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华侨回国后遭遇心理落差 这些方式能帮你减压
汹涌的出国潮之后,回国发展、定居,成为了新的潮流正席卷华人圈。在外拼搏的华侨华人们看到了国内的发展潜力和养老舒适度,选择了回国定居。在海外学成而归的留学生们也回到了家乡找工作、创业。
许多怀揣新生活美好向往的他们,回国之后风光无限,在国家支持他们创业、投资、定居的大背景下,成为了“人生赢家”。
但其中却有这么一小部分人,在刚回国,就遭遇了种种的不适应。甚至得了这样那样的一些“病”:
“心理落差病”
这种“病”经常发生在海归身上,他们对自己定位较高,回国之后希望能够前往大公司、获得高薪,创业时心怀满腔热血,希望能够在国内打下一片天地。
但是,如今中国的海归越来越多,而且国内的优秀人才也比比皆是,竞争越来越大,海归的优势正逐渐衰减,如果不拼搏,光靠着“海归”头衔带来的心理优越感,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
曾有新闻报道,一位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归来的海归女,花费了父母积攒的财富出国留学,拥有高学历却发现人才市场上翻来覆去都是月薪4000元左右的工作,别说留学的学费了,就连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都很难。而这种例子不在少数。
再加上,海归脱离中国比较久,毕业回国就进入职场,因此,在工作技能和心理素质上往往比不上国内毕业生。在中国社会中,集体观念很重,而海归却往往更关心个体的成长。各种原因下,有些公司因为海归用起来不顺手,并不愿意招收海归。
“生活压力病”
几个从国外回来定居的华侨朋友们与小侨聊天时,谈到回国之后的感受,生活压力是最大的话题。
在他们看来,中国一线城市的高房价、拥挤的交通、紧张的生活节奏,让他们无法从国外某些城市轻松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醒过神来。就单单早高峰时期的地铁,就足以让他们觉得,生活压力随处不在。
尤其是从海外归来的朋友们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在竞争激烈的城市中重新开始新生活,不免有一些焦虑。在生活中,习惯海外大农村生活的华侨华人们无法忍受国内急剧扩张的城市化,在工作中,大城市加班是常态,而且薪资并不高,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对从海外归来人士的刻板影响,使得没有共同语言成为交往障碍。
“孤独病”
在小侨(微信号:qiaowangzhongguo)与海外华侨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接触到老华侨华人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养老。回国定居、落叶归根是他们希望的状态,但往往并没有那么容易。
离开家乡太久,老家门前的蝉鸣已经被彻夜的汽笛声遮盖,儿时的玩伴容貌已变,幼时美好的记忆难以寻回,城市中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人们谈论着网络和流行,吃饭买单竟然可以用手机支付,吵闹的年轻人衬托自己更加孤独。
孤独病,或许是最大的担忧。
看到这里,在海外的你是否已经开始害怕,甚至不敢选择回国了呢?
别怕!这些“病”都有“药”医!
了解中国时事和社会状态
不要在你选择回国的时候,才开始了解中国。
在平时的电视、网络媒体上,多关注中国的现状,比如在中国侨网官方微信号(微信号:qiaowangzhongguo)了解国内的华侨华人政策,和海归归国创业优势。
比如: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如果思想一直停留在自我安慰“我从国外回来的就很牛”的阶段,“心理落差病”只会越来越严重。
关注积极方面,少消极情绪
“压力大”或许只是安慰自己的一个借口而已。
中国这么大,选择城市的时候,要衡量方方面面。比如对自己有利的:工作前景、城市环境、生活氛围、人际关系,趋利避害。如果忍受不了大城市拥挤的交通和居住环境,其实稍微安稳的二线城市也是不错的选择。
完美的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关注消极方面,只能越发怀疑自己的选择。不如多关注“所得”,才能一步步走下去。
寻找共同话题圈
总有人与你有相似的经历,敞开胸怀,多多利用社交网络,发现不同的社区和群组。参与活动,认识新的朋友。如果你有兴趣,关注小侨,与小侨诉说在国内生活的种种大小事儿,不仅缓解孤独,更能找到同样经历的朋友。
生活本就不是容易的,在选择面前,权衡利弊、迎接困难、战胜自己,调整好心态是关键。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