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七事变”84周年将至,如何反击麻生太郎? - 民族复兴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郭松民 | “七七事变”84周年将至,如何反击麻生太郎?

作者:郭松民 发布时间:2021-07-07 08:04:25 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字体:   |    |  

  01

  —

  7月5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在东京宣称,中国大陆若对台湾动武,很可能给日本造成“存亡危机事态”,日本届时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与美国一同“防卫台湾”。

  此时,距离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七七事变”84周年纪念日只有两天。

  麻生太郎挑衅的意味十分明显。

  但面对麻生太郎的挑衅,国内一些舆论的反应令人感到非常费解。

  一是将他称为“大嘴极端政客”,这就在客观上淡化了麻生太郎言论的严重性,似乎他仅仅是“大嘴”,喜欢乱说话而已,不必重视;

  二是臣妾式地表白“没做任何对不起日本的事情”、“ 中国人积极主张中日友好相处”云云,似乎应该理亏心虚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

  三是放一些类似“军机落地就开战”这样毫无意义的大话、狠话,以赢得廉价喝彩。

  这样的舆论,在鸡血主义混合臣妾主义思维的指导下,用“倚门相骂”代替严肃的国际政治分析,不是为了让受众变得心明眼亮,而是为了刺激他们的G点,以骗取流量,消费爱国主义,误国病民,危害不小,大家对此应该有所警惕。

  02

  —

  在我看来,麻生太郎的话,绝非“大嘴”胡言乱语,而是暴露了日本右翼势力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日本如果想像战败前那样“崛起”,台湾正是其必须控制的首要目标。

  为什么呢?

  因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台湾正处于从盛产石油的波斯湾经红海、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再到日本本土的必经之路上,如果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相当掐住了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完全没有可能再次实现“崛起”的迷梦。

  所以,绝非偶然,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正是从台湾开始。

  早在甲午战争爆发前20多年的1874年,日本就以所谓“牡丹社事件”为借口出兵台湾,企图一举占领,由于准备不足以及台湾人民的抵抗等因素,日本的这次侵略行动以失败告终,但却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手中讹诈了50万两白银的“赔偿”。

  1895年甲午战争后,根据《马关条约》,台湾及附属岛屿被割让给日本,由此开启了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并成为日本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和跳板。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麻生太郎如此表态,表明日本统治集团没有接受历史教训,仍然想重温近代侵略中国的历史旧梦,绝不可等闲视之。

  面对日本统治集团和右翼势力的蠢蠢欲动,中国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别:

  第一,要强化对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的有效管理。

  只要打开地图就会明白,钓鱼岛正处于日本通向台湾的必经之路上,只要中国牢牢地把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掌握在手中,日本对台湾就只能徒唤奈何;

  第二,要落实《波茨坦公告》公告精神,郑重向国际社会提出琉球(即日本所谓“冲绳”)复国问题。

  现在,很多人对意义重大,奠定日本战后地位基础的《波茨坦公告》已不甚了了,这里略微介绍几句:

  《波茨坦公告》发表于1945年7月26日,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中国政府同意。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

  《波茨坦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

  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等等。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无条件投降。

  显然,《波茨坦公告》并不承认日本对琉球的占领和“主权”,琉球复国,有着十分充分的法律(更不要说历史)依据;

  第三,要加快祖国统一的步伐。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打消美、日统治集团一切幻想的最好、最根本方式!

  03

  —

  毛主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很明显,日本右翼势力永远利令智昏,永远不可能真正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国则应该永远不忘历史教训。

  麻生太郎的言论与其说是“大嘴”,不如说是一种警告,中国应该严肃对待,并做好相应准备。

  谨以此文纪念七七事变暨全面抗战爆发84周年!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