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石景山炼铁厂——中国近代工业化百年缩影

作者:超级工程一览 发布时间:2016-06-05 10:19:1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石景山炼铁厂——中国近代工业化百年缩影

e79a56c8902a40f79c384b35c88da797.jpg

1958年9月7日,石钢炼出第一炉钢水,从此结束了石景山钢铁厂有铁无钢的历史.

  工程投资额:1000亿以上
工程期限:1919年——2010年

6275eef8e54d5ef92e0c587a0fcec22d.jpg

北京首钢厂区绵延无尽的铁轨背后,有着一段带血的历史。


 石景山炼铁厂即现在的北京首都钢铁集团(简称首钢)。其位于北京天安门西侧17公里的永定河畔,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钢铁厂之一。他由大汉奸主持兴建,被北洋政府废弃了5年,被国民党废弃了9年;见证了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由侵华日军主持投产,解放后曾经是中国第一大钢铁厂,又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了中国工业史上规模最大的停产搬迁。跌宕起伏的命运,如同中国近代百年兴衰荣辱的缩影。

  这段历史起自1914年5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博士(J.G.Andersson,仰韶遗址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者)来到北京。当时袁世凯还是中华民国大总统,安特生被聘请为农商部矿政顾问,来中国寻找矿藏。当时北京还有一位丹麦矿冶工程师麦西生(F.C.Mathisen)。安特生去拜访时,看到他的寓所里有一些赭红色的岩石。安特生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种铁矿石。这些矿石是麦西生从河北农民手里买来的。农民原当作红色“染料”兜售。经化验这是一种含量甚高的赤铁矿。麦西生后来从这个农民身上打听到,这些“染料”出自北京西北140公里,宣化城北的龙关山。

  对于安特生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运气。他马上与麦西生前往龙关山察看,接着又同地质调查所的技师新常富等人一起亲自前去踏访。发现在龙关、辛窑堡一带确实有一个巨大的矿层区,储量达1亿吨。据记载“那是个富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6%到56%之间,都可以直接投到炼铁炉里冶炼”。发现铁矿的消息报到北洋政府,引起轰动。袁世凯抽空发了安特生一枚“三等嘉禾勋章”,以示嘉奖。当时最早向北洋政府呈文要求开发龙关铁矿的是陆宗瀚。此人并不出名,但他的哥哥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名人——前驻日公使陆宗舆。陆宗舆参与了与日本的“二十一条”的谈判与签订,后来在五四运动中与曹汝霖、章宗祥一道被学生们列入要求严惩的“三大汉奸”。不过在1916年时,陆宗舆刚刚从驻日公使任上卸下,后来出任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理,他那时名声还不算臭。

  陆宗瀚是在1916年6月向政府提出呈文的,他在报告中说,要集资100万元,组建龙关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先采矿,再办炼厂。但是在这一年,袁世凯因称帝病亡,代行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琪瑞正忙着派系权争,另一面还要对付张勋的复辟行动,哪里顾得上龙关山的铁矿?呈文递上去就没了下文。

1918年的时候,安特生与新常富等人又一次前往龙关勘查。当他们出了麻峪口进入河北宣化境内时,又发现有人在兜售铁矿石(运气好到爆,莫非天意)。安特生和他的助手们后来到了烟筒山(海拔1023米),翻山越岭历经了十几天颇为艰辛的现场勘察,发现这里又是一处面积巨大的铁矿藏,含铁量平均为48%,与龙关铁矿同属一个矿床。安特生在给北洋政府的报告中写道:“其矿产之美富不亚于凤凰山、龙关、秣陵、大冶诸处,实为最近发现唯一之大铁矿。”

  安特生的报告来得正是时候。此时今非昔比,1918年国际上发生最大的事,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到了第五个年头。中国是在1917年宣布了加入协约国一边对德宣战的。不过战争带来的经济上的直接影响,就是铁价暴涨。在上海,钢板和马蹄铁价格狂涨10倍,废铁价格从每担3两银子抬高到14两。全国掀起大办钢铁厂的潮流。上海兴和铁厂年产钢3万吨,山西阳泉铁厂建起日产生铁20吨的高炉。钢铁业成为中国最赚钱的生意,开铁矿比开金矿更具诱惑力。

