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魏巍:东方(四)

作者:魏巍 发布时间:2016-07-30 12:22:17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魏巍:东方(四)

fb91c40403432da7c9543f61f4dcc055.jpg

抗美援朝期间全国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

 【第八章 消息】

  郭祥已经家来四五天了。他看看母亲住的小东屋,房顶上长了不少乱草。他原想把草割一割,把房顶漏雨的地方泥一泥,等过了秋忙再说;谁知爬上房顶,脚一踏上去,就踹了一个大坑。原来苇箔早就朽了,房太老了。他决定干脆换换顶,就是往后离家日子长了,不管走到哪里也心里踏实。他这次家来,公家照顾了200斤米票,加上自己积攒下的残废金,用来买了20多个苇子和一些柳木椽子,就动了工。杨大伯和几位邻居,谷子顾不上打,就赶过来帮忙。郭祥光着膀子,穿着小裤衩儿,挑土和泥,钉椽子,铺苇箔,整整忙了一天,才把房子修好。他又把屋里屋外,拾掇得干干净净,连那盏点了好几辈子的老铁灯,也拿出来擦了。母亲里里外外一看,自然欢喜不尽。

  这天,郭祥秋收回来,刚吃过晌午饭,正寻思着把母亲睡的土炕也泥一泥,只见大乱一溜烟跑来,叫:“好消息!好消息!”说着,拉起郭祥就走。郭祥挣脱手说:“你别缠我,有什么好消息呀?”

  “你到我家看看就知道了!”他说。

  “你不说,我就不去。你这小子鬼名堂多得很!”

  “好吧,告诉你,”他眨了眨眼,“你们队上来了一个人,说要找你。”

  “你要蒙我呢——”

  “要蒙你,我是小狗子!”

  郭祥只好随他走去。他不时翻翻猫眼,瞅瞅郭祥,露出一脸鬼笑。

  郭祥一踏进大妈的院子,果然听见屋子里一片欢笑声,有一种素日少有的欢乐气氛。

  大妈在门口扫见郭祥,满脸是笑地说:“嘎子快来!看着是谁回来了!”

  郭祥往屋里一看,望见一个女同志苗条的后影,她裸露着两只圆圆的黝黑的长臂,正弯着腰儿洗头。短袖的白衬衣,煞在绿色的军裤里,脚上穿着一双鲜亮的白帆布胶鞋。

  一听郭祥来了,她用手巾把脸一蒙,咯咯地笑着。

  郭祥一眼就看出这是大妈的女儿杨雪,他少年时的伙伴。

  “嗬!你也回来了。”郭祥走进门,愉快地说。

  她把手巾往面盆里一丢,带着一头白花花的胰子泡儿,赶过来和郭祥握手。她的头发本来剪得很短,这一来更像一个男孩子了。

  郭祥握着她的手,一边笑着对大伙说:“瞧,人家多讲卫生,真是卫生人员儿!”

  “卫生人员儿怎么的!比你这个大连长矮一头吗?”她甩开手,和郭祥并着膀比量着,“妈妈你看!我们俩谁高?”

  “你不许提脚跟!”郭祥说。

  “你站的是个高地方呀!”她说着,把郭祥推在一个小坑洼里,竭力挺起身子,仰着她那黑红俊气的脸儿,“看,我比嘎子还猛哩!”

  大伯蹲在长凳上,见女儿出落得这么齐整、漂亮,一脸笑眯眯的。

  许老秀也在这儿坐着,他磕磕烟灰:“这闺女出去了几年,我看长了一个头还多!”

  “可不!”大伯说,“我看她妈这年纪儿,还不准有这么高哩!”

  “嗬!你今儿个也发言了。”大妈嘲弄地说,“你就不想想,她吃的是什么,我吃的是什么!你们家的扁担、大筐,没把我压到地底下去!”

