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好皇帝难当——电视剧《雍正王朝》观感

作者:伏牛石 发布时间:2022-01-30 09:15:50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近日无事,又看了一遍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虽据初看时为时已久,依然怦然心动,感慨颇深。姑且不论剧中是否存在对历史上真实的雍正存在过度美化,也不论剧中情节是否有违历史事实,仅剧中雍正的所作所为,起码可以这样断言,雍正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帝。

  第一,剧中的雍正是一个心有家国天下,心有黎民百姓的皇帝。该剧一开始,雍正就以独特的行事风格震撼出场。不管身为贝子,还是身为雍郡王、雍亲王乃至后来的帝王,他从不过多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勇挑重担,无论何时何地,急朝廷所急,解朝廷所难。小而言之是为父皇分忧,大而言之实为朝廷和天下百姓纾难。由于彼时国库亏空,在黄河决堤黎民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之时,他和十三弟允祥挺身而出,携手奔赴江南募捐,以最大的努力,征得所需款项,化解了朝廷燃眉之急;当父皇康熙决意追索官员所借国库银两,以图缓解国库空虚窘迫关头,又是他与允祥一起冒着得罪皇亲国戚功臣勋爵之险,铁面无私,大刀阔斧,施雷霆手段,敢于碰硬,敢于触雷,披荆斩棘,艰难推进。虽然在大功即将告成之时,因内外夹击,功亏一篑,但依然不失其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男儿本色;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上位后,他实施新政,强力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八旗子弟耕种劳作自食其力”等改革举措。虽遭到别有用心的八爷党百般阻挠、搅局和暗中作梗与杯葛,雍正不改其志,一边机智果敢地与八爷党周旋博弈,一边与旗人和清流士人斗智斗勇。几经破折,几经较量,克坚攻难,劳神费力,终使新政得以推行。雍正新政的实施,极大改变了封建社会固有的体制,使得百姓大为受益,国家日渐富裕。雍正推行的政策,利国利民而不利一贯高高在上、享受特权、时代安享尊贵的权贵精英阶层,在一定程度上隐约折射出些许带有原始朦胧色彩的社会主义影像;大胆启用实干能干人才,不拘个人出处,不唯“学历”是用,用人之德,用人之能,用人之才,用人之长。非科班出身的田文镜、李卫等人,都在雍正的大胆启用下,做出了许多进士及第的官员远不能及的显赫政绩,为雍正新政的实施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雍正是一个自我加压负重前行的皇帝。雍正接手的是父皇康熙留下的问题堆积如山的万里江山,如不采取果决手段整顿吏治,革除弊端,拨乱反正,看似表面繁华实则危机重重潜流滚滚的大清王朝,很可能会在八爷党之流的假仁假义、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之中快速走向王朝末日。用雍正自己的话说,康熙晚年,心力交瘁,倦于政事,过分爱惜羽毛,不愿或者不能改固鼎新,导致王朝上下,官僚豪绅相互勾连,贪赃枉法,巧夺豪取,极尽奢华,歌舞升平,致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弱。官僚皇亲集团挖空心思套取国家财政,他们中的许多人心狠毒辣,不择手段,大肆敛财,虽然家产万贯,富可敌国,却依然欲壑难填,不仅榨干民众血汗,还把手伸向国库。彼时,王朝上下弥散着一股邪风,官员、皇亲国戚纷纷向国库借钱。无论有钱没钱,无论钱多钱少,全体觊觎着国库、图谋着国库,把手伸向国库,认为别人借钱国库自己不借就是吃亏。久而久之,此风泛滥,黑手多多,连诸多皇子甚至太子也加入其中。偌大一个国家,表面上风光无限,自诩为天朝上国,实际上腹中空空,已经无多少余力应对国家突如其来的一切变故。雍正接班康熙,实在是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若没有责任担当,一味因循守旧,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亲和力与所谓的名望绝不会逊色于他那个所谓的八贤王弟弟允禩。然而,历史似乎赋予了雍正不可推卸也不能推卸的责任,他必须提振士气,重振朝纲;他必须抛舍享乐,吃苦耐劳,负重前行;他必须冷面面世,为了国家长治久安而得罪官僚阶层、知识精英、八旗子弟、兄弟子侄。只有这样,他才能赓续祖父基业,才能迟滞王朝断崖式衰落的危局与颓势。

