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专注力愈发迫切
●面对越来越不利于使人保持专注的外在因素,加强内在修养、涵养日渐稀缺的专注力,愈发必要和迫切
专注,是古往今来人们推崇的一种宝贵品质。庄子提倡“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韩非子以“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告诫人们专心致志方能有所成就,歌德也打了个类似比方: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
成就一番事业,专注力至关重要。王羲之从小专注于书法练习,留下“笔山”“墨池”的佳话,终成千古“书圣”;曹雪芹专注《红楼梦》的创作,“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不朽篇章;屠呦呦专注攻克疟疾,历经190次失败,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从古至今,类似的励志故事不胜枚举。
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信息“碎片化”的今天,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被无限切割,专注力变得越来越稀缺。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有数据显示,每个人平均每过6.5分钟就会看一下自己的手机,一天要看150次左右。随时弹出的聊天窗口、不期而至的信息推送、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都可能分散或中断我们的注意力。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打开手机本为处理某事,却被其他信息所吸引,不知不觉在信息丛林里迷失了方向,蹉跎了时间,甚至记不得原本想要干什么。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关注就有流量、有流量就能变现”,太多的事物在抢占时间空隙,争夺我们的关注。面对越来越不利于使人保持专注的外在因素,加强内在修养、涵养日渐稀缺的专注力,愈发必要和迫切。
涵养专注力,不妨给信息装个“过滤器”。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人们可以便捷获取各类海量信息的同时,“信息过载”也成为日益严峻的新课题。传播学者霍华德·莱茵戈德认为,数字时代需要具备专注力、对信息批判性接收的能力等五种素养,否则就可能被“不良信息的汪洋大海淹没”。面对“你需要一片树叶,网络给你一片森林”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学会取舍,给纷至沓来的信息装个“过滤器”,比如,减少即时通讯工具的干扰,拒绝算法推荐的“喂养”,在有限时间内将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情上,于意念专注中激发更大潜能。
涵养专注力,目标志向是最好的“聚光镜”。古人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反之,明确了目标志向,人生就能变得更加沉稳专注,如聚光镜将光线聚集到一点,形成强大的能量场。为打造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南仁东24年甘坐“冷板凳”;为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核潜艇,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为了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袁隆平一生行走在田间地头……事实证明,远大的志向、恒定的目标是指引人凝神聚气、行稳致远的“明灯”。目标志向有大有小、可远可近,只要始终紧盯目标干事创业,以一日之目标成一日之专注,日复一日,就能稳步前进,避免陷入躁动、低效的泥淖。
涵养专注力,关键是淬炼坚定的内心。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专注力同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来保持和培养的。面对外界的诱惑干扰,除了被动躲避应对,我们也可以尝试主动培养“闹中取静”的定力,修炼“心静如水”的性情。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就常拿着书到离学校不远的嘈杂喧闹大街边阅读,锻炼培养自己随时随地都能专注做事的能力。“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一颗坚定而专注的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自己相处,不被躁气所噬,不为利欲所熏,排除一切干扰,养成“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宝贵品质。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