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游记(四篇)

作者:陈延华 发布时间:2021-11-23 09:55:35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美 哉 ! 崂 山

  提起崂山,人们自然会想起前些年曾在那里发生的一个舍生忘死,抢救人的故事。是的,在这崂山之上,云海深处,古往今来有多少美丽的传说和传奇的故事,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啊!

  此刻,我们就驻足在这个被誉为“神州之宅,灵异之府”的崂山上,尽情地领略着它那如诗如画、仙人神境般的风韵。

  美哉!崂山。你面海而立,伟岸、英俊、神奇。那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像绕在你颈上的花环,闪耀着奇光异彩。你那秀气横溢,多彩多姿的峰峦,宛如一朵青色的巨莲,凌空怒放。当我们投入你的环抱时,海光、山色、峭岩、断壁、奇花、异草、苍松、翠柏……像一位位不速之客,呈现在眼前,令人油然升出一种超尘脱俗、幽静安祥之感。

  崂山山美水美,崂山的名胜古迹更美。据导游的同志介绍:崂山自古以来便是我国名山之一,历来被视为”仙境”,也是我国北方最著名的道场。它曾吸引历史上许多封建帝王、诗人雅士、僧道的向往。相传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到过崂山。公元745年,唐玄宗派王旻、李华周进山炼药。唐朝大诗人李白曾为绚丽多彩的崂山风光所陶醉,写下了“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诗句。元朝道教国师邱处机、清朝文学家王渔洋、思想家顾炎武、戊戌变法首领康有为等也留下了许多诗文和石刻。特别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崂山的名著《聊斋志异》中,就有《崂山道士》、《香玉》等好几篇神话故事,给这座名山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在崂山东部的上苑山上,有一片古建筑群极为引人注目,这就是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太平宫。据有关历史记载,太平宫是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至967年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的道场。明朝万历年间,太平宫近于荒废,后又重建,由于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了。解放后经政府拨巨款整修,大体保持了原来的规模。计有100多间房屋分为3组院落,东为三宫殿,殿前2株稀有珍贵品种的山茶,1株花开时红艳似火,另1株花开时如雪如絮,红白相映,蔚为壮观。《聊斋志异》中的“香玉”说耐冬变为美女“绛雪”的故事,就是指这里的山茶花。太平宫的照墙上勒有“海上宫殿”4个浑然大字,为清代书法家华世奎所书。

  我们在太平宫饱览了一番景色后,踩着琅琊古道,漫步走出东便门,眼前的景象为之一惊,但见:山坡上一块巨石,活像一只绵羊,不远的山,,多像一头狮子,大自然把它们绘制得多么栩如生、惟妙惟肖啊!一位青春妙龄的导游姑娘见我们失态的神色,一一介绍说:“那叫‘绵羊石’,是崂山奇石之一,那叫‘狮子峰’,是崂山十二奇景之一。”接着,她绘声绘色地叙述了书经里的“寅宾出日”一词,就是从狮子峰看海上日出引来的。

  太平宫的西北端还有一个天然的石洞,叫“犹龙洞”,洞口左侧斜欹的巨石状若卧龙,叫“眠龙石”,上勒“犹龙洞”。沿洞侧新修的石级,可至洞顶,顶上勒“混元石”3字和星斗图案。再往北走不多远,就是一条流水潺潺的山涧,当地人称“白龙涧”。相传古时候,飞来一条白龙过此,打那以后,这里便成了一条涧。就此,元道教家邱长春写了七绝20首,刻在附近一座石桥旁边的巨石上,诗文优美、豪放;字体端庄、浑厚、古朴,颇见功力。

  “无限风光在险峰。”

  循着一条盘山小道,碧云把我们送上了崂山峰峦。极目四望,云海茫茫,远山近岭,尽收眼底,顿时感到心胸无比广阔。忽然,从东北方向飘来一缕缕云雾,立时弥漫了远近山峦。浩瀚无边的云海在升腾,只剩下几个峰尖露出云外,犹如座座孤岛,大有“水漫金山”之势。还没等我们细细欣赏眼前这迷人的风光时,一阵强劲的山风霎时把云雾吹散了,远近的林木山石,又历历在目。