  其实,历史上不乏得过且过安享福乐的帝王,宋末明末诸多尸位素餐的皇帝们,面对着国家半壁河山的沦陷,浑然不知立志雪耻,而是没心没肺地极尽奢华,暖风熏染,蒙混度日,不谋长策。而雍正似乎天生就与他们截然不同,他不仅有着渊博的学识、超强的能力,更有励精图治的宏愿和坚毅执着的意志。面对堆叠的积弊,面对政敌的捣乱,面对士大夫阶层的抵制,面对危机凶凶的局势,他们没有犹豫,没有彷徨,没有畏缩,而是毅然决然地昂首前行。为此,他得罪了皇亲国戚,得罪了一同入驻中原的旗人,得罪了自命清高的士人,得罪了根深蒂固的官僚阶层。是他挽大清朝狂澜于既倒,是他刷新励志推行改革迎来了国强民富,是他一头挑起了康熙王朝濒临濒临西坠的落日,是他唤醒了乾隆朝走向振兴的朝阳,是他把由来已久的特权强力撼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削弱改制,是他继秦始皇之后又一次向误国误民的腐儒阶层射出了筝鸣作响的箭簇。为此,他极不受官僚精英阶层的待见,几百年来被这帮握有秉笔著书能力与权力的刀笔吏们污蔑成谋权篡位、心狠毒辣、弑父虐弟、无情无义的暴君、昏君、恶君。真耶?假耶?是耶?非耶?其实,很多时候历史是让人很无奈的,它可能因人力所为是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也可能因人力所为可能是虚假的或接近虚假的。真是千秋功罪,谁人能与评说!

  第三,雍正是一个宁愿自己背负千载骂名,该直面解决的问题也绝不会推托给后人解决的皇帝。雍正在位时间不长,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无比艰巨,意义非凡。他在位时虽然国家战事渐少,但政治上内斗炽烈。首先他要面对当年与他暗争储君之位的八爷党的捣乱,其次要面对新旧交替之际朝廷内部各派势力间的平衡,三要面对助自己上位的身边人的待遇需求,四要面对新朝秩序的安定理顺,五要面对亟待解决的内外乱局,六要面对局势稳定后改革新政的构思谋划与实施,七要面对改革遇到的始料所及与未及的诸多问题与险情。雍正所走的每一步都布满荆棘,充满艰辛,都会遇到预料之中之外的无尽麻烦,都考验着他的决心与意志。事实证明了雍正的强者形象,他冲破了来自皇亲国戚、官僚士绅、知识精英阶层的合力阻挠、对抗、捣乱甚至试图谋权篡位,坚毅果敢地把利国利民的新政顽强地推行下去,并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成效。雍正接手康熙时国库积蓄仅有七百余万辆,雍正把皇权接力棒交手儿子乾隆时,国库积蓄已超过五千万两。而雍正在位时间仅有十三年。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不妨假设一下也无妨碍。如果天假寿命于雍正再十三年或者更多,以他的勤奋与果决,以他的睿智与能力,以他的魄力与务实,不仅大清王朝国库积蓄会连续翻番,恐怕其功业也会远超其父其祖和儿子很多。

  雍正在位时,基本铲除了接任者接手皇权时可能遭遇的几乎所有内部麻烦。他铲除图谋不轨的八爷党,剪除自私自利全无朝廷大局观念且心狠歹毒的儿子弘时,他一改旗人游手好闲坐享其成的惰习,他撕破了清流知识界孤芳自赏的自私虚伪面具,他改上书房为军机处加强了皇权的集中限制了因权力分散所带来的各自为政以权谋私弊端,他为儿子乾隆的上位扫平了道路,却把艰难困苦和千古骂名留给了自己。为达此目的,雍正惩治了一批恶人,但绝没有滥杀无辜。他不像朱元璋那样,为了给孙子朱允炆扫清执政障碍,滥杀功臣,草菅人命。雍正的政治清障,果断中含有和缓,严厉中饱含温情,冷酷中含有尺度。八爷党和隆科多这些政敌或者说乱臣罪子,以他们所犯罪行和雍正坚韧的个性,即便对他们食肉寝皮也不为过。但雍正没有那样做,一律保全其性命,只做圈押监禁处理。

