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邓稼先:隐秘而伟大

作者:朱玉芳 发布时间:2021-07-18 08:54:54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字体:   |    |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完成博士学业,在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的9天后,他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决定回国。那一年,邓稼先26岁。

邓稼先

  那时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回国后,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20世纪50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为保卫国家安全,国家启动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尖端科研试验工程,邓稼先成为从事这项事业的众多科技人才中的一员。

  1958年,原国家二机部在北京成立核武器研究所,设立两个研究室,由邓稼先担任理论研究室的主任,领导开展原子弹、氢弹的基础理论研究。

  这是一项特殊的任务。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曾回忆道:

  “我问他,调哪儿去?他说,不能说。去干什么?不能说。我说,你到了那地方把信箱的号码给我。他说,不能写信,不能通信。”

  在秘密科研院所,邓稼先率领团队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

  一没技术二没钱,原子弹研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可他们能够利用的科研设备极其简陋——电子管计算机、手摇计算机、计算尺甚至算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最早轮廓,就来源于那些无穷无尽的计算。

  1962年底,邓稼先领导起草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他经常深入实验现场,与实验人员研讨实验方案和测试结果,指导理论部工作人员做好实验预估和结果分析。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由邓稼先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随后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研制“两弹一星”是在我国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进行的,随着那朵“蘑菇云”在罗布泊升腾而起,中国人民的腰杆也挺起来了。

  从1958年至1986年,28年间,我国共进行了32次核试验,其中有15次是邓稼先指挥的,全部成功。在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邓稼先总是身先士卒。1979年航投试验时,原子弹没有爆炸,坠地被摔裂。身为核武器总设计师,邓稼先命令所有人退后,而他自己不顾阻拦,跳上吉普车,冲入茫茫戈壁……回京检查时医生发现,邓稼先的尿液中具有很强的放射性。

  1985年,邓稼先回到北京,确诊罹患直肠癌,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如履薄冰的任务压力、夜以继日的工作、因陋就简的生活条件,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长期处于高危健康风险之下,这一切,没有人比他们自己更清楚。

  对邓稼先来说,这是隐姓埋名、夙兴夜寐的28年。因为保密的缘故,他没有公开发表过一篇论文,不能说自己在哪里工作,更不能说在做什么。如今,几乎人人都知道他是“两弹元勋”、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然而,在当年,直到他去世前一个月,许多人才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

  或许他的经历太过传奇,超出世人的想象,有些纪念走向了“戏剧”,甚至偏离了真实。

  “对邓稼先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的,而他是应该被很正确地表达的。”许鹿希曾在接受采访时这么说,在她眼中,“稼先是个很庄严的知识分子形象。”

邓稼先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经历过落后就要挨打的时代,他的人生选择遵从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内心对祖国最本真的情感。直到临终前,他想的仍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他会后悔吗?知己莫若友,正如他的挚友杨振宁在《邓稼先传》中所说:“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