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商鞅:依法治国的典范

作者:青云 发布时间:2023-03-15 07:44:49 来源:三辰书院公开课 字体:   |    |  

  作者:青云 编辑:书童 支持:三辰书院

  说明:本文为三辰书院公开课《商鞅·依法治国的典范》精华文字稿

  1。被误解的商鞅

  有一句话叫做三千年皆施秦政,而秦政理论的总源头,就是商鞅。商鞅是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组织体系的总设计师。这套体系一直被后世所承袭,并沿用至今,可见这套理论体系的生命力有多么强大。

  但是商鞅在历史上的风评却不怎么好,很多人把商鞅描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并进而把后世出现的很多问题的源头都归结为商鞅的法治思想。但是当我们认真阅读商君书,会发现后世出现的问题恰恰是因为没有贯彻执行商鞅的法治思想出现的。

  商鞅的法治思想得罪的不仅仅是追求不劳而获的既得利益集团,他得罪的更是整个社会自私自利的思想潮流。当大部分人都把当人上人不劳而获当做人生追求的时候,商鞅对自食其力无功不受禄的原则的坚持,让商鞅在既得利益者眼里和那些虽身在底层却对不劳而获充满幻想的人的眼里,都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商君书讲的就是依法治国的纲,是路线问题。真实的商鞅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他的法治思想的内涵,是追求强国利民的理想,是追求按劳分配按功行赏的公平,是追求除恶务尽对犯罪零容忍的公正,是追求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平等,是追求老百姓当家做主实现自我管理的和谐。

  很多人可能对这么高的评价感到震惊,不太相信商鞅的法治思想会这么先进,那么我们就通过一起品读商君书这本书,看看历史上那些把商君书列为天下第一禁书的人是如何断章取义曲解商鞅的思想的,通过读原著去了解一个真实的商鞅还有他深邃的法治思想。

  2、商鞅法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商鞅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商鞅说,“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开塞】”就像我们现在说的,社会上不缺精人,而是缺傻人笨人,傻子精神才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因为用心干事的人太少了,用心眼儿干事的人太多了。

  正是因为老百姓思想的变化,造成了没有什么强制力完全靠老百姓自觉的德治,已经无法适应这种变化,无法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商鞅认为,要与时俱进确立法治,“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更法】”

  儒家思想治国,主要还是依靠人的自觉,对于不自觉的人并没有什么强制的约束力,“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征也,慈仁,过之母也,任举,奸之鼠也。-【说民】”商鞅之所以对儒家不屑一顾,并不是反对儒家本身,而是因为反对脱离实际刻舟求剑,儒家不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了还墨守成规,这只会让社会问题更加严重。

  “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画策】”只是个人修养出众,但是对解决社会问题胸无一策,这样的人不能够委以重任。当下的时代是巧以伪的时代,那个率先垂范民众就自觉跟随的朴厚时代已经过去了。

  所以,治理民众要往最坏处想,往最好处办才行,“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合而复者,善也;别而规者,奸也。章善,则过匿;任奸,则罪诛。过匿,则民胜法;罪诛,则法胜民。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故曰: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说民】”

  商鞅主张因人而治,对朴厚之民当然可以德治,但是对巧伪之民必须施行更有约束力的法治。否则整个社会巧伪之民会越来越多,违法行为就会泛滥。真正有效的措施是,先确立法治用强力把堕落的趋势扭转过来恢复朴厚民风,然后才能谈怎么施行德治。

  这就好比现在酒驾盛行,单纯的说服教育已经无法杜绝酒驾现象保护行人安全,那么就要用罚款甚至刑事拘留的法治手段强制他改正。如果方法还停留在单纯的说服教育,只会让酒驾现象越来越泛滥。这就是商鞅法治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人从淳朴到巧伪的产物,是因人而治的结果,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很多人断章取义,把商鞅让老百姓恢复淳朴的愚民说成让老百姓变成傻子,把让老百姓不敢犯罪的弱民说成是让老百姓变成奴才,把节制资本控制贫富差距的穷民说成是让老百姓变成穷光蛋,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估计他们是看到这几个字就先入为主了,整篇文章连看都不看。

  3、商鞅主张法治要服务于强国利民

  商鞅的法治思想是为强国和利民服务的,强国是利民的基础,利民是强国的目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更法】”

  强国和利民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国无怨民曰强国,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按兵而农,粟爵粟任则国富,兵起而胜敌,按兵而国富者,王。-【去强】”强国是为了劳动果实不被敌人掠夺,利民是为了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只强国不利民,就是美国式道路,为了局部利益放弃根本利益,会很快衰落。只利民不强国,就是多吃两顿好饭不造原子弹,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会无法自保。要理解商鞅的法治思想,必须站在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上,而不是站在少数人和短期利益上去思考才可以。