  杨雪带着一脸满足的神气,又去掬水洗头,听见这话,转过脸说:“我也没有白吃饭哪,妈妈。一行军,我就给病号扛大背包儿;战斗时候背伤员,那些小伙子,哪个也不下一百二三十斤儿!我背着,就像闹着玩儿似的。你扛过吗,妈妈?”

  她的眼睛叫胰子水鳌得睁不开,尽力挤着,下巴颏上噗哒噗哒地往下滴水。

  “哼,有你说的!”大妈努着嘴,却掩饰不住一脸幸福的微笑,“不管怎么说,你们是我的小崽儿!是我领导过的兵!”

  “瞧!我妈又摆老资格了!”大乱说。

  郭祥靠着炕沿,含着烟管,慢声细语地说:“这不能怪大妈!凡是老资格,嗓子眼儿里都长了块痒骨儿,到了节骨眼儿上,要不说两句,就老是痒痒地难受!”

  大家哄笑起来。杨雪仰起脖儿笑得咯咯的,头发上的水也流到脖子里去了。

  “算,算,你们别围攻我这个老婆子了。”大妈也笑了,“要不是我闺女回来,哪个也饶不了你们!”

  杨雪洗了头,用干毛巾揉搓着她那乌油油的头发。

  金丝一直在笑微微地望她,她那俏丽的眉眼,多么美,多么有神!她那黑里透红的脸膛,就像是垂在最高枝的苹果,过多地、贪馋地亲近了太阳。

  金丝把她一把拉过来,坐在自己身边,无限爱慕地说:“你瞧,我妹子长得多俊哪!”

  “别夸我啦,嫂子。”杨雪有点儿不好意思,“人家都说我长得黑,管我叫黑姑娘。还,还叫我……”

  “叫你什么?”

  “叫我——非洲同志!” 

  杨雪伏在金丝的肩上笑了。

  人们也笑了一阵。金丝问:“妹子,你才到队上的时候,才十四五,爬山过岭的,走得动吗?”

  “哼!他们哪个也拉不下我!”杨雪仰仰下巴颏儿,“有些大小伙子还累得张着大嘴哭咧!”

  郭祥撇撇嘴:“人家是马上干部,敢情一天走200也不在乎!”


     “你别揭我的底了!”杨雪说,“开头儿,一行军,我们卫生部的政委就把我抱到骡子上,走到哪儿,大伙老瞅我,弄得我可不好意思哩。往后一抱我上去,我就往下跳!”

  她一低头儿,金丝见她的脖子后,有一条伤疤,像一个蚕儿爬在那里。金丝惊讶地说:“呀!这是什么?”

  “那是叫小虫儿咬的。”她微微一笑。

  “什么虫?长虫吗?”

  郭祥说:“嫂子,你别听她胡诌,那是枪伤。”

  “是呀,我本来说的就是小铁虫儿。”她巧辩着。

  听说是枪伤,大妈急忙走过来,拨开头发瞅了瞅,责备地说:“怎么负了伤,也不告妈一声儿?”

  “你瞧呵妈!刚刚擦了一层皮儿,只流了几滴儿血,还没有瓜子皮儿大咧。”她辩白着,“再说,可逗笑哩!战斗就快结束啦,伤员也都抬下来啦,我们正在山坡上歇着,我想摘点儿红酸枣儿,给伤员们解解渴,刚爬上山尖儿,才摘了一小把儿,嗤——地一声,就碰上了。我觉着脖子挺湿的,还当是流的汗珠哩,真是,一点儿价值也没有。”

  “不论你怎么说,都该告诉我。”大妈轻轻抚摸着她那一条紫红色的伤疤,由于怜惜,心里很有些不满。“按你想,一给我说了,就得把妈吓死!可你妈要真是那么落后,会送你参军吗?”

  “好吧,好吧,”杨雪攀着妈妈的脖子笑着,“往后,在外头叫蚂蚁咬了一口儿,也给你来信!”

  “你真能搅!”大妈推开她的手,说,“快说,我给你做点什么吃的?”

