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泣血呼吁:请拍一部忠实的纪录片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吧

作者:子午 发布时间:2021-05-27 10:37:45 来源:子夜呐喊 字体:   |    |  

  袁隆平先生的不幸离世这几天引发了举国哀悼,笔者女儿班里的少先队活动也要求家长给孩子观看关于袁隆平的纪录片,希望借此机会教育孩子要珍惜粮食,重视农业,以袁隆平为榜样,长大后报效祖国。

  这个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家长群里很多家长就犯愁了——哪里去找一部权威的纪录片讲袁隆平院士的事迹?

  笔者连夜翻看了好几部纪录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部:

  一部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1981年来中国与中方联合拍摄的纪录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花园里——中国杂交水稻的故事》(解说词及解说都是中方提供的)

图片

  另一部是2015年央视科教频道《人物》栏目制作的纪录片《为时代而歌:袁隆平》

图片

  两部纪录片有一个共同之处——把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的出发点全都描述成个人一腔热血的纯自发行为,然后在研究过程处处受到阻挠;《中国杂交水稻的故事》这部纪录片更加过分,说袁隆平先生是在“浩劫终于结束”以后才能安心地开始搞研究。

  这样的表述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

  最基本的首先是时间线问题:

  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得到国家科委高度重视,并于同年5月发函,指示湖南省科委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

  1967年6月,由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组成的黔阳地区农校(安江农校改名)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

  1970年夏,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李必湖、尹华奇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条件良好的海南,进行研究试验;

  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

  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

  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有1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组成科研协作组,开展群众科学实验,成功地育成了杂交水稻。

  也就是说,1975年我国的杂交水稻已经研制成功,并于当年试种植5550多亩,1976年推广到208.8万亩,1977年更是扩大到3150万亩。

  试问,一项“处处受到阻挠、时时受到破坏”的科学研究是怎么取得成功的?这样讲述历史,逻辑上说得通吗?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不久的50年代,稻谷、小麦、玉米、棉花、油料以及各种蔬菜的良种培育工作就已经全面展开了,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研究也是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绝非什么“心血来潮”。

  80年代之前,我们还有遍布每一个农村生产大队的“农业科研站”,而杂交水稻的研究离不开数以几十万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与公社社员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领导、组织协调与资源调配。

  这样的历史叙述把几十万人的努力放到何处?把党的领导放到何处?

  这样的纪录片究竟是在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还是在讲“人民战争、群众路线”?究竟是在宣扬“反社会主义”还是在正面宣传“社会主义”?

  更加可气的是,美国人拍摄的那部纪录片开头就提到一句话:“1949年的革命让中国农民获得了土地,但土地不会变多……”

  这更是对历史的歪曲,对农业生产的歪曲。

  解放初期,我们只有10853万公顷耕地。经过生产建设兵团和无数知识青年的共同努力,以东北和西北为代表的大规模垦荒,硬是在毛泽东时代多开垦出了三千多万公顷耕地。更不用说大规模的盐碱地治理、沙地改造以及山区半山区的梯田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耕地质量。

  这就是笔者在前天的文章《警惕牛鬼蛇神对袁隆平院士的污蔑与捧杀》一文中提到的“土”的因素。毛主席在1958年把粮食增产的要素概括进了农业八字宪法:“水、肥、土、种、密、保、管、工”,笔者在文中已经一一叙述,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单单说说水利的变化。毛泽东时代修建起了三百座大型水库以及八万多座中小型水库,还有延伸到田间地头的干渠、支渠、毛细渠,使得我国到毛泽东时代结束拥有了全世界1/4的灌溉面积。以河南的小麦为例,引黄河水灌溉之前亩产只有两三百公斤,引黄河水灌溉之后,亩产达到八百斤,水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水利设施自人民公社解散之后就疏于管理,90年代以后,某些地方的干渠、支渠在基建过程不断被截断、侵占,毛细渠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长久不见的旱灾、涝灾又在很多地方频繁出现;在笔者的老家豫南,如今农民种水稻都是抽取地下水;在河北,地下水位下降百米之巨……

  上述的纪录片对种子改良之外的因素丝毫没有涉及,而上面讲的水利问题,这一代不重视,下一代还不重视,将来怎么办?

  笔者是断然不敢给女儿看这样的纪录片的,这完全是在误人子弟啊。

  就算是为了祖国的未来,也该摒弃历史偏见和个人恩怨,忠实地还原历史、记录历史,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知道是毛主席创建和领导的社会主义让中国人民吃饱饭的;让他们了解农业发展的概貌,全面了解农业生产的诸多关键因素,才能真正地去报效祖国啊。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