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华侨抗战日记:尘封历史扑面而来
“广九路线最近一个月来,差不多每天都有敌人的飞机来轰炸,敌人企图破坏我陆路交通。”在福建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翻开一本抗战日记泛黄的封面,一段饱含家国情怀的尘封历史扑面而来。
这本抗战日记由马来西亚华侨战地记者辜俊英写于1938年,在纪念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吸引了中新社记者的目光。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林鹰10日告诉记者,这本抗战日记将随着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新建华侨奉献史馆的开放,在今年底首次对外展出。
1996年,泉州市侨联和泉州华侨历史学会为筹建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向各地征集有关华侨的实物和资料。辜俊英之子辜诗鸿将这本日记及其他实物一并捐献出来。
“如今它不仅成为‘馆中元老’,更真实再现了那一段烽火岁月。”林鹰说,这本足足有400多页、10多万字的日记,是辜俊英记录1937年到1938年华侨战地记者团到延安见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期间沿途见闻的生活札记。
“他把在中国采访的半年见闻,都写进了日记,也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是战争的第一手资料。”林鹰说。
“前线的给养非常成问题,士兵常常饿了四五天,尤其是在冰天雪地、风雨交加的时候,许多士兵还穿着单衣,饥寒交迫。”日记中,像这样记录战争严酷的篇章不在少数。
记者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看到,这本泛黄的日记封皮上印有“民国二十七年生活日记”字样,翻开首页有“洪涛”签名,备注时间“1937年12月”。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顾问郑炳山说,洪涛是日记主人的笔名。
辜俊英,又名辜芒炽,是福建永春籍华侨,1931年下南洋。史料记载,1937年7月7日,中国进入全面抗战后不久,在马来西亚的华侨成立了抗敌后援会,辜俊英是主要发起人之一;同年12月,后援会派马来西亚战地记者团回国了解战争情况,辜俊英任“南洋华侨战地记者通讯团”领队,经香港、广州、长沙等地辗转到了延安。
“警卫员把我的名片递进去以后,不一会儿,亲到外面来接我们到里面坐,并和我热情的握手,毛主席还说他对马来西亚华侨热心支援祖国抗日表示衷心的感谢。”从日记中可见,辜俊英在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接见,并得到毛泽东的亲笔题词。
“全体华侨同志应该好好团结起来,援助祖国,战胜日寇。共产党是关心海外侨胞的,愿意与全体侨胞建立抗日统一战线。”“马来亚的侨胞用一切力量援助祖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这就是毛泽东为马来亚侨胞和马来亚华侨各界抗敌后援会准备创办的《南国日报》的题词。
题词发表后,海外侨胞深受鼓舞,迅速掀起更大规模的抗日救亡热潮,激发众多华侨青年回国参战。1938年9月,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之前,南洋爱国华侨率先行动组织一支机工回国服务团参加抗战,揭开了大批“南侨机工”回国参战的序幕。
“这是海外侨胞共赴国难的珍贵史料。”对于这本抗战日记,郑炳山说。
资料显示,抗日战争前夕,中国侨居世界各地的华侨有1000多万人,其中800多万人分布在东南亚。他们以多种形式加入或支持国内的抗战,谱写了抗战史上的华丽篇章。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