  “我还是爱吃秫面饼卷小鱼儿。”

  许老秀慨叹着说:“人常说,美不美,乡中水!这孩子出去了这么多年,还是稀罕咱这家乡饭食。”

  “可怪哩,”杨雪一面梳着头发一面说,“走了这么多地方儿,我就没觉着什么比这好吃。那年在冀东‘牵牛鼻子’的时候,过小西天,下了一天雨,爬了一天才爬到顶。什么吃的也没有。嘎子,那天你怎么样?”

  “那天我们连里饿死了两个,我也饿得够呛。”郭祥说。

  “嘿,那天我可会了一顿餐。我靠着石头一坐就睡着了,吃了一顿烙饼卷小鱼儿,可美极了!醒来以后,还直流口水呢。”

  大妈叹了口气说:“别说了!反正你今天吃不上。等明天我让小契给你打点儿!”

  杨雪说:“妈,那你就给我烙两张饼,我裹小葱儿!”

  大妈马上让大伯去园子里拔葱,大乱烧火,自己动手烙饼。

  许老秀说:“闺女,你还有一样儿爱吃的,可惜回来得晚了,吃不上了。”

  “什么?”杨雪问。

  “甜瓜呀!我以前给谢家种瓜,你十来岁上就去偷,你就忘了?”

  “哟!你见我偷瓜来着?”

  “嘿嘿,我把你的小花鞋都捡着了。”

  “我当你还不知道呢!”杨雪笑了,“实说吧,许大伯,那是我妈叫我偷的。”

  “死丫头!”大妈转过脸,“什么时候,我让你去偷瓜来着?”

  “妈,你就忘了?”杨雪笑着,“那年,老陆在咱家养病,想吃葡萄,你没买着,你就说:‘去,小雪,给他摘几个瓜解解馋。’大早起,我提了个小口袋儿就去了。一路我利用着地形,就爬到了一块棉花地里……”

  “别夸大了!你那时候就知道利用地形?”郭祥撇撇嘴。

  “一天看战士们练操,怎么就不知道?……那回我先趴在棉花地里,让棉花棵挡住我,一看,许大伯正坐在瓜棚里巴哒巴哒地抽烟哩。我爬过去,专捡大个儿的扭,一点都不害怕,心想,你看见了,你老腿老胳膊的,也追不上我。许大伯一咳嗽,我抱着瓜就叽里咕噜地跑了。那天吃得老陆半夜里一直窜稀,没把我笑死!”

  说到这里,她禁不住又咯咯地笑起来了。

  老秀也笑着对大妈说:“嫂子,说实在的,那时候,我光觉着瓜少了,可就是不知道是谁偷的。后来我白天黑价在瓜棚里呆着,吃饭也不离那地方儿,有些好瓜,准备留种的,还做了记号,可是第二天又没有了。我真纳闷儿。明明没有人来呀!我想着想着,就害起怕来。人都说,这地方不洁净,怕是孤狸仙也稀罕上我种的大白瓜了。我也不敢言语,心里说:老仙爷!我许老秀一辈子也没做亏心事,这几亩香雪脆,也是给别人种的,你老要稀罕,就算我孝敬你的,我一个无儿无女的苦光棍儿,只求你不要缠我……”

  人们笑得前仰后合,连温柔的金丝也笑出声音来了。

  “呸!”许老秀止住笑说,“直到我后来捡了一只小花鞋儿,才知道是你!”

