能量,是绝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发生这种谁也不愿见到的局面也意味着全人类真的走到了尽头。第三,随着美国国内政治精神日益衰落,佩洛西窜访台湾一事又导致美国政治焦虑感增加,美国国内矛盾将不断激化。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关系必将高危运行,从美国政坛到美国媒体都在不断鼓噪中美之战,这也提醒中国应保持高度警惕。一方面要去虚就实。国家强大及经济社会持续的发展根基在工业,如果没有现代工业的发展,国家不可能实现真正富强。另一方面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尽快建立基于内外循环基础上的独立自主工业体系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而言非常重要。中国既是大国强国,同时也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具备的三大特征注定了中国及中华民族,必然与众不同,也注定了中国必须肩负更大责任的现实。“己所欲施于人”,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中国必须将自己的王道思想与仁爱之心布持于全世界。这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理念存在根本冲突,一旦两者之间的矛盾发展至不可开交的地步,中国唯一可依赖的就是14亿中国人民,因此,强大且充满韧性的工业体系对中国这个独特的民族太重要了。

  2022年8月20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刊文指出:多年来西方舆论一直在关注东西方阵营之间的“制度竞争”,但中美两国间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应的制度之争涉及得战与问题意味着美国的军事恐吓与对中国的战略围堵与否只能由强权政治与自认为强悍的政权来决定。美国实现了军力全球部署,惯用对外输出霸权主义、发动战争等手段来为本国资本谋取利益,生怕“世界霸主”地位遭到挑战。但美国虽然是“世界霸主”,却不意味着全球大小事务都只能由美国插手干预。起码在亚太第一岛链内,中国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海空军军事实力只在美国之下,火箭军有了世界上最全面的战役战略级导弹。美国却看不过眼,认为中国种种举动是为挑衅其“世界霸主”地位,所以千方百计地插足。因此,在西太平洋已出现了两强对抗的局面。现在双方都高度紧张,一个不小心就会擦枪走火而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拜登早就表示要在中美之间建立一个“防护栏”来避免战争。但中美之间的“防护栏”并未建立起来,且双方已产生了“信任危机”。佩洛西窜访台湾,就是避战机制未建立起的一种体现,而这使得中美关于台海问题的博弈越发激烈。德媒为此而引述了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新著《可以避免的战争》: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他们关心的问题已不再是如何避免冲突,而是冲突何时发生、会在何种情况下发生。“中美双方不再关心如何避免冲突”,因为中美的战略地位已发生了转变:在西太平洋范围内与中国势均力敌,这让美国担心不已。中美双方高度对抗,美国不断奉行“印太战略”步步紧逼,中国也努力构建“攻防兼备”的战斗体系,两国关系构建起避免冲突的“防护栏”难度极高,根本无从下手。爆发冲突的地点已毋庸置疑:台海。我军从使用军机“常态化绕岛巡航”升级到多军兵种“常态化演训”,东南沿海一带的战斗力量保持临战状态,可迅速转入战斗状态。但未来中美是否会在此地区发生冲突尚不明确:美国将“中国威胁论”营造为“政治正确”,那么只要有中美利益同时存在的地方,中国势必会遭到美国针对性的打压。因此,这是无法确定的。至于未来是因为什么事件引发冲突,同样是未知数。一旦中美之间的冲突爆发,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席卷全球。在近来,美国不断地将中国树立为“长期的威胁与最主要的对手”,实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从经济上来看,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升级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从常规军事实力上看,中国与美国的总体差距已很小,甚至在如高超音速导弹、五代机、大型驱逐舰这些的领域上已出现了弯道超车。由此看来,美国一旦在第一岛链内与中国开战,根本不会有胜算。因此美国不停地拉拢各国参与到亚太事务中来,而这些被拉拢的国家要么与中国地缘关系复杂存在冲突,要么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比如北约峰会、G7峰会中日本都赫然在列,“四方安全对话”中印度是对话体系内唯一的非发达国家。陆克文认为:除非建立起一套“有控制的战略竞争框架”,否则中美无法避免冲突!在此框架下,中美双方“野蛮生长”的竞争将会被限制,而框架内可明示双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类似于美苏当年签订的《中导条约》、双方停止中程导弹军备竞赛。陆克文认为中美之争根源在于制度之争,而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愿放弃这一运转许久的制度,因此千方百计地遏制、攻击与打压不同的制度。德媒报道,德国外交部正在起草一份新的对华战略,而其核心内容是如何减少对中国的经济、技术依赖,以及呼吁“全球民主政体在对华战略上的团结一致”。陆克文认为,“民主制度越牢固、越有反思能力、越自信”则赢得“制度竞争”的机会越大。