  随着青岛的进一步开放,开拓崂山旅游事业的篝火,正在这块热土地上熊熊燃烧起来。据悉,一个具有游乐、观光、温泉疗养、避暑度假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基地正在开始兴建。近期内,准备突出海滨特点,兴办一批高中档宾馆、疗养场所、海水浴场、旅游度假中心和其它娱乐设施,大力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旅游、海上旅游、疗养旅游、仿古旅游和品味旅游等。海滨旅游度假中心将是重点项目之一,其中包括建设有高级客房、国际会议室、舞厅、室内游泳池等服务游艺大楼。明天的崂山会更加迷人、醉人。

  沐浴着落日的余辉,我们走下了崂山。一天的旅游,虽说甚感疲乏,但心底充满了旷达和自豪之感。崂山,它那迷人的风光,使我们流连往返,久久不忍离它而去……

花果山游踪

  凡是到过连云港的人,没有一个不想去领略一下孙悟空的故乡花果山的旖旎风光的。

  花果山位于连云港市云台区,是云台区130座秀丽山峰中的一座,海拔620多米,为江苏省第一高峰。400多年前,小说家吴承恩来到这里,他整理了民间神话传说,把花果山作为背景,以丰富的想象,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不朽名著《西游记》。从此以后,花果山就名传于海内外。

  前不久,我怀着极浓的兴致光顾了一番。那诱人的幽木秀林,醉人的佳草野芳,迷人的古迹名胜,使我情思激荡、如痴如醉。正是阳春三月,沿着蹬道拾级而上,一路上,那满山遍野开满了深红粉红、红白相间等各色桃花,招蜂引蝶,煞是可爱。穿过“仙人桥”绕经十八盘,跨越“南天门”,就到了“三元宫”。这是花果山上规模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三元宫”是北宋时期建筑的,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又重新修建。从“三元宫”山门前,朝东南方向望去,只见块平滑的岩壁上刻画着一个穿着袈裟、微露笑容的僧人形象,导游的同志说,这是“唐僧壁”。

  从“三元宫”下来,我们在“自在天”茶社休息、饮茶。这茶有一股独特的清香,是花果山的名茶——云雾茶。这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就是呈给皇帝的贡品。近年来,在广州交易会上,花果山的云雾茶深受日本、新加坡等国客商的赞赏。饮足茶,我们一鼓作气,来到了“水帘洞”。在一块巨石上“水帘洞”3个大字特别醒目。洞门上,只见水滴凌空泻而下,似一片水晶帘子,悠忽晃荡,飘动着轻薄雾,显得格外轻盈娇媚。水滴一落地上,则轰然作响,溅起万颗珍珠。面对这奇特美景,使人不由地想起吴承恩在《西游记》中那句精彩的描写:“细看水滴涯中滴,疑是珍珠倒卷帘”。洞内,那天然的石钟乳、石、石柱、石帘、石瀑布,比比皆是。洞壁上由于长年累月被含碳酸氢钙的水所作用,形成各种奇异的图案。有的像天马行空,有的像彩云飞舞,有的像丛林密布,有的像奇花簇簇……真是鬼斧神工,奇妙无比。洞内一侧有眼古井,名叫“灵泉”,井里的水清测甘醇、冬夏不竭。传说当年孙悟空是从这眼古井中潜入东海,向龙王借来了6750公斤重的定海神针,变成了一根金箍棒。从此,他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带领猴兵猴将日夜操练,不久,便“大闹天宫”来了。在“水帘洞”旁边,有一块奇石,很像“猪八戒”的模样。瞧!它那长长的嘴拱向树梢,眼睛紧紧贴在嘴的后边,大耳朵耷拉在腮边,一顶小僧帽戴在头顶,眯缝着眼正作鼾呼之状。据说吴承恩塑造的猪八戒形象就是以这块奇石为模特儿的。

  离开“水帘洞”,我们朝前走着,迎面便有一块7米高的大石头,石头中开了一个缝,缝下紧接着是一块直径约1米多的椭圆形卵石,恰巧悬空地夹在下面两块巨石中间,很像从大石头里进出来似的,石头上镌着“遗石”3个大字。有人说,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就是受了这块“娲遗石”的启发,写出了孙猴子是从大卵石降生出来的精彩章节。

  花果山的景色最美处是“72洞”。这些奇特山洞有大有小、有明有暗,有圆形,还有三角形,洞连洞、洞套洞,洞洞有奇,处处不同。洞中天然成景,野趣无穷,伏龙洞、悟天洞、二仙洞……邀游在“72洞”中,令人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大取经时的磨难历程和那些妖怪潜藏的洞府景象。