  看到此种行情,又有徐绪直等人对陆宗瀚开办龙关铁矿的报告旧事重提。徐绪直是北洋元老、民国总统徐世昌之子。徐绪直向政府打报告说,现欧战方酣,铁价日昂,国内主要铁矿正宜乘时开发,以辟富源。他建议交龙关铁矿公司改为官商合办,资本增加到200万元。到1918年2月,报告被政府批下来了,3月16日颁下“大总统令”:派财政部次长陆宗舆为该矿督办,丁士源少将为会办。(丁士源也是汉奸,时任京绥铁路局总长,1920年因擅自从京绥铁路局提取1000万银元事情败露,避难于日本帝国驻北京公使馆。)

7d2aa91ad2e5f2e4ecd9d83cf5e882a5.jpg

  左为龙烟铁矿督办陆宗舆,中为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右为龙烟铁矿会办丁士源。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掌握实权。

  陆宗舆当即向农商部提出要求,将烟筒山铁矿划入龙关铁矿公司并案办理,最后获得批准,公司更名为“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于1918年7月18日宣告成立(即现河北宣化钢铁集团前身)。办铁矿,第一需要的就是资金,由于是官商合办企业,由官方与商界各出一半,共集资500万元。官股250万元来自农商部和交通部。农商部既然为统办,需要承担128万元;交通部以后要依靠该公司所产的钢铁来制作铁轨,于是要分担122万元。商股的250万元,都是私人出资。私人股东140户,筹集到了230万元,涵盖了当时北洋政界商界的主要风云人物。

  矿山有了、资金有了,接下来就是选择炼铁厂地址。由于中国当时没有制造炼铁设备的能力,石景山炼厂建厂事宜全由美国贝林马雪尔公司筹办。最初考虑过宣化、石景山、天津、坨里、长辛店、卢沟桥、通州和丰台等九处,最后美国专家才选定在北京西部的石景山东麓。花费5.8万银元购地1300亩作为厂址。为了保险,还花费25万银元,将4万多吨铁矿石运至湖北汉阳铁厂试炼。解除了“烟筒山铁矿含矽量过高不能炼铁”的疑问。此时的陆宗舆却陷入“焦头烂额”的境地。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他是点名要被打倒的三大卖国贼之一。而且当年6月被徐世昌总统宣布撤销币制局总裁职务。1919年5月13日,陆宗舆的老家浙江海宁召开万人大会,一致决议开除陆宗舆的乡籍,通电全国;并在3处树立石碑,上刻“卖国贼陆宗舆”。

  1919年9月,石景山炼铁厂破土动工。高达20多米的青石山被炸平,作为高炉地基。从美国贝林马雪尔公司订购炼铁炉、热风机、锅炉等设备。1号高炉总容积397.8立方米,设计日产量250吨(年产生铁9万吨),由美国贝林马肖公司设计,炉体由美国纽约马歇尔工程公司制造。此外还修建了6公里铁路专线,运输铁矿石。并修建了专供美国工程师格林办公和住宿的龙烟别墅。当1921年美国的设备陆续运到时,此时炼铁厂的筹建工作已完成80%。而就在这时,龙烟公司没钱了。

  为了建成石景山铁厂,陆宗舆已经调动了全部能力,自己入股资金达11万银元。在困难关头,作为日本通(其毕业于早稻田大学),陆宗舆想到的挽救龙烟之策就是从日本借钱。1921年陆宗舆跑了趟日本,9月返回后,向龙烟公司董事会提出向日借款的合同草案,以龙烟所有财产做担保,拟向日本东亚兴业借款180万日元。为此,龙烟铁矿所有技师、会计聘用日本人稽查,每年需向日方交铁砂10万吨,生铁4万吨。这个借款合同被报纸披露以后,正打在中国人最敏感的心结上。当时舆论界一片哗然,认为这是一个卖国协定。农商部急忙出来澄清没有这回事。

