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吴幼军:“为国为民而死值得”

作者:孙敏坚  颜文展 李煦阳 发布时间:2019-08-21 12:58:41 来源:湖南日报 字体:   |    |  

 

吴幼军烈士写给妻子刘咏(詠)青的诀别家书,现保存于省档案馆。通讯员 摄

【档案故事】

“咏(詠)青吾妻,好久未见,近来可好?……不幸的是与你母女要永别了,吾想人总是要死的,为国为民而死值得……”

这张珍藏于湖南省档案馆的泛黄信笺,正文仅106个字,是湘乡籍烈士吴幼军留下的最后一封也是唯一一封书信。在写完这封诀别家书的几个小时后,年仅29岁的吴幼军慷慨走上刑场,从容就义。

沿着这封家书追寻,记者触摸到了这个陌生名字背后,那滚烫的信仰和初心。

改名立志“从军救国”

得知记者要来了解外公吴幼军的事迹,身体抱恙的湖南师范大学化工学院原党委书记曾革辉将采访地点约在了自己的病房外面。

8月9日,坐在人来人往的长沙市第四医院住院部大厅里,74岁的曾革辉向记者细细讲述外公的故事。

吴幼军原名吴邵衡,1901年10月出生于湘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去世后,年仅17岁的吴幼军跟随兄长来长沙投军入伍,后入湖南军官讲武堂,毕业后任职于湘军第四师。为了表明自己立志“从军救国”的决心,他将自己的名字“邵衡”改为了“幼军”,在这里,他结识了自己的同乡和挚友——陈赓。

受陈赓的影响,1926年春,吴幼军在部队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早期共产主义事业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同年7月,北伐军进抵湖南,吴幼军随军参加北伐战争,进驻武汉。这时,党组织派陈赓到国民革命军的特务营任营长,吴幼军也到陈赓部任副官和少校参谋。吴幼军协助陈赓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先后陪同陈赓到长沙、岳阳、平江等地进行活动,组织革命力量支持北伐。

“我的外婆刘咏(詠)青是湖北武汉人,在部队医院当护士。”曾革辉说,见两人年龄性格相当,陈赓就当起了红娘。“1927年春天,他俩在武汉结婚,陈赓是婚礼的主持人。”曾革辉老人说,每当外婆回忆起那段幸福时光时,都会提到陈赓为自己做媒的事。

“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

1927年7月15日,武汉发生“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人展开了疯狂屠杀,陈赓被迫离开了特务营。吴幼军遵照党的指示,继续留在武汉秘密从事兵运工作。

在这样恶劣的局势情况下,吴幼军利用自己作为警卫团副团长的身份,耐心地做连队士兵的工作,启发他们认清国民党反动派的嘴脸,站到革命一边来。在他的影响下,警卫团一部分士兵陆续跑到湘鄂边等地投奔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

他还利用岳父家在汉口的便利条件,设立秘密联络机关,担任中共长江局军委交通科长,与曾希圣、刘云等一起开展地下斗争。

1930年,国民党当局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同时在各地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吴幼军也成为国民党特务盯梢的对象。一天,当吴幼军与同志秘密开会时,发现附近有些形迹可疑的人。吴幼军自知情况不妙,当即指挥其他同志迅速从屋后沟渠撤退。

“外公自己留了下来,一来是我外婆和母亲都在屋外放哨,二来他本想凭借自己的国民党军官身份全身而退。”曾革辉叹气道,却不料被叛徒葛仁、罗海峰当面指认,暴露身份。

吴幼军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受尽种种酷刑,他却始终不肯妥协,严守党的秘密。“革命是真理,杀了吾一人,还有数千万。总之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在写下这番慷慨激昂的话后,1930年9月7日,吴幼军等30多名共产党员在武昌阅马厂刑场英勇就义。

家书珍藏半个世纪

在这封家书的最后,吴幼军对妻子嘱咐道:“带好我们的女儿隐侬。”当时在他心中最挂念的,除了未竟的革命事业,还有自己年仅2岁的女儿。

“敌人进屋后只看到我外公在,气急败坏地用枪托击打他,要将外公抓走。”曾革辉说,外婆抱着孩子阻拦,凶残的敌人提起一瓶开水就往年幼的吴隐侬身上淋去,“直到去世时,我母亲的右腿上还一直留着当时烫伤的疤痕。”

在吴幼军警卫员的营救下,刘咏(詠)青母女逃了出来。在那之后,两人为了躲避追逃,只能改名易姓四处流浪,最终在衡阳落脚。

由于吴幼军从事的是地下工作,而母女二人在逃亡过程中也没有与组织取得联系,吴幼军的革命事迹一直没能为人所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刘咏(詠)青在报纸上看到陈赓当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她随即给陈赓写信,请他证明吴幼军的身份。

没过多久,在武汉就医的刘咏(詠)青收到了陈赓的回信。陈赓在证明信中谈到:“幼军同志是惨遭国民党杀害,英勇牺牲的……”至此,吴幼军的故事才逐渐被人知晓,1952年8月16日,武汉市人民政府为吴幼军颁发《烈士证书》。

而这封仅存的家书,也在尘封半个多世纪后才被后人发现。“在外婆去世20年后的1985年,我母亲仔细整理她的遗物时,才在工作证夹层中发现这封泛黄的信纸。”曾革辉说,外婆生前从未向人提及过外公的这封遗书,也不知这封信当年如何辗转交到她手上,“但外婆把信藏在自己随身携带的证件中,也把外公珍藏在了自己心中。”

2014年底,经过仔细考虑,曾革辉和母亲决定将外公的家书及陈赓写给刘咏(詠)青的3封亲笔信,一起交给省档案馆保存。“我外公为革命舍生取义的举动,是无数共产党人为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的一个缩影。正如他信中所说,‘为国为民而死值得’。”曾革辉说,“感谢你们还记得他,也希望他的故事能激励更多新时代的共产党人继续前进!”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