  展望未来一段时期的中美关系,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中美互动主体的多元化态势。中美国情差异巨大,外交体制与模式亦有明显不同。据报道,作为众议长的佩洛西此次窜访并未获得同属民主党的拜登政府的明确支持,美国军方也认为行程不妥,但其行动事实上仍然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宣示,事后得到拜登政府背书。围绕是否取消对华关税问题,拜登个人倾向支持,但白宫国安会、财政部、贸易代表办公室等长期意见不一,不同企业代表的利益群体分歧则更加明显,关税问题进而久拖不决。上述事例再次彰显了美国对华政策多主体的特征,这虽非新现象,但随着中美博弈逐步激烈,这一特征将使得美国决策过程更加复杂化。从中方看,此次台海危机引发民众广泛关注,佩洛西乘机行程被“全民直播”,民意力量对决策的影响更加不可忽视。芯片之争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佩洛西落地台湾的政治意义明显,其与台积电的互动则可能更有现实意义。以芯片为代表的科技领域是美国对华打压与竞争的核心领域。在美国的盘算中,台湾依托其芯片产业在地缘政治之外的战略价值进一步上升。美国军方人士提出“硅盾”设想,妄图利用台湾芯片优势抵御中国寻求统一的努力。拜登提出打造美、日、韩、台“芯片联盟”(Chip4)后又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推出差异化的产业扶持政策而限制相关企业在华经营活动。鉴于芯片问题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敏感性,美台芯片合作以及更大范围、全面排除中国的“小圈子”合作,无疑将使得台湾问题更加复杂。另一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是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互动态势。在佩洛西落地台湾前后,我军突破“台海中线”、“围岛”、慑止等行动与能力得以强化演练。而美国军方在此过程中明显反应低调,仅在事后宣称会继续在台湾海峡航行。美军的行为大概率是受到了拜登政府的政治约束,但这仍不失为观察危机事态下中美军事互动模式的一个重要案例。有美国媒体注意到,佩洛西的乘机有意绕过南海区域,迂回一大圈之后飞往台湾。这意味着美军在南海区域的行动自由已然受到中国相关军事布局的影响,意味着中美区域性军力对比态势的微妙变化。

  万一中美两军在台海一带“擦枪走火”怎么办?毛泽东智慧“8•23”金门炮战的经验人不过是。此次炮战打打停停,看似即兴随机、毫无章法,实则精心运筹、匠心独具。既是毛泽东纯熟运用战略思维的经典范例,也是他思考与指导战略问题方法论的完美展示。第一,全局思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毛泽东在思考问题时总是着眼全局、谋划全局,并将思考范围划分若干层次,层层剥开、环环相扣,坚持遵循局部服从与服务于全部这个根本要求。首先是站在国际形势这个大的全局谋划。毛泽东当时作出过明确判断,即“东风压倒西风”,“革命与战争”依然在笼罩全球。中东事件爆发后毛泽东下令炮击金门,以实际行动支持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彰显我国独立自主的态度,以“战争边缘政策”回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战争边缘政策”。其次是站在中美关系这个全局谋划。当时美国政府一直采取敌视中国的态度,后来又以朝鲜战争为借口驻军台湾,妄图制造“两个中国”。毛泽东鲜明讲道:“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同时,他也清醒地判断:美国人怕打仗,我们也怕打仗,但美国人怕我们多一点。为此,毛泽东决定炮击金门,看似打蒋而意在击美。从后来战役发展来看,不但打出了会谈,更牵制住了美军,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局面。再次是站在国家统一这个全局谋划。1954年毛泽东曾授意正在波兰访问的周恩来提出准备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强调台湾问题太复杂而务必一揽子解决。所以毛泽东在金门指日可得的情况下果断放弃登陆占领台湾大的预先设想而导演了炮击金门这一“戏剧化”的战争而金门是撬动中美关系全局的支点、影响全局的抓手。金门炮声一响,国民党军慌了,美军急了,整个棋局就活了。第二,前瞻思维: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超前性的战略思维,是战略思维中最难把握、又是最重要的。被斯诺称为“窑洞里的预言家”的毛泽东在科学预见、前瞻思维上表现尤为突出,比如在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中从最初的“要把金门、马祖搞回来”到后来的“金门、马祖还是留给蒋委员长比较好”,这一认识上的转变就是其前瞻思维的又一经典范本。前瞻思维始于对当时情况的全面分析研判,毛泽东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国际形势、中美关系、美蒋关系、敌我实力对比等各方面因素作出“台湾与沿海蒋占岛屿问题的全部、彻底解决,不是短时间的事,而是一种持久的斗争,我们必须有长期的打算”的战略判断。前瞻思维在于始终坚持动态、发展的观点,毛泽东对台湾问题发展趋势做过双重设想。一是将金、马收回,那么也将彻底断了蒋介石的念想,失了台湾与大陆联结的纽带,若短期内无法彻底收复台湾,美国可能很快就在台湾搞出所谓的“小中国”,那样我们就是想管也鞭长莫及,主动权将完全移位。二是将金、马暂时放在蒋介石手中,利用蒋介石集团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美国“一中一台”的阴谋。炮击金门,打打停停,打而不登,断而不死,单日打双日不打,直到后来必要时打,象征性地打……成功地将毛泽东与蒋介石共同的一个中国理念变成了一种默契的行为,从而使毛泽东的“绞索政策”得以顺利实施,进而牢牢掌握主动权,而美国则要进退两难。