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延安大生产运动
八路军部队和机关人员自己缝制衣被。资料图片
八路军官兵正在开垦荒地。资料图片
抗日战争期间,我军部队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是中华民族军事史上的辉煌篇章,是人民军队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这一运动,是从驻守延安的八路军留守兵团开始的。
一
1937年8月25日,按照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同时,各部队抽调部分兵力与地方武装编在一起,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驻在延安,肩负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任务。
按照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每月要给八路军拨发一定数额的军饷,但他们采取种种办法克扣、拖欠。因此,留守兵团从成立那天起,就面临着严峻的供给困难。
1938年春节前,留守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到陇东地区视察部队,住在第385旅第770团。时值隆冬,部队缺少御寒的柴、炭,战士们被褥破烂,每天只能吃到两餐。一天清晨,萧劲光循着哨声来到一个连队的操场,只见披着雪花出操的队伍里,很多人只穿了夹衣。部队粮食紧张、被装不足,萧劲光是清楚的,但他没有料到竟至这种地步。
回到机关当天,萧劲光连夜召集兵团领导开会,研究解决办法。介绍完亲眼所见之后,他心情沉重地说,天这样冷,被装是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如实在没有办法,就从机关中抽、从干部中抽,宁缺机关,不能缺战斗部队。大家一致赞成萧劲光的意见。
1938年春节后,兵团机关组织人员对部队装备和生活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这次调查,进一步发现了军需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说,第770团的情况不是个别现象,有的营团甚至比这还要严重。同时,机关也发现了一些好的做法:有的团、营开了磨坊,自己加工粗粮,既多出了面粉又不浪费麸皮;有的单位自己做豆腐、生豆芽,不但改善了生活,还节约了伙食费;有的连队利用驻地条件,自己养猪、种菜。
一天晚饭后,萧劲光陪同毛泽东在延河边散步时汇报了这些情况。毛泽东高兴地说,对部队的这些做法,要给予鼓励,要注意帮助他们总结经验;部队供给困难会越来越大;我们部队必须学会搞生产,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把生产、学习与战斗结合起来,自己动手克服经济困难,减轻人民负担。
7月初,留守兵团党委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召开党委扩大会,组织各部队军政首长集中研究开展农副业生产的问题。会后,留守兵团和后方政治部联合发出电报指示。
电报提出,留守兵团各部队在完成战斗、警备任务的同时,必须执行下列工作:(一)立即创办各种合作社,以盈余红利来改善部队生活;(二)大量种植各种蔬菜,不但要能立即自给自足,且能储藏一部分过冬;(三)开设磨坊,喂猪、养羊、做豆腐、生豆芽;(四)九月底之前,做到全部战士能打草鞋。除现用之外,每人要存一双以上,并尽量发动做布鞋。各班分工合作,十一月底做到全部自给,并存一双以上;(五)在节省之伙食内,抽出存洋一部,收买羊毛、驼毛,分给各班战士,织成毛袜手套、毛鞋等,保证十月底每人各样完成一双。如能自打毛背心、毛衣裤则更好;(六)提倡战士自己缝补破衣、自上袜底;(七)对事务人员,加紧节约教育,防止浪费。
电报指示发出后,受到官兵热烈欢迎。许多团、旅接到电报当天,就召开党委会,讨论贯彻执行办法。原本有基础的单位,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原先尚未开始的,迅疾部署。不到1个月,花样繁多的生产活动便在留守兵团各部队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转眼半年过去了,留守兵团部队多数单位都超额完成了电报里提出的计划指标。一些单位不仅解决了粮菜、鞋袜、衣物不足的问题,有的方面还有盈余。
二
留守兵团部队供给问题逐渐得到改善,但由于边区地瘠民贫,征粮困难,中央机关、学校、边区政府各部门的粮食供应日趋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提出“屯田军垦”的建议,受到毛泽东的赞成。1938年12月的一天,毛泽东召集留守兵团、边区政府、边区参议会等单位领导开会,商谈机关、学校开展生产的问题。
待大家坐定,毛泽东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到陕北是来干什么的呢?是干革命的。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顽固派要困死、饿死我们,怎么办?我看有三个办法:第一是革命革不下去了,那就不革命了,大家解散回家;第二是不愿解散,又无办法,大家等着饿死;第三靠我们自己的两只手,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大家共同克服困难。
听了毛泽东的一席话,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我们只能按照第三种办法干。毛泽东笑着说,我们来一个动员,几万人下一个决心,自己弄饭吃,自己搞衣穿,衣、食、住、行统统由自己解决。接着,萧劲光介绍了留守兵团部队开展农副业生产的情况。
1939年1月,《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毛泽东在亲自撰写的发刊词中指出:“长期抗战中最困难问题之一,将是财政经济问题,这是全国抗战的困难问题,也是八路军的困难,应该提到认识的高度。”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杂志全文刊载了萧劲光的署名文章《留守兵团的生产运动》。随着《八路军军政杂志》的出版发行,毛泽东的发刊词、萧劲光的文章以及开展生产运动,成为1939年春节前后延安各界议论的重要话题。