  第四,雍正是自古以来少有的勤于王事的皇帝。自古以来,许多很有名的皇帝都难以摆脱安享富贵,花天酒地欲望的羁绊。在这方面,唐太宗虽能克制却也常怀此心,唐玄宗在此方面更是登峰造极堪称翘楚,就连雍正之父康熙也间或有之未能做到洁身自好。唯有雍正,从不沉迷享乐,从从不沉迷酒色,从不膨胀私欲,从不暇给自己片刻放松。他在位十三年,有多少政务军务要亲自处理,有多少扰心的事情要亲自解决,可就是这十三年中,他仅批写的折文就高达一千多万字。这是一个多么怕人的数字!不要说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即便一个专业作家,十三年中啥事不做,专心爬格子,能有一千多万字之巨的创作数量,也堪称是难得的多产高产作家。作为统领世界第一大国政务缠身的封建帝王雍正,竟然有如此巨大的能量,真让人不得不由衷感叹。要知道,批文只是他凡常工作的一部分。仅此一点,可以想见,需要何等的才思,何等的责任感,何等的自律能力,何等的辛劳程度,何等的勤勉拼搏,何等的心血付出,何等的超凡能量。可以说,自古以来所有的封建帝王加在一起,论忠于王事勤于政事者,盖无能出雍正之右者。后世无聊自私狭隘的文人官僚阶层,几乎众口一词诋毁雍正,说他沉湎酒色,无情无义,极端残暴。试想,沉湎酒色他有时间吗?无情无义符合实际吗?凶狠残暴即便有,是针对黎民百姓和清官良吏吗?

  可以说,乾隆盛世的出现,完全来自雍正朝奠定的坚实政治、经济、国防、制度基础。虽然乾隆似乎并不欣赏乃父的某些做法,甚至极力效法推崇其祖父康熙,但谁也不能否认所谓的康乾盛世,雍正朝所起的关键作用。没有雍正朝的承上启下,乾隆的盛世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康熙的那个盛世也会大打折扣。只有叫康雍乾盛世,才最符合历史实际,才最显合理公允。

  总之,看了该剧一个深刻感觉就是,一个优秀政治家的出现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弥足珍贵的。优秀政治家的标志不在他学问多渊博,能力多强,当然这两条其实也是优秀政治家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判断优秀政治家的标准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在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是否能够竭尽所能给国家民族人民做实实在在的事,谋实实在在的福,收实实在在的利。没有了这些,即便他学识再渊博,能力再出众,不仅了无益处,反而有害无益。剧中的允禩,才情能力均出类拔萃,可就是人品不行,思想狭隘,时时刻刻都在思谋一己私利。正如他的父皇康熙所言:朕亲近读书人是为了家国天下。允禩想学朕,也去联络读书人,可他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这也是尽管允禩费尽心机试图谋取皇位而终不可成的根本原因。同时,该剧揭示了一个不变或者说很难变的规律,这就是,为少数人谋利益者往往能传之久远且声名远大,为多数人谋利益者往往会屡遭污蔑谩骂甚至“遗臭万年”。原因其实很简单,自古以来能够舞文弄墨、著书立说之人都属少数人之列。而赢得黎民百姓拥戴为多数人谋利益的人,因为基层民众没有话语的权力与能力,因此他们的功劳就会被掩埋,被能够解构历史的人恶意结构成所谓的罪恶。商纣王如此,秦始皇如此,雍正如此,真正的共产党领袖更是如此。难怪伟人发出那样的感慨与叹息:五帝三皇多少事,骗了无涯过客。

  是的,远去的历史早已被历史的尘埃迷雾笼罩,要想澄清实在难之又难甚至多不可能。就拿人们经历着的当代史来说,不是常为一人一事而众所纷纭,莫衷一是吗?如何能使历史真实昭然于天下?真是难乎也哉!

  2021·1·27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