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王中宇:朱橚与《救荒本草》

作者:王中宇 发布时间:2016-09-13 09:00:14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eeb01c12146d028f646b3cd70d60b3d3.jpg

  大明王朝是在农民起义的巨浪中诞生的。其开国皇帝朱元璋本身就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从一个放牛娃到推翻大元朝廷,其精神与动力无疑来源于苦难的底层生活。其建政后,对官宦和社会上层相当严厉,以至于至今为精英集团所痛诋。这无疑也是源于其苦难的底层经历。然而,到240年后,朱元璋的子孙们已经与社会底层完全脱节,而被底层百姓视为寇仇。我在《汉中:朱常浩·严如煜》(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7-968149.html)中描写了朱家这些不肖子孙之贪鄙短视,之聚敛无度,之要钱不要命。到了这个地步,大明朝焉能不亡。

  从朱元璋到朱常浩,这个起于社会最底层的家族无疑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个渐变还是突变的过程?我不是研究明史的,无由得知。

  可巧,在网上闲逛,淘到一本奇书《救荒本草》,此书搜集了可供灾荒时食用的414种植物。此书的原序中写道:

  “读孟子书至于‘五谷不熟,不如稊稗’,因念林林总总之民,不幸罹于旱涝,五谷不熟,则可以疗饥者,恐不止稊稗而已也。苟能知悉而载诸方册,……,岂不为救荒之一助哉。”

  可见其作者搜撰此书,实为助黎民度荒。令人诧异的是,书的作者,不是严如煜那样的地方官员,也不是蒲松林那样的失意文人,而是当时的“周王”朱橚。朱橚,朱元璋的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兄弟。

  明史称,朱棣和朱橚都是马皇后所生,是同母兄弟。而有的史学家却怀疑,朱棣其实是高丽选送给朱元璋的“碽妃”李氏所生。朱棣大家都知道,是从侄子手中夺得皇位的狠角色,即著名的永历大帝。他开辟了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盛世”。而知道朱橚的恐怕就不多了,据史书记载,朱橚原与朱棣类似,也有宏大的政治抱负,但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转而做学问。

  明朝初年中原地区连年灾荒,民众食不果腹,无奈以野菜充饥,误食中毒者屡见不鲜。看到这种情况,朱橚亲自带人跑遍封国境内的“山野平地”,“咨访野老田夫”,采集实物标本,考核筛选出其中可用来充饥的植物四百余种。又专门在开封周王府内辟设园圃,引种野生植物,每日观察、研究、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还研究其食用方法,把可供灾荒时食用的414种植物的资料编辑成册,详细地记载了每种植物的名称、出产环境、形态、性味、加工烹调方法,名为《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全书两卷,共收录食用植物414种,其中来源历代本草旧有者138种,新增276种,新增部分约占总数的近2/3。书分草部,245种;木部,80种;米谷部,20种;菜部,46种。还特地请画师把植物的叶、花、果、枝干绘成图,附在每种植物介绍后面。 《救荒本草》面向城乡老百姓,他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书中语言尽量简练、通俗明白,甚至还使用当时民间流行的简化字。突出植物图画的精准和栩栩如生,求其直观、可分辨。

  明代开封的读书人李濂到山西做官,他将朱橚于开封刊刻的《救荒本草》初本带到太原,于嘉靖年间重刻,并为之作序。他在《重刻〈救荒本草〉序》中说:

  “是书有图有说,图以肖其形,说以著其用。首言产生之壤,同异之名,次言寒热之性,甘苦之味;终言淘浸烹煮蒸晒之法。……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功于生民大矣。”

  明代徐光启编撰的。《农政全书》将《救荒本草》全文收载。清代重要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草木典”的许多图文也引自《救荒本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吴其濬在撰写《植物名实图考》这部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时,不但效法朱橚通过实际调查和收集实物的方法来取得第一手资料,而且直接引用了《救荒本草》中的大量图文。

  对朱橚此举,长史卞同叹曰:“今殿下处富贵之尊,保有邦域,于无可虞度之时,乃能念生民万一或有之患,……,苟或见用于荒岁,其及人之功利,又非药石所可拟也。”

  说到“药石”,朱橚更可彪炳史册。洪武二十二年,朱橚因政争失足,被流放到云南。那时的云南是蛮荒之地,当地风俗落后,卫生条件差,传染病和各种疾病肆虐流行,而各族群众普遍缺医少药。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朱橚组织本府的良医李佰等编写了方便实用、“家传应效”的《袖珍方》一书。全书四卷,共3000多方。其中有些药方还是周王府自制的。这部著作编著严谨,“因疾授方,对方以授药”。总结历代医家用方经验,“条方类别,详切明备,便于应用。”《袖珍方》这部书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余次。对我国云南贵州一带的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更令人惊叹的是,朱橚主持,由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人执笔汇编出《普济方》。这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载方61739首。

