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逛美国“大中华” 一整天也见不到一个外国人
对华人来说,在亚特兰大典型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来美国之前,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一天可以是和同学一块去一趟圆通快递,跑一回华人超市,买上一把韭菜、一袋豆苗和潮汕牛肉丸,再去从店员到顾客全是东亚人面孔的面包房带上几个蛋挞。
一整天也见不到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收快递的伙计说一口天津话,一进门就见他从柜台上招财猫、文竹摆设的后头探出头来嚷嚷“快过年了,快递又得涨价啦”;店堂里贴的通知都是中文,付账可选择支付宝或微信。我的同学爱丽丝·王叹口气,开始找纸板箱打包她给国内代购的美国货。
这就是我们的美国生活——身边不少人使劲儿往外挣扎看看世界的模样,最后却舒舒服服地在身边复制出一个小中国。
学校为留学生家属开设的若干英语班里,一共有四名来自国内的学生。第一天的课结束后,仿佛是冥冥中有股力量牵引,我们边说着英文,边准确地在二十多个东亚各国的同学中辨识出了彼此。每个人都身揣着与祖国保持紧密联系的道具:比如一个能看国内所有频道的电视盒子,或是一张一个月15美元可以无限量与国内通话的电话卡。
一个学期下来,大家的话题从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转变到了最近播出的《锦绣未央》;三个同学都在朋友圈里发起了诸如“手包1299元直邮包税”这一类的代购广告。我们也摸清了城市里每一家华人超市的方位,发现了学校里有人每天中午、晚上给中国学生送外卖,菜单包括:鱼香茄子煲,麻婆豆腐煲,沙茶牛腩煲,特色鸭头,馋嘴鸭脖……
谁还能想到这是生活在美国呢?
亚特兰大的“大中华”超市简直能拿来当做华人生活的陈列馆。在国内我都没见过这样的地方:既能找到北方人熟悉的菠菜、花菜、大白菜,也有岭南人爱吃的菜心、芥蓝;活鲶鱼、活甲鱼在水缸里优游度日,石螺、猪血、台湾土鸡、童子鸡等等华人特别爱好的荤菜口味,也都有迹可寻;单是火锅底料,就能找到老北京的、天津的、四川的、重庆的……逛久了,让人不由地感叹“中华”竟是如此丰富的概念,而它们竟还能在商业上如此和谐地统一起来。
逛超市的那天上午,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结束了本学期最后一节英文课。课上,美国老师基姆发表了一番告别感言。“谢谢你们的耐心。”她说,“今年对于美国人来说是在政治上特别艰难的一年,我们的生活被总统大选意想不到的变故打乱了。感谢你们没有惊惶,还是一如既往地与我一起完成了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惊惶?候任总统给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动呢?我好像说得清楚,又似乎全然不能从生活中感受到。微信群里的中国留学生正呼叫着当天的中餐外卖,我们几个约下了去“大中华”买菜的行程。走出教室,英语、西方人的面孔纷落到身后,我一脚踏进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华世界。
在这个美国街头的“中华世界”里,我第一次注意到2.99美元一包的“大白兔奶糖”,已经分出了原味、巧克力和抹茶三种口味;售价1.69美元一瓶的“老干妈”辣酱,原来也分四五种不同口味。
这时候再想想来美之前家人焦虑着的“去美国要带这个、带那个”,简直有些啼笑皆非。谁都晓得美国是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可真面对事儿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人下意识就会把这里当作个不知多蛮荒的地带。
母亲唯恐我没法子做中餐,还曾想过要给我带一包干木耳;婆婆也认真地建议我们该带上个电饭煲出国,并且不理睬儿子的多番拒绝,偷偷在他包里塞上了一瓶金施尔康。这是非常完善的考虑:吃不上蔬菜的时候,还得靠它补充维生素。
就这样,我们带着仿佛要奔赴战区的准备到了美国。但是到这里才发现,对于这里的学生家属来说,更大的挑战是将货物送回国内的旅程。
在我们几个一块儿站在圆通快递的那个午后,发出的唯一货物是两盒巧克力。
“这两盒巧克力我才花了7美元,可是卖回国就得要价140元,”爱丽丝·王无奈笑着说,“快递费特贵。”
贵也得用圆通,因为一旦发货,包裹的路径能随时通过网络查到。爱丽丝碰到过一个客户,就买几罐奶粉,坚持要她专门打包寄回去,快递费耗费上千元人民币也不计较。爱丽丝猜测,客户最看重的大概就是奶粉的真假,宁愿多付点钱,也要确定是正品。
这也是她们的代购生意还能做下去的关键:那些号称海外购的大经销商时不时会曝出假货丑闻,不少客户不相信它们。
尽管如此,“黑五”过后,代购的生意寥寥。据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在变,现在美国的货品不再具有价格优势。
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到大家的心情。在面包房,来自大连的温迪·朱在来美后第一次见到了女儿一直念叨的蛋挞,惊喜之下,她把架子上剩下的蛋挞全买了。在回程的车上,才想起来有必要尝一口味道。
“没有国内的蛋香”,吃了一个之后,她下了结论。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