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中母配洋爹何其阴毒

作者:古明浩 发布时间:2022-06-18 09:15:25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80后周小平2014年曾以网络作家身份参加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稍后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对中国未来的前行之路有所表白:

  “如果我们的文化丢失了,传统价值观没有了,完全被西方意识形态的洪流给摧毁了,那么我们1840年以来所有的努力就都付之东流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让中国人对自身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而不是徒生自卑。

  “要想想你今天脚下站的那片土地,下面有多少烈士的尸骨,有多少仁人志士的牺牲,有多少科研工作者回来报国的热忱,有多少奋斗在各个岗位上的普普通通的人……我们怎能全盘接受西方的改造?我觉得这是一种耻辱。”

  在一片崇洋迷思中,这种回望历史的深度省思是很难能的,不负当局“你要在网上多弘扬正能量”的期许,他挥洒了不少启迪人心的时代篇章,试看其最近于〈问题教材远远不止是插画!〉中的慧眼与睿思:

  “教本故事里只要出现迟到、撒谎、蠢笨等负面角色时,其角色名字就一律是小明、元元这样的中国孩子名字,而故事里只要出现正义、守时、聪明等正面角色时,其角色名字就一律是约翰、雄日之类的外国孩子名字。

  最高级的意识形态是什么?就是这种悄无声息的宣传,所有读着这些课文长大的中国孩子,都不可能在外国人面前站起身来,他们终其一生在面对外国人时都会不自觉地产生自卑情绪,对洋人生发莫名其妙的崇拜好感,他们可能也想不明白这种情绪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而实际上,就是从他们刚刚接受教育、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在不知不觉间就通过那些编造的故事从小培养了高看洋人、看贬自己的习惯性视角。”

  贬华褒洋的教材设计,必然导致文明审美的崩陷,让自家孩子从小卑贱上身,并垫高外人的优越,这是远逾三座大山的精神奴役,其欲谈文化自信或民族复兴,无异缘木求鱼。

  再看让人警醒的洞察:

  “湖南出版的一批少儿读物里问题同样严重,所有读本插画中的父亲爷爷等男性角色一律是洋人,只有母亲奶奶等女性角色才是中国人,也就是说中国的父本基因被悄无声息地替换掉了。这种情况非常严重,中国的广告界、时尚界、品牌界,几乎所有的顶级设计师,都千篇一律地采用洋男中女模式,齐整划一地让中国男性从广告、时尚、品牌宣传中消失。”

  “让中国男性从广告、时尚、品牌宣传中消失”,乃亡我之心不死者一著打劫古老文明的攻心策略,父系社会的炎黄子民是敬祖拜先的,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历经挫折却未曾中断的缘由也在此,所以敌对势力设计了这么一个可称之为“父殇”的暗器专门来对付龙的传人,具体的安排可能是“父恶”、“父愚”或“父缺席”等版本,换言“父亲”这个角色永远是负面的,其要害是透过潜意识来移变受众的内在认知,就以周小平前揭文所附图证为例,教少儿识别“妈妈”于英语称mother的真人图案是黄种脸孔,而“爸爸”叫father用的人像竟是白种男人,“中国的父本基因被悄无声息地替换掉了”,试问少儿长年濡染下对真实世界父祖源流的认同不会受到影响吗?女作家边芹就曾点破其中利害:

  “长期被‘父殇’细节在潜意识层面移变的年轻人,尤其是少年儿童,会从灵魂深处滋生对自身文明和自己的祖国近乎本能的不信任,甚至反感厌恶,这和一个缺乏父爱的孩子的心路历程极其相似,孽子就是这么造就的。由于这是一种正面教育难以铲除的本能意识,对一个文明的内部摧毁作用至深。”

  所以周小平的论结:

  “对一个种族的消灭,可以用子弹和毒气室,也可以用舆论和意识形态。”

  并非危言耸听;在险峻时刻,彷彿又听见教员的叮嘱:

  “谁如果胆敢在教育问题上动手脚,行不正之风,那他就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敌人!要坚决予以彻底的铲除和消灭!!”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