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萧 武:如何看待作为政治问题的国企改革

作者:萧 武 发布时间:2015-06-12 13:41:23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字体:   |    |  

 

988bbba8f65123807f675f7ec365177f3.jpg

 

原题:作为政治问题的国企改革


       可以说,国资国企在技术层面上的改革从未停止过,一直在进行。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媒体的开放程度逐步提高,以及西方经济学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媒体上对国企的批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肆无忌惮,而且政治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当下的语境中,国企改革甚至已经更多地成为了一个政治议题,而非技术层面的议题。

        一方面,国企技术层面的改革虽然一直在持续进行,但由于这些改革往往较为缓慢,所以媒体给予的关注较少,加上国企本身仍然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对外公开信息不够及时,从而使社会公众对国资国企不够了解,进而导致了不少误解。但媒体过分关注国企是否即将开始私有化,也遮蔽了国资国企在技术层面上的进步和提高。主流经济学家实际上多数对国资国企改革并不了解,有些甚至对基本问题都缺乏常识,但在谈到国企改革时,仍然根据西方经济学的教条和媒体上的只言片语发言,哗众取宠,对社会公众也形成了很大的误导。

      这种政治化的讨论表面看似乎十分激进,是在推动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但实际上,这些哗众取宠的批评恰恰使社会公众忽视了国企中存在的真正的危险倾向,尤其是国企内部的封建化趋势,这本应是目前国企改革发展中最大的危险,但在媒体的引导下,却从来没有人关心,这无疑是放纵了这种倾向的发展。如果纵容这种倾向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便是寡头垄断,某些企业成为某些领导干部的世袭领地,而这些家族也将会成为真正的但又隐性的资本寡头,等到私有化的闸门一旦打开,这些人便会迅速成为切切实实的寡头,重蹈俄罗斯私有化改革的覆辙。

      国企改革的议题被政治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企业普遍陷入困境,而中国由于受到的冲击较小,国企又由于自身优势得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资金较为充沛,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并购的冲击波。这在某些国家看来,当然是对其国家利益的威胁,从而在西方媒体上形成了长期对中国国企的跨国并购行为持怀疑乃至敌视的态度的现实。国内市场化媒体在这方面又紧跟国外媒体,在国外媒体落地仍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国内媒体无形中充当了国外媒体的传声筒(国内有些市场化媒体本身与国外媒体本身就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而忘记了国家利益。

       从媒体操作的角度看,实际上,媒体在采访经济学家时,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对于与自身意识形态不相符合的经济学家,媒体会主动隔离,屏蔽这种声音,而频繁在媒体上露面的经济学家,实际上就是一个特定的群体,如吴敬琏、张维迎、陈志武等。虽然他们已经多年不进行具体的问题研究,但他们的演讲和发言在媒体上仍然被奉为圭臬,就是因为他们的发言符合媒体的需要。而那些真正从事国资国企改革相关问题研究的经济学家,则长期被媒体屏蔽在公共视野之外,从而使社会公众误以为支持私有化是经过严格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根本不知道还有另一种声音存在,更不清楚国资国企改革到底在做些什么、已经进行到了什么地步、具体情况如何、目前的主要困难是什么等技术层面的问题。

        国有企业对目前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多有论述,习近平说,“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也是贯彻和实践党的基本理论的重要阵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国企的批评,尤其是私有化的言论,本身的政治意图就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作为计划经济年代的残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标志,是不符合他们预想的市场经济的。对他们而言,改革的目标从来不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是如福山在苏东剧变之后所预言的那样,只有走向资本主义,才是历史的终结,无论政治还是经济,中国都应当以作为资本主义典范的美国为榜样,他们说的市场经济有且只有一种,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存在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要通达这个目标,就只有消灭国有企业,进行政治改革。国有企业私有化正是作为政治改革的一部分被提出和要求的,而不是技术性的改革。他们不是要什么样的国企,而是根本不要国企。因为他们要的不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而是根本不要社会主义。

       而媒体和主流经济学家们之所以经常批评国企垄断,其意图也不是为了建立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市场,更不止是为民营经济代言(在民营企业与跨国企业的竞争中,他们从来都是站在跨国企业一边的),而是在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之间制造矛盾,多数民营企业家在这个问题上都要比一般媒体和经济学家谨慎得多。同时,由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基本物资都由国企提供,因此,时常批评“抄表工年薪10万元”之类的消息,也能够挑动公众对国企的厌恶乃至敌视,从而制造社会不满情绪。毛泽东说,“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正是通过对国企垄断的批评,使国企失去了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连部分党政干部和国企内部工作人员也经常会使用同样的语言批评国企垄断,似乎国企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就是一个需要改革的严重的“体制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企私有化看似一个技术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而在舆论层面,这就是严肃的政治斗争。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认识到鼓吹国企私有化的真正意图,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奇怪的是有些党报党刊也在类似的问题上缺乏政治敏感性,不能及时发布正确信息,批评市场化媒体的错误言论,引导社会舆论,反而跟着市场化媒体批评国企,这种现状是应当改变的。在市场化媒体已经形成了话语霸权的条件下,目前唯一有可能打破这种霸权的就是党报党刊,只有提高政治意识,才能在这场事关执政基础的斗争中获胜。
(本文节选自《作为政治问题的国企改革》,原载《天涯》杂志)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