2月2日,在延安党政军生产动员大会上,毛泽东说,今天开生产动员大会,意义是很大的。要继续抗战,就需要动员全中国的人力物力。要发动人力,就要实行民权主义;要动员物力,就要实行民生主义。今天的生产动员大会,也就是实行民生主义的大会。陕甘宁边区有200万居民,还有4万脱离生产的工作人员,要解决这204万人的穿衣吃饭问题,就要进行生产运动。生产运动还包含一个新的工农商学兵团结起来的意义。这204万人中,有学生、军人、老百姓等等,今年都要种田、种菜、喂猪,这是农;要办工厂,织袜做鞋等,这是工;要办合作社,这是商;全体都要学习,老百姓要开展识字运动,这是学;最后是军,八路军自然是军,学生要受军训,老百姓要组织自卫军。这样,工农商学兵都有了,聚集在每一个人身上,叫作工农商学兵团结起来,也叫作知识与劳动团结起来,消灭了过去劳心与劳力分裂的现象。
毛泽东的讲话简洁明了,鼓舞人心。会后,大生产运动便在陕甘宁边区党政军各界热火朝天地展开了。大家垦荒种地、建手工作坊、开展各种经营……《边区十唱》《兄妹开荒》等节目,便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反映。
三
随着机关和学校大生产运动的迅速兴起,留守兵团各部队及时总结经验、互相学习,生产运动更加活跃起来。通过半年多的努力,部队和机关都有不小的收益。为了发展这一大好形势,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提出“财政经济问题的解决,必须提到政治的高度”,并要求军政首长、各级政治机关努力领导部队的生产运动,各部队依不同环境和条件开展生产运动,做到一面战斗(非战斗机关是一面工作),一面生产,一面学习。
此后,部队生产经营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有农副业生产,不少营、团还集中人力物力开办纺线织布、食品加工等工厂和作坊。在朱德的建议下,留守兵团还统一组织力量开发盐田,通过食盐贸易解决经费困难。在部队的带动影响下,边区政府也开办了自给工业,机关学校乃至群众生产活动更活跃、规模更大。由此,边区部队以改善生活为目的的局部性农副业生产,发展成为整个边区的、以逐步实现经济自给为目的的大生产运动。在这一运动中,成绩最突出的是第359旅。
第359旅原属八路军第120师建制,战斗在晋西北抗日前线。随着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侵扰日趋加重,为加强边区防务,保障中共中央的安全,第359旅奉命调回边区绥德一带。调回后不久,第359旅就在绥德一带开展了生产运动,着手解决自身经济困难。1941年3月至翌年8月,第359旅分三批开赴南泥湾。
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黄龙山区,纵横100多里,土质肥沃,适于开垦。同时,南泥湾又是延安的南大门,距离延安不足百里。其东南方向的茶坊镇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占领的洛川连接。顽军在那里驻扎着1个军部和1个师的部队。第359旅进驻南泥湾,既可以开荒种地,又有利于履行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使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359旅进驻南泥湾后,在朱德总司令的亲自指导下,从解决交通、食宿入手,在这里扎下根来。部队没住处,便在村边、河边露营。官兵们凭着满腔的革命热情,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口号的鼓舞下,克服一切困难,开荒种地。更可贵的是,第359旅官兵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四
大生产运动全面展开后,党中央、中央军委首长也在百忙之中参加了开荒生产。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对面的山沟里开了一块地,利用工作间隙种菜。朱德与警卫员一起组成生产小组,在王家坪开垦了3亩多地,种了白菜、萝卜、西红柿、南瓜、冬瓜等十多种蔬菜。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每人有一架部队自制的手摇纺车。
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始终高度重视着大生产运动的开展。1942年底,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及时分析总结了延安大生产运动取得巨大成绩的经验。翌年初,中共中央发文,按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对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生产运动提出具体要求。在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延安大生产运动的规模日趋宏大、成果丰硕,并逐步发展成为各根据地的普遍运动。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等各根据地大多数部队做到粮食自给1个半月到3个月,蔬菜基本自给。山东、华中根据地军民通过自己动手,不仅保障了部队供给,还有了部分储备。
1943年秋,毛泽东视察了南泥湾。他看了山川里茁壮生长的庄稼、蔬菜和漫山遍野的牛羊后,非常高兴。他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
全军的大生产运动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军队的生产自给,在我们的条件下,形式上是落后的、倒退的,实质上是进步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党全军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是当时整个历史链条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之一,为保障人民军队的发展和建设,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夺取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