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青年为何璀璨?因为他们有追逐理想的生气

作者:唐嘉 发布时间:2022-04-15 09:05:56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字体:   |    |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这是诗人何其芳笔下的青年奔赴延安的情景,字里行间张扬着激情与朝气,涌动着热血与活力。

  这座地处陕甘宁边区的小城,靠什么吸引如此之多的青年陆续前往?在这里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吗?可以享受平静快乐的日子吗?

  董必武从重庆回到陕甘宁边区,就沿途所见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写道:“垒筑山变色,丁抽路断行。”可见,奔赴延安是得冒着生命危险的。彼时,大批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他们不仅要克服路途的遥远,更要遭受国民党政府的层层阻挠,有的甚至牺牲生命。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到1942年期间,仅在赴延安途中被国民党截扣的青年人就有2000多人。

  然而就算是有生命危险都不能阻挡广大热血青年前行的步伐。“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去!”延安,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强烈地吸引着爱国青年前往。他们中有寒门学子、贫苦百姓,也有富家子弟、知识分子。像地主家庭出身的黄华、何其芳、周扬,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吕骥、丁里、陈学昭,小业主家庭出身的光未然、沃渣,还有来自华侨家庭的何干之、李凡夫、莫耶等。

  这些家世显赫、家境殷实的“少爷小姐”,为什么抛弃荣华富贵也要去延安?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延安?

  无数专家学者对此反复研究探讨,说法虽各有千秋,但都有着一个类似的答案:为了理想!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靠什么走向未来,靠青年;而青年又靠什么来找到方向,靠理想!

  青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力军,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一百多年前,陈独秀、李大钊创办《新青年》,在宣传民主科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呼唤青年自觉担负起救国救民重任。抗战时期,数万青年跋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延安,他们高举理想,追求真理,胸怀忧国忧民之心,为革命事业留下了不灭的火种。

  29岁牺牲的陈延年说,“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26岁的陈乔年英勇就义时慷慨陈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28岁的夏明翰挥笔写下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23岁的王杰说,“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18岁的陈祥榕写下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在一代代青年奋发向上的话语中,我们看到的是青年不屈的精神和向上的力量,看到的是面对困难不惧一切的勇气和担当,更看到了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是腐朽时代的毁灭者,先进思想的觉醒者,崇高信仰的追随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进步青年融入骨血的信念。

  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斗争实践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主席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这既是对年轻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所有青年的鞭策。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需要青年的奋斗来实现,时代理想的风帆需要青年的努力来扬起。百年已过,赛道翻新。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了新一代青年手中,这场跨越时空的接力跑,需要我们不怕苦、不畏难,向着目标勇敢冲刺。

  镜头转向抗疫一线,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成为这场阻击战的主力军。无数青年不约而同地组成突击队冲锋在前,义无返顾地扛起责任和担当。他们是医疗队队员、是志愿者、是社区工作者……

  就在前不久,海南省医疗队赴上海执行医疗任务时,喊出了一段令人热泪盈眶的铮铮誓言:“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这一代青年深知,个人价值实现必须与国家前途命运同频共振,个人理想应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声相应。

  有人说,青年是一个名词,是整个社会最富有热血、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又是一个形容词,是人生中最有活力的年龄阶段,没有人永远年轻,却永远有人年轻。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