  1922年4月,龙烟铁矿公司召开紧急董事会,要求增加资本500万元,拟发行400万元债券,以解燃眉之急。然而恰在此时,1922年4月底,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张作霖和直系吴佩孚的22万人马,在长辛店一带交火,石景山炼铁厂正处在兵戈血刃夹击之中。美国设备安装工程师格林仓皇回国,建设工程停滞。直奉战争以直系军阀曹锟与吴佩孚获胜收场。有着皖系军阀背景的徐世昌总统被逼下台,陆宗舆的靠山倒了。控制北平后的吴佩孚,最先想到的是把龙烟铁矿公司抓到手中。1922年6月11日,持枪士兵包围了北平陆宗舆住宅,而听到风声的陆宗舆,已经逃到了天津日本租界的豪宅当寓公去了(这座豪宅就是后来末代皇帝溥仪居住的静园)。陆宗舆出逃,使得工程完全停顿。

6ac6d7b67f6c93a7fdcae0376eba6954.jpg

  1920年,龙烟铁矿公司在北京石景山东侧山腰,明代法明寺旧址,修建龙烟别墅,供美国设备安装工程师格林使用。1922年格林因第一次直奉战争殃及北京而回国。这幢别墅便闲置下来。1937年8月日本日军占领,其后一直被日军中岛部队占据,直至日本投降后由国民党接收。解放后龙烟别墅曾用作石景山炼厂民兵炮营。现在为首钢厂史博物馆。龙烟别墅是龙烟铁矿留下的唯一遗迹。

     龙烟公司既然是官商合办,拥有那么多地位显赫的官员股东,陆宗舆们也不是没想过让政府来出手相助。1923年4月15日,当时被直系军阀扶上台的大总统黎元洪(也是龙烟的股东之一)来厂视察。黎元洪也是个风云人物,曾经两度出任民国大总统,一生投资过17家银行、12个工厂、6处煤矿。大总统向接待他的龙烟公司工程司负责人程文勲问道,投产需要的总资金是多少?程文勲告诉黎总统:若要开炉,总计共洋318.8万元左右。黎元洪听罢说,所需费用,政府补足就是!两月后,这位大总统就被曹锟赶下台,弃政从商了。龙烟公司的拨款也再无音讯。

  可前面投资的巨额资金不能泡汤啊。龙烟公司除了向日本人借款,还想过向“四国新银行集团”(包括英、美、法、日四国)申请垫款120万元。起初该银行集团也表示愿意共同投资,但却迟迟不见行动,直至1924年时不了了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和平时期到来,钢铁价格暴跌,世界钢铁市场一片萧条。曾经鼎盛一时的湖北汉阳铁厂,硬挺了两年,也终于宣告停产。为了偿还贷款,每吨钢铁作价仅为欧洲战时价格的二十分之一。此时的中国正在经历近代史上最混乱的年代,大小军阀割据混战。当权者再也没有顾及石景山铁厂这个烂摊子。到1925年,石景山铁厂只保留下20多人,厂区闲置的土地租给农民耕种。  1928年6月,国民党北伐军逼近北京城,张作霖乘火车逃回沈阳时,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国民党控制北平后接管龙烟公司。此时中华民国的首都,已经被国民党迁到了南京。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草拟了庞大的《龙烟铁矿复兴计划》,南京开发西北协会也发布了《开发察省龙烟铁矿的提案》,都未见实施。相反,国民党战地委员会接管石景山铁厂后,冶炼设备的刷油维护工作从此中止,到处锈迹斑斑。炼铁高炉炉体上长草,烟囱上出现鸟巢。一座即将建成的钢铁厂,就在国民党手里继续白白废弃了9年。从1919年开工到1937年的18年里,这个钢铁厂没有炼出一吨铁。

f7af0a83e306040405d0284120815784.jpg

  1937年七七事变时,日方所作宛平城芦沟桥地区地形图,可以看到日方第八中队的演习区域,恰要穿过芦沟桥和宛平城。石景山铁厂距离卢沟桥西北仅有10公里。

  1937年7月7日,就在被国民党废弃的石景山铁厂东南方10公里外,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用钢铁武装起来的日军,仅用22天就攻陷了北平城。8月初,日军在进北平城前,首先派重兵占领了龙烟铁矿公司及下属的石景山炼铁厂。此时这座钢铁厂已经荒废了14年之久。  日军占领该厂后,实行军事管制,1938年4月交给由十河信二(1955年任日本国铁总裁,负责修建日本第一条新干线,被称为新干线之父)负责的兴中公司经营。兴中公司是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在华仅次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和南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满业)的经济侵略机构,霸占垄断了中国华北的重工业企业。

