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政要祝贺中国春节:中国繁荣昌盛 人民幸福安康
综合消息,在中国农历猴年春节到来之际,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通过发表讲话、声明,或以其他方式向全球华人祝贺春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首相卡梅伦均用中文向中国人民祝贺“新年快乐”、“猴年大吉”。
潘基文“本命年”用中文致贺词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月6日发表新春视频,向中国人民祝贺猴年春节。潘基文说:“猴年到了,我也属猴。猴子象征着智慧、灵活和好运,所以这将是充满着希望与活力的好年份。”
潘基文感谢中国及中国人民对联合国事业和他本人在过去9年里的大力支持,希望与中国继续携手合作,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潘基文最后用中文祝中国人民“猴年大吉”。
2016年是潘基文任职联合国秘书长的最后一年,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以联合国秘书长身份发表农历新年贺辞。
卡梅伦视频道贺 点赞中英关系
英国首相卡梅伦5日通过视频向全球华人致以新春问候,并用中文祝福“新年快乐”。卡梅伦说:“我在这里向全球过中国春节的人们致以最诚挚的祝愿!在英国, 我们不仅在庆祝中国猴年的开始,也在庆祝英中两国日益紧密的关系。大家可以看到,英中两国的关系亮点多多。在我们的大学里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学习;在商业方面五年来双边贸易额翻了一番;更多的中国游客选择到英国旅游。”
卡梅伦说,“很荣幸的是,去年,习近平主席携夫人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开启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这是十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我们达成了很多协议,将使双边关系更加密切,从增加投资 、科研合作,到实施签证便利化措施。今年, 我们将努力让这些协议开花结果。”
“当代的英国,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华人带来的影响,从街道、 医院 、学校到议会。在英华人为英国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贡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明显。”
“灯已经点亮,庆典已经开始,音乐已经响起,家人已经团聚,让我们为我们的成就庆祝!让我们衷心祝愿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罗马教皇:我对中国有钦佩之情
春节前夕,罗马教皇方济各在接受亚洲媒体采访时,向习近平主席和中国人民致以新年问候。“新年前夕我想表达对习近平主席和全中国人民最美好的问候与祝福。”
方济各说,“中国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也是一种伟大的文化,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他说,自童年开始,这个国家就能激起他的尊重和钦佩。他还表示,世界不应畏惧中国快速崛起。
方济各还提到了16世纪前往中国明朝传教的著名西方学者、天主教神父利玛窦。“利玛窦的经历教育我们,和中国对话是必要的,因为该国是智慧与历史的累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对改善中国和梵蒂冈的关系始终是抱有诚意的,中方也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中方愿意继续本着有关原则,与梵蒂冈方面进行建设性对话,相向而行,推动双方关系改善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外国政要纷纷拜年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6日发表新闻公报,代表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人民,祝福全体庆祝农历新年的人们身体健康、兴旺发达。克里说,在迎来新年之际,让我们回首过去一年,美中双边关系的加强已经带来了更大的繁荣。成千上万美国人正在同庆这一佳节,祝大家在猴年取得更大成功。
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通过中国驻巴大使馆向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致以新春祝福。侯赛因在贺信中说,值此中国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谨代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向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表示真诚祝福。祝愿中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祝愿全体中国人民,特别是在巴基斯坦各领域服务的中国工程师、企业家和投资者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南非总统祖马5日在致全球华人的春节贺辞中表示,2月8日是中国猴年春节,谨向全球华人特别是旅居南非的中国侨民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良好的祝愿。祖马在贺辞中说,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寓意生机盎然、创意无限、事业兴旺,希望南非华人继续积极创业,为当地创造更多工作机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说,中国春节已成为教科文组织传统的节日,中国文化为世界贡献了靓丽色彩。中国春节就是一个充分展示中国色彩的时刻,让世界与之共享。
尼泊尔总理奥利向全体中国人民表达最美好的祝愿。奥利说,热烈欢迎中国农历新春到来,向中国人民表达最衷心的祝愿,希望中国人民在新的一年享有健康、成功、繁荣,也向全球所有庆祝春节的人们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向中国人民发来新春贺词,祝愿全体中国人民和在丹华侨华人阖家幸福、万事如意、春节快乐。拉斯穆森表示,猴以聪明机灵著称,充满能量和活力,希望丹中两国以猴年为契机,携手合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新台阶。
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发表中国农历新年贺词,向全球华侨华人祝贺猴年新春。他说,肯尼亚和中国贸易联系已绵延数百年。肯尼亚珍视两国悠久而牢固的友谊,祝愿今后两国关系更加紧密、两国人民更加友好。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