后来台海局势持续几十年的波澜不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毛泽东当年以前瞻思维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第三,辩证思维: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毛泽东的战略思维往往是以其深邃的辩证思维为基础,充斥着鲜明的矛盾分析方法。他在重大问题的思考与决策中总是首先从矛盾分析入手,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在各种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在各种矛盾的相互转换中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炮击金门,更是如此。一方面,抓住了主矛盾。炮击金门,从国际层面看,主要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矛盾;中美之间针锋相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中苏在国际形势上的分歧;以及美苏矛盾、美蒋矛盾;等等。从国内层面看,主要有祖国统一与蒋介石割据政权的矛盾;国内经济建设与对台用兵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有些是短期的,有些是长期的;有些是显现的,有些是隐藏的……毛泽东通过分析后判断:在国际上,主要矛盾是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同帝国主义侵略的矛盾;在台湾问题上,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谋求统一与美国侵入台湾海峡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症结都在美国。另一方面,善于把握矛盾的转化。在暂停炮击期间,美蒋之间潜伏的矛盾彻底暴露。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目标是希望蒋介石放弃金、马,将台湾彻底独立出来,使其可更便捷地离岸制衡,避免被拖入与中国战争的泥潭。而蒋介石坚持据守金、马,希望将美国拖入中国内战,想借助美国的力量实现其光复大陆的美梦。美蒋双方在金、马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毛泽东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点,采用多种手段,扩大美蒋之间的矛盾。炮击金门最精彩最具戏剧色彩的看似随机、即兴的打法,正是毛泽东对美蒋矛盾精准拿捏与把握后作出的应变式的战略调整。历史证明,正是毛泽东充分利用与制造美蒋阵营中的矛盾,才将其与蒋介石共同的一个中国理念变成了一种默契的行为。毛泽东一生指挥过无数大仗,但一般都是战略指导,具体作战都放手让前线指挥员临机决断。“只打蒋舰,不打美舰”这个口号来自指挥炮击金门的叶飞将军的回忆:“如果要打美舰,必须是北京毛泽东批准”,但打蒋舰无须毛主席批准。毛主席在当时确实有过这种指示,但这个指示的提出是有具体历史背景的。当历史背景已发生变化,主客观条件,甚至主客体本身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套用这句话还是要慎重。“只打蒋舰,不打美舰”是敌(美)我力量对比差异悬殊而以新中国当时的国力、军力还无法武力解放台湾的情况下作出的最优抉择:给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套上了“绞索”,让台湾离大陆越来越“近”,迫使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今后不会有任何台湾地位未定的言论;今后也不会支持任何台独运动”。美国政府出尔反尔炮制“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则是在中美建交之后……而美国军舰在9月8日的逃离举动,又一次证实了毛主席的预判,那就是美国政府没有做好与新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准备。但万一美舰开火呢?请注意叶飞将军的回忆,“如果要打美舰,必须是北京毛泽东批准”!毛主席从来没有把“不打美舰”当作一成不变的指令,只是将决策权收回到了自己这里,保证以“战争边缘政策”回答美国“战争边缘政策”战略的顺利实施。如果美国军舰选择主动开火,后果会怎样?历史虽然无法假设,但别忘了,当时的最终决策者是谁?是人民领袖毛主席!在维护人民共和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毛主席从来没有令人民失望。1965年9月20日,一架美国军机侵入海南岛上空挑衅,人民解放军航空兵部队一举击落了这架胆敢侵犯我国领空的美国军机,活捉美国飞行员;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中国人民严阵以待》。“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只是毛主席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针对特定事件作出的带着明确战略意图的特定指示,不能把这个口号当作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这是对毛主席战略思想的误读。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尤其是主客观条件(如炮击金门是我们主动给美蒋套上了“绞索”)甚至主客体本身的变化(如蒋介石与蔡英文的统独诉求之别),套用“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就要慎之又慎了。