  也就是说,必须大公无私才能理解商鞅的法治思想,“故三王以义亲,五霸以法正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治天下。是故擅其名而有其功,天下乐其政,而莫之能伤也。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修权】”

  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百年大乱世到处人头翻滚,“万乘莫不战,千乘莫不守,此道之塞久矣,而世主莫之能废也。-【开塞】”当时的君主都怀有一己之私,没有发愤图强结束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以实现天下太平的雄心壮志。

  这些君主都守着自己的地盘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改变现状就要触动那些受益于旧制度的权贵,如果没有一颗胸怀天下的公心,谁会去冒着生命危险去于既得利益集团斗争呢?战乱频仍的旧世界里,最倒霉的还是老百姓。天下太平安居乐业才是老百姓的最大利益,

  不打碎一个旧世界,就无法建立一个新世界,“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刑可也。-【画策】”这就需要有人以天下人的福祉为己任,勇敢的站出来与旧世界做决裂,统一天下实现长治久安。

  同旧势力旧思想割裂并进行坚决的斗争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国好力,曰以难攻,国好言,曰以易攻,国以难攻者,起一取十,国以易攻者,出十亡百。-【去强】”空谈误国易,实干兴邦难,商鞅很幸运, 遇到了志向远大的秦孝公,他们选择了以难攻,秦国因此迅速崛起。

  4、商鞅主张对犯罪零容忍

  法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惩罚犯罪吗?如果你这样认为,商鞅会说这种理念太低级了。法治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犯罪,而是为了预防犯罪,也就是说法律要有足够的震慑力去遏止犯罪,这就有了商鞅的轻罪重判以刑去刑的思想。

  这也成了商鞅冷酷无情的罪证,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轻罪重判是冷酷无情呢?因为大部分人都已经成为了巧伪之民,心里面躁动着一颗犯法之心,他们潜意识里都认为自己一定会犯法,所以会不由自主地站在犯法者的利益角度去思考问题。

  商鞅说,“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以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以其乱也。-【说民】”也就是说,只有轻罪重判,轻罪才不会有人去犯,重罪也就不会发生,这样做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这说的是一个犯罪成本和犯罪收益问题,商鞅认为要让犯罪成本无限大于犯罪收益才能制止犯罪,如果只是重罪重判轻罪轻判,这就相当于让犯罪成本等于犯罪收益,被抓了不赔不赚,没被抓住就是赚了,这样做无法制止人去犯罪。现代人甚至搞出来了操纵股市盈利五十亿,罚款六十万的法律出来,这就更是莫名其妙了,这究竟是在惩罚犯罪还是在鼓励犯罪呢?

  商鞅的法治不是针对一部分人,而是针对所有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周官之人,知而讦之上者,自免于罪,无贵贱,尸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赏刑】”

  商鞅对违法犯罪分子毫不留情进行严厉打击的弱民政策,被很多人理解成了商鞅要把老百姓驯化成奴隶羔羊的罪证,真不知道商鞅一手打造的被六国称为虎狼之师的秦国人,哪里像是奴隶和羔羊。奴隶和羔羊会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去统一天下吗?

  后世之人对违法犯罪者的同情,大都出于一己之私,潜意识里是给自己将来的违法犯罪留后路,这也正是今之民巧以伪的表现。在圣母婊泛滥的当今社会,这种对施害者的同情对受害者的无视,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由此更可以看出商鞅法治思想的高瞻远瞩。

  5、商鞅主张禁绝不劳而获和无功受禄

  人之所以会犯罪,是为了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的人多了,创造财富的人自然就少了。不劳而获的人多,创造财富的人少,就不可能实现强国利民的目的,所以商鞅鼓励农战,主张禁绝不劳而获和无功受禄,创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什么是农战并不难理解,农就是创造财富,战就是保卫财富,商鞅把农战作为一个人实现荣华富贵的唯一途径。“爵禄者,兵之实也。是故人君之出爵禄也,道明。道明,则国日强;道幽,则国日削。故爵禄之所道,存亡之机也。夫削国亡主非无爵禄也,其所道过也。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是以明君之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功赏明,则民竞于功。-【错法】”

  正是因为立法的出发点是鼓励实干打击投机并严格落实,所以才会形成人人奋力争先真抓实干的良好社会风气。“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上开公利而塞私门,以致民力;私劳不显于国,私门不请于君。若此,而功臣劝,则上令行而荒草辟,淫民止而奸无萌。-【壹言】”

  要么不怕苦创造财富,要么不怕死杀敌立功,国家把农战之士立为榜样,而其他投机取巧获取富贵的路径都被商鞅堵死了,所以那些满脑子想着怎么不劳而获无功受禄的巧伪之民恨死了商鞅。各位读者,你们是喜欢一个只能自食其力的社会呢,还是喜欢一个可以不劳而获的社会呢?

