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会导致少生或者不生”,然后呢?

作者:风雷 发布时间:2022-03-18 08:06:16 来源:准风月谈续集 字体:   |    |  

  散装省统计局本月3日发布了一篇文章《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文章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省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文章还提到:

  “数据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中,生育一孩居多,接近70%;高中文化程度者生育一孩和二孩的占比相当,都在47%左右;小学及以下、初中文化程度者以生育两个及以上孩子居多,占比分别为63.42%和59.21%。在未生育的女性中,高学历者所占的比重也超过了一半。可见,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少生或不生。”

  整篇文章的数据其实没什么问题,但“神来之笔”正在于引文中加粗那句话中的“导致”。

  这种归因,直接将统计的相关性给变成了因果性。如果照此逻辑,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其丈夫一般受教育程度也比较高,同样可以得出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性会导致少生或不生。

  那既然是教育程度惹的祸,在少子化绞尽脑汁催生放开三胎的大背景下,该怎么办?

  自然,限制女性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就成了顺理成章的结论。其潜在的意思是,女性最大的“功用”,就是生育。

  难怪,这信息一出,让人看了就本能地心生厌恶:

  如果真的要讨论女性、受教育程度、生育率之间的关系,至少有下面几个维度:

  1.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有多少的生育是完全自主自愿的?真的有完整的生育权吗?尤其在那些无论生几个都一定要生出一个传宗接代男孩的地区,女性的生育意愿是受制于当地落后的观念与风气,家庭的压力还是其他?

  典型的比如前段时间散装省“封县”生育了八孩的“铁链女”。

  2.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有多少是真正只想生一个,又有多少是想生而不敢生?

  其不想生或不敢生的理由包括且不限于:小家庭巨大的经济压力(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等)、高昂的育儿成本、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女性生育后无法顺利回归职场的尴尬、托育托幼服务的缺失、小家庭必须有一人在家全职带娃而这人往往是女性、离婚冷.静期使得对弱势一方的保护减弱……

  这又与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分配方式密切相关。

  在该议题中缺位的男性,其功用是作为满负荷的劳动力存在。即,1个男人当3个人用,给1.5倍工资,牛马一般用到35岁踢走。同时,女人全职在家,培养出下一代干电池,完成劳动力的再生产。

  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资.本主.义通过支付低工资来剥削男性,也通过不支付工资来剥削女性。”

  即,生育成本是最好的避孕药,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会无限抬高生育成本,劳动者的工资会被压低到仅能够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这样的格局下,为了某种程度的自主,作为一种自发的“反抗”,自然只能选择少生或不生。

  这是受教育的过错吗?

  恰恰,是受了教育才会增加那么一点点的自主性,虽然也身处这个无往不在的罗网之中。

  3.女性受教育程度与生育率有相关性,但并非因果关系,因此,呈现也非常不同。

  比如,七普数据京津地区女性学历高于江苏,生育率同样高于江苏。法国女性学历高于中国女性,生育率也高于中国。某地应该从自身去寻找问题的症结,而不是归咎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

  4.女性所受的教育难道只能跟生育有关?

  女性的职业贡献率、经济收入、后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及平均幸福度,与其受教育状况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这些问题不去理清,单单将女性受教育程度与生育率划等号,这满满的恶意,单纯的就是坏。

  散装省统计局那篇文章用一个虚假的归因,煞有介事地掩盖少生不生的真正原因,只能说,高,实在是高。

  真要想提高生育率,不是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老路,而只能是调整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方式,走社会主义的新路。

  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