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毛主席非常重视群众意见

作者:历史on 发布时间:2021-04-21 08:29:25 来源:历史on 字体:   |    |  

  毛主席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总是亲自阅读群众来信,有时还亲笔作复。报纸上的群众来信,他也看得很仔细,觉得重要的还要做记号。

  他还经常接待来访的群众。外出调查时,发现问题就和当地干部一起研究解决。来不及解决或一时难以解决的就记录下来,待考虑成熟了再派人去处理。

  毛主席的勤务员齐吉树回忆说:毛主席身边的人回乡探亲,他总要吩咐,要多做调查,关心老百姓。有时还亲自拟定向群众做调查的题目,包括群众对政府工作人员有什么意见,生产和收成好不好,负担重不重,有哪些要求等,,让他们回来的时候详细汇报。

  1941年6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开会讨论征粮问题,并根据群众反应负担过重的意见,研究如何减轻群众的负担。那天本是晴天,却忽然大雨倾盆,电闪雷鸣,把小礼堂的一根木柱劈断了,坐在柱子旁边的延川县政府代县长李彩云被劈死。这本是偶然的自然现象,有人却认为是大难临头的不祥之兆。而且有个农民借此发泄不满,逢人便说:“老天爷不开眼,雷劈死了县上的干部,雷公怎么不劈死毛主席?”

  事情发生后,边区政府机关有人主张抓捕该农民,边区保安处将事情报告到党中央,被毛主席知道了,结果毛主席并没有因为有人咒他而生气,相反,他意识到,群众咒骂毛泽东肯定是因为政府的一些措施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应该好好调查一下。他对边区保安处的同志们说,群众的意见反映了我们工作上有毛病,有些问题我们要解决,要允许群众讲话,哪怕讲错了也不要紧。

  后来查明,是因为这一年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太重,才引发了群众的不满。知道原委后,毛主席指示有关部门降低了征粮任务。为了弥补财政支出的不足,毛主席指示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44年,有个老乡针对部队个别同志没有认真执行群众纪律的问题,给军分区司令员提意见。毛主席听说后很高兴。他在接见新四旅的干部时说到这件事:“这是天大的好事!那个老乡很有觉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老百姓受官府的气,受当兵的欺负,他们敢怒不敢言。现在这个老乡敢向我们分区司令员提意见,敢批评这位长官,你们看这有多好!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化!”

  毛主席不仅启发和教育干部战士多听群众的意见,而且还鼓励群众提意见,把它看作是检验工作好坏的一面镜子。1945年,他在枣园乡和当地农民座谈时对他们说:“批评我们就是帮助革命。只有批评我们,才能纠正错误,把工作做好,革命才能早日胜利。”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人民群众为镜,可以革命成功,并保持长盛不衰。在毛主席时代,人民的地位很高,毛主席说人民万岁。

  然而后来“牛棚”小道上台以后,毛主席的教导被抛弃了,心中没有人民了,以钱为镜,一切都是向钱看。

  群众提意见,当官的也不大听了,甚至有的领导很反感提意见的群众,处处给群众脸色,哪里又听得进去群众的负面意见呢。最后群众不提意见了,人与人之间都只谈利益了,如何爬到利益的最高点呢?历史教给我们很多。那些资本家为了利益抨击政府监管,批评国家体系,想要以商入政取得政治地位,不都是很鲜活的例子嘛。

  在上篇文章《与民争利导致房地产和互联网金融乱象》中,我们开篇就指出了,如果上上下下都只谈利益,则国家危矣。

  如何脱离这种危局呢?唯有听毛主席的话,重新回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尤其是人民群众的负面意见,努力让人民满意。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只有这天下人满意,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万幸,我们又重回正轨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