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李北方:担当,共产党人最应具备的品质

作者:行走与歌唱公共号 发布时间:2017-06-15 21:33:40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9d7d8ae949b9217a3acc921aa7110d76.jpg

  毛主席的话总是要再三琢磨才能领会其中的味道。

  比如,毛主席有个著名的“五不怕”的说法,是要求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要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为此要做好“五不怕”的思想准备: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

36ca2679510433878260d387a64f5417.jpg

  一听,这个说法很豪迈,很提气,很有英雄主义的精神。对吧?

  但细一想,不对啊,这个“五不怕”针对的并不是对敌斗争的情况,而是针对党内斗争提出的。党内斗争按说应该是同志间的斗争,应该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怎么能打打杀杀的呢?退一步,即便党内斗争免不了如此,那么别人提这样的要求就罢了,毛主席怎么能这么提呢?他是党的领袖啊,如果党内斗争会残酷、失控到这个地步,那责任首先在他。作为领袖,难道他的责任不是进行机制建设,把党内斗争纳入规范的轨道吗,怎么能反过来要求党员干部靠做好“五不怕”的思想准备来坚持真理呢?

  但是,阅历再多些,再想得深入一些,就会明白,毛主席这么讲是真正有道理的,你也可以说是事出无奈。

  要理解毛主席提倡“五不怕”的深意,关键是要认识到一个问题:制度是重要的,但制度不是万能的,有一个设计完美、被所有人遵守的制度,社会状况照样可能江河日下,社会好不好,关键还在人,在于是否有不计私利、以公心为先,既遵守制度又能根据现实情况灵活变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

  没有制度不行,但制度不可能完全合理,甚至可以说,合理的制度必然要以一部分的不合理为代价。举例来说,16周岁是刑法规定的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就是说,一个人在未满16周岁时实施犯罪行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不负刑事责任,而满16周岁后,有犯罪行为就要负刑事责任。那么,一个人实施同样的犯罪行为,是发生在16岁生日的前一天(甚至前一个小时)还是后一天(后一个小时),结果截然不同。但是,在一天(不到)的时间里,一个人的成长会发生质的变化吗?真的会在那一天中经历从没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到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临界点吗?当然不会。现实中,真遇到这种情况,人们通常会用幸运或者倒霉来解释。

  细究的话,会发现制度的愚蠢,但制度又只能这样定。在大多数时候,制度应该被遵守,才符合社会的利益;但个别的时候,制度需要被违反,才符合社会的最大利益——但违反不能是随机地无方向地违反,而是要向着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违反。

  朱苏力教授曾经生动地阐释过这个道理,我就转引他的观点好了。

  现代法治禁止刑讯逼供,规定经刑讯取得的证据在法庭上无效。这当然是文明进步的结果,是好的,我们不能不承认严禁刑讯逼供是个好制度。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刑讯逼供是必要的,坚持不能使用刑讯逼供是迂腐的,甚至是犯罪。什么样的情况呢?假设,危害社会的恐怖犯罪活动正在进行的过程中,警方抓到一个犯罪分子,如果撬开他的嘴,就可以通过他提供的信息阻止犯罪,避免无辜者的死亡,那么在这样的时候,使用包括刑讯逼供在内的一切手段来使落网的犯罪分子开口,都是合理的。

  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不高的,这种时候使用刑讯逼供合理,不能等同于刑讯逼供就合理。所以,禁止刑讯逼供作为一项制度,其权威性必须要得到维护。在上述情况下,如果一个警察出于公心和阻止恐怖犯罪行为伤及无辜的良好目的,对落网的犯罪分子进行了严刑拷打,拿到了有利的信息并制止了犯罪的蔓延,但他仍然要因为实施了刑讯逼供而受到惩罚。这就应了“好人没好报”的俗话。相反,如果他机械地遵守规则,个人当然没犯错误,却事实上等同于坐视犯罪分子残杀无辜而无动于衷。

  一个人面临这种情形,应该如何选择?是宁可损失个人的利益也要为保全社会利益,还是明哲保身?这两种选择的高低、善恶是显而易见的。

269c5ba747effeab9d5e09c44327cfcd.jpg

  去年上映了一部港片,叫《三人行》,讲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悍匪中弹落网,他的同伙仍在作案,并企图营救,这个时候警察该怎么办?医生该怎么办?

  被观众喜欢的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多是为了实现良好的目的而不计个人得失的人,比如成龙在《警察故事》中扮演的人物。他为了正义不断违反僵化的制度,所以一边不断立功,一边不断犯错,到头来,工作没少干,却升不上去,还老是被贬。

  在现实中,处于社会管理岗位(尤其是关键岗位)上的人,经常性地要面临类似的选择。那些能不计个人得失,秉承公心为社会利益最大化而工作的人,才是人民最需要的人。他们所具备的品质,是最宝贵的品质。

  这种品质,我们只能称之为,担当。

  以上只谈了“制度”,但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是只跟成文的、规范化的“制度”打交道,还要跟不成文的、不那么规范的各种“机制”打交道。制度都免不了需要突破,需要担当的精神才能真正贯彻制度中包含的精神,其他的“机制”就更不必说了。

  戚本禹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毛主席经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营的事不易办”。主席说这个话时,是在表达歉意,因为他自己的想法总是变,让工作人员很为难。同理,身处庞大的官僚系统,上面变来变去太正常了。

  上面变来变去,不总是对的,有时候是错的。对个人来说,怎么办呢?跟着上面的错误跑,自己没有责任,这是最容易的;指出上级的错误,坚持正确的态度,坚持真理,结果可能是得罪上级,自己没好果子吃。哪种选择是对的,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的呢?

  答案是明摆着的,是后一种。想做到坚持真理并不容易,时常要付出牺牲,所以毛主席要求干部要做到“五不怕”。再重复一遍,这是建基于制度以及各种机制不可能完全正确的前提下。因为制度和机制会出错,那么人的担当精神就成了最后一道纠错的机制。

  然而,能做到“五不怕”这一要求的人太少了。主席个人做到了,他的亲人也做到了,但回头望去,沧海茫茫,几无人迹。这是革命最后失败的原因。有担当的人少,为了私利的投机钻营者太多。

  到了如今,有担当的人就更少了,所以上面的好经一步步往下都给念歪了。今天先写到这里,下一篇谈谈如今盛行的种种没担当的现象的。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