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观点争鸣

子午:“首善”变“首骗”,也说“救救恒大”

作者:子午 发布时间:2021-09-29 08:32:44 来源:子夜呐喊 字体:   |    |  

  恒大债务危机仍在持续,十多天前某“北大博士”在今日头条呼吁“全国14亿人每人捐1000元帮恒大渡过难关”,不知道这是“反串黑”,还是真心地想救恒大。

  不过,据网友爆料,某地产中介为了忽悠客户买房,已经在编造“国家队出手救恒大”的谎言了:

  该不该救恒大,不同的群体态度都是非常鲜明的,蚂蝗中介肯定是希望救了,这就叫做“利益相关”。

  环球总编胡锡进前几天也出来“放话”了:

  大致意思就是“一定会救恒大”,而且“成本能够承受”,“远比恒大倒闭的损失小”。

  不知道谁授意给了胡锡进这样的底气?《经济观察报》的公众号昨天刊登了一篇报道,介绍某东部省份处理恒大债务危机的进展情况,恒大实际情况的糟糕程度是令人触目惊心的。

  笔者概括一下这篇报道透露的几个情况:

  1、恒大在该省份有50多个项目,1/3的项目已非正常停工或逾期,4/5的项目资本被恒大总部抽走,每个项目仅工程建设款的资金缺口平均就达10亿左右;

  2、恒大的部分项目由于没有预售证,实际上与客户签的不是购房合同,实质是债务合同,“客户以为自己买了房,实际上是买了恒大的债”;

  3、预售款并没有规范地存入监管账户,恒大总部把项目的财务章收走了,项目公司对工程资金没有任何话语权,购房款被恒大总部抽走了;

  4、省里尝试通过市场化手段、协调其他开发商救助恒大项目,但无论国企或民企,在了解恒大项目的纷繁复杂的融资及商票链条后纷纷拒绝;

  5、为保交楼建设款,每一级政府都有相应的应急资金,必要时可以申请调用;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在房地产市场上销售商品房之前,必须在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商品房销售的各种手续,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俗称的“五证齐全”,开发商才能进行房屋预售。而即便如恒大这样的房地产巨头,竟然也能在五证不全的情况下“预售”,地方的监管部门会一点也不知情吗?

  2014年前后,很多地方就出台了“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暂行办法”,其后又陆续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商品房预售款全部存入监管账户 ”本来应该是早已经通行的规定,恒大这么多项目的预售款为什么没有进入监管账户,反而被恒大总部抽走?

  这样堂而皇之违反有关规定的做法,如果说完全没有某些地方官员和资本企业间的利益输送,可能吗?

  无论是恒大金服的P2P融资,恒大投资互联网汽车上市圈钱,还是恒大违规预售,把“售房”变成“售债”,种种行径不就是野蛮地闯入灰色地带进行金融诈骗吗?

  而房地产预售行为本身就存在一个巨大的骗局。地产企业拿到地以后,将土地抵押去银行贷款;售房款都是老百姓穷尽三代购买力加上从银行贷款支付的,地产企业只需拿出其中一部分钱进行工程建设,自己根本需要出钱;然后这两部分钱又被地产企业拿去进行市场扩张以及供地产资本家们侵占、挥霍。而如某些地产企业做得更绝的是,没有取得五证的房屋在预售的时候甚至根本没有“网签”,企业再拿在建的房屋抵押,进行二次贷款……

  在这样的过程中,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拉动了钢筋、水泥、建材等多个实体产业,提供丰裕的地方财政,又进一步拉动了城市基建的跃进,与之同时,地产业成了“快速造富机器”,一个又一个“首富”从中诞生出来……而这一切背后,就是政府、企业、居民剧增的债务,恒大的两万亿债务危机,不过是这整个债务链条中的一小部分!

  至于被恒大股东和高管“套现”、转移和抽走的资金,根本就不是恒大本来就不合理的“利润”,而是老百姓从银行里贷出来的钱,是恒大从一百多家金融机构借走的钱!

  这样的恒大应该救、值得救吗?

  观网的萧武做了一期评论《许家印的套路救不了恒大了》,他认为恒大的P2P、造车、造水、“皮包建房”都是在快速圈钱,恒大这样的企业完全就是经济发展的毒瘤,铲除了这样的毒瘤,中国的经济发展才能更健康。

  不过,萧武这期评论的有一个观点,笔者并不认同。他认为房地产业贡献也是巨大的,为地方拿到了“第一桶金”,只是有了“第一桶金”后,地方应该去发展制造业,而不是继续投机。

  首先,这所谓的“第一桶金”并不是房地产企业“创造”出来的,而是以债务的形式从银行贷出来的。既然地方需要“第一桶金”扩大再生产,直接贷款不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要通过地产资本,还被地产资本抽走一大块?

  第二,当初之所以大力发展当地产业、实体资本大量涌入房地产,不正是因为生产领域普遍存在的雇佣劳动制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生产过剩,导致实体经济萧条,为了维持资本利润率才想着去搞住房产业化、教育产业化和医疗产业化,才有了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消费”吗?有了赚快钱的机会,资本可能还会再回过头去搞实体经济赚“辛苦钱”吗?萧武的想法在唯利是图的资本家面前,完全是一厢情愿。

  而今恒大为代表的地产企业债务危机,不过是当初为了解决“资本组织生产”带来的生产过剩和萧条危机所制造出来的更大危机,所坚持的仍然是“资本组织生产”的模式。追根溯源,要彻底解决危机而不是埋更大的雷,本应是去改变“资本组织生产”的模式、消除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而非所谓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争。

  看到《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之后,民众对恒大、对许家印更是义愤填膺:

  然而,放在一年前,许家印还是享誉全国的“首善”,八获中华慈善奖的爱国商人,五次登顶慈善榜榜首,即便是已经深陷债务危机的2021年7月,许家印还捐了两千万的“善款”。

  而今的恒大,已经剥去了“首善”的光环,露出了“首骗”的真容。

  大资本家们做慈善往往是通过基金会的形式,例如碧桂园的国强基金会,曹德旺的河仁基金会。国强基金会是向下属企业募捐,钱是马仔出、名声自己拿;河仁基金会是把企业的股票拿进来,并不需要个人出真金白银。慈善基金会的好处正如很多人分析过的,除了赚取名声、政治资本,还能避税。

  相比而言,许家印是直接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捐的可能还是真金白银。但正如上面所说,这些真金白银也并非许家印辛辛苦苦挣来的,而是恒大“骗”来的。此外,恒大之前还拿出很多钱去搞足球,这里固然有把“new money”变成“old money”的因素,但也的确是花了钱。

  这些钱花出去之后,恒大其实是获得了更大的回报,不仅为许家印积攒了“首善”的名声,还为恒大在各个地方积累了人脉和政商关系,更方便恒大“行事”——如经济观察报披露的“违规预售”、“抽走售房款”……最终让这块毒瘤最终扩张到两万亿的规模。

  恒大债务危机的养成过程,看全了它就是一本生动的教材,把资本之恶展现得淋漓尽致。资本总喜欢把我们当“电池”,曾被资本财富鸡汤洗脑的“电池”们,何不反过来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好好地读一下这生动的教材呢?如此才能不再被“大善人”们欺骗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