      兴中公司将石景山炼铁厂从龙烟铁矿公司分离出来,改为一个具有日本色彩的名字——“石景山制铁所”。1938年4月,日本人在原炼铁厂1300亩土地的基础上,强行拆除附近4个村的3000多间民房,征地1000亩,将石景山制铁所的占地规模扩大近一倍。同时日军驱使近万名国军战俘,和从附近村庄抓来的劳工,对石景山铁厂进行修复,残害致死者不在少数。4月20日举行炼厂修补典礼。那座从美国进口的1号炼铁高炉,已经废弃了15年,日本人经过数个月的修复,安装完成配套设备,于1938年11月20日正式开炉出铁。

  ——这座被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废弃了14年的钢铁厂,终于在日本人手里淌出了它的第一股铁水。后有诗人称之为“龙烟铁厂的第一滴眼泪”。

   由此开始,来自中国北平的钢铁,便源源不断地造成武器,装备日军前线部队。1940年12月,石景山铁厂被日本人控制的华北开发株式会社接管,更名为“石景山制铁矿业所”。在日本军部扩大钢铁生产的指令下,出资总计2500万日元扩大钢铁生产。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同时对日宣战。日本战略物资更为吃紧,日本内阁要求华北驻军抓紧掠夺中国的“二黑二白”即煤、铁、盐、棉。

  1943年,日本人再次强征土地2500亩,扩大石景山制铁所。并投资2亿日元进行大规模扩建,增建炼铁、炼焦、制钢设备,抢建11座日产20吨的小高炉。并从日本釜石制铁所,迁运来一座有10年炉龄的老高炉,容积516立方米,日产量达到380吨。这就是石景山铁厂的2号高炉。原本还准备从日本八幡制铁所搬迁一套炼钢、轧钢设备,能够年产钢坯6.5万吨,刚材4.5万吨。设备以及解体,但由于战争导致海上运输能力有限,这个计划最终未能实施。在日本人手里,石景山制铁所的规模成倍扩大,厂区面积达到2.558平方公里,1944年10月有员工2.57万人,其中日籍人员1492人,技术人员872人,管理人员704人,中国苦力劳工22683人。

  日本人根本不顾中国工人的死活,视人命如草芥,如1942年7月曾发生一次炼铁炉结瘤事故,日本监工强迫工人冒着高温钻入炉内扒料,渣料塌落,烫死5人,重伤18人。由于中国劳工的消极反抗和暗中破坏,该厂高炉事故频发,屡屡停产,各大小高炉从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在日本占领时期,设计日产250吨的一号炉平均日产仅72吨。据日本技师在《第二炼铁炉概要》中记载,为抢速度,二号炉许多部分尚未完工,即在12月15日开炉投产,次日操纵室便发生火灾。在以后的617个工作日中,停风330次,停机13.8万小时,共出铁3.2万吨,日均产量仅52.1吨。

  从1938年11月起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石景山制铁所共冶炼生铁262617吨。为了冶炼这些生铁,共从中国各地掠夺铁矿石55.911万吨、煤炭86.986万吨、焦炭23.318万吨、石灰石50.316万吨、水2531.2万立方米、电3834.28万度。日军用石景山铁厂炼出的钢铁制成武器,再来屠杀中国军民,其间死伤者难以计数。