  花果山不仅有风光优美的魅力,更有那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在花果下的宿城,就是曾道光皇帝称之为“世外桃园”的地方。传说陶渊明就是以此为景,写出了不朽名作“桃花源记”。附近还有被苏东坡称为“丢妻女”,隐居终生的蓬莱仙境。

  花果山,神奇的山,千百年间,你留下多少动人的传说,牵动多少人的情肠啊……

山海关一瞥

  一种早已萌发在心底的渴慕之情,以及对山海关的神奇的向往,促使我做了一次愉悦的山海关一游。

  倚山傍海的山海关,历来以风景清幽秀丽著称。特别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贯彻落实,这个新兴的城镇犹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镶嵌在繁花似锦的海滩上。每天,这里中外游客如织,探奇索胜者纷至沓来。

  雨过天晴,一条彩虹斜挂在碧蓝的天空。我吸着微风送来的清新空气,沿着宽阔平直的马路首先来到了万里长城的起点一山海关。望着箭楼顶端挂着一块巨大的楼匾上的“天下第一关”5个大字,我想起了那古老的民间故事。

  相传在500多年前,山海关附近有一个叫肖显的青年,他从小特别喜欢写字,日子长了,练就了一手好书法。有一年,皇上下令开封考试,肖显听了很高兴,可穷得连锅都揭不开,怎能赴京超考?邻居孤老太为了不耽误他的前途,便卖掉自己的首饰,送银子给肖显。肖显对此十分感动,写下“天下第关”4个大字赠送给她。肖显走后不久,皇上下了圣旨:谁能写好“天下第一关”这5个字就有重赏。消息传到孤老太耳朵里,她便带着肖显写的4个字见总镇大人。总镇一见,如获至宝,连夜飞马进京,献字报功。皇上见那4个有力的字很高兴,即让书法家将“一”补上。但是,很奇怪,这个“一”实在难写短,怎么也配不上“天下第关”4个字。总镇无奈,只好连夜把孤老太叫去,限她半月内把那写字的人找到。孤老太拄上拐杖进京去了。京城内车来人往,十分热闹,孤老太苦寻苦找,忽然迎面来了一顶大轿,她认出轿中的人正是肖显,便跟着轿子到了肖显府上。孤老太讲了来意,肖显便嘱咐磨墨备饭。孤老太花了9天9夜时间磨了一水缸墨汁交给了肖显。肖显吃了饭菜,一不用手,二不用笔,把头发解开,又用绳子扎好,变成一把长长的“绳刷子”。他用力吸了口气,头猛地一低,把“绳刷子”伸到墨汁缸里,使劲搅了搅,蘸蘸墨汁,把头发一甩,墨汁正好落在一张长长的宣纸下。他把头上的“绳刷子”当成笔,一挫、一拖、一顿,咳!一个神采奕奕的“一”字便写出来了。第二天一早,肖显领着孤老太来到宫殿,皇上大喜,当场下令能工巧匠把字刻在横匾上。

  登上城楼北望,随山势连绵起伏的长城,蜿蜒向前,一直伸向辽远的天边,与那黛色的山峰相连。南面是长城的尽头,直伸到滔滔的大海之中。城墙上那明代铁铸大炮,似乎还在翘首待命。城楼内悬挂着的古战袍,依然色泽斑斓。这一切都显出这里的地势险要,真乃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它似乎把我带到了金戈铁马、烽烟滚滚的冷兵器年代。我想到了那血溅美人图、吴三桂请清兵的令人遗憾的故事。连同直奉军阀鏖战于孟姜女庙一带和日军入侵山海关一幕幕令人沉痛的历史闪现在眼前…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的歌声把我从历史的回顾拉回到现实中来。眼前风光旖旎,景致迷人。关外护城河水平静得可以照人。极目远眺,只见农家屋舍俨然,平整的田地,生长着茂密的庄稼。回望关里,大街上行人熙攘,饭店的幌子在微风中飘动。城头上拍照的、买旅游纪念品的随处可见。

