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哪吒文化心理分析

  一、不该遗忘陈塘关

  按照剧情设定,陈塘关百姓就是“哪吒队友”,作为哪吒的同一阵营和群众基础,遭到各方面打压,不免让人感到“悲情”的色彩。

  也让人联想到曾经《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感言,“历史这个东西太深奥了,它都是最高层次的事儿。我无论身处在多小的房间里,我只要翻开那本书,我就是在看大海。它记述了无数人的一辈子,他们不断地挣扎,想出头,想出名,有的是为了正义而奋斗,有的是为了私利而奋斗。这些人,无论他怎么折腾,最后只在这本书里,你一页纸翻过去,就能翻过无数人的一辈子。”

  仔细想一想,虽然电影《哪吒》系列是虚构的,但对社会历史、现实生活的折射,却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视角,给人以启发。

  天下兴亡多少事,过眼云烟一页书。更加现实地看,还有多少的人和事,连一点点历史印记都未曾被留下,“陈塘关百姓”就是历代百姓的缩影,曾经热烈地生活过,曾经不幸得患难过,曾经艰苦地斗争过,最终却可能会被历史和人们所共同遗忘。

  “人民书写历史”,这就是一个——话语权。

  倘若人们真真正正地掌握了话语权,陈塘关百姓和历代百姓,就将本本真真、本本正正得“被还原”回来,觉醒的人们也必然会为他们“浓墨重彩”地书写一部真正的“人民的书”,“真实史书”。

  二、叛逆主义的哪吒

  看到有点邋遢、特立独行、还有黑眼圈的哪吒形象,影片可能是想要塑造一个“典型化”的“叛逆哪吒”。

  这迎合了现实生活中热议不断的“叛逆”话题,“太叛逆了”的家长的感概、教师的感慨、管理者的感慨世间皆有。

  “叛逆”,说到底就是“不服管”。比如孩子不服家长管,比如学生不服老师管,比如工人不服高管管。所以在这背后都隐含有一层“权力”的问题,即更进一步说“不服管”不服的可能是“管理权”。这也与时下“权力话题”的热议相呼应。

  再回到影片,电影《哪吒》系列既是在“反秩序”,也是在“破秩序”,更是在“立秩序”。

  “我命由我不由天”,“成仙还是成魔,自己说了算”.....

  结合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不论破还是立,最终都会回到——顺天应地合人性,这才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再仔细得去回看,有一条主线贯穿了《哪吒》系列——用传统文化的壳讲“美式”的事,即“个人vs权威”,有人说哪吒既反权威也反精英主义,其实并不然,哪吒表面反的是“人造的权威形成的‘天’”如“社会达尔文主义”等“伪天道”这一个“象”,实际反的却是“天行有常”、“周行而不殆”的“真天道”这一个“质”,这就是“为了逆反而逆反”,“为了爽片而爽片”的“自我反噬”的结果。

  就像“新历史主义”的叙事手法,“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好的”,客观上有一定对“颠倒现实”的批判功效,就像火遍全网的刀郎“颠倒之歌”所指出的——现实世界具有颠倒性。

  这样的“叙事倒置”,是为了“批判”,而不是“歇斯底里”得“为了批判而批判”,正如“辩证法过了度就会沦为诡辩论”,“天—人”倒置而不辩证复归,就会“无法无天”,陷入新的异化和绝境,“把自个给玩坏了”。

  “天人合一”,这是一种理想境界。

  如果人们不畏“爽片”的浮云,回归真正的优良传统,就能反过来开辟社会新境界。

  综上,不论是立史写书还是破立秩序,归根结底,“人民说了算”,人民——不应该被雪藏和神隐。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查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