06d8e83c64183ccc2a7221ac78312a4a.jpg

  1938年,国民党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上海炼钢厂等内地钢铁企业3.7万吨设备,迁建至重庆大渡口,设立军政部兵工署第29厂。这是抗战时期国统区最大的钢铁厂。其中100吨高炉从已经废弃12年的汉阳铁厂运来,是抗战时期国统区最大的高炉。但是跟日本人在石景山制铁所迁建的380吨高炉,根本无法比拟。
作为对比,我们看看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可怜的钢铁产量
========================================================================
1938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41000吨,钢产量900吨
1939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41466吨,钢产量1944吨
1940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55182吨,钢产量1500吨
1941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66836吨,钢产量2011吨
1942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77499吨,钢产量5793吨,东三省敌占区高达170万余吨。
1943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70000吨,钢产量7707吨
1944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40130吨,钢产量13361吨
1945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20867吨,钢产量12048吨
========================================================================
资料来源:《资源委员会季刊》1946年第6卷第1、2合刊,王子祐《抗战八年来之我国之钢铁工业》。

a030aea931f94150f03ad0c39f77eae6.jpg

  1891年8月,在轰鸣的机器声中,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也是亚洲第一座近代化的大铁厂——汉阳铁厂动工兴建。比日本八幡钢厂早7年建成,曾经雄踞亚洲之冠。然而到1925年,这家钢厂因为一次世界大战后铁价暴跌而停产,由此废弃了12年。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了,国民党才想起来将这些炼钢设备运到重庆,组建兵工署第29厂。——早干嘛去了?

  作为对比,再看看湖北汉阳铁厂的钢铁产量
========================================================================
     1900年汉阳铁厂生铁产量为25890吨
     1908年汉阳铁厂生铁产量为66410吨,钢产量22626吨
     1910年汉阳铁厂生铁产量为119396吨,钢产量50113吨
     1911年汉阳铁厂生铁产量为131976吨,钢产量38640吨
     1912年汉阳铁厂因辛亥革命遭到炮击,停产整修。
     1913年汉阳铁厂生铁产量为67512吨,钢产量42631吨
     1914年汉阳铁厂生铁产量为130846吨,钢产量51252吨
     1917年汉阳铁厂生铁产量为192582吨,钢产量42653吨
     1919年汉阳铁厂生铁产量为166096吨,钢产量50113吨
========================================================================
       湖北汉阳铁厂自1894年5月25日开炉,至1925年10月停产,共产生铁240万吨、钢60万吨。

  1920年中国生铁产量为43万吨,钢产量6.8万吨,超过抗战八年产量之合。

       1938—1945年,国统区累计生铁产量为41.298万吨,钢产量4.5264万吨。还赶不上20年前的钢铁产量。

        1935—1945年,日本人在中国东北控制的昭和制钢所及满洲制铁会社鞍山工厂,累计生产生铁905.6万吨、钢547.4万吨、钢材327.8万吨,是国统区钢铁产量的22倍以上。

0beb0505a564dcbacbe05ab0ab18039e.jpg

  石景山下布满日伪军营盘。日本人在厂里及其周围村庄建立的特务组织中,仅日本特务就有1200多名,还豢养一批汉奸伪军作帮凶,对工人进行严密监视,随时镇压反抗的工人。

  日本人将北洋政府废弃了5年、国民党废弃了9年的石景山铁厂起死回生。背后中国人付出的是以万计的人命和耻辱。在日本占据期间,石景山制铁所残害致死的中国劳工达5600余人,全部埋葬厂区周围,其中包括大量童工。1937年9月,日军控制了龙烟公司所属铁矿。在其后8年里从全国各地抓来几万名劳工,持枪逼迫他们在矿井里劳动。其中烟筒山最多时有矿工4000人,庞家堡煤矿有工人3万人,整个龙烟铁矿总计超过5万多人。数万中国劳工在日军枪刺下,过着猪狗不如的苦役生活。每个矿工连续工作十七、八个钟头不准出坑。患矽肺病、心脏病、肠胃病、关节炎,尤其是霍乱病者甚众。老弱病残和染病者,被矿警队直接扔进万人坑活埋,稍敢反抗者即遭枪杀。据统计,在日军占据的8年时间里,庞家堡,烟筒山铁矿被残害矿工达22700人,称为“庞家堡烟筒山惨案”。至今仍留有“肉丘坟”“万人坑”遗迹。