  此轮台海危机爆发后我军更将加速祭出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秘钥”:密钥之一:“战略窗口期”不是挤出来的就是打出来的!满清初入中原,各地反清复明连续不断,三藩作乱,西北的准噶尔,北面的蒙古贵族,华夏大地百废待举,但清廷一刻也没停过对台备战。面对美国第七舰队切断台湾海峡航道,毛主席出兵朝鲜也打出了战略机遇期。等,靠等,能等到战略窗口期么?!密钥之二:弱台,不停地弱台,全面地弱台,不要不好意思地弱台,不要装文明人的弱台,到最后即使是收拾一只病怏怏的老虎,也不是什么难事!康熙元年就切断了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往来,吃的喝的用的,还有金子银子,台湾岛内自我造血功能太弱,没有了大陆的“输血”,他折腾不起,折腾不久!这就带来了一个思考,到底未来是一个发展向上,实力强劲的台湾好统一呢,还是一个弱弱的台湾好统一呢?!……真要动手解决台湾问题,必须提前弱台!密钥之三:只争朝夕!一万年太久!二十年,康熙拿下了台湾!郑氏集团也是大陆过去的子民,旗下将士都思乡,都还想着老家的父母妻儿,所以清军与郑军一开打,很多将士就投降!如果是再过几十年收台,过去的人,就是他们的后人为保护家园而战,保家之战就会变成不能小视的苦战!康熙恰到好处花了二十年干成了件大事,尽管他还想再活五百年,但他只舍得陪郑家玩二十年!而今,让国人最恼火的是台湾岛上年轻一代天然“独”有增无减!时间优势在大陆,但拖长拖久了后呢?不能再拖了,否则佩洛西与蔡英文就会更猖狂。密钥之四:乱台,必须乱台!当年郑经与其叔父郑世袭争台湾“男一号”,一开始就耗了不少资源,随之带过去的官场斗争,各派势力互相斗,主战的主降的主跑的,都有!加之康熙这边,加之招抚与打击并举,分化与打压并施,偷偷跑回大陆的给予重奖,回去带人回来的就奖得更多了!如此之下,台湾朝局一直乱糟糟的!何能聚力抗统呢?!这也带来一个现实思考,到底未来的台湾,是国民党与民进党斗来斗去,斗个你死我活好,还是让哪一个党做大好呢?必须想办法,让台湾岛内斗起来,而且是武斗的那种。当然,要是能让台湾同胞都变成统派,最好不过!而这,显然不能……密钥之五:蛇打七寸,拔掉武装的牙齿,即使是老虎也不敢嚣张了!从康熙解决台湾问题看,康熙一直非常重视剿除郑氏集团的有生力量!一年干掉郑氏集团几百将士,再劝降几百将士,郑氏集团可上战场的就少越来越少了,能战敢打的就一年年更少了!积小战为大胜,在消耗对方资源的悄无声息中,把自己搞得强强的,把对方搞得弱弱的!真开搞时,对方已基本趴下了!特别是澎湖一战,在台湾外围就歼灭了台湾的主力,才免除了清军上岛后的近身搏肉战。当年北平和平解放,毛主席用得也是这一招!密钥之六:用对人很重要!康熙的大格局大胸怀大梦想折服了一大批愿以毕生完成台湾统一的人才,甚至是怪才!按部就班,按头点卯,康熙能搞定台湾么?绝无可能!康熙搞定台湾,关键是不拘一格用对了三个人,而且能用人不疑!姚启圣是个怪才,臭书生气,恃才傲物,脾气臭得很,性格死硬得很!施琅是从台湾那边投诚跑过来的,而且中间叛变过一次,又跑回去了,后来又投诚跑过来了!李光地属于学而优则仕的典型代表,学生,书生,是有追求的!密钥之七:战略上敢打,战术上会打!打不打得赢,并不靠人多!澎湖海战,本应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苦战!2万人对2万人,200多艘战船对200多艘战船,何况清军水师是远离大本营,长途奔袭,而郑氏水师是以逸待劳,占据防守地理优势!但结果,清廷的水师大胜,郑氏集团的水师几乎全军覆灭!为什么?敢打!怕前怕后,瞻前顾后,等到什么时候才是实力占据绝对优势呢?在“嗷嗷叫”的气势面前,人头能算什么呢?!会打!从上面施琅的进攻布局与用兵调遣来看,清廷不仅赢了战略,而且水师赢了战术!淮海战场上的粟裕,60万对80万,硬生生地吃掉了对方,也是给世人呈现了同样的精彩!密钥之八:绝不给自己背上只收台不治台带来的包袱!拿下台后,不少人建议弃台!这么块没用的地方,花钱花人去料理他,不合算!康熙,眼光是长远的!在台湾设府置县,正式行使父母官的行政权!剃发改服说白了就是按大陆的来,按中央的来,按习俗传统来!归化,同化,而已,必须的!没了这些,从娘胎里出来的年轻一代还靠什么“独立”!最重要的当然是在台湾置兵8000,在澎湖置兵2000!有了这,蔡英文还怎么“独立”!也许康熙在告诉后人,要统一台湾又不留历史后遗症则只能靠武统。

  “佩洛西综合征”的症候之一是日、韩、台的数百万芯片与半导体人才、资源赶赴美国,进而壮大美国在半导体方面的优势。半个多世纪前,毛主席在应对美国介入台湾问题时,主要策略也是“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吓唬美国人,避免矛盾的扩大化。而现在我们要的也只是解放台湾,而不是中美两个核大国爆发直接大战。中美两个核大国爆发直接战争,后果可能全人类都承受不起!中美竞争与对抗是不可避免的,区域性的代理人战争也可能是会发生的,偶尔擦枪走火也是有可能的,但直接大战还是要尽可能避免。外交大事、军国大事都要谨言慎行,一句话说错就有可能招致严重后果。把调子唱的那么高,搞得全国人民充满期待,然后被羞辱!如果连胡锡进的嘴巴都不能掌控,凭什么说一切尽在掌控中?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点取决于国内国际的大势!如果短期内解决不了台湾问题,那么怎么体现出“拍案叫绝”?如果短期内解决不了台湾问题,那么怎么体现出“昨夜的博弈堪称史诗级的精彩!东方谋略精彩到让岛蛙死到临头都浑然不知!”针对佩洛西的军事行动为我们赚回了一点脸面,为我们以后解放台湾赢得了主动,但离“拍案叫绝”、“东方谋略如此简单”还差一段距离,佩洛西窜访其实本就是美国的图谋,挑动东亚乱局本就是美国的计划。这与美国挑动乌克兰加入北约,搞得俄罗斯动手是一个套路。美国作为导演,写了俄乌战争的剧本。美国要借此把俄罗斯拖入战争泥淖,把俄罗斯拖穷、拖死,同时还要借助战争割欧盟的肉。只不过普京非常老辣,作为主演,普京完全没有按美国的剧本演,而是重新写了一个剧本,牢牢掌握了战略主动。普京牢牢掌握了战场的节奏,把纸卢布打成了金卢布,打得俄罗斯越来越强,打的北约完全没有漂亮的应对招数。美国割不到俄罗斯的肉,就只能割欧盟的肉!而最近在东亚,美国其实也是这个套路。美国要割东亚的肉。如果割不到中国的肉,就割日、韩、台的肉。美国内部现在是危机重重,他必须先割点肉救自己。为了救自己,他现在也顾不得盟友的心情了!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芯片与半导体法案,而众议院议长就是此次窜访的佩洛西。佩洛西在此次窜访中也见了芯片巨头台积电的董事长。佩洛西为什么窜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引爆台海,引爆东亚,进而逼迫日、韩、台的数百万芯片与半导体人才、资源赶赴美国,进而壮大美国在半导体方面的优势。