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翟玉忠:信息时代的文化革命与天人、古今、东西之辨

作者:翟玉忠 发布时间:2017-03-07 18:31:18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63c8ca117bb41126d039d2f70c0acff3.jpg

  原编者按:2017年3月4日,新法家网站第三次编辑例会在北京中国农科院众创空间举行。以下是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编辑翟玉忠先生在开班仪式上的主题发言。

  我们处在人类文明史的一个转折点上,知识和信息由稀缺资源变为过剩。

  这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引发的信息大爆炸。2014年8月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中,曾引用了下面一组数字:

  “从人类文明出现到2003年,所有存储下来的信息的总和仅仅相当于如今人类两天创造的数据量。全球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馆藏不足今天人类一天所产生数据量的万分之一,而专家预测,五年后,全球产生的数据量将是今天的四十四倍。”【1】

  从石器时代到工业时代,无论是原始部族中的萨满还是现代集权政府的官员,那些掌握了知识和信息的精英一直高居社会顶端,掌握着比普通人更大的权力。这些人垄断着知识的生产、储存与传播,是社会秩序的主要维护者。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政治经济学意义是清楚的——知识就是权力!

  转折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今天,无论是谁,对知识和信息的垄断近乎成为不可能——教授们眼看着大学围墙正在倒塌,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和传播变成开放式的;政治精英们开始极其谨慎地对待网络声音,他们在笨手笨脚地尝试着运用大数据;年轻人沉迷于网络虚幻中,一些人像实验室中的老鼠一样实践着“快乐至死”的人生哲学……【2】

  知识和信息不再稀缺,透过电视、电脑、手机,我们的周围到处漂浮着碎片化、轻薄,免费的信息垃圾——在信息时代,人类需要怎样的文化以自处?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解决的严重问题!

  可以预料,未来人类关注的重心将不是知识的生产、储存和传播,而是知识的选择、整合与应用。前者需要以理性为基础的知识,后者则需要以道德为基础的智慧——智者,权也——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高度世俗化的智慧之学,将会为人类贡献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理性知识为中心到大道智慧为基础,这是一次人类文明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

  与现代西方文化相信知识产生力量,力量成就事功,事功带来幸福不同,中国智慧之学认为道德产生安乐,安乐成就智慧、智慧带来事功。用《大学》中的话说就是:“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的止,是止于人伦之善;这里的得,是得其义理,得其应接万物而圆融无碍的大智慧。

  反映到为学上,西式大学重在知识的生产、储存和传播,目的是外在的事功和人生欲望的满足(成功)。中国的“大学”,是重伦理道德的“大人”之学,知识只是为学的工具,最终目的是成就圣贤的智慧境界。孟子谈学校的基本社会功用时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

  孔子对于为学之道,表达地更为清楚,其中我们能清楚看到孔子对于现代“成功”学的排斥和贬低: “君子之学,非为通(通达)也,为穷(困窘)而不困、忧(忧患)而意不衰(恐惧、慌乱)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荀子•宥坐篇》)

  在信息大爆炸、经济全球化、社会世俗化的今天,如何博学、深谋、修身、端行,实践智慧之学呢?

  我们认为,把握天人、古今、东西三个维度极其重要,具体包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明东西之分。兹分述如下:

一、究天人之际

  这里的天,不是指自然界的宇宙天空,究天人之际也不是如勇敢的宇航员般乘飞船遨游太空。“天人之际”指内心与外境而言,根本在心。

  所以古今中外,一切圣贤之学,莫不以心为根本(体),要求我们的心地上用功。中国道家干脆直接称其心法为“心术”(用心之道)。

  究天人之际最易走入空疏,导致身弱、国弱。甚至以为修心便是修空,修行便是修空,结果天下修行者,常常“十室九空”,不能得大机大用。宋以后,儒家以佛教精神解儒,又不得其精髓,结果多有空疏之弊。清初大儒颜元愤而写道:“朱子教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无异于半日当和尚,半日当汉儒。”(颜元《朱子语类评》)。

  现代主流文化源于启蒙运动,重理性而轻心性,莽莽撞撞,一心外求,往而不知返。整体上,已经陷入“刺激欲望—满足欲望——刺激欲望——满足欲望”的怪圈,不能自拔。这样的结果必然是资源的枯竭和社会的持续动荡。

  两千多年前,《礼记•乐记》的作者感叹道:“外物对人的影响诱惑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人的好恶没有节制,那么在外物的影响下,就会被外物所诱惑而深陷其中,成为外物的俘虏,从而失去人的清静自然本性。人变成外物的俘虏,失去人的天性,而执着于不断满足欲望,这样就会有悖逆之心,虚伪之心,出现虚假敷衍的心态,就会发生纵欲放荡,为非作歹的事情。于是强暴的人就会胁迫弱小的人,多数人欺凌少数人,聪明人欺骗愚笨的人,勇敢的人欺侮怯懦的人,生病的人没有人照顾,老幼孤独者无依无靠,这是天下大乱的原因呀!”(原文: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将如毒品一样让人沉浸在幻象中,这将会进一步加速人的物化、异化,乃至奴化。在越来越发达的物质世界中,人类遵守礼义,回归自己的天然本性,已经变成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知体不知用则易弱,知用不知体则易乱——有志于天人之际者慎之!