  1941年6月1日,当初主持石景山铁厂建设的陆宗舆,病死北京,终年65岁。在1922年逃至天津日租界后,陆宗舆辞去了督办职务,从此不再管理龙烟公司事务。但1925年以后,他又继续担任了名义上的公司督办。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后,陆宗舆移住北平,1940年被汪精卫伪政权聘为行政院顾问,以卖国终老。陆宗舆死后,灵柩运到石景山地区,葬于福寿岭东山坡一处山间平地上。这块墓地是他亲自选定的,由于背负汉奸恶名,不能埋入浙江海宁老家祖坟,他只能在这里遥望石景山铁厂,看着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产业。他的墓地早已被人盗毁,只剩下一个墓坑。

  1945年8月15日,在美国百万大军和原子弹的压力下,日本人终于宣布投降了。8月17日,国民党河北先遣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开进石景山制铁所受降。投降的日本人在撤离过程中,蓄意将液态铁水留在两座高炉里,导致铁水冷却后变成铁坨,彻底封死高炉。1945年11月,国民政府接管石景山制铁所,并更名为“石景山钢铁厂”。当美国专家实地考察了两座高炉状况后。他们给出的建议是:无可救药,原地报废。为了尽快恢复生产以支持即将发生的国共内战,国民党投入巨资,由政务院经济部派员,主持修复损伤较轻的1号高炉。此后累计生产了3.6万吨生铁。

  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打响,东北野战军开始对北平石景山地区发起进攻。国军抵抗5天后,12月17日凌晨1点,解放军发起总攻,歼敌1600人,占领石景山。当天下午6点,毛泽东对东野发出指示,林彪、罗荣桓即命令东野1纵143师增派1个营的兵力,进驻石景山钢铁厂。这座命运多舛的钢厂,终于回到人民手中。

  此前,国民党在撤退前,企图再次对1号高炉重演日军铸死高炉的悲剧,在爱国技术人员阻挠下封炉,后趁热进行抢修,最终得以保全。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石景山钢铁厂开展生产竞赛,工人们增产节约,为前线捐献飞机25架。与此同时,厂党委开始筹划修复铸死的2号高炉。针对铸死在炉缸内的铁坨,在缺乏先进技术手段的情况下,工人们硬是用57天时间,一点点敲凿掉了这铁坨.1950年12月25日,这座已经废弃了五年的2号高炉宣告复活,再次淌出火红的铁水。直至1978年3月,这座高炉才易地大修,由于应用了30多项最新技术,1979年12月修复投产后,被命名为新2号高炉,炉内容积从516立方米,扩大到1327立方米。

97d4e5aeb94e40a3594c32e3479ead04.jpg

  1966年6月1日,石钢动工兴建中国第一个自动化纯氧顶吹转炉车间,同年9月6日炼出第一炉钢水。这个车间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自行安装的。

     石景山钢铁厂在最初几十年只能炼铁不能产钢。1958年国家投入2.4亿元人民币对石钢进行技术改造。1958年9月7日,技术人员建成第一座3吨侧吹炼钢转炉,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1959年5月22日,经过大规模扩容改造的963立方米的石钢3号高炉建成投产。1961年5月建成了当时具有先进水平的年产30万吨小型材轧钢生产线,标志着企业轧钢能力开始起步。1964年12月24日,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石钢诞生,揭开了我国转炉炼钢新的一页1965年,石钢高炉喷吹煤粉、入炉焦比、高炉利用系数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石钢炼钢技术居于当时全国领先水平。1967年9月13日,经冶金工业部批准,石钢改名为“首都钢铁公司”(简称首钢)。到1978年,首钢钢产量达到179万吨,成为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

  改革开放后,首钢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1984年底,首钢以1250万美元,买下比利时赛兰钢厂,用以建设第二炼钢厂。1985年9月起,381名首钢工人,用7个月时间将6.5万吨机器设备,从比利时拆运至北京。1987年8月6日,首钢年产能300万吨的第二炼钢厂建成投产,拥有210吨级大转炉,使首钢总产能达到400万吨。1991年10月首钢在原试验厂的基础上,进行大修改造,建设年产250万吨的第三炼钢厂,于1992年10月1日出钢。到1994年首钢钢产量达到823.7万吨,从全国第八位跃居第一位。首钢一家企业的利税就占到全北京市税收的1/4。