我们现在的应对套路其实也没超出美国的预期,美国要的就是挑动台海紧张。我们现在的应对也是恰当的,(如果忽略胡锡进的胡说,这个应对就是恰当的)。但除此之外,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像普京那样跳出美国的导演与剧本,按我们自己的剧本走?有没有办法,既解决台湾问题,同时又不让美国割到台湾的肉?有没有办法,能让台湾的肉提前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等到我们真的胜利了再来庆祝也不迟。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认为,中美关系会在该竞争时竞争,能合作时合作,必须敌对时敌对。这意味着,中美之间会减少许多不理性的对抗,但在其他一些核心领域会有更激烈的斗争,这也意味着,美国的斗争策略更加精细化。拜登上台之后中美之间的较量登上一个新台阶,受到波及的国家有很多,的国际秩序或许正在酝酿之中。现在美国的盟友似乎看到了美国修复联盟的诚意,同时也想从中美斗争中左右逢源,捞取更多的政治红利。在全球经济秩序方面,美欧的利益有很多重合,所以中国在处理与欧盟关系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在军事方面,日本也开始向美国要价,不排除日本日后会配合美国做出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举动。但还有一些国家在中美博弈中选择保持中立,尤其是韩国与印度。美韩“2+2”会晤联合声明以及美印防长会晤声明均对中国只字未提。韩国外长更是公开表示,中国与美国对韩国都很重要,韩国不会做“二选一”的选择。再来看印度,印度在拜登上台之后结束了与中国的边境对峙,并且之前多次拒绝美国介入中印边境对峙中。印度一直极力避免成为美国的附庸国,近来印度外长苏杰生声称“中印经济规模存在差距”,这番表态也从侧面说明印度正在考虑自己本国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中国对印度经济的重要性。就在美国试图修复与盟友关系的同时,中国也在巩固自己的伙伴关系网,中俄关系将持续友好,中伊关系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的确想继续埋头发展,但美国的打压令中国不得不反击,美国已把中国列为了“头号竞争对手”,而中国也为冷战以来备受美国打压的阵营注入了新活力,使中国扛起了反对美国单极霸权的大旗。在“反华”已成为美国政治正确的情况下,竞争已成了中美关系的主旋律,合作的空间虽然存在,但相关议题注定会在美国面临着重重阻力,未来的对抗程度有可能更加激烈。

  除非中国主动放弃向高端产业发展的权利,否则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打压与遏制会愈演愈烈。摆在中国面前的只有这两条路,中国别无选择,只能选择民族发展的权利。中国凭什么不能有这样的权利?这注定了这条路荆棘密布。我们以前的发展成果建立在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之上,突然与西方世界决裂则势必损失惨重。但这种决裂不是以中国的意志为转移的,就算中国不愿,总有一天西方也会主动与我们决裂的,所以我们及时提出“经济双循环”。要完成这个战略转变,必定要有一段必要的准备时间。我们争取这个准备时间尽可能短,但在这个战略没完成转变之前尽可能不主动与西方世界脱钩。好在这对双方都是相互的,西方也没有完成这个战略转变。不是他们愿这么做,他们不愿做美国也会逼迫他们这么做。双方都在抢时间,就看谁先完成战略转变,谁就赢得战略主动权。还有就是一个军事层面,这是大国博弈的底牌。中国军队因历史原因,欠账太多,不得不卧薪尝胆,埋头苦干,现在终于在军事技术层面追平了美国只是在数量与经验上有差距。这也是美国在冷战后第一次,失去了对别国的代差优势。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美国犯了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美国穷兵黩武花了二十年打全球反恐战争,把美军打成了“治安军”,白白浪费了发展前沿武器装备的宝贵时间,失去了对大国间大规模战争的装备优势。解放军台海亮剑,美国里根号航母只得退避三舍,因为美军还没有完成从小规模反恐战争向大国大规模战争模式转型。这个时间据美方透露大约还要五年,即2027年完成。这也是为什么美方刻意向外透露,估计中方在2027年武统台湾的原因。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诱使大陆把武统台湾的时间,拖延至美军刚完成战略转型时。在这之前既要完成国家双循环战略转型应对西方对我全面脱钩,又要做好武统台湾的军事准备工作。

  “佩洛西综合征”发作后中美关系走向将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中美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同时经济韧性持续增强,在面对新冠疫情的剧烈冲击下,展现出了很好地抵御风险的能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的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中国对美博弈的实力在逐步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被美国视为侵犯其利益。美国秉承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的固有思维,对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持有敌对、打压态度,以期维护其“经济霸主”的地位。二是中美政治理念的分歧。美国基于经济军事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打着“人权”的幌子,对民众塑造霸权思维、地缘政治偏好、种族偏见等认知,长期形成的帝国主义与霸权主义的世界帝国秩序观使得美国民众对华敌视情绪有增不减。中国基于“和而不同”的理念,秉持在联合国框架下通过对话解决各种争端,在全球化时代致力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一家”秩序观。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中美之争涉及经济、科技与军事实力的竞争,更涉及围绕观念与价值展开的关于全球政治秩序建构的竞争。