  全书大致分为12部分,卷1~5为方脉,卷6~12为运气,卷13~43为脏腑,卷44~86为五官,卷87~250为内科杂病,卷251~267为杂治,卷268~272为杂录和符禁,卷271~315为外伤科,卷316~357为妇科,卷358~408为儿科,卷409~424为针灸,卷425~426为本草。

  编次条理清晰,内容十分丰富。自古经方,此书最为完备。资料除取之历代方书外,还兼收史传、杂说、道藏、佛典中的有关内容。李时珍在编著《本草纲目》时虽然浏览文献达八百余种,但不少失传医籍他无法看到,幸得《普济方》中摘引,《本草纲目》中所附药方源于《普济方》中的比例相当大。

  作为朱家掌权后的第二代,既出了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又出了朱橚这样不忘生民疾苦,具有悲悯情怀的学者。这与他们出生于艰难困苦之中不无关系。朱橚出生时,朱元璋还是韩林儿手下的大将,朱家还在战争中奋斗,无由沾染后辈的纨绔习气。

  如何评价朱棣,史家众说纷纭,我就不置喙了。而朱家第二代出了朱橚这样的学者,他“山野平地”,“咨访野老田夫”,说明统治地位尚未能将这个家族与社会底层隔离开来。有意思的是,医药竟成了朱元璋的这一支后辈的谋生手段。在明末农民起义的乱局中,起义军“主辑太祖嫡生五子后裔、错杀千百不留一丁”,朱橚的第12世孙朱敷铮,靠师爷姜辅明装扮货郎,携渡黄河,逃过追杀,直奔彰德(安阳)寻宗亲得助。后继先祖方剂药业为生,寄居彰德。

  中国历史中,一再上演改朝换代的戏码。其中靠农民起义登上高位者不少。然而掌权后,或早或晚,渐渐忘记底层的艰辛。结果一代不如一代,直至演化为社会生存的最大障碍,导致“天之道”启动,将其扫荡殆尽。惩于前朝覆亡之鉴,新王朝的首脑往往对子孙严加训导,对官吏严厉约束。

  反思毛泽东时代,一再反对官僚主义、要求干部参加劳动、将军下连队当兵、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批评卫生部是“城市老爷卫生部”,文化部是“帝王将相部”、“子才佳人部”、“中国死人部”。毛泽东更对高干子弟的特殊化深感忧虑,“现在有些高级干部的子女也是‘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中央、省级机关的托儿所、幼儿园、部队的八一小学,孩子们相互之间比坐的是什么汽车来的,爸爸干什么,看谁的官大。这样不是从小培养一批贵族少爷吗?这使我很担心呀!”(《建国后毛泽东忧虑:已有干部子女比谁爸爸官大》新华网2014年07月01日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4-07/01/c_126693959.htm)

  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40年了,现在回首,不能不佩服他对历史经验的深刻理解,不能不佩服他视野之远大开阔。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忧虑绝非空穴来风。一批“红二代”、“红三代”、“官二代”、“官三代”已经富可敌国,远离社会底层的劳动者,而去加入什么克利翁国际名媛俱乐部了。共产党的中央党校居然聚集了一批为富豪阶级政治纲领鼓噪的“精英”。历史惯性之强大,远超出了人们的预计。而新时代的朱常浩、朱华奎们,是否看到了明末的烽烟?

  让我们的视线离开这些不肖子孙,回到朱橚的视野里。下面是网上能阅读或下载《救荒本草》的一些地址:

  阅读(无图):

  救荒本草原文 http://www.guoxuedashi.com/a/19880i/264526m.html

  《救荒本草》-原文阅读及全文检索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920/10/59277_500241613.shtml

  下载:

  http://vdisk.weibo.com/s/umnkumw9ICu25

  http://www.hackhome.com/XiaZai/SoftView_84291.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7637998.html

  读者不妨下载浏览一下,回忆一下当年吃过哪些,认识哪些,哪些是你知道的中药,哪些已进了今天的菜篮子?这阅读轻松而温馨,适足调理紧张的心情。如果哪天遇到了“生民万一或有之患”,没准还能救您一命。别看现在都为营养过剩发愁,看一看国内越转越难的经济机器、日益尖锐的社会对立,国际上历历在目的废墟与饥荒、烽烟四起的国际关系,谁敢保证我们不再需要救荒?当年朱橚编写《救荒本草》时,不也是“今天下方乐熙雍泰和之治,禾苗产瑞,家给人足,不必论及于荒政”吗?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