  此后的10年间,中国钢铁产业格局经历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不断洗牌。到2002年,首钢的钢产量依然停留在800万吨左右,而此时的上海宝钢已经接近年产2000万吨,达到世界排名第五。当全国各大钢铁集团都在向年产千万吨大关冲刺的时候,首钢却窝在北京石景山,一再压低产量。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在举国欢腾的同时,净化首都环境也成为一个极其紧迫和敏感的问题。首钢由此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在2002年做出一次压产200万吨的承诺,相当于停顿原来1/4的冶炼生产能力。

  为了北京整体产业布局,和摆脱首钢的发展局限。2002年首钢决定与唐山钢铁集团联合,在北京东南方230公里外的河北唐山曹妃甸港,渤海之滨,填海造地21.05平方公里,建设一个年产970万吨的巨型钢铁基地。2004年12月21日,首钢曹妃甸项目正式通过国家审批立项。2005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钢搬迁方案,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在顺义建设轧薄板生产线,在2010年底前完成搬迁。

  北京石景山这座占地面积8.56平方公里,拥有12万员工的钢铁集团,面临着1919年建厂以来,最为关键的一次脱胎换骨。耗资677亿元人民币,将一座年产800万吨的钢铁企业整体停产搬迁,分流职工6.47万人,其规模之大,工作之复杂,也是世界罕见的。首钢大搬迁,将腾出一块7.07平方公里的土地留给北京市。

  2005年6月30日,首钢第一座大型高炉正式停产封炉,它原本每年可产生铁90余万吨。2006年5月9日,世界上炉龄寿命最长的首钢二号焦炉停产。其42年来共生产焦炭648万多吨,产出焦炉煤气26亿立方米。2008年,首钢启动压产400万吨工程,4号高炉和第三炼钢厂先后停产,这是首钢实施搬迁调整以来停产规模最大、关闭设备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一项工作,首钢为此直接损失利润26亿元。四号高炉投产于1972年,迄今共连续生产35年零两个月,共产铁水4295万吨,相当于建造400座鸟巢体育场。

  2010年12月20日,北京首钢最后一炉钢材轧出,至此,首钢全面停产。2010年,首钢钢产量达3154万吨,销售收入2200亿元,资产总额增加到3090亿元。2011年1月13日,首钢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举行,北京市委书记刘淇,颁发“功勋首钢”纪念牌。

  在北京首钢逐渐熄灭高炉的同时,渤海之滨,河北曹妃甸,一个现代化的钢铁基地正在崛起。这里集中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大型焦炉、烧结机、高炉、转炉等设备,如亚洲最大的4座7.63米特大型焦炉、世界最先进的5500立方米巨型高炉、2250毫米热连轧机组、2230毫米酸洗-冷轧联合机组。具备年产生铁898万吨、钢970万吨、钢材913万吨的能力。

  回望石景山钢铁厂百年历史,仍然证实了那句话,一个不重视铁的民族,将付出血的代价。

d76617d071b3e41aa8eefaf53bc7f848.jpg

  2008年北京首钢集团卫星照片,其位于北京天安门西侧17公里的永定河畔,门头沟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交界处。厂区占地8.56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距离6公里。这张卫星图片,只显示了首钢厂区的四分之三。其中上方是炼铁炼钢流程区,下方是轧钢流程区。这座年产量近千万吨的钢铁厂,已经走入历史。

f04170c5743f8d25e209d3e23312cdb2.jpg

2009年9月7日晚,从石景山上拍摄的首钢石景山厂区夜色。

557c6893a5a4b6e6f40c1b8eeb618554.jpg

2010年12月19日,众多媒体和首钢职工见证最后一炉钢冶炼的情景。至此首钢石景山厂区主要生产线全部停产。

f1989fadc234e23a45d518d811438dcf.jpg
2011年1月13日,首钢举行停产仪式,正式对外宣布石景山厂区全面停产。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右)为北京首钢董事长朱继民颁发《功勋首钢》纪念牌。从1919年建厂至2010年,首钢累计炼钢1.9亿吨。

bdf4ce45c92f8a7a7521e613bdab3571.jpg

一个时代已经结束,另一个时代已经开始。

8d2699afc939ee6085b4df6a7806d578.jpg


北京石景山炼铁厂的历史,还将在渤海之滨的河北唐山曹妃甸,继续写下去。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