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挑战与机遇并存:危机中问世的全球气候议程

作者:胡玉坤 发布时间:2021-12-23 09:39:59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环球视野】 

  在新冠与气候变化双重危机的夹击之下,重塑一个更健康更绿色的世界已是国际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之下,全球几乎所有国家一致通过了新气候议程。但要将承诺化为现实,则面临重重挑战。

1.大流行病与环境灾害叠加的双重危机

  棘手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冲击。自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地的公共卫生危机此起彼伏,一些贫困人群和脆弱社区备受打击。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8日零时14分,全球确诊病例达到2.71亿例;死亡病例达到533万例。新冠病毒不啻为当下人类的“头号公敌”。

  人类尚未走出疫情的阴影,更为频繁且强烈的热浪、洪水、龙卷风、干旱、野火等诸多极端气候现象便接踵而至,在全球各大洲轮番上演。2021年6月,一场“高压锅”式的热浪席卷了北美西海岸,在美国和加拿大吞噬了数百人生命。除了德国和比利时的致命洪水,创纪录的特大暴雨7月份侵袭了我国郑州。这座中部城市一个小时的降雨量超过了200毫米,一天的雨量几乎等同于常年一年降雨量的平均数。这几个举世震惊的灾难仅是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一个折射。就像新冠病毒的幽灵仍在人们身边徘徊一样,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后果也不时发生。与新冠病毒作斗争的人们,不得不同时在另一条战线与极端气候现象作战。

  更令人担忧的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然成为全球的最大风险。不管是人类健康抑或地球健康,均受到了全球变暖的严重负面影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21年8月推出的第六份评估报告《2021年气候变化:物理科学的基础》,以更确凿有力的数据拉响了警报:即便在碳排放大幅削减的最佳情势下,全球气温升幅也有可能在20年内(即2040年前)达到或超过1.5摄氏度的“临界点”。换句话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机会之窗正在快速关闭。基于60多国234名科学家签名并获得195个国家政府批准的这份权威报告还警告说,地球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今天所做出的选择。很显然,遏制全球变暖不光是关乎子孙后代的一个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下这一代就不得不直面的严峻考验。

  新冠肺炎疫情损失巨大,这般规模的灾难,让人类不堪承受。层出不穷极端气候事件紧紧相逼,人类不可能坐等疫情终结后再起而努力,果断迎战双重危机的全球行动,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重塑人类与地球未来的新承诺

  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被迫推延一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届缔约方会议(COP26)被寄予了厚望。在英国格拉斯哥揭幕的这次峰会,系国际社会首次对里程碑般的《巴黎协定》进行评估。在2015年的巴黎峰会上,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破天荒地做出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承诺。然而,最为棘手的实施细则和气候融资等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

  新近的各种科学证据均揭示,整个地球正在不可逆转地升温。难怪本届大会主席阿洛克·夏尔马在开幕式上郑重强调,这次峰会是按《巴黎协定》目标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范围内的“最后和最佳希望”。约200个国家的元首或谈判代表以及近4万名环保人士齐聚格拉斯哥。由于磋商极具挑战性,峰会不得不延期一天才(于当地时间11月13日晚)落下帷幕。COP26在多个维度推进了巴黎大会的未竟事业,并发布了名为《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的联合公报。概括起来其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这次峰会维持并明确定下了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较之巴黎峰会确定的“将全球升温控制在低于工业化前2摄氏度的水平,最好将其限定在1.5摄氏度”的目标,显然进了一步。新近的科学证据确凿无疑地揭示,1.5摄氏度是保护人类免受更大气候灾难的一个阈值。

  第二,经过6年的艰难谈判,姗姗来迟的《巴黎协定》规则手册(Rulebook),即协定的实施指南包含建立全球碳市场框架的规则等落实细则终于敲定。这算得上是圆满完成了本次峰会的核心目标之一。

  第三,《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呼吁缔约方加速努力“逐步减少”有增无减的煤电,逐步取消对化石燃料的补贴。这堪称联合国缔约方大会史上首个明确提及减煤的协议。另有40余国做出了2050年前逐步淘汰煤炭的承诺。直接瞄准了导致气候变化的“元凶”煤炭,无疑是实现全球升温1.5摄氏度目标的关键所在。这几个举动多少让世人看到了煤炭行业巨大转变的曙光。

  第四,《公约》用较大篇幅阐述了“损失”(loss)和“损害”(damage)问题,敦促对碳排放负有最大责任的富裕国家等相关方面,为致力于解决与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相关的损失与损害活动提供增强和额外的支持。

