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八角笼中》:现实主义万岁! - 民族复兴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郭松民 | 评《八角笼中》:现实主义万岁!

作者:独立评论员郭松民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7-09 21:51:24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八角笼中》这样的电影,老实说,不是我的菜。因为我一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冷静客观的观影者,讨厌煽情,也不喜欢励志,视被感动为缺乏意志的表现。

  而要从影像或表演层面去挑剔这部电影,也非常容易。

  比如,它一望而知是一部类型片,起承转合不能不让人想起《我不是药神》。从《盲井》开始,王宝强就以单纯、执着的“傻根”形象出镜,这次他饰演的向腾辉,则是一位洞悉人生密辛,有手腕,有担当的“父亲”,尽管王宝强无疑已经尽了很大努力,不过还是欠点火候,缺少一点老辣与深沉。

  然而,当我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看到苏木(史彭元 饰)在最后的格斗大赛中击败对手,终于跳出八角铁笼,张开双臂接受欢呼时,眼睛居然有点湿润了,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我变得脆弱了吗?

  说到底,是因为这部电影,是当下国内影坛稀缺的现实主义电影,并且是那种首先尊重客观现实,然后以典型化的方法反映客观现实的现实主义电影,而不是《隐入尘烟》那样的“伪现实主义”电影【点击阅读】。

  影片开头,正是九十年代末新世纪初,一位失意的前格斗冠军(向腾辉),开了一家沙石场,但是他遭到了一群野狗般的孩子们的抢劫,由此开始了他们之间二十年相爱相杀的故事。

  西南的大山是朴素的,王宝强的镜头也是朴素的。是的,这就是一帮野狗般的孩子,没有人在意他们的存在,甚至“都没有人愿意骗他们”,生存是他们的唯一目标,向腾辉让他们吃了一顿饱饭,就再也甩不掉了。

  向腾辉是那样表面看起来无情内心却很柔软的人,沙石场入不敷出,根本养活不了这些能够“吃死爹”的半大孩子,于是发挥特长,当他们的格斗教练,带他们到酒吧的铁笼子里表演赚钱,至于后来培养他们成名夺冠军,是这条路也走不下去后的无奈选择。

  有人把《八角笼中》和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相比,但这两部电影并不是一回事。

  《摔跤》是浪漫主义的、是大团圆的、是中产阶级的餐后甜点;而《八角》,则更接近粗粝的现实本身,是凹凸不平的泥泞路面,是荆棘丛生的林中小径。

  正是从九十年代,中国开始倾情加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接轨”了。对底层来说,也就等于加入了一台绞肉机,面对咬合严密,碾碎一切的齿轮,每个人都别无选择,只能把自己搅碎,搅成肉酱,然后你才能成为一盘菜,被资本摆在餐桌上。

  但很多时候,被搅碎了,也不一定能成一盘菜。苏木被搅碎了,他成了一盘菜,但马虎(陈永胜 饰)被搅得更碎,还是不能成为一盘菜。马虎说,我们的命运,就像抛一块石片在水面上打水漂,无论飞出多远,最后还是要沉入水底。

  铁笼,铁网,是影片里最令人感到触目惊心的意像。王宝强不断透过铁网拍苏木、拍马虎、拍那些像野狗一样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少年、拍向腾辉自己……铁网无远弗届,把一切都笼罩其中。

  如何突破铁网?

  王宝强也不知道。苏木打赢了决赛,欣喜若狂,骑跨在铁网上,但又能如何呢?狂欢之后,他还要回到铁网之中。

  今年以来,凡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如《狂飙》《漫长的季节》,收视都很好,《八角笼中》更是在各个影视网站上的评分都超过了虚伪矫情的《消失的她》。

  这意味着,人们还是喜欢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关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就等于关注自己所处的时代与世界。

  王宝强没有告诉观众如何挣脱绞肉机,如何突破铁网——当然我们也不必这样要求他——这使得《八角笼中》更像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而不是革命现实主义作品。

  高尔基说,

  “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

  的确如此,但是,当人们意识到了绞肉机和铁网的存在,他们会在走出电影院后去找出路的,这就是现实主义作品在当下的意义。

  中国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棐在八十年代就说过,“不搞现实主义,电影就要灭亡。”这句话,今天听起来尤其振聋发聩。

  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在反现实主义的“第五代”主导下,中国电影几乎变成了冰海沉船。

  现实主义的作品才有持久生命力,现实主义万岁!

       (文/郭松民,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