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近200个清代米斗展出 过去以升论计买素馨花

作者:黄丹彤 发布时间:2015-09-19 20:10:51 来源:广州日报 字体:   |    |  
近200个清代米斗展出过去以升论计买素馨花(图)

  清代米斗长啥样,你知道吗?昨天,在广州花都“故乡里”开幕的“清代民国米斗民俗展”,现场展出近200个逾百年的米斗,展示了清代和民国匠人的智慧,再现了一段“斗文化”“斗故事”——这批藏品是广州西关收藏爱好者邹永生近30年来的收藏精品。

 

  “官斗”如同公平秤

  记者看到,展出的米斗造型多样,就像一件件设计巧妙的艺术品,以方体和圆桶状为主。在材料选择上,包括木制、竹制、藤编等。其中木制材料中,既有楠木、樟木、榆木、榉木之类的杂木,亦有金丝楠、鸡翅木、钱梨之类的硬木,在米斗的边角处还镶嵌铜皮进行加固,防止磨损。

  “作为官方认定的国家流通度量工具,官出的米斗代表官方认定的量制标准。”邹永生介绍,在他收藏的米斗中,很多都在斗上刻写有购置或制作年代,有的还明确标明斗的性质。出自官方监制出品的米斗,明确刻有“官斗”字样,这就相当于今天的公平秤。

  为了防止一些奸商使用不同容积的米斗图利坑民。官府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检验一次,届时将查验的年号、官名等信息刻在斗壁,以示已获得官府的认可,是标准的量器。

  而在民间一些村落,相当多的人会选择自己制作米斗,展品中就有一个标刻有“甘村乡”的米斗,据介绍,这种米斗在一些特定地点使用,表示这个斗在村落内流通。有意思的是,一些民间制作的米斗上还会刻上诸如“百子千孙”的吉祥祝福。

  “权度通制”未获成功

  在一件口边镶嵌着花边铜片的木制斗上,特别贴着一个铜片标注,打着繁体字“安徽省建设厅度量衡模范制造厂皖南分厂制造”。

  记者从档案记载中查到,民国时期,安徽省“度量衡”标准由安徽省建设厅管辖。但是整个民国时期的“度量衡”由于受到商家抵制,最终未能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使用了如今常用的“千克、公升”制度。

  史料记载,1912年,孙中山曾首倡以万国公制为中华民国的权度通制。民国三年(1914年)3月,民国政府颁布了《权度条例》,定下甲、乙两种制度。甲种采用清代的营造尺库平制,以适民用;乙种采用万国公制(即现在常用的米制、千克制),以求对外经济交往的工作方便。

  不过,条例执行的效果却不好——整个民国时期,一位商人如果在一个地方买了10升米,运到不远处的另外一个地方,再重新用当地使用的量器去量,10升米就很可能只剩下不到6升。因为一把尺、一杆秤,在全国各地都有着不同的计量标准,造成度量的麻烦,所以许多人都不爱用。

  卖素馨花用斗量

  “早在清朝初年,米斗在广州已被广泛用作量度鲜花的器具。”邹永生说,根据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的记载,清朝初年,广州城有七大城门出口,到处都遍布花商档口,热卖素馨花。有钱人家整斗买下,钱少的市民就以升论计。记者在一张清代广州外销通草画中就看到了素馨花买卖的场面。

  新婚摆米斗图好彩

  邹永生说:“在民间,米斗还象征着财富和地位。米斗也是昔日生意场上一个很有‘彩头’的发财符号。”

  在岭南地区,米斗还成为一些农村婚礼不可缺少的吉祥物——闹洞房毕,新婚夫妻要由伴娘安排坐在床边的米斗旁,米斗里放有剪刀、尺子、针线、木梳、小镜、粉盒之类,凑够“八宝”,以求平安。

  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且为10进位制。

  1斗为10升,每升约重1.5公斤。

  1升为10合,每合重150克;

  1合为10勺,每勺重15克;

  1勺为10抄,每抄重1.5克;

  1抄为10作,每作重0.15克;

  1作为10厘,仅重0.015克(约1粒米)。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