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作者:张建华 发布时间:2020-02-15 08:17:1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体:   |    |  

  1939年12月,为了执行中共中央做出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决策,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做出了“向西防御,向东发展”的谋略,确定将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中心移到津浦路两侧的敌后地区。12月中旬,张震球和赖毅等奉命由延安出发,经西安、潼关、洛阳转赴到达豫皖苏边区涡阳县北新兴集新四军游击支队。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即派他担任该支队第四总队政治部主任,协助总队长兼政委张爱萍,到津浦铁路东,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担负起艰巨的敌后抗战任务。

大柏圩战斗

  1940年1月,张震球和刘瑞龙等一行40人,穿过津浦铁路日伪军的封锁线,到达路东的第四总队。此时,华中淮北地区为敌伪统治区,津浦、陇海铁路是日伪军控制的交通命脉,徐州至蚌埠段敌人防护和封锁严密,沿铁路两侧各挖有7米宽的封锁沟,铁路上铁甲车日夜巡逻。

  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及地方顽固势力对八路军、新四军在皖东北抗日力量的发展“甚为不满”,派出亲信马馨亭率一个加强营约1000余人进至泗县地区,企图打通与苏北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的联系,达到夹击八路军、新四军在皖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扩大反共阵地的目的。为粉碎这一阴谋,我军对马部予以警告、阻止行动,但马馨亭却趁夜绕道进入敌伪势力所控制的大地主庄园大柏圩子,与庄主柏逸孙的地主武装合流,企图凭借碉堡、深水壕沟、高墙踞圩固守。

  中共苏皖区委和部队领导研究决定,由新四军游击支队第四总队、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苏鲁豫支队两个大队、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团等部共同作战,由新四军第四总队总队长张爱萍统一指挥,对马馨亭及其所部的驻地大柏圩发起攻击,乘其立足未稳之际聚歼之。

  2月4日,大柏圩战斗打响。参战部队先以小部队佯攻,吸引敌人火力,然后集中兵力从大柏圩子东、南两面进行攻击。各部队用芦苇等物填塞壕沟,打掉敌人碉堡,架起梯子攀登圩墙,勇猛冲杀进入圩内和敌人激战。马馨亭见败局已定,仓皇率领残部从圩墙挖洞而出,逃往津浦路西。此战之后,皖东北为我军完全控制。

大年初一开仓济贫

  皖东北属砂姜丘陵地带,土地贫瘠,农民多种爬豆作为主食。遇到春荒缺粮,群众多以草根度日,生活十分困苦,而大柏圩内地主、奸商却趁机囤积居奇,高价出售甚至拒售,使民众挣扎在死亡线上。

  1940年2月8日当天正值大年初一,第四总队政治部张贴布告,阐明第四总队“依靠群众、保护群众、英勇战斗、抗日到底”的主张,迫使地主奸商开仓济贫。一时间,人民群众从四面八方拥向大柏圩运粮,肩扛手提,车拉畜驮,景象十分壮观。初二那天,宿迁敌伪出动百余人前来骚扰,又遭我军阻击,敌慌忙缩回据点。老百姓不分昼夜地运粮七天七夜,正如张爱萍诗中描述的:“开仓分浮财,万民齐叫绝。”

巩固根据地

  3月,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指示:争取整个苏皖地区(淮北,宝应、盐城以北,陇海路以南)成为共产党与进步势力管理之下的巩固的抗日反汉奸的根据地,并在这个根据地上建立统一的抗日军队、统一的民众团体,发展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坚持抗战。在刘少奇的主持下,成立了苏皖边区军政委员会,刘瑞龙任书记,张爱萍、江华任副书记,统一领导军队和地方工作。按照部署,中共党组织所掌握的这一地区的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辖独立第一团、第十一团、第十二团,张爱萍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张震球任总队政治部主任(5月兼独立一团团长)。至此,第四总队扩大为主力部队,对拔除日伪据点,消灭土匪武装,稳定局势,巩固我党我军在皖东北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刘少奇的指示和军政委员会、区党委对建立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工作的部署,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决心首先扫除盘踞在大庄、老周圩一带的反共顽固势力许志远部,以清除根据地的内部隐患。

