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宋代农民起义,竟有400多次!

作者:重读老旧书公共号 发布时间:2023-09-24 14:35:57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中国古代,农民战争此起彼伏,如陈胜吴广、如黄巾黄巢,如李自成、洪秀全,其宏大瑰丽,对于打击地主豪强,为农民争取生存空间、促进社会进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中国众多朝代中,农民揭竿而起最为频繁的,却是两宋,其数目之多空前绝后,宋朝前后三百余年,共经历了433次农民揭竿而起,两年就要发生三次!

  这些斗争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起义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是根源上都是源于当时的压迫。

  比如,北宋之初,四川爆发以王小波、李顺为首的大揭杆,并在纲领中第一次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

  自从这次起义提出“均贫富”的口号之后,宋代中后期的农民起义就将“均贫富”当做一面起义的旗帜,不断的传承了下去。唐末以来的很多农民起义都是为了摆脱封建统治者的奴役,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然而宋代的农民起义却却有了更高的经济利益追求。

  究其原因,是因为宋代的土地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农民斗争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宋代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土地制度也由“抑制兼并”变化为“不抑兼并”。这就导致了北宋开国之初土地兼并就十分严重,为大规模的土地兼并提供了便利条件。

  北宋虽然继承了五代十国遗留的疆土,但却无法恢复唐末之后被破坏的均田制,同五代十国时期一样,北宋统治者也只关心赋税的征缴情况,而忽略了因为土地兼并而导致的占地不均的事实。

  北宋在统一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特别激烈的抵抗,这与南方一些豪门和割据势力的支持分不开。作为回报,北宋朝廷给予他们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北宋统治者不可能牺牲这些豪门望族的利益,也不可能查封他们的田产。

  天灾人祸只是起义的导火线,“失地失田”的农民在土地兼并的浪潮中根本无法生存。

  钟相、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斗争口号,指出广大农民痛苦的根源是贫富分化。因为这一口号的提出,使钟相得到了广大贫穷农民的拥护,钟相的宗教组织团体也因此不断发展壮大。“等贵贱,均贫富”口号的提出对于农民起义斗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表现出中国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萌芽。

  虽然钟相起义仅仅一个多月就被扼杀,但是因为当时的斗争目标比较明确,所以起义斗争并没有因为钟相之死而结束,相反,起义斗争反而快速发展起来,以杨么为首的起义军没收大量乡绅地主的钱财米粮,以洞庭湖为根据地继续战斗着,在后来的斗争中屡败官军给予宋代统治者沉重的打击。

  直到岳飞调任清远节度使,前来镇压义军。给洞庭湖附近的农民减免赋税,让人民拥有安定的生活,同时让部分身强力壮的起义军士兵参加岳飞的军队,才逐渐将起义平定下来。公元1135年6月,杨么的起义军基本被岳飞所瓦解。

  而方腊揭竿提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口号。把矛盾头直接对准北宋的封建皇帝,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起义队伍就壮大到上百万,攻占了北宋六州五十二个县。但最后,还是大宋的多管齐下之下被瓦解了。

  宋代的农民起义,总体来说贯穿于这个封建王朝的始终,摇摇欲坠的两宋为何能屹立三百年不倒?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在三百年中有无相互承继发展?对于许多研究阶级历史的朋友们来说,这都是重要话题。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针对性很强的,关于两宋农民起义的历史资料——《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1976年7月出版,繁体,竖版,分为四册,想是毛主席时代为了研究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战争,所精心整理的古籍和历史资料。

  封建时代,两大主体,地主豪强与普通农民,他们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外延,更有精彩和引人深思的斗争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展望我们的未来,这种社会群体的斗争,还将继续下去,希望我们能在历史之中,得到启发。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