  大妈用袄袖拭了拭笑出的眼泪:“要说这丫头,从小是不算傻。”她情不自禁地夸起了闺女。“残酷那时候儿,咱们家一天不断人儿,不是首长,就是战士,不是不担心哪!俺家门口,原来不是有块破影壁吗,不论白天黑价,五冬六夏,她穿着件小破花褂子,在那儿放哨。别人还当她在那儿玩呢。一刮风下雨,冻得她打哆嗦;磕睡上来,用小手掐自己的脸;顾不上吃饭,就吃块干悖悖,回来喝口凉水;几年里头也没出过一回岔儿!……这闺女有胆气,心眼也灵!有一回……”

  “别夸我了,妈,看当着别人多不好。”杨雪不好意思地说。

  “这是外人吗!”大妈反驳着;由于兴奋,只顾说自己的,“有一回,我们都逃出去了,只剩下她一个人,叫敌人堵了门,她出不去,眼一撒,看见同院一个没出嫁的闺女在晾衣裳,就叫:‘妈,我饿了,给我块悖悖!’一下弄了人家一个大红脸,到屋里给她拿出了一个红饼子,她接过来蹦着跳着就出去了……以后人家闺女说起这事儿,还红脸呢!……又一回……”

  “妈!你把饼吹餬啦!”

  果然,锅里冒烟,满屋子的餬味。人们笑起来。

  大妈赶忙把饼翻过来,已经焦黑了一大片。大妈笑着说:“真是!人一高兴,也出事儿!”

  杨大伯抱了一大掐绿盈盈的小葱走了进来,杨雪忙迎上去接了,用水哗哗地冲了几个过儿,切去葱根,扯出一张烙饼,就要裹小葱吃。大妈止住她说:“你先等等!”说着从桌底下的灰瓦罐里夹出了十几个咸鸡蛋,又搬开墙角里一些乱七八糟的杂物,露出一个小黑瓷坛子,尘土很厚,口上还压着大半截砖。大乱不转眼珠地向那儿望着,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瞧吧,老太太要献宝了!”郭祥望望大伙,诡笑着。

  大妈也不说话,一脸是笑。搬开砖,还有一张猪尿泡在坛子口上紧紧地扎着,好容易才解开,一边用筷子在里面探着,一边说:“年上我给你腌了一坛子,直等你到腊月。这又是今年春上腌的。要不是平日看得紧,准叫大乱都偷吃了。”

  大乱哭丧着脸说:“过年你也不让人家吃,好的都腌上了!”

  坛子口小,好半天才夹出三四方猪肉。大妈端到女儿跟前,用筷子指着,眼睛放光地说:“你瞧,都是好肉膘子!多厚!”  许老秀笑着说:“别说啦。再说,我们的腿可就走不动了!”说着站起来,推说忙着打场,出门去了。金丝也立起要走,大妈拦住她,扯过两张饼,卷了几个咸鸡蛋,让她带给孩子。

  郭祥刚刚立起身来,杨雪喊住了他。

  “你等等儿!”她严肃地说,“我要给你谈个重要情况。”

  “什么情况?”郭祥问。

  “目前形势。”她压低声音说。“朝鲜战争起了变化,你知道不?”

  “人民军不是进展得很顺利吗?”

  “开头是很顺利。”杨雪悄声地说,“不过,最近在一个什么仁川地方,美国军队登陆,把人民军的后路切断了……”

  大妈正在切肉,也放下刀过来听着。

  郭祥说:“怕是特务造谣吧?”

  杨雪摇摇头,眉头微微皱着:“是真的!我临走那天,听上级说形势严重!昨天报上就登出来了。我在火车上还买了一张《人民日报》哩。”

  说着,就去翻她那褪了色的帆布挎包,翻了好久也没找到。

  “大概是丢了!”她甩甩手,“反正美国人出动的飞机舰艇很多。那地方也很重要。”

  大妈脸色忧虑地问:“人民军还能退回来吗?”
郭祥也问:“这仁川究竟在什么地方?”

  “谁知道呢!”杨雪说,“从前只听说有个高丽国,在我们东边儿……唉,我这文化水儿!”她叹了口气。

  郭祥望着大妈:“能不能找本地图看看?”