  游完山海关,余兴未尽,于是我们驱车朝孟姜女庙驶去。大约过了20分钟,就到了目的地。

  一座小小的土堆,土堆上一座土地堂似的小庙,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孟姜女庙。它虽然小巧,却颇有一番气象。庙侧有块巨石,纵横俯仰,上有生夫之石,下有藏形之洞,居然也构成小小的洞天。庙前还有石刻的康熙、乾隆等好几个皇带的御制诗和南宋天祥、王十朋撰写的楹联。特别是王十朋题写的那一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白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文字韵味虽不甚高,但利用某些汉字有几种音义解释而构成巧对,倒也颇能引起一般游人的兴致。

  孟姜女是我国传说中的一位生平姓氏都十分渺茫的普通妇女,其夫万喜良被迫参加修筑长城,累死在城下。她千里寻夫,哭夫于长城之侧,终于使长城为之崩裂,露出其夫骸尸,她自己也殉夫蹈海而死。这个故事虽然有点荒唐,但昭示出一个真理:人民群众最普通的要求,对物质生活和感情生活的要求是不可拂逆的。在孟姜女庙前,我们还特意欣赏了文天祥撰写的那副楹联: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气势雄健,遒劲苍古,令人赞叹不已。

  漫步于孟姜女庙周围,我仿佛觉得这小小的庙宇飘荡着孟姜女的遗风,书写着她的品格情操,寄托着人们绵绵无尽的思慕和景仰。

登州踏古

  汽车循着烟蓬公路,在流云飞霞的山道上行驶了约一个小时,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横在眼前。只见深巷回曲,石墙青阶,重楼店肆,车马往返……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海边仙城一一蓬菜。

  蓬菜古称登州。据史料记载,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这里亲率健儿夙夜巡戒,有效地抗击了侵扰祖国海疆的倭寇。而百多年前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却在英法侵者的威逼下,把登州连同其它口岸写进了丧权辱国的条款。

  我们先到了别具特色的明代一条街。它座落在古城北隅,背依山丘,面临水城。巧逢古城开市大吉,一座大红牌坊楹联上写着“供饷十洲三岛客”“欢迎五湖四海人”,“登州古市”4个大字豁然正中。那街道两旁,一个个明代式样的酒楼、药铺、钱庄、古玩店沿街铺排开来。戏台上正演得热闹,我粗知一点戏文,看那架式,好像演得是明代著名大戏剧家汤显祖的《丹亭》。再看街上,说书弹唱的、杂耍卖艺的、提笼架鸟的、卖花卖鱼的应有尽有。置身于繁华的古市,仿佛历史一下子拉回到好几百年前。

  最值得一暏的是,明代一条街上,当年明朝著名军事家戚继光训练水军的水城内,停泊着两条按照明代战船样式仿制的新大船上,帅旗迎风,小船上,将旗飘舞。全体水军将土们身着铁甲,手持刀枪,那可真叫个帅!一位身材魁伟的校官从队列中走出,双腿站成弓步,左手挽弓,右手搭箭,只见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一支一支,支支命中岸上的靶心。

  在“明代街市”足足玩了2个小时,我们乘兴登上向往已久的蓬莱阁。蓬莱阁建于北宋,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正厅的匾额上是清代书法家铁保手写的“蓬莱阁”3个大字,笔力雄健,气度雍容,堪与此阁相配。周围那历代修建的吕祖殿、三清殿、天后宫、上清宫几大建筑物与蓬莱浑然一体而又错落有致,真不愧为我国格局独具的古建筑群。附近还有建筑别具一格的戏楼,两侧的台柱上题着一副字体遒劲的对联:“乐奏钧天潮汐声中喧岛屿,宫开竭石笙歌队里彻蓬赢”。由此可见,当年祭神演出的盛况了。

  在西侧配殿内,叶剑英同志和董必武同志当年游览蓬莱阁时题的诗,悬挂在壁上,诗中极叹人间仙阁,更赞渔民辛勤。还有苏东坡的一首《海市》诗被后人镶刻在碑石上,至今字迹依稀可辩。他在这首诗的序中云:“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

  步登绝顶,远望海天,白帆映日,绰绰闪光。主岛配屿,清俊透蓝。凭墙俯瞰,礁石错落,色如墨玉,老人垂钓,凝目会神。随着云雾变幻,真好似盆景列云空,显得格外崔嵬壮观。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如果说这是苏东坡笔下的奇妙幻想,那么,在毛泽东思想光辉旗帜的照耀下,已把这个虚幻、缥渺的海市蜃楼变成了人间仙境。

  离开蓬莱,我带上许多美好的记忆,也留下深深的思念和祝

  愿。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