  第五,含美国和中国在内的100余个国家宣布加入了《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承诺在2030年之前停止和扭转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森林对于清除空气中的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举有益于保护林木、社区和自然栖息地。

  第六,会上正式启动了由美国和欧盟牵头的《全球甲烷承诺》,决定携手努力,到2030年将甲烷排放量削减30%。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迄今,该承诺签署国已逾百个。

  第七,中美两国发布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承诺在随之而来的决定性十年中携手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中美关系紧张之际,能通过这么一个气候合作协议不能不说是令世人欣喜的一个亮点。

  最后,鉴于各国的“气候雄心”不足,与最晚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缔约方同意明年重返谈判桌进一步磋商更大的减排幅度,并在2022年底之前达成新的排放目标。

  上述一揽子的国际行动,不管是吹响了结束燃煤时代的号角,着手解决毁林和甲烷问题,抑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融资的承诺,皆释放了积极的信号。这些举措为全球后续行动铺平了道路,也由此开启了未来十年全面落实《巴黎协定》的新征程。

3.减缓与适应举措及其落地的重重挑战

  这次多边气候峰会已尘埃落定,然而,应对气候危机的最新方案并不尽如人意。为了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这一长远目标,各国急需在未来十年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半,并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按《巴黎协定》,缔约方每五年须提交反映出其应对气变努力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目标。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气候观察网提供的数据,截至11月25日,已有151个国家提交了新版或更改版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占全球碳排放总量八成以上),其中91个国家调低了其2030年碳排放目标。

  然而,各国提交的减排雄心远不足遏制已经失控的全球升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峰会前夕发布的《2021排放差距报告:热火朝天》揭示,各国新气候承诺,并结合其他缓解措施,将使世界步入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2.7摄氏度的轨道。这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的目标,并将导致地球气候的灾难性变化。国际能源署(IEA)在峰会期间也悲观地预测,假如按COP26的气候承诺,即便全部得以兑现,世界只能步入全球变暖1.8摄氏度的轨道。

  至于限制煤炭议题,《格拉斯哥公约》只轻描淡写地表述为“逐渐减少”而非“逐步淘汰”。再者,领导人们虽同意停止对石化燃料的补贴,却未能设定取消补贴的时间表,以至于减排这个遏止全球暖化“最快速、最可行”的举措被冲淡了。

  《巴黎协定》确定了到2020年为发展中国家每年联合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融资用于减缓行动,这本是以较低成本协力遏制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但迄今一直难以到位。本次峰会尽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进一步,承认并着手处理气候融资问题,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公约》仅敦促发达国家缔约方在2025年之前紧急全面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对“损失”和“损害”问题虽着墨较多,而且提到要展开对话,但却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这都使格拉斯哥峰会的成效大打折扣,也令已频繁遭受气候变化危害的脆弱国家感到无奈而沮丧。不能不说,这也是国际社会全球领导力有限的一个折射。

  通过艰难的多边谈判达成了国际共识,仅仅是故事的开始。撇开《公约》提出的新挑战不说,由于《公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承诺与落实之间能否无缝衔接,还有赖于各国领导人强大的政治意愿、决心和魄力。鉴于联合国缔约方大会并没有正式的执行和问责机制,也无法对未实现目标的国家进行惩罚。各个国家自主贡献的提出及其落实主要靠各个国家相互之间、公民社会组织及公众的施压和监督。

  就减排而言,巴黎气候峰会至今6年过去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在明显加快,然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干预行动却很迟缓。减缓承诺与实际履行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科学家们近来推算,若按照目前减排速度,能源系统需150多年方能完全脱碳。

  适应方面也可以说乏善可陈。以医疗卫生系统的气候抗逆力与低碳转型为例,气候变化影响健康的确凿证据尽管越来越多,但各国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却极不相称。据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10月20日发布的《2021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为健康的未来发出红色预警》,2020年,166个国家中有104个(占63%),其卫生应急框架的实施程度不高,对于应对不断升级的大流行病风险和气候相关突发卫生事件风险皆缺乏应有的准备。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且不断升级的气候危机,更具雄心的国际目标必不可少。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COP26闭幕后专门发表的声明中警告:“我们脆弱的星球正命悬一线。我们仍在敲打气候灾难的大门。现在是进入紧急模式的时候了——要不然我们达到净零的机会本身将归为零。”毋庸说,人类战胜气候危机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十字路口。

4.阴霾之下的希望之光

  有了得到一致认可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若加上各国气候雄心与实施力度的升级,全球温控1.5摄氏度尚存希望。但要驾驭已失控的局势,世界各国政府必须携手企业、民间社会组织等在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发起一场全方位的革命性转变。

