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培养人才,应超越分数和升学率

作者:彭建平 发布时间:2018-11-15 09:16:43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01.jpg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知与行】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也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期待,也是每个受教育者及其家庭的期待。

  德智体美劳,每一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五育并举,缺一不可。都尽力充分发挥好了,就可以推动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系,将彻底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片面发展的顽疾,有利于解决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实现教育的健康发展。

  实现全面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准确把握教育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学校要通过理论学习、先进引路、榜样激励、典型示范、主题活动、参观考察、实践锻炼等方法,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起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立志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开展主题班会、课题研究、学校文化建设,让师生在实践活动和优雅和谐的环境熏陶中,深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带领广大教师冲破分数与功利的桎梏,树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质量观,追求更好的教育质量。

  好的教育不仅仅有分数和升学率,更重要的是有灵魂、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好的教育一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空间,共同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一定是教育者引领受教育者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好的教育不只关注学生在校的成功,更关注学生走向社会发展的成功;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堆叠的厚度,更关注他们潜藏于灵魂深处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涵养的高度。

  支撑全面发展,需要倾力建设过硬的教师队伍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需要一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热爱祖国,奉献祖国;这支队伍育德能力强,执着地教书育人;这支队伍淡泊名利,有热爱教育的定力,实践自己教育的理想,始终把教育作为一种境界加以追求。学校要推出教师身边典型,展现教师时代风貌,讲好师德故事,弘扬楷模,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还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演讲征文等引导教师以身作则,不仅成为理想信念的传播者,还成为扎实践行的行动派。教师的精神生活决定了课堂生活的质量,教师的心灵力量决定学生的生命强度。学校要引导教师突破知识本位的传统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自觉去实践,追求更高精神生活,让自己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燃灯者。

  要在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争当“四有”好老师、做好“引路人”的实践活动,要引导教师改进传统课堂教学,丰富课堂评价内容,建构以生命激扬生命的课堂。生命激扬的课堂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更关注学生身体和品格的健全发展,也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生命成长体验。建设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就要关注教师与学生生命的思想性,激发师生生命活力。

  落实全面发展,应当系统构建特点鲜明的课程体系

  学校的课程是落实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学校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就要坚持在国家课程丝毫不打折扣实施的基础上,加大选修课程的开设,尤其要增加社会大课堂动手实践类课程。要依靠社会资源,建设一批学生实践基地,分学段制定目标和任务,完善保障机制。

  既要把学工学农活动、科学探究活动、志愿服务、创新人才培养列入学校课程计划,确保师资足量足质,还要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研学旅行课程、生涯规划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既要确保艺术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开出特色,以美育促智育,鼓励学生发展特长,还要开设丰富的体育选修课程,制定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学生热爱和掌握一到两项健体技能,以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加强劳动教育是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补齐、加强的重要方面。劳动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劳动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要分学段建立劳动教育和劳动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要引导学生从做家务劳动、校园清洁卫生劳动开始,走向社会参加义务劳动。这样,才能趋近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坚持全面发展,急需改革创新考试和评价方式

  目前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过程中,存在思想上重智轻德、实践上“两张皮”,方法上针对性不强、评价单一、以分数“一刀切”等现象。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建构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变用一个模子评价学校、一把尺子评价学生的顽疾,完善好学校、好老师、好学生的标准。应该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突破口,建设学校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基础上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以能力素养为重的指标体系,借助大数据对学生发展进行准确的指导。引导学生全面提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不仅着眼于学习成绩的提升,更要在人格品质上予以学生更多的关注。不仅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意志和学习情感的坚定性,还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丰富性,评价学生的独立性。

  此外,还必须修订和完善学科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方案,注重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合,尤其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评价。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中高考招生考试录取方式:不以分数为唯一录取依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不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评价教师和校长,让广大中小学教师安心教学,潜心育人。

  (作者:彭建平,系广州中学校长)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