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新四军三支队在皖南旗开得胜

作者:贾晓明 发布时间:2020-12-04 09:49:1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体:   |    |  

  抗战全面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关于编组新四军的协议,原活动在闽北、闽东等地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张云逸兼任支队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下辖第五、第六团,全支队共2100余人,担任策应第一、第二支队挺进苏南,保卫新四军军部领导机关及后方单位等任务。

  1938年6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航运线,以策应对武汉的进攻,命令驻芜湖的日伪军加强攻势。日伪军沿青弋江不断南犯,驻守在该地的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应国民党第三战区之邀,新四军三支队开赴皖南前线,接替国民党军一四四师在红杨树镇、青弋江、峨桥一带的防务。

  10月7日,第三支队进入青弋江西岸的西河镇地区。西河镇地处长江南岸,迫近日军重兵据守的芜湖和日军在华中的指挥中心南京,本属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第一四四师和第一〇八师防守,两个师的防线以红杨树镇为界。新四军第三支队接防前,红杨树镇已被日军占领。

  国民党交给新四军的任务是:在敌后侧进行游击战争,袭击敌人,破坏敌人交通,以牵制敌人。但国民党军交给三支队的“防区”却是一片宽100公里、纵深不足50公里的狭长沿江地带,驻守这一地区的国民党一〇八师、一四四师名义上是和新四军三支队协同作战,但其阵地完全“收缩”至三支队“防区”的后方。

  三支队以大局为重,毅然挑起这一地区正面战场的守备任务。鉴于红杨树镇是防区前沿的一个要点,谭震林等研究后决定: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趁敌立足未稳之际夺回该镇。此后,化装成农民的新四军频繁出现在红杨树镇,不仅很快摸清了敌情,还多次伏击下乡抢劫的小股日军。十几名作战经验丰富的侦察员利用夜色掩护进入红杨树镇,对日军进行袭击、骚扰,副司令员谭震林亲率两个连埋伏在镇外指挥、策应。几天下来,搞得敌人身心俱疲,无奈之下只好放弃红杨树镇,狼狈撤回湾沚镇。

  三支队收复红杨树镇,极大鼓舞了战区各部队的士气和皖南人民的抗战热情。为防止敌人反扑,三支队一面迅速构筑工事,做好阻击日军进犯的战斗准备,一面通过集思广益,迅速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动防御”战术。

  10月底,驻湾沚的日军纠集500多人,向三支队的防区南陵东北马家园等地发起进攻。三支队以六团三营位于马家园、夫子决、十甲村一线,担任正面防御任务;第五团团部率领第二营驻扎于西河镇,为指挥中心;五团三营位于跑马山,担任侧击和警戒;五团一营和第一团第二营位于蒲桥、青弋江一线,为预备队,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10月30日,日军分三路向红杨树镇、清水潭一线发起进攻。清晨6时许,日军进至清水潭一带,遭到六团三营顽强阻击。战斗中敌人发现:新四军的子弹往往从意想不到的地方飞来;可以用于隐蔽的地方,全被人挖开了豁口,让他们“成了活靶子”;冲锋时每前进一步都有掉进陷阱丧命的危险……鉴于此,敌人只好依仗炮火优势,向新四军阵地猛轰。但三支队事先已将工事挖掘成全部一线平行配置,没有纵深,同时在工事下方挖掘了藏身坑道,让敌人的炮火优势无法发挥。在阻击1小时、毙伤日军100余人后,三营主动转移,途中与进攻红花铺的另一股日军相遇,“顺便”毙伤敌人十余人。

  11月3日,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增兵400余人,分四路向三支队防地扑来。三支队战士们沉着射击,打退敌人进攻,歼敌数十人。敌人久攻不下,呼叫汽艇前来支援,企图从河上向新四军阵地扫射投弹。但汽艇上的敌人发现河道中有障碍物堵住,根本无法靠近战场。经两小时激战,第三支队主动转移,将敌人诱致马家园、十甲村后,突然向敌人发起猛烈反击。当日晚,第三支队派出小分队,突袭湾沚、九里山等日伪军据点。日军被打得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不得不于4日上午全部撤回原驻地。此次战斗历时6天,是第三支队进入皖南前线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在战斗中,三支队将游击战和阵地战有效结合在一起,共毙伤日伪军300余人,收复一批被敌人占领的村镇。此后,直到新四军三支队奉命撤出该地区,日军始终不敢再次进犯。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