  3月下旬,第四总队在灵宿击退了敌伪的进犯后,得知许志远到国民党安徽省政府驻地立煌县领取武器的消息,张爱萍立即向中原局请示汇报,并通知驻守在通往立煌县必经之路的新四军第五支队队长罗炳辉,将许志远在返程途中扣留,人马连同轻重武器全部缴械。

  第四总队经研究决定,抓住许志远被扣和许部尚不知情的战机,拿下老周圩子。总队长张爱萍、政治部主任张震球、第十一团团长赵汇川和第十二团团长徐崇富,连夜召开会议,进行战前分析,周密部署作战方案。次日黄昏,独立第一团和第十一团在城外将老周圩团团围住,至天明前发起总攻,一举拿下老周圩。

  接着,第四总队3个团挥戈西进,半个月连续作战13次,横扫灵北、灵南、宿东、五河北、泗县等地的敌伪和地方顽固势力。此后,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全面展开,相继在8个县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第四总队的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第四总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宣传队,部队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宣传共产党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主张和抗日救国的政策,宣传减租减息的法令;号召凡是爱国的中国人都要团结起来,共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组织起来保卫家乡,不让家乡伪化。

多次粉碎日伪顽的进犯

  1940年4月28日,刘少奇北渡淮河,到达皖东北泗县罗岗村的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队部视察并指导工作,并指导了这里的反“扫荡”与反摩擦战斗。刘少奇在宋湖召开部队及地方干部会议,做了《在敌后怎样建立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的报告,对根据地建党、建军、建政等问题做了重要指示,为皖东北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刘少奇在皖东北期间,日军多次出动“扫荡”,与此同时,国民党江苏省第七行政区专员兼保安第七旅旅长王光夏趁机率4个团出动,并指挥第三十三师2个团和泗县常备队,与日军呼应,突施夹击,妄图一举摧毁共产党领导的皖东北抗日政权。敌人进占朱湖、新兴圩子、金锁镇、界头集等地,到处袭击抗日政权机关,捕杀工作人员,焚烧抢劫,无所不为。1940年5月1日,第四总队正召开全体排以上干部大会,听取刘少奇的报告。刘少奇的讲话刚刚开始,侦察员就赶来报告说,泗县、五河日军突袭新四军第四总队驻地洪泽湖西岸的罗岗地区。张爱萍立即派出第十一团对上塘集、郑集方向的日军警戒阻击,其余部队掩护正在皖东北视察的刘少奇向泗县青阳镇东北的朱湖、新行圩子方向转移。

  对此,刘少奇致电中共中央,要求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派一个团星夜赶到泗县增援。10日,毛泽东、王稼祥电令该支队分路南下,速向皖东北泗县前进,夹击敌人。13日,刘少奇组织指挥泗县地区反顽自卫战斗,调集新四军第四总队会同八路军共6个团,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向进犯顽军猛攻,给予迎头痛击。激战1日,顽军狼狈后撤,反击部队穷追猛打,收复界头集、金锁镇等地,13天共歼顽军1000余人,取得了反“扫荡”和反摩擦斗争的胜利。

  5月下旬,顽军韩德勤又纠集11个团,西渡运河,再次侵入金锁镇南北约5公里的地区。新四军、八路军在皖东北的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将西犯的国民党军驱回泗阳、宿迁及运河以东地区。随后,日军集中睢宁、宿迁、泗县等地的敌人600余人,对江桥、归个两地进行“合击”,经我军英勇作战,粉碎了日军的“扫荡”。时至8月,第四总队在皖东北地区连续作战,先后6次击溃日伪,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8月,中原局经中共中央批准,确定了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区分了战略任务。将陇海铁路以南、淮河以北、津浦路以东我党领导的所有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及陇海南进支队合编为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张爱萍任支队司令员,韦国清任政治委员,孙象涵任副司令员,张震球任政治部主任、张震寰任副主任,辖第七、第八、第九团。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