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南水北调,毛主席伟大而浪漫的畅想

作者:知北阁主 发布时间:2021-05-19 09:12:15 来源:知北阁 字体:   |    |  

  “我从看东线时就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哪是滴水之恩?是涌泉之恩啊。沿途吃水的人怎么涌泉相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视察南水北调的途中如是说道。

  在知北阁之前的文章《毛主席超越古今的高度,在视察黄河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一文中讲到了关于毛主席视察黄河时的一些事情。

  文中提到,1952年10月底至11月初,毛主席利用中央批准他休假的时间,视察黄河,正是这一次,为了造福人民,毛主席谈了他的一个伟大而浪漫的设想:南水北调,用长江的水来补充黄河。他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果有可能,借点来是可以的。

  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2002年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分别于2013年、2014年主体工程建成通水。

  截至2020年6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经安全输水2000天,累计向北输水300亿立方米,已使沿线6000万人口受益。其中,北京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提升至1.2,河北省浅层地下水水位由治理前的每年上升0.48米增加到0.74米。

  南水北调,缓解了北“渴”。从“极度紧缺”到“紧平衡”,北方水资源安全却依然容不得喘口气。14日的座谈会上,有部委负责同志拿京津冀地区举例,以全国0.9%的水资源量、2.3%的国土面积,养育了全国8%的人口、贡献了10%的GDP。数字发人深思。

  “我对这件事一直十分重视。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之前看到相关报告,我说这件事要专门来研究一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性,以及国家领导人对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

  此次视察南水北调工程期间,在5月14日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道:“毛主席这个伟大而浪漫的畅想,是有科学根据的。建设新中国的奠基工程中,水利占重要位置,治国先治水。”

  水运连着国运。在我们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一些地方几度繁华、几度衰落。历史上很多兴和衰都是连着发生的。要想国泰民安、岁稔年丰,必须善于治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新中国成立后,伟大领袖毛主席把水利建设当作全体人民的大事,强调要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并先后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一定要根治海河”等伟大号召。

  除淮河、黄河、长江、海河外,对辽河、松花江、珠江等也展开了全面整治,尤其是遍布全国各地的水利建设如火如荼。

  1958年,毛主席带领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代表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到十三陵水库义务劳动。这段时间,北京还修建了怀柔水库、密云水库,得到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密云水库总蓄水量达43.75亿立方米,怀柔水库总库容1.44亿立方米,成为北京的生命之源。

  在1958年开始的群众性兴修水利过程中,红旗渠堪称人类征服自然的奇迹。它酝酿于1958年,1960年开工,1969年完成。河南省林县人民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开凿出一条河道,共削平1250座山头,斩断264座山崖,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漕,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全渠由总干渠、3条干渠、数百条支渠组成,总干渠长70.6公里,加上各支渠,总长度达1500公里,灌溉面积扩大60万亩,从此结束了林县缺水的历史。

  在海河治理工程中,修筑防洪大堤4300公里,修建大小型水库80多座,总库容达130多亿立方米,使海河的排洪力提高十多倍。

  横跨皖豫两省的淠史杭水利工程,始建于1958年,1970年竣工,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综合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的大型水利工程。它使安徽西北部十多个县的900多万亩土地得以灌溉,成为堪与都江堰齐名的伟大壮举。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只有大中型水库23座。1949年至1976年,全国建成大、中、小水库85000多座,建成万亩以上的灌区5000多处,灌溉面积8亿亩。

  从水库建设、到河流治理,再到南水北调伟大畅想,毛主席为新中国的水利设施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兴修水利,造福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真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