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就业与失业的难题该怎样解决?回头看看毛时代的经验很有必要!

  当今社会,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是什么?就业。只要有工作可做,想要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并不是太难,可即便如此,很多人依旧求而不得。社会就业压力一向非常巨大,有时候一个职位几百号人争抢,这种配置总让人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按理说,咱们建国已经七十余年了,国家发展也已经迈上了一个较高台阶,这种生存问题早已不应该是人们所担心的问题才对,可偏偏它就是令人们担心了。

  最近一段时间,孟加拉国就因为职位分配问题,无数人走上街头抗议,原因是2018年废除的公务员配额制度,现在又恢复了,这个配额制度保留了56%职位给特殊人群,其中1971年参战老兵后代占了30%份额。换言之,孟加拉国普通民众进入体制内工作的机会变得极度紧缺,所以很多大学生走上街头,抗议这种不公平的配额制度。在任何一个和平的国度,企事业编制都是一份体面工作,是无数人追求的目标,用网友的话来说:“世界的尽头就是考编!”特别是在今天,孟加拉国失业率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凭空让出那么大配额的职位给”特供“人群,你让其他普通人怎么办?

  当然,每个国家有自己的特殊性,孟加拉国的配额制度是否合理,也只有他们本国人来评判,民众走上街头到底对不对,有没有什么背后势力等等,我们外人也不便评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业问题已经是全球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孟加拉国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为什么全球就业都变得如此困难?为什么我们会因为没地方工作而焦虑?为什么我们会陷在生存的泥沼中不可自拔?这是因为工作岗位不够分配吗?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是系统性的问题?

  我记得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充分论证过一个问题,失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配,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失业问题的!道理很简单,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作岗位按人口分配,只要有人就有工作,绝无例外,除非你彻底失去工作能力。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有失业一说呢?这就好比你出生了,父母却告诉你没奶喂养,让你自生自灭,这是一个正常社会能干的事情吗?就业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应该是基本标配才对,可到了今天,我们惊奇发现,这标配没了,失业成了社会一大问题。更奇葩的是,某些私企老板竟然据此要挟求职者,甚至要挟国家,以他能给若干人提供就业岗位为筹码,站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这是一个正常社会能干的事情吗?就业,什么时候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翻开新中国发展建设史,映入眼帘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点点滴滴。在毛时代,我们一眼就能看到一面工人建设的鲜艳红旗——工业学大庆,如果说东北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摇篮,那么大庆油田的开发就是这座摇篮的最强动力——职能上与精神上都是这样。而在“工业学大庆”的背后,我们分明看到了全国人民激情昂扬,干得热火朝天的画面,谁要是说自己失业了,不是开玩笑就是此人在摆烂,绝没有别的任何原因。六亿人民几乎就是六亿工作岗位,哪有地方让你“闲置”啊!新中国工业化的坚实基础,就是在这种氛围中打下的,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理解马克思说的“失业只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是怎么回事。

  过去说毛时代经济几乎没有什么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长期比较低下;现在这种认识要反过来看,毛时代经济看起来确实不理想,但毛时代的所有工农业建设却是全国经济的具象化体现!抛开建设成就讲经济,跟耍流氓没什么区别,就好像你建了一栋房子,家庭积蓄都花光了,最后得出你是一个穷光蛋的结论,合适吗?此外,我们不可忽视毛时代人口暴涨下的就业情况,从建国初期的5亿人口,到70年代末的将近9亿人口,没有谁失业,也没有谁出现“学而无用”,几乎所有人都能有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工作,这份成就在当年足以傲视全球!虽然我们现在说那时的工作效率低下,但不要忘了,我们今天工作效率高的前提是,一个人抢了三个人的饭碗,最后剩下的这个人再去抢更多人的饭碗,然后形成一个恶性“内卷”,造成的后果是失业人口生活难以为继,成为社会弱势群体。这样的效率高,真的对社会发展有好处吗?

  所有这些认识,回归到我们的社会发展中来,都值得认真思考。过去认为正确的,今天似乎都不正确了;反而是过去认为错误的,今天成了至理名言。比如:能工作是你的福报,老板养活员工,不是社会需要你工作,而是你自己需要工作等等。凡此怪论,在马克思主义里都被批臭了,今天却成了香饽饽。

  基于此,我们非常希望大家回过头去认真看一看《工业学大庆始末》这本书,重新审视一下社会主义建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看看我们的先辈是怎样学习大庆精神,怎样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到底的,类似就业、失业、老板养活员工等奇怪现象,为什么没有在那个时代出现?曾经每个人的就业基本“标配”,为什么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却做不到了?知往察来,我们能够从书中找到正确的道路。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查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