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何冰的新演讲《前浪》,背后仍是资本的逻辑

作者:通吃岛 发布时间:2022-01-29 08:05:45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新年伊始,面向中老年人生活分享的社交平台“美篇”发布宣传片《前浪》,在包括央视网在内的各平台发布。该影片请何冰做演讲人,主题是展示并赞美中老年人多彩的生活方式,打破来自年轻人的代际偏见。

  可观众们很快发现,片子展示的都【有钱有闲】的老年人的生活,因为他们分享的都是摄影、书法、T台走秀、民国服装cosplay、说走就走的旅行……

 

  可以说,这完全是两年前何冰为B站录制的《后浪》的一个镜像视频。名字是镜像,主题也是:后浪的主题就号称是展示并赞美年轻人多彩的生活方式,打破代际偏见。而年轻观众却发现,影片中出现的全部都是有钱有闲的年轻人的生活,与普通人根本不沾边。此外,文案节奏,剪辑,打光,甚至背景音乐都如出一辙。

 

  问题在于,《后浪》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宣传片,引发的是骂声一片和全网声讨。以至于“后浪”很快成为一个新的中文词汇,用于形容那些家境优渥生活无忧,从而可以通过昂贵的小众爱好展示“个性”的年轻人。也就是“X二代”的一种更含蓄更有讽刺性的近义词。

  何冰作为一位饱受年轻人尊敬的老艺术家,经此一事,喜爱值大跌。

  当时颇火的朱一旦团队制作了讽刺视频《非浪》,成为其播放量最大的视频之一;而快手借着热度针锋相对地发布宣传片《看见》,邀请艰难困顿却始终热爱生活的冬泳怪鸽黄春生来演讲,被转载到B站成为当天最热视频之一。

  可已经这样了,为什么“美篇”还要制作一个一模一样的《前浪》呢?

  我在知乎上看到相关讨论,大部分回答在痛骂此视频,也有一部分人表示困惑——难道《后浪》被骂得还不够吗?为什么美篇还要这么做?

  事实上,《后浪》招致声讨的真正原因在于2020年前后的两个变化。

  第一是B站用户增长速度过快,用户构成迅速下沉。

  在《后浪》发布前,B站月活用户数量达到1.72亿,同比增长70%。B站已经从最初专注动漫、鬼畜一类小众亚文化的平台,成长为年轻群体中的第一大视频网站,各个阶层背景的年轻人都上B站。

  第二是受贸易战和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年轻一代大都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但很多却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

  这就很可怕了。

  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比如世纪初,比如10年前。那时候的大学生看到《后浪》,很多人产生的情绪应该是“向往”,而不是现在的“愤怒”,因为他们对未来有信心。自己现在虽然无法过上这样的生活,但凭借努力,未来说不定可以,或至少自己的下一代可以。可2020年看到《后浪》,却觉得遥不可及。同样是一代人,我的终点还不如别人的起跑线,这怎能不令人愤怒?所以在“内卷”过后,“躺平”成为了关键词。

  用户的这两个变化发生得太快,显然B站的决策者没有意识,马屁拍到马脚上,舔错对象了。

  但“美篇”的情况和B站不同。

  知乎上很多批判前浪的答主说,没看到一个工人农民,全都像是“退休干部”。他们说对了,城市中产及以上,就是美篇的目标受众。

  美篇并无公开财报,但我们可以从相关报道了解其市场定位。

  根据2018年的报道,美篇用户57%以上在一二线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超过50%,还有1%的博士活跃在美篇。

  大家想想,这可是中老年用户为主的平台,我国2020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达到54.4%。那个年纪的大学生乃至博士生,现在都是什么阶层?

  如果说18年数据有些陈旧,那我们看看2021年的两个报道。“36氪”对美篇做的报道(其实是广告),明确提到,他们的主要目标是退休的“大量高层次、高知的中老年人”。报道中举出的美篇用户的例子是:

  “如果是周六日的话,我一天上网时长可能有10个小时,至少有7-8个小时在美篇上。” 48岁的汪老师是湖北省检察院检察官,拥有军事、文学双学位,喜欢在美篇创作诗词。他认为,类似美篇这样的内容社区平台,最大的价值在于为中老年群体“提供了一个表达感情、获得认可的渠道”。

……

  像汪老师这样的“斜杠老年”们,在步入人生的不惑之年后,开始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爱好上,诗词、摄影、登山、戏曲、绘画、舞蹈……

  而美篇的另一篇推广类报道就说的更加明确:

 

  看到了吧,“美篇”的目标用户,就是他们宣传片里面的那些有钱有闲有高雅爱好的“前浪”,也就是“后浪”的爹。既然如此,60岁以后仍为生活奔波的劳动者们(或按照报道中的对应说法,“低层次、低知”的中老年)凭什么出现在美篇的宣传片里?

  当然,随着用户群体的扩大,这两年一些中产以下的中老年也加入美篇。但是,美篇同样没必要顾及他们的感受。美篇的盈利,主要靠的是虚拟礼物的打赏分成,和直播有些类似(但美篇主要是熟人)。对比一下,女主播表演什么节目,完全是榜一大哥说了算的。

  没钱打赏只能刷666的底层们,人再多也没用。

  这就是资本运营媒体的逻辑。在全世界,这几百年的时间里,同样的故事不知上演过多少次了。

  1964年,英国著名的报纸《每日导报》(The Daily Herald)被迫关闭、出售。可这份报纸的读者数有474万之众,比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和卫报的总和还多一倍。它关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广告收入太低。因为这份报纸主要面向的群体是劳工阶层及其同情者,这部分人恩格尔系数高,消费意愿低,无法得到广告商青睐。

  在历史上,无数面向劳工阶层的报纸都是这么倒闭的。这就是资本支配的结果。

 

  赵本山团队离开后,连央视春晚上都没有工人和农民了。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真正出现的节目可能是谭谈交通吧,但也停播多年

  所以,我们当然要批判《后浪》,批判《前浪》,乃至也可以批判B站和美篇的制作团队。但绝不能仅止于此,而要更进一步,看到不合理的媒介体系本身。也要意识到,国有媒体或者公共服务媒体是很重要的。他们必须有底层立场,为底层发声。任由资本的逻辑支配所有的新闻传媒,打着所谓“自由”的旗号,只能让大多数人的声音被淹没。

  希望名字里带人民、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老年一类的媒体,能够有更大的影响力,并且真正给他们中的大多数一个发声的平台。或者说,只有他们真正给大多数人一个发声的平台,才能具备更大的影响力,成为货真价实的“主流媒体”。

  (全文完)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