  高烈度的中美博弈会导致全面军事对抗:一是全面网络战争:美国国家安全局持续不断对全球发起大规模网络行动,尤其是针对中国实施系统性的网络攻击。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金融、通信、交通等各领域都离不开大量的网络产品与服务的支持,网络战争将是中美战争的主要战场。例如对中国的全面断网、对金融网络系统的攻击,注入病毒持续潜伏收集对方信息,破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或窃取重要数据,滥用信息技术大规模监控。同时,美国的网络战争武器愈加先进。近日中国360公司完整披露了美国国安局针对中国境内目标的代表性网络武器——量子攻击平台的技术特点,量子攻击是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国家级互联网专门设计的一种先进网络流量劫持攻击技术,已实现了工程化、自动化。特别是如果将来数字人民币大面积普及后,将会成为美国重要的攻击目标,让一个国家货币系统崩溃,在国家军事对抗中的重大意义是明显的。二是全面常规战争:例如军事挑衅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加紧军事武装台湾,进而发动南海、台海战争等。三是空天战争:俄乌争端已充分展示了制空权、制天权的重要性,因此在全面军事对抗下,制天权与制空权将很有可能是首要争夺的重点。同时,物理位置介于传统航空与航天之间的临近空间逐步成为空天战争的新战场。临近空间上接航天,下连航空,能极大地拓展空天战场的范围与纵深,从而形成无缝的空天一体作战能力,因此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临近空间飞行器可在早期预警、侦察监视、通信保障、电子对抗、导航定位等方面实现空天地信息的有效中继与衔接,而且临近空间飞行器易于实现长时间高超音速飞行,这就使其越来越成为远程快速打击武器的新宠。四是核战争。中美均是拥核大国,如果中美将来出现的全面军事对抗无法调和,最终会面临核战争风险,但可能性相对较低。美国的核政策进攻性、威慑性特点明显。美国先后退出《反导条约》、《中导条约》等军控法律文书,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持续推进部署全球反导系统,谋求在东半球部署陆基中导,并向澳大利亚出售核潜艇。美国大肆渲染中国的核威慑风险以强化美国的核力量,中国则始终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一直将核力量规模维持在国家安全所需的最低水平,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与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与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2022年1月3日联安五常发表了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强调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这一原则揭示了核武器的本质是威慑而不是用来打仗,五常对这一基本事实的承认将对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大有裨益。结合美国对中国的全面竞争战略来看,美国在核问题上对中国的恶意攻击不会平息,更多会将核战争作为威慑他国的噱头,爆发核战争的风险相对较低。五是认知战。美国不断针对中国政府领导力与中国意识形态体系靠网络认知攻击破坏中国政府的权威分化中国社会,认为不瓦解中国政府组织的领导力与意识形态体系则即使解放军遭受了重创也能在强大领导体系下迅速恢复起来。因此针对中国政府领导力与中国意识形态体系的网络攻击比对解放军的网络攻击更有战略价值。美国信息安全专家利比克认为,中国高度统一的政治体系本身就是高价值的战略攻击目标,而且中国的长期稳定离不开民族主义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只要中国经济增长率波动可视为意识形态领域网络攻击破坏中国政府领导力的战略机会,经济波动会导致失业,通过网络对中国的年轻人洗脑也能产生巨大的网络攻击作用,实施成本相对较低但战略意义甚至高于直接的网络对抗。

  中烈度的中美博弈会导致中美全面脱钩:首先是科技脱钩。美国在对内增强自身科技实力的同时对外谋求科技独占性、保持对关键技术的控制并抑制他国技术创新能力,即“自强”与“排他”两种思维模式共同根植于美国的科技竞争战略思维之中。中国抓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机遇实现了科技实力的大幅提高,中美技术差距在逐步缩小,美国在科技领域“领头羊”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基于这种背景,美国科技竞争战略中“排他”的特质愈发明显,对于中国科技崛起的防范意识逐步升温,这体现在特朗普政府推出的激进的“全面科技脱钩战略”与拜登政府在扬弃全面脱钩战略下推出的“小院高墙”的科技竞争战略。这两个科技竞争战略明确表明,在以上美国领先的关键技术领域对中国全面脱钩的决心是既定的、持久的,不会随着总统更替而调整。因此,未来以上领域的自主创新将会是我国应对美国中烈度博弈的关键。在小院高墙”策略的指导下,美国对中国科技脱钩的路径如下:美国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将积累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技术性权利,对中国实施科技断供、制约中国科技产业链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将技术性权利转化为制度性权利,制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竞争规则,确立在该领域的绝对话语权,进而掌握科技治理主导权;另外,通过向中国传播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价值观,扩大舆论影响力,动用“长臂管辖”手段,联合盟友形成国际串联,以遭受安全威胁为由打压中国技术发展,导致技术政治化现象愈发明显。