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渡江英雄”马毛姐:14岁冒着炮火送“亲人”过江

作者:王海涵 王磊 发布时间:2021-07-05 10:13: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体:   |    |  

        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当天,有67年党龄的马毛姐在女儿刘光林陪伴下,第一个上台。刘光林告诉记者,在颁授仪式后的合影留念环节,马毛姐眼含热泪。

  刘光林说,颁授那几天,马毛姐心情一直很激动,她念叨着,“感恩、感谢党和人民能给我这么高的荣誉”。

  “我母亲还特意嘱咐我,等到她去世后,让我一定将‘七一勋章’送到合肥的渡江战役纪念馆进行展出,让更多后辈年轻人学习这段历史。”刘光林补充道。

  马毛姐,安徽无为人,今年86岁,1954年6月入党。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英模的杰出代表,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渡江战役中,年仅14岁的她参加“渡江突击队”,在手臂中弹的情况下依然咬牙坚持,不畏枪林弹雨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

  1935年,马毛姐出生在无为县(今无为市)马家坝村一个渔民家庭,家里共有8个兄妹。打小,她就被抱给别人当童养媳,吃尽苦头。“1949年2月左右,解放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分给她粮食,让她过上了好日子。”刘光林说。

  1949年春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位于长江北岸的无为等地区。“老百姓为解放军筹集粮草船只、生活物资、铺路架桥、运送弹药,夜以继日,规模宏大。”渡江战役纪念馆研究保管室主任王高介绍,从前期送物资,到民工随军作战,老百姓和战士们一起走过最艰苦的时期。

  无为市党史办原主任王敏林介绍,当时在无为的大小村落里,驻扎着20多万准备渡江的解放军。无为民众挑米担柴、修路挖河,忙着支前工作。年仅14岁的马毛姐也参与其中,跟着哥哥去听动员会,又报名参加了渡江突击队。

  那一年的4月20日夜,渡江战役正式打响。

  当天晚上,马毛姐和哥哥划着船与其他3条船组成渡江突击队,载着30名解放军战士从无为县白茆洲向长江南岸进发。

  但由于马毛姐年龄小,她在出发时,被解放军战士拦了下来,不让她上船。

  “我会水,不怕死。我看到自家渔船改成的运输船上坐了二三十个战士,心情十分激动。”马毛姐回忆,自己趁别人不注意,偷偷撑着篙,一下就跳上了渔船。

  马毛姐的哥哥眼睛不好,就在船桅杆边扯帆;马毛姐则一手掌舵,一手划桨,驾船向南岸前进。船行途中,炮弹时不时落在江面上。

  马毛姐回忆,船快驶到江中心了,突然敌人的照明弹、炮弹、机枪弹一齐向小船打来,同行的4条船被击沉两条。她心想:早一点到岸,把敌人碉堡消灭了,后头的船就平安了。她咬紧牙关,一个劲往前划。一颗子弹击中了马毛姐的右臂,她忍痛继续驾船前行。

  约40分钟后,她驾驶的船只抵达长江南岸,成为第一批渡江成功的船只。那一晚,马毛姐兄妹俩共横渡长江6次,运送了3批解放军到达南岸。

  马毛姐的英雄事迹,是渡江战役中无为人民英勇献身的一个缩影。渡江作战期间,无为地区共有3382名水手与人民解放军一起,冒着炮火抵达长江南岸。这些水手中,有的负伤仍然英勇奋战,有的将生命献给了解放事业。

  同时,在被炮火映红的江面上,还有千千万万支前船工,他们大多正青春。正是人民无私支持、保障,渡江战役取得伟大胜利。据统计,渡江战役中,1名解放军指战员身后就有10名老百姓的支援。

  渡江战役胜利后,马毛姐被授予“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称号。

  刘光林感慨:“包括我母亲在内的那么多老百姓,还有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负伤前行,那一代人的信仰让人感动不已。”

  1951年9月,马毛姐和无为县另一位“特等渡江英雄”车胜科受政务院(后称国务院)邀请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受到毛主席和其他领导的亲切接见。

  在北京时,毛主席给了马毛姐一个本子、一支笔。本子的扉页上写着: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54年6月,马毛姐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马毛姐从巢县(现为巢湖市)速成中学毕业后,投身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她先后担任合肥车站麻纺厂、针织厂、被服厂、帽厂、东风服装厂车间主任、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等职务。1976年,她担任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经理、工会主席、党委委员。

  刘光林介绍,参加工作后,马毛姐从不以功臣自居,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马毛姐也十分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离休后,她义务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300多场次。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