  少数国家在追求绿色低碳的道路上已走到了前列。以英国为例,2012年英国电力的40%来自煤炭,但目前所占的比例还不到2%。英国已承诺最晚在2024年完全淘汰煤电,也是第一个将最晚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碳排写入法律的一个主要经济体。英国还宣布最晚在2030年之前停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这使英国有望成为七国集团中汽车和工具车脱碳最快的国家。为了践行气候承诺,英国政府已推出了绿色工业革命《十点计划》,主要将聚焦清洁能源、交通、大自然保护及创新技术等。

  格拉斯哥峰会的参会者囊括了各界名流包括商界、企业界和金融界人士。在国际发展舞台十分活跃的国际慈善界巨头比尔·盖茨便是主角之一。他20年前投身于全球健康事业,10年前便开始兼顾最具挑战性的气候课题。峰会后,盖茨满怀希望地谈到“气候对话已发生了戏剧性变化,而且越来越好”。他观察到了国际气候对话的三大利好转变:第一,清洁能源创新在国际议程中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第二,私营部门正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一道发挥核心作用;第三,气候适应的能见度更高了。正如盖茨新书《如何避免气候灾难:我们已拥有的解决办法和我们需要的突破》中洋溢的乐观基调。他在书中提出的蓝图和对策既乐观进取,亦十分务实。为了将理念付诸实践,盖茨正身体力行地参与到清洁技术等气候智能型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中。

  像盖茨一样,越来越多私有部门和私人企业家加入了拯救地球的行列。由三位前NASA科学家2010年在旧金山创建的星球公司(Planet),便是令人振奋的一个创新例子。该公司拥有约200颗环绕地球的成像卫星,每一天都能对地球整个陆地表面进行一次高分辨率的扫视。这些卫星配上人工智能后如虎添翼,能精准追踪和监测世界各地热带雨林、树木、农田、珊瑚礁乃至烟囱排放的现状及动态变化。有的甚至能近距离清晰显示谁非法砍伐哪片树木,哪些工厂违反了二氧化碳排放的规定等等。愈来愈多公司企业正致力于新的清洁能源的研发。全球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商正朝淘汰污染车辆,只生产电动或混合车型的方向转型。

  对地球变暖危险性的认知与意识的不断提升,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与极端气候事件的叠加,催生了新一波史无前例的国际行动。为了实现健康和绿色的复苏,除了无数环保人士,作为健康卫士的卫生工作者也承担起了拯救地球的使命。含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全球卫生界发起了一系列气候行动。一些大牌学者纷纷撰文,为避免气候灾难献计献策。基于国际合作的有关气候变化与健康的重磅报告纷纷面世。一些大型企业也纷纷制定了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2021年的物理学奖破天荒颁给了在全球变暖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气候学家。

  形形色色的社会运动正在不断壮大,各方气候力量正在集结。联合国气候行动高级别倡导者发起的“奔向零碳”(Race to Zero)和“奔向韧性”(Race to Resilience)等全球运动方兴未艾,在世界范围内吸引很多人投身于气候之战。像各种冠名的净零排放联盟等国际组织纷纷破土而出。形形色色的“净零”倡议活动也层出不穷。

  世界各地青年一代对气候事业的热忱、勇气和担当给了世人莫大的信心。在全球各地,越来越多青年领袖脱颖而出。在格拉斯哥峰会前夕的10月28至31日,在这里也召开了完全由青年人主导的第16届联合国青年气候变化大会(COY16)。这为年轻一代的赋权、能力建设及政策培训等提供了重要平台。会后随即发布了一个70余页的《全球青年立场声明》来表达世界青年的心声和诉求。凡此种种,都为全球抗击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希望。

  简而言之,应对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这一严峻挑战,光有国际承诺和共同愿景是远远不够的。不管穷富,任何国家都不可以高枕无忧,哪个国家也不能置身事外。人类既没有犹豫彷徨的时间,也没有观望的退路。全世界所有国家必须拧成一股绳赶紧调转航向,不仅要信守诺言采取协调一致的切实行动,而且还必须加快行动的步伐。

  新近一轮国际努力无不凸显了应对气候危机的严峻性和急迫性,也彰显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最新信号。借助此次峰会的势头,相信世界各国都会在减缓和适应的各条战线同时开战。更何况,由科技创新引领的一场绿色低碳革命正在悄然来到。倘若政策和技术与时俱进地有力加持,那么,我们有理由对这个峰会达成的国际气候议程乃至绿色未来持乐观的态度。

  (作者:胡玉坤,系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