二、通古今之变

  现实是历史的因革损益,历史是现实的活水源头。

  读史使人明智。研究历史,是为找到历史的规律,并将之应用到当下。我们研究今天,展望未来,是为了前瞻社会大势,顺势而行。如果只知古代,钻进故纸堆中出不来,那么就会思想僵化,脱离现实;如果只知当今,将自己的经验当成金科玉律,遇事总是摸着石头过河,无远略,很可能陷入鼠目寸光的事务主义。

  通古今之变要求我们懂得一般规律与现实环境的辩证关系,守经达权,知权达变,其中的关键是一个人要有大略、远志。《韩诗外传•卷二》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孟子的弟子高子向老师请教:卫懿公的女儿为了国家安危,想嫁到大而近的齐国,以便为后援,结果却被远嫁许国,成为许穆公夫人。后来狄人攻卫,许国也不能救。许穆公夫人的想法显然不合乎男女婚事不能自己作主的礼法,可她的诗《载驰》却被编入了《诗经》,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有如许穆公夫人那样的志略则可以,否则是不可以的。这就如同商代名相伊尹曾经流放自己的国君一样。大道包括两个方面,常久不变的叫经,可以变通的叫权,坚守长期不变的道理,同时又能把握变通的道理,才可称得上圣人。(原文:高子问于孟子曰:“夫嫁娶者,非己所自亲也,卫女何以得编于诗也?”孟子曰:“有卫女之志则可,无卫女之志则怠。若伊尹于太甲,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夫道二:常之谓经,变之谓权,怀其常道,而挟其变权,乃得为贤。”)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研究历史,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又要根据现实情况,活学活用这些规律,真正作到通达古今。

  知古不达今则易泥,知今不达古则易陋——有志于古今之变者慎之!

三、明东西之分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发达的交通和通讯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各个领域,从小的企业到民族文化,都不得不直面全球化问题。

  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不得不面对过去五百年来强势文明——西方文化的冲击。

  客观上,它要求我们理解东西方文明的异同,并通过文明的“别同异”,发现中华文化的特色。笔者认为,中西文化最大的不同在于人与神(圣)关系上的不同,这导致中西方文化看待主客、自他关系的不同。

  西方文化的出发点是神与人的截然两分,二元对立。人被赶出伊甸园,意味着世俗与神圣的分裂。而中国文化不是这样,人人可成尧舜,每个人都能通过修行达到圣贤的圆融境界。

  西方文化神、人的两分后来发展成主客的二元对立,现代科学范式崛起于西方世界显然有其文化基础,对客观规律的研究成为科学的“神学基础”——至少在量子论之前是这样。

  目前我们一些研究中国文化的人,一方面以反西方的传统卫道士面目出现,另一方面又竭尽全力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化——儒家都要搞成儒教,孔子变教主,研究儒学的人变教士,这种作法简直荒唐,难道西方有排他性的一神教,中国也要搞出个宗教来——这些人闭塞如此,看不到体制化、排他性的宗教使政教两分,不能定于一,是西方社会长期分裂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3】

  植根于人类本性和人类基本秩序的传统文化,已经被上个世纪初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野蛮删除。对大多数现代中国人来说,从学校教育到生活方式,一切都唯西方马首是瞻。西方文化的基础是宗教,我们不能大规模引入一神教,结果中国大陆成为一个伦理道德与价值认同的塌陷区,人人异说,个个迷惘。

  这种人生观上的迷惘同喊出“上帝死了”的西方知识界没有太多的不同。“上帝已死”,什么当立呢?西方现代知识精英自己也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知中不通西则易闭,知西不通中则易惘——有志于东西之分者慎之!
技术革命必将引发文化革命,新时代呼唤新文化和新制度。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基础的变革,相应的上层建筑变革,即文化和制度的变革显然人类还缺乏准备。可以预见,以大道智慧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在这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它意味着中国人更大的世界责任。

  历史要求我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明东西之分——不仅要做传统的守护者,更要做时代的弄潮儿!
注释:
【1】http://www.lz13.cn/guanhougan/66764.html,访问日期,2017年2月24日。
【2】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两个科学家James Olds 和 Peter Milner,给老鼠的大脑limbic system接上电极,当老鼠进入笼子的特定区域时,就会触发电击。他们最初猜想老鼠会避开这些区域,但后来却发现它们反复进入,寻求电击。原来,limbic system存在“快乐中枢”,电流刺激可以产生快感。之后,两位科学家给老鼠一个触发装置,按下去,就会发电。有了这个开关后,老鼠不吃不喝,每天只是按按钮,不断刺激自己,寻求快感,直到力竭而止。
【3】参阅张文木教授《基督教佛教兴起对欧亚地区竞争力的影响》,该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