  “怕不好借。”杨大伯在外间屋里插嘴说,“谢家闺女人家上中学,这地理图我想不能没有。”

  “不借!”大妈把头一摆。“那老狐狸,看到你借地图,就会猜咱恐慌了!”她寻思了一下,就吩咐大乱到小学校李老师那儿去借。

  大乱慌忙跑出门去,刚走到窗外,大妈又喊住他说:“大乱!”

  “嗳!”

  “看你慌的!不要显出这种样子!”

  地图拿来了。这是一本十分破旧的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出版的《最新世界详图》。

  郭祥和杨雪并着肩膀儿伏在炕沿上翻找着。朝鲜这一页翻出来了。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面对着这个狭长的国家,这块陌生的土地,在成百成千个密密麻麻的地名里,寻找着仁川这个地方。

  大妈两手支着下巴,神情严肃地坐在炕沿上。大乱挤在姐姐的身后,伸着头瞅着。大伯,这个辛酸一生满脸皱纹的老农,坐在灶门口,含着烟管,也向这边凝望。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都是第一次如此关切着一个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土地。

  找不到仁川!仁川,它在哪里呢?是在东,还是在西?是一个有名的大城,还是一个无名的村镇?

  最后两个人顺着海岸一个一个地找,才算找到了。

  郭祥用一根掐断的火柴棒儿,当作比例尺,认真地量着从仁川到大邱的距离。

  “咱们的人还能退回来么?”大妈又问。

  郭祥把火柴棒掷在地图上,叹了口气:“看样子有1000多里路呢!”

  大家沉在思索里,屋里静悄无声。

  隔了半晌,大妈语气坚决地说:“咱们的人决不会叫他们消灭。可是,这1000多里路,一路打,一路走,有了伤员可怎么办呢?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照管他们?……”说到这里,她转为愤恨,“怪不得谢清斋那么得意!今天一大早起,他就在地里转游,一扫见我,老远就笑哈哈地说:‘嫂子,今年这秋庄稼长得可真不赖呀!’笑得我这身上直冒冷气。我就知道有事。”

  “咱们中国人刚扒上碗边儿,他们就又来了。”大伯含着烟管喃喃地说。

  郭祥脸色有些发黄。他问杨雪:“部队有没有什么行动?”

  杨雪摇摇头说:“没有传达。”

  “光要听传达呀,”郭祥说,“你当了好几年兵,就不会闻闻味儿?”

  杨雪噘着嘴说:“光是让大家讨论,己经讨论好几次了。”

  郭祥兴奋地把腿一拍:“那就有门儿!你瞧着吧,不会没有行动!不会没有咱这个军!……反正我是呆不住了!”他的眼里射出小火焰似的光彩。一种征服敌人的渴望又在他的心底燃烧起来。

  肉炖熟了。大妈整好摆了满满一桌子。郭样陪着杨雪略吃了几片,就回家去了。

  每个女儿家来,都是家庭的女皇。大妈只嫌杨雪吃得少,把大乱几乎放到一边儿。饭后,大妈把炕扫得干干净净,铺上新洗过的被单,把苍蝇也轰了,门帘放下来,才让女儿休息。一家人又忙着下地秋收去了。

  晚上,杨雪挨着母亲睡下,母女俩的话,像抖开的线穗子,说个不尽。大伯和大乱早已入睡。谁家的鸡,已经叫了头遍。这时大妈从枕头上略略抬起,轻声地问:“你有了么?”

  “什么?”杨雪反问;其实她早知道说的是什么。

  “对象。”

  “我才不找呢!”她把头蒙起来吃吃地笑着。

  “你把妈当成什么人了?”大妈生气地说,“你负了伤,也不告妈一声,这事儿也想瞒我!”

  “人家不是正要对你说嘛!”她把头投到母亲怀里,低声地说,“定了。”

  “谁?倒是谁呀?”

  “老陆。”

  大妈沉吟半晌。

  女儿急了:“你觉得他怎么样?”