  很多人对不劳而获无功受禄充满幻想,总认为自己会是那个幸运儿,当所有人都被这种幻想所迷惑,认同了不劳而获无功受禄的合理性,还为不劳而获无功受禄编织各种理论来支撑这种合理性,那么一个少数人奴役多数人的社会模型就建立起来了。之所以资本主义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就是因为资本主义是推崇不劳而获无功受禄的社会模型的极致。

  商鞅对名利的态度是疏而不是堵,因为名利本身不是坏东西,商鞅只是要求获取名利必须按劳分配按功分配,所以商鞅让君主把名利作为管理臣民的抓手,引导臣民通过辛勤工作和杀敌立功来获取名利。淡泊名利不是该拿的不拿过苦日子,而是无功不受禄,不该拿的坚决不拿,只拿自己该拿的。

  “圣人之为国也,入令民以属农,出令民以计战。夫农,民之所苦;而战,民之所危也。犯其所苦、行其所危者,计也。故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名利之所出,不可不审也。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于战,则民致死。入使民尽力,则草不荒;出使民致死,则胜敌。胜敌而草不荒,富强之功可坐而致也。-【算地】”

  6、商鞅主张杜绝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是一个不健康的社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而商鞅也是这么认为的。“民贫则弱国,富则淫,淫则有虱,有虱则弱。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贫者富,国强;富者贫,三官无虱。国久强而无虱者必王。-【说民】”

  很多人断章取义去理解商鞅的穷民政策,单单把令富者贫拎出来,对令贫者富这几个字视而不见,然后把商鞅控制贫富差距的举措说成是见不得老百姓过好日子,只让老百姓过穷日子。真不知道是眼睛不好使,还是脑子不好使。

  老百姓贫穷了不行,因为国家会衰弱,老百姓太富了也不行,因为私人掌握的财富过多,就会滋生很多过分的欲望,过分的欲望会腐化政府官员,腐蚀社会风气。所以对穷人要引导他们去劳动致富,对富人要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他们的财富。

  在这里商鞅没有说毫无道理地去剥夺富人的财富,而是说损之以赏,也就是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用手中的财富去做强国利民的好事,而不是用来满足个人畸形的私欲,国家给予他们崇高的荣誉作为奖赏,就像现在的富人都积极参与国家的脱贫攻坚一样。

  也就是说,所有的财富都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发挥有益的作用。“王者,国不蓄力,家不积粟。国不蓄力,下用也;家不积粟,上藏也。-【说民】”上藏是为了下用,国家要调控好贫富差距,杜绝骄奢淫逸的奢靡之风,把社会财富用在建设国家造福人民上。这不是对富人的伤害,而是对富人的保护和升华。

  致富总是会面临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问题,“民愚,则力有余而巧不足,世知,则巧有余而力不足。-【开塞】”老百姓都淳朴了,就是公平有余效率不足,如果把老百姓都学会投机取巧了,就是效率有余公平不足。因为老百姓会越界不正当使用投机取巧,使用工具发明巧方法省时省力是投机取巧,坑蒙拐骗也是投机取巧,所以对民之巧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约束。

  为了效率牺牲公平,很容易创造出百亿富翁来,因为掠夺的效率最高。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情,就要进行合理的财富再分配。一个有钱了就转移资产到国外买球队买影院,天天豪车美女花天酒地挥霍无度的王思聪,一个有钱了就投资科技创新解决国家被外国卡脖子的问题,天天生活简朴忧国忧民大搞脱贫攻坚的王思聪,哪个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哪个才是我们需要打击的,大家自有公断。

  7、商鞅主张老百姓当家做主实现自我管理

  在如何实现法治这个问题上,商鞅的主张是老百姓当家做主实现自我管理,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很震惊,但这是事实。商鞅认为君主的责任是制定强国利民的法律,官员负责把法律完整准确地传达给老百姓,老百姓遵守法律是义务,检举揭发身边的违法犯罪行为会获得奖励。

