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毛泽东和闽西子弟兵

作者:陈先义 发布时间:2020-12-26 08:58:52 来源:新军传媒 字体:   |    |  

  游走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山山水水间,一个疑问不断萦绕心间:当年那么多闽西子弟参加红军,那么多闽西籍的子弟成为红军英雄,可为什么在1955年授衔时闽西将军并不多?当我们在闽西大地走了数日之后,这个答案便不言自明。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闽西与井冈山、与湘鄂西,与鄂豫皖一样,都是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根据地。人们说,福建是中国革命的福地,闽西是革命的摇篮。

  1932年宁都会议, 毛泽东在指挥打了漳州战役的胜仗之后,被罢免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委、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前敌委员会书记等几乎所有职务,只留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主席和中央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这两个带有闲差性的名誉职务。

  理由是毛泽东没有执行中央关于攻打大城市的命令,虽然指挥打胜了漳州战役,但必须撤职。此间,虽然朱德、王稼祥等领导同志不同意毛泽东离开红军,但来自后方的中央局成员不依不饶,一定要给毛泽东撤职处分。

  就这样毛泽东离开了主力红军,来到了闽西养病。

  无奈地离开了亲手创建的红军的毛泽东,预感到由于党的错误路线占主导,红军可能要面临危机。要战胜敌人,摆脱危机,不能仅仅依靠江西苏区,必须要扩大和建设闽西苏区,一旦在江西苏区受困时,有闽西可以退守。所以必须在群众基础最好的闽西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搞“扩红”。

  在闽西的那些日子,毛泽东利用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的身份,开始了动员和领导扩红宣传,在他的领导和动员下,先后有四万闽西子弟兵参加了红军。

  长征开始后,这四万子弟兵有两万随队长征,有两万留下来掩护主力转移,承担断后任务。长征出发的两万红军在湘江战役中充当开路先锋。

  两万留守的闽西子弟,在掩护主力长征转移的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大部分英勇牺牲,剩下的成为后来新四军的主力。据历史记载,就是这两万红军,在福建龙岩地区的连城,对敌人进行了最为残酷的阻击战。史书上称之为“松毛岭战役”,两万红军固守了十天十夜,牢牢守卫了苏区东大门。当然牺牲也极其壮烈。

  在韩毓海教授撰写的《重读毛泽东》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在闽西曾经有一次极其惨烈的战斗。

  1934年末,一支两千人的红军游击队在闽西武平大山里被敌人包围,苦战两日后最后全军覆没。80年后的2014年,一位进城打工回来的农民翻盖了新屋。可自从他搬进两层楼的新屋后便一夜也没有睡着,夜夜梦见一队队的红军在向他列队敬礼。无奈他向政府报告。当地政府闻讯,立即组织人力掘开了他的住宅房后,掘出的却是一堆堆累累白骨。原来这位农民的房子,就建在了当年游击队与敌人血战的战场上。据说发掘那天,天下起倾盆大雨,发掘不得不停下来。这些牺牲的都是闽西子弟。

  而跟随主力长征的两万闽西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担负开路先锋。这些闽西战士大部分战死湘江岸边。所以新中国成立后授衔,革命根据地龙岩,仅仅才出了两个将军,而这两位将军据说至死都没有回乡,他们说:所有的人都牺牲了,自己活着回去了,何颜面见闽西父老。

  长征的两万闽西人,如果说幸运的话,在屈指可数的有幸生存下来的闽西子弟中,一个名叫戴天福的战士是幸存者之一。

  他年龄很小,在漳州战役参的军,出身极为贫苦,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记住这样一个普通士兵的名字,原因是他一参军就在领袖身边,成了毛泽东的警卫员。过夹金山时,还是毛泽东背着这样一个士兵翻的雪山。

  韩毓海的《重读毛泽东》是这样描述这个历史故事的,那是1935年的6月17日,毛泽东和他的红军要翻越夹金山了,那天,为了驱寒,毛泽东喝了一碗辣椒水,准备翻山。可半山腰上,大雪冰雹俱下。已经患了疟疾的警卫员戴天福倒在了雪地。毛泽东一看,赶紧拉起了他说:“小戴呀,你不能倒下呀,倒下就起不来了。来我背着你走。”就在毛泽东要背起戴天福的时候,另一个警卫员吴吉清赶上来背起来戴天福。而毛泽东就索性扔了手中的木棍子,一个背着,一个拖着帮着,三人一起十分艰难地翻越了夹金山。

  正是因为如此,关于毛泽东背警卫员的故事,后来便留在了红军的老战士的记忆里。

  但是,关于这个闽西士兵戴天福的故事,这还没有结束。更艰苦的考验在后边。

  过草地时,是红军极其艰苦的阶段。张国焘要分裂红军,毛泽东率领右路军进入茫茫无人区。一进草地,便没了粮食。毛泽东下令,要杀掉几匹战马,把马肉分给伤病员吃。马杀了以后,下边也给毛泽东送来一块马肉。毛泽东看了看说:“我不是伤病员,怎么把马肉给我呢?快给戴天福送去。”

  警卫员吴吉清按照毛泽东的命令,去休养连给小戴送马肉。结果不大会儿,吴吉清却拿了两块马肉回来了。毛泽东急问:“你怎么拿回来两块马肉?”吴吉清说:“戴天福不舍得吃,他要把自己分的这块马肉给主席吃!”毛泽东连问:“小戴人呢?”

  吴吉清含泪说了实话:“主席,戴天福他牺牲了!他临终前,要我们好好照顾好主席,跟着主席为穷苦人打天下。”毛泽东拿着那块马肉,看了又看,怔怔地站在那里,泪水夺眶而出。许久许久,毛泽东面向南方,脱下了帽子,所有战士和毛主席一起脱帽肃立。

  毛泽东记得清楚,还是攻打漳州时,这位小战士参的军。毛泽东那样喜欢这样一个聪敏勇敢的士兵。过夹金山时,他们与吴吉清互相帮扶的情景就在眼前。

  如今,我们读着警卫战士吴吉清的这些回忆,一个闽西子弟的形象跃然眼前。

  闽西红军战士戴天福没有牺牲在湘江战役,没有牺牲在雪山,却没有走出人迹罕至的草地。他和留守掩护主力的闽西子弟,他和为长征打先锋的闽西籍战士一样,献出了他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如今,我们在龙岩、在上杭,在古田、在汀江,在这些毛泽东诗词里我们熟悉的地方,我们面前站立的起的是无数的英雄的闽西战士,解放后共和国的将军谱里没有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是我们永远铭记的英雄。此时,一个沉着浑厚的湖南口音不断回荡在我们耳边,回荡在闽西大地的山山水水之间: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闽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我们革命的出发地。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