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砖家睁眼看看:老百姓不是"需求不足",而是"口袋不鼓"!
当砖家们在会议室里高谈“刺激内需”“提振消费”时,它们是否想过:内需不振的根源,在于老百姓兜里没钱!
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40%左右,远低于美国的67%。
表面看是“消费不足”,但背后却是真实的民生困局:老百姓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根本没钱消费。
中国居民储蓄总额高达140万亿元,但招行数据显示,2%的储户掌握了82%的存款。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存款只是“沧海一粟”。
所以,底层百姓压根不是砖家们口中说的“有天量存款”,而是“兜比脸干净”!
那么,老百姓的“内需”被什么掏空了?
1. 收入太低:打工人的工资,撑不起“消费升级”
根据统计,中国9亿低收入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中等收入群体的1/3。
许多打工人的工资只够维持基本生存,甚至“搬完三车砖,刚吃饱就饿了”。
砖家建议“刺激消费”,但对底层百姓而言,吃饱饭才是最大的“内需”。
2. 三座大山:房贷、医疗、教育
房贷:高房价让无数家庭沦为“房奴”,每月工资一半还贷,剩下的钱只够糊口。
医疗:一场大病就能掏空一个家庭。网友自嘲:“医院收钱的速度比我赚钱的速度快!”
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成本逐年攀升,家长被迫“鸡娃”又“内卷”,钱包早已被榨干。
3. 社会保障缺失:不敢花钱的后顾之忧
养老金水平低、医保报销比例有限、失业保障薄弱……老百姓只能拼命存钱防老、防病、防意外。
正如网友所说:“不是不想花,是怕明天就花不起!”
当砖家们将内需不足归咎于“老百姓不愿花钱”时,实质上是无视分配不公的真相。
我国贫富差距触目惊心,当少数人挥金如土买奢侈品时,多数人连基本生活都难保障,这种巨大差距,如何撑得起“内循环”?
真正的“内需”该从哪里来?
1. 提高收入: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
必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分配结构。政府应提高最低工资、扩大社保覆盖、减免税费,让普通人敢花钱、能花钱。
2. 搬走三座大山:减轻民生负担
- 降房价:打破土地财政依赖,完善保障房体系。
- 免费医疗教育:加大财政投入,让公共服务回归公益属性。
- 打击罚款创收:停止对底层百姓的“变相掠夺”。
3. 缩小贫富差距:向富人征税,给穷人发钱
通过遗产税、资本利得税等调节高收入群体,同时提高低保、养老金等转移支付,让财富分配更公平。
最后,
老百姓的“内需”并不是什么豪车名表,而是吃饱穿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若真想拉动内需,就请先解决分配不公、社会保障缺失、民生负担过重的问题。
否则,再多的“刺激政策”也只是空中楼阁!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