  “人倒挺精干,长相也俊。”大妈寻思着说,“就是我觉着,觉着,他在咱家住的时候,好像不那么实在似的。”

  “什么叫实在?”女儿不高兴地说,“人家是大功功臣,战斗上可出色啦,文化又高,再说待我可热情啦……”她把头移到自己的枕头上去了。

  大妈见女儿生气,不言语了。大妈一生,只有在女儿面前有时收敛起自己的锋芒。

  女儿也觉得话说硬了,改了口气:“你提吧,妈妈。你提了我让他改。”  “我没有料到。”大妈试探着说,“我是想,你跟嘎子从小就在一处……”

  “他呀!”女儿笑了。

  “他怎么样?”

  “人倒是很不错的。作战很勇敢,立功不少,就是爱犯点儿小错误。还蹲过禁闭。”

  大妈有些吃惊:“当干部还蹲禁闭?”

  “嗯,那是他当排长的时候。”女儿描绘说,“在娘子关,他领着一个排,攻下了雪花山,打得很好。一个女学生听说他的事迹,感动得流了眼泪,马上解下自己的表寄给他。表寄来了,你猜他在哪里?在禁闭室里蹲着哩……他违犯了俘虏政策。”

  大妈笑了,宽容地说:“他是有点儿小孩脾气!”

  “他见我嘻嘻哈哈的,从来也没有向我提过。”女儿又说。

  大妈也不再说什么。她们刚合上眼,鸡已经叫第三遍了。

  第九章 惊梦

  郭祥回到家里,已经是起晌时候。房门上挂着铁锁,母亲想必下地去了。他本想和泥抹炕,刚抓起扁担,就觉得淡淡的没有情趣。又到地里挑了两趟高粱,也觉得没有心花儿。他坐在门限儿上歇了一会儿,院子里的大榆树上,不知道有多少伏凉儿,它们的鸣声是那样无尽无休,令人心烦。

  晚饭过后,他觉得精神困倦,就躺在炕上歇着。朦眬间,忽然听见窗外有人叫他:“连长!连长!”仿佛是通讯员花正芳的声音。他问:“小花子!你做什么来了?”只听花正芳说:“你还问哩,部队一早已经出发了!”郭祥腾身坐起,抓起小包袱就走。谁知推门一看,外面并没有花正芳的影儿。只见一个人,戴着顶破草帽,手里捧着一嘟噜黑乎乎的东西,直橛橛地立在墙角里。郭祥走近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面孔黧黑,还带着几道血迹。郭祥问:“爹,你手里捧的是什么呀?”只见爹把那串黑乎乎的东西抖了抖,说:“孩子,你不认得这东西么?这就是我的心,我的肝哪!是谢家给我挖出来的!他们把它挂到树枝上给我晒干了。孩子,你给我装进去吧!”郭祥哭了。他哭着说:“你等着吧,爹,我一定给你报仇!”
郭祥走着,跑着,跑着,走着,回到他的营房里,营房里已经空无一人,部队已经出发走了。他见一条大路上,有许多散碎的马粪。“部队一定是从这条路上走的!”他想,就顺着这条路拼命地追。追了好久,看见前头有一个挑担子的。追上一看,是司务长老康。“老模范!”他高兴地叫道,“部队还有多远哪?”老康只顾走自己的,见了他理都不理。郭祥走上去说:“老模范,你怎么不理我?”老康把担子一放,指着他,满脸怒容地说:“现在打仗了,你躲在家里,不敢到前边去。哼!我没看出来,原来你也是个落后分子!”郭样气得跳起来,跟他争辩,老康还是不听。郭祥带着怒气继续向前追赶。远远望见尘土飞扬,有一支部队正在飞快地前进。“怪不得我老追不上,他们跑得多快呀!”他想。