但不排除美国在科技领域采取“先脱后钩”的竞争战略,即先断然与中国脱离关系,再重新考虑钩联的布局。其次是经济脱钩。美国转移产业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部转移,从中国撤回产业链转移到其他地区,比如墨西哥、拉丁美洲地区、非洲地区等,减少对中国在各领域产品供给的依赖;二是内部回流,支持美国的中小产业“回国”或“迁移”。最典型的是在制造业领域,美国采取“高脱低钩”的战略,即促使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仅保留低端产业在中国。但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近期出于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考虑,希望与传统基建相关的制造业重回美国。2022年4月18日,美国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要求联邦政府机构与美国基础设施法案有关的12亿美元新基建项目要用美国本土生产的原材料,要求所有用于基建的原材料都要使用美国本土生产的材料,要求联邦政府确保在工程中使用的任何成品的大部分零部件也是在美国国内制造。相关数据表明,美国的产业结构中超过80%是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工业制造只占10%左右,美国的工业制造品要靠大量进口,而中国与美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外贸依存度较高,机械与交通运输设备等制造业相关产品是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构成。拜登希望以基建项目为契机,加强美国制造业的本土化发展,打造“美国制造”品牌,从而逐步摆脱制造业对外部经济体的高度依赖。长期来看,这可能会对中国的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因此,如果中美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经济形势恶化,美国在制造业等领域与中国的产业链脱钩覆盖范围将更加全面。再次是人文脱钩。中美人文交流经历了正常化、系统化、困难化的阶段,自从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中美人文交流初期保持平稳,但随着《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发布,中美人文交流急转直下,美国在炮制“孔子学院威胁论”的基础上,在其他方面采取激进措施,比如,美国对中国留学生、学者的审查日益严苛,并开始公开表示要限制美国高校敏感专业的对华招生人数;对中方学生、学者、科研人员等赴美采取拒签、拖延签证申请、吊销签证、盘查骚扰等,企图推动中美人文交流全面脱钩。拜登等建制派政客上台有可能对中美人文交流带来转机,但考虑到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意识形态差异、竞争战略的敌对,美国对目前存在的中美人文交流限制措施不会完全取消,中美人文交流在短期内很难改善。

  低烈度的博弈会导致中美紧张关系常态化:美国国内矛盾加剧,美国政客们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而不断构建“中国威胁”,通过煽动反华情绪误导民意,凝聚团结。从美国两党的态度来看,一些涉华法案的投票结果显示,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已在美国两党之中形成了基本共识。皮尤研究中心2021年3月的报告显示,美国两党对中国负面情绪的一致性进一步上升,67%的美国受访者对中国持有消极看法,高于2018年的46%;89%的美国受访者认为中国是竞争对手或敌人。盖洛普民意调查发现,过去一年中将中国视为最大敌人的美国受访者占比从22%增至45%。美国人对中国态度的转变将深刻影响美国政府对华的态度。另外,疫情以来针对华人的犯罪案件也在加剧,美国社会反华情绪在不断积蓄。此外,美国已明确将中国视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2021年3月拜登政府出台的首份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文件《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提到中国15次,强调美国将与印太、欧洲与西半球的盟邦伙伴携手共同对抗中国。中美博弈中的紧张关系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常态,拜登政府依旧认为竞争将是中美关系的主轴,对华基本思路、对华基本战略与对华强硬姿态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善。尽管当前美国政界与学界关于对华政策方面的看法非常纠结、矛盾,但结合目前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的布局可知,拜登政府基于“最严峻的竞争对手”这一对华认知会将会继续在某些问题领域加大对中国的挑衅力度,中美全面“摊牌”的概率在上升,如何管控“摊牌”的烈度是关键。从中国视角出发,中美关系已进入以竞争为主、以合作为辅的“新常态”,各界应尽快适应中美关系紧张对抗的常态化。尽管中美大国关系错综复杂,但无论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出发,还是从中国自身发展角度出发,中国都应尽可能避免以战争(无论冷战还是热战)的形式与美国“摊牌”。中国要应放弃“逃避竞争”的幻想,在适应中美关系紧张新常态的同时积极寻求同美国合作的领域与机会,引导美国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程。