  “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奸,则细过不失。-【开塞】”商鞅把赏罚运用地出神入化。对犯罪行为露头就打,重拳出击,那么严重的犯罪就不会发生,对第一时间检举揭发,勇于同身边的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见义勇为者给予重奖,不及时制止则会受到牵连处罚,那么很多犯罪苗头会被及时发现予以制止。

  让犯罪行为得逞需要官方介入,说明法治没有落实好,要么老百姓不知道这个事情不该做所以做了,要么老百姓明知故犯身边的人没有及时制止,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官员会受到严惩,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亲友会受到严惩。法治落实的好,是如何一番景象呢?商鞅是这么说的:

  “国治:断家王,断官强,断君弱。重轻,刑去。常官,则治。省刑,要保,赏不可倍也。有奸必告之,则民断于心,上令而民知所以应。器成于家,而行于官,则事断于家。故王者刑赏断于民心,器用断于家。治明则同,治暗则异。同则行,异则止,行则治,止则乱。治则家断,乱则君断。治国者贵不断,故以十里断者弱,以五里断者强。家断则有余,故曰:日治者王。官断则不足,故曰:夜治者强。君断则乱,故曰:宿治者削。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说民】”

  国家治理的好,违法犯罪行为刚露出苗头还不等实施就解决了,这是第一等,犯罪已经实施经过官员的审判让犯罪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是第二等,犯罪行为普遍发生但是官员制止不住,社会治安普遍恶化,需要君主亲自出马解决问题,这是第三等。

  是不是很眼熟?对了,这就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商鞅两千多年前就进行实践了。官员负责让法律深入民心,让老百姓学法懂法守法护法,这就是商鞅说的器用成于家。

  老百姓用法律解决问题,实现基层自我管理,会形成很多经验,要及时把这些好经验推广到全国,就是行于官,然后让老百姓人人负起责任来,把所有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事断于家。

  法律要为人民服务,惩罚什么奖励什么,要以人民为中心,这就是刑赏断于民心。老百姓学法懂法守法护法,自觉同身边的违法行为作斗争,这就是器用断于家。治不听君,民不从官,听什么从什么呢?当然是法了,这时候法治社会才真正确立了。

  8、中央集权是实现法治的保障

  世界之所以会乱,是因为私心战胜了公心,每个人都在损人利己。公代表的是向心力,是一,是整体利益,是和谐和睦,是长治久安。私代表的是离心力,是无数,是个人利益,是勾心斗角,是永无宁日。因为目光短浅,所以才会觉得自私自利对自己是有利的。

  人民需要认清废私立公才是自己的根本利益,大公无私的中央才是自己的利益代言人,然后切实维护好中央的权威,只有这样,“君尊则令行,官修则有常事,法制明则民畏刑。-【君臣】”自己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结束碰撞与战乱,重新统一实现长治久安,必须纠正自私自利的社会大潮,这是违背大部分人的思想惯性的。但是,只有统一政令才能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壹赏则兵无敌,壹刑则令行,壹教则下听上。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赏刑】”

  向短视的民众妥协,不是民主,是无知,这就是为什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此重要的原因。迷信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扔掉自己的珠玉,捡起别人的垃圾,结果只会搞得自己民不聊生。紧密团结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央周围,每个人都切实的负起责任来废私立公,才是真正的民主。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故有明主忠臣产于今世而散领其国者,不可以须臾忘于法。破胜党任,节去言谈,任法而治矣。使吏非法无以守,则虽巧不得为奸;使民非战无以效其能,则虽险不得为诈。夫以法相治,以数相举者,不能相益;訾言者,不能相损。民见相誉无益,相管附恶;见訾言无损,习相憎不相害也。夫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臣故曰:法任而国治矣。-【慎法】”

  9、结语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是从外国学来的,而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来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三千年皆施秦政,但是后世真正把秦政落实好了的并不多,很多人还把落实不力产生的各种恶果归罪于秦政本身,让商鞅背下了所有的黑锅。真正把商鞅主义落实好了的新中国,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流汗创造财富的人和流血保卫财富的人,是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所以新中国树立的英雄模范人物都是工人农民和解放军。他们对国家而言从事的是基建工程,其他职业从事的是装修工程,他们对国家是雪中送炭,其他职业对国家是锦上添花。

  工农兵才是国家的主人,其他职业只是协助工农兵让工农兵工作更有效率的勤务员,为工农兵服务的同时分享工农兵的劳动果实。工农兵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不受侵害,国家就会强盛,工农兵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受到了侵害,国家就会衰落。

  喜不喜欢商鞅不但考验一个人的智商,还考验一个人的人品。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是不可能不喜欢商鞅的。

  转发者:林海 2023.3.14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