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作者:淼森 发布时间:2018-11-14 18:56:4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   |    |  

——读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

  读罢《德国农民战争》,思绪瞬间飘回神州大地,想起毛泽东的词《贺新郎·读史》:“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毛泽东以唯物史观审视二十五史,透过三皇五帝看到社会革命运动。盗跖、庄蹻究竟是何方人物?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对于历史的作用是什么,留下了哪些启示?漫漫历史、芸芸众生,谁创造了恢弘壮丽、璀璨光辉的人类文明,谁才是历史的主人,谁只是历史的过客?

  一条唯物史观的线索连接了东西方两大思想家的心灵。在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初期,毛泽东读史阅世纵览人类从蛮荒到文明的历程,回顾千百年来社会运动此起彼伏的峥嵘岁月。100多年前恩格斯在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之后痛定思痛,从300多年前的德国农民战争中寻找革命起源,反思失败原因,在参考历史学家威廉·戚美尔曼《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的基础上写出了《德国农民战争》。同戚美尔曼相比,恩格斯更重视对史料的剪裁和选择,融理论思辨于历史讲述之中,从历史的细节中找到答案,使《德国农民战争》成为一部平实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革命的辩证法是本书的立论基础:社会运动就像星体运动一样不会停止,只要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只要社会生产关系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要通过调整、改良、妥协无法解决现实问题,革命就会以某种形式发生。

  恩格斯对于16世纪初德国大众生活图景的描绘,宛如一幅中世纪的风景画,又仿佛一部编年图鉴。“德国工业在14和15世纪已经相当繁荣。城市行会手工业已经取代封建的地方性的农村工业,并且已经为较广大的地区,甚至为较远的市场从事生产。”然而,作为上层建筑领域,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衰退,国内壁垒森严,教会神权统治腐朽没落,贵族和骑士等统治阶层走向衰退,对农民的压榨变本加厉。“骑士再也想不出法子榨取到农民的钱财时,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把农民投入牢狱,然后再强迫农民把自己赎出来。”大量社会矛盾急需涤荡释放。马丁·路德公开九十五条论纲,质疑天主教赎罪券和教会权威,开启了宗教改革这一实质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乡间教士闵采尔则进一步向前推进,指出真理不在教会,也不在圣经,而在每个人的内心,提出废除教会特权和一切人压迫人的制度,建立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闵采尔的思想迅速取代路德成为德国农民运动的指导思想,激发1525年波及全德意志地区的农民起义。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是社会关系的重组、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灵魂的涤荡。德国农民战争的两大发起团体“鞋会”和“穷康拉德”,前者以农民阶级的鞋为图腾,同穿靴的贵族以示区别,后者以穷为标志,同富人针锋相对,反映出农民阶层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反感和恢复简单素朴生活方式的渴望,成为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展示革命毅力,使自己集结成一个阶级的标志。农民战争很快超出了农民阶层的观念和诉求,一部分市民阶级包括没落骑士和贵族也起来加入革命,农民军随即颁布十二条款,在废除什一税的基础上,提出统一德意志、取消僧侣特权、发展经济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代表时代进步方向的革命性主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总有双方对垒,也伴随内部的妥协、争斗、背叛和分裂。“300年过去了,有些事物已经改变;然而农民战争同我们今天的斗争相去并不甚远,要反对的敌人大部分还是相同的。”1848年革命中资产阶级妥协退让,最后为恢复秩序,选择向封建贵族投降,同旧秩序妥协,把昔日盟友送上刑场。1525年中等市民的行动同样如此。思想层面,路德“在1517年到1525年这几年间所经历的转变,恰恰就是现代德国立宪派从1846年到1849年所经历的转变,也恰恰就是一切资产阶级党派目前正在经历的转变,这些资产阶级党派一度被推到运动的领导地位,但在这种运动中一转眼就被站在它背后的平民党派或无产阶级党派抛到后面去了”,路德把闵采尔的主张视为离经叛道的邪恶教义,定性为撒旦的工具,要求统治者不要对农民乱发慈悲,要“戳碎他们,扼死他们,刺死他们,就像必须打死疯狗一样”。军事层面,士瓦本同盟统帅特鲁赫泽斯采取欺骗方式分裂农民起义队伍,积蓄力量后撕毁和约各个镇压并进行屠戮。1525年农民阶层则暴露出狭隘的地方主义,看到盟军被镇压而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因为眼前的利益而背叛自己的长远利益,被敌人花言巧语迷惑而将绳索套向自己的脖颈。1848年革命中,各个城邦同样各自为战又被各个击破,各民族在同一面旗帜下团结起来,又因为统治者挑拨离间和历史恩怨而分道扬镳。正如20世纪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所言:人性改变了历史,历史却没有改变人性。

  恩格斯坚信“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他笔下的芸芸众生就像自然界物种经受运动发展的选择,在艰难中求生存,现实的利益冲突生发出爱恨情仇,升华为种种信仰和意识形态,反过来成为精神和旗帜,指引人们为了真理而不懈斗争。他对闵采尔心路历程的描绘,包含着深厚的理解与同情。“在运动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还没有使他所代表的阶级具备进行统治的条件,而且也不可能去实行为维持这个阶级的统治所必须贯彻的各项措施的时候,就被迫出来掌握政权”。闵采尔的眼光直达理想的彼岸,但却因为超前而不为现实的此岸所允许,他被迫不代表自己那一派,不代表自己的阶级,而去代表在当时运动中已经具备成熟的统治条件的那个阶级,为保存已经取得的成果而同现实妥协,为着他人的目标而奋斗。激进容易脱离实际,保守容易停滞不前,这是古今中外革命和改革共同面临的难题和悖论。

  人类命运是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各民族奋斗革命的历史,是同一部大历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其他国家的影响独立发展,也没有一个时代可以割舍过去从天而降。相比德国,当时先进的法国和英国才最有条件发出社会主义的先声,从最早的托马斯·莫尔,到后来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当英国和法国的工人运动伴随着社会经济增长向前发展的时候,德国还处在经院哲学的迷雾里,工人阶级还没有挣脱土地的束缚获取起码的人身自由,只能依靠农民起义来完成诉求。但先进有先进的好处,后发也有后发的优势。“德国工人运动有两大优越之处,一是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二是能够直接利用英国和法国工人运动用高昂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

  当我们谈论历史这个字眼的时候,联想到的不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也并非涅瓦大街的人行大道,而是泥泞起伏、波澜壮阔、千沟万壑、曲折回转的地理地形地貌。革命中包含着胜与败、荣与衰、进与退的辩证法。今日的失败,就是未来胜利的积累,此地的失败,就是彼处胜利的先声。1525年德国农民战争可以视为300年后1848年革命的前奏;1848年欧洲革命为二十年后德国和意大利统一做了准备;巴黎公社的失败帮助无产阶级认清了资产阶级的本性;俄国1905年农民起义为1911年的十月革命做了准备;戊戌变法失败使得革命势在必行成为举国共识;大革命失败推动中国共产党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最后赢得全国革命胜利。

  马克思主义是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科学方法。拥有科学理论武装的共产党人,具有世界眼光和古今视野。世界眼光是空间轴,古今视野是时间轴。两条轴线纵横交错,共产党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运动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不断用理论改造现实,又用现实完善理论,既探索、总结、改变一切客观世界,又审视、批判、改造一切主观世界。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