  人类文化基因的演化足以决定不同国家的外交走向与整个人类的未来,而今天的美国“灯塔”辐射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强权政治!十字军东征,西班牙,葡萄牙对亚洲,南美的殖民,英法德意比等对整个非洲,中东的瓜分控制,都是这个文化基因驱使。他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蹂躏,掠夺,破坏,是第三世界国家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据印度学者计算,英国通过对印度两百多年的殖民拿走总值约一百兆美元的财富。可惜没有人认真统计西方列强通过殖民主义,从整个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掠夺了多少财富。现在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精英是美国与西方洗过脑,不把这件事当回事,但未来的人类如何看待这件事肯定会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家独大,成为世界超霸。他基本上传承了西方的文化基因,对第三世界国家,动辄制裁,随意入侵,暗杀第三世界的国家元首,发动颜色革命。基于这种传教士心态,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迫别人接受自己政治法律制度,使这个世界战乱不断,纷争不息。美国把南美视作后院,推翻过五十多个民选政府。美国干涉中国失败,干涉朝鲜失败,干涉越南失败,干涉伊拉克失败,最近又干涉阿富汗失败,干涉香港失败。干涉南海与台湾尚无结果,出力不讨好,害人又不利己。中国文化的基因是什么?就是传承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儒家文化。中国文化当然还有道家与佛教,但三教一体,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互不排斥。道教与佛教丰富了儒家文化,巩固了儒家在中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成为中国文化集大成者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幼年接受儒家文化熏陶,青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哲学方针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扬弃糟泊推陈出新。中国的儒家文化基因是什么?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报德以怨报怨以直报直被毛泽东升华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第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被毛泽东升华成“为人民服务”。友邻朝鲜被美军威胁后,驱使毛泽东最终决定出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儒家的“唇亡齿寒”思路。新中国百废待兴而勉强能维持温饱就对第三世界国家大力援助了,现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基本上是中国几十年外交政策的延续,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却不干涉别国内政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儒家思想的体现。中国的少数保守派反对“一带一路”,不明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明之处,互惠共赢是唯一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儒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的真正体现。美国建制派政客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抢了美国利益与地盘,在习近平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前格局太低。“一带一路”前锋势如破竹,捣乱只能从反面证明中国发展方向是正确的。美国在阿富汗的失败,就像他们干涉中国,朝鲜,越南,伊拉克的失败一样,单独看来没有什么,但综合起来看则是其文化基因的破产与失败,而这个失败正在为中国未来的崛起做铺垫。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属于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人在做天在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轮台海危机地址的军事失利势必迫使美国从其他方面找回面子,拜登在2022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之前一定还会在中国周边制造更加紧张的局势。比如联合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发难,抑或联合韩国拱火“三八线”。美国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唯一能做的是进一步利用意识形态牌这一仅剩的优势,中国则要高度警惕美国在中国周边的拱火阴谋,同时还要向美方释放“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强势信号。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