  他跑步追了上去,可是越看越不像自己的部队。仔细一望,每个人的鼻子都是高高的,戴着船形帽,背着一色的卡宾枪。“糟了!追到美国人的部队里去了!”他正在嘀咕,只见几匹马冲到面前。有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洋洋自得地骑在一匹大白马上,用军刀指着他说:“姓郭的,多年不见了,你还认识我吗?”郭祥站定脚步,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谢家的大小子谢家骧。不由怒火腾起,心想,报仇的机会可来到了。他摸出驳壳枪,瞄得准准的。谁知一扣扳机,子弹臭了,那谢家骧在马上哈哈大笑。他正要把臭子弹退出来,继续射击,只见谢家骧命令士兵推出一伙人来,一个个都用绳子捆着。谢家骧大声说:“姓郭的,你认识这些人吗?”郭祥一看,不禁惊叫了一声,这里捆着的,正是他的母亲,还有杨大妈、杨大伯、杨雪、大乱、许老秀、金丝、小契以及全凤凰堡的群众。只见谢家骧把明晃晃的军刀抽了出来,说:“多谢美国人的帮助,你们今天总算又落到我手里了。姓郭的!我今天要当你的面,杀给你看!”说过,手起刀落,郭样看见自己的母亲,那披着苍白头发的头,就滚了下来。他惊叫了一声,急忙扑上前去,被那白马的蹄子,踢昏在地。他在地上挣扎着,全身动转不得,喊也喊不出声来,好像被绳子捆着的一样……

  “嘎子!醒醒,醒醒!”  郭祥醒了。睁眼一看,桌上那盏铁灯,暗幽幽的,母亲正深深垂着头坐在灯前做活。

  他出了一身冷汗。

  “嘎子,”母亲回过头说,“你刚才做什么梦呢,呜呜哑哑地叫?”

  “我,我,没有做什么梦。”他含含糊糊地说。

  “我听见你又是哭,又是笑,又是冲呀杀的,好像是打仗似的。”

  “许是夜狐子把我压住了。”

  “你瞧,”母亲责怪地说,“从小我就老是说你,睡觉时候不要把手压住胸脯,这么大了,还记不住!”

  郭祥勉强笑了一笑,心里却酸辣辣的。那沉重迷离的梦境,像是还没有从这小屋里退去。

  母亲做着针线,头垂着,像是对那件衣服说话似的:“人说,梦是心头想。你离家走了,你爹也死了,我怕胡思乱想,弄坏身子,大白天也不敢一个人呆着,总往人多的地方挤。听人说说笑笑的,什么也不想;可是黑间一睡下,还是做不完的梦。不是梦见你,就是梦见你爹。一梦见你爹,就看见他……”

  母亲停住针线,墙壁上晃动着她抖抖索索的身影。

  “天不早了,妈,快睡吧!”郭祥赶忙截住她的话说。

  “看你这领子破成什么了,还能穿得出去?”母亲说着,又继续缝缀起来。她的眼已经花了,常常扎错地方,显得很吃力。她嘱咐郭祥,将来到城市里,买一副老花镜给她。她说别的老婆们,都有老花镜,她也借着戴过,做起活来,得劲的不行。她流露出十分羡慕的祥子。

  郭祥看母亲的神色快活了些,就说:“妈,我对你说一件事,你别着急。”

  “说吧!”

  “你不着急,我才说呢!”

  “我不着急。”

  郭祥鼓鼓勇气说:“我打算回部队去。”

  “怎么?”母亲停住针线一楞,“你不是请了一个月的假么?怎么只呆了七八天就要回去?”

  “我在部队惯了,在家呆着腻味得慌。” 

 母亲半晌无语,针线也停住了。

  郭样见坏了事,便坐起来,正想劝慰母亲几句,只见母亲摆摆手说:“别哄我了,孩子,妈不是那种不懂事的。”她抚摸着郭祥的头,又说,“情况我已经知道了。走就走吧,你妈也知道工作重要。”

  油灯上结着一颗很大的灯花。郭祥紧紧攥住母亲的手,心里真是说不尽的感激。

  “小嘎儿,我还要问你一件事儿。”母亲轻声地说,“你跟妈说实话,你到底有没有对象?”

  “没有。”郭祥坐起身来,摇了摇头。

  “我跟你说,”母亲把声音放得很低,“有一天,我跟你大妈在树凉下纺线,说起小雪的亲事,我听你大妈老是夸你,我就听出话音来了。那闺女,我看比她娘年轻时候还俊!就是脸黑一点儿,我看那也没啥。你看呢?”

  “她己经订婚了。”郭祥低下头,深深地叹了口气。

  母亲一怔:“跟谁?”

  “别问了。”郭祥心烦地说。

  “唉!”母亲也叹了口气,“要不我把你姑家的闺女给你说说,那闺女也长得不丑!”

  “妈,我困得眼都睁不开了,明天再说吧!”郭祥说过,脸朝里躺着去了。

  母亲见孩子没趣,不好再问。匆匆缝好领子,插起针,也躺下睡了。不用说,郭祥根本没睡。他的情感,像海浪般地起伏着,而这些是谁也不知道的……

  那少年时的青梅竹马,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呵!在蚂蚱飞溅的草丛里,他们争吃过也合吃过一个“蜜蜜罐儿”;在花生地里,他们偷扒过人家还没有成熟的花生,一同承受过欢喜和惊怕;在水塘边,他们迎着夕阳挨着肩膀洗过他们肮脏乌黑的小脚丫;在雨后,在僻静的树林里,他们烧着小铁筒儿,分尝过蘑菇的美味。至于那可笑荒诞的事情,当然也是有的。那是一个寂静的中午,他们一同拾柴禾回来,白沙在地,蓝天如洗,他们就在那沙地上,插起三根草棍儿,小雪的小歪辫上插着一朵野花,他们双双跪下,万分诚恳地叩了三个响头,然后,“新娘”和“新郎”才背起柴筐手挽着手儿回家去了……这故事也只有那歌唱的蝈蝈知道。

  此后,小嘎子因为一枚柳笛,一只黄鹰,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也离开了童年时的伙伴。假若两人从此不再相遇,那童年时的友谊,也无非散失得像轻云一样;可是,谁让他们又偏偏相遇,在战争的烟火中,又有那样多的往还?

  郭样清楚记得,在战火重新燃起的1946年,一个9月的日子,他们正驻在易县城郊。那天,郭祥正蹲在村边和同志们说笑,有人冷不防从背后用双手捂住了他的眼睛。“去你娘的!”他粗鲁地说,“我早就知道你是花机关!”他说的“花机关”,就是本连最爱开玩笑的司务长。因为他满脸的大麻子,就被人奉送了这个绰号。谁知这一猜,倒引得周围的人哄堂大笑。他知道猜错了,探过手去摸那人的脸,没有摸到,又去摸那人的手,只觉得小小的,嫩嫩的。这是谁呢?除了连部那个调皮的通讯员还有谁呢?他就又粗鲁地说:“我还不知道你是连部那个小鸡巴孩子儿!”这一说,又引起一场大笑,连给自己开玩笑的人,也咯咯地笑得撒开了手。郭祥回头一看,咦,原来是一个长得那么俏丽的脸色黝黑的姑娘!她穿着稍长的新军衣,打着绑腿,束着皮带,短发上嵌着一顶军帽。她两手交叉着站到那儿,脸红红的,望着他悄声不语。郭祥登时涨红了脸,仔细一看,才蓦地想起这就是他一别多年的童年时的友伴!从此,新的战斗岁月,又给他们童年的友谊续上了无数闪耀的珍珠!
自从小雪来到部队医院担任卫生员之后,就很惹人喜爱。自然,她年纪太小,饭不管凉热,拿来就吃;睡觉也不像个样子,睡着,睡着,就在炕上横过来了。不是把腿压在别人的胸脯上,惹起别的女同志的抗议,就是把被子蹬在炕底下,只抱着个枕头睡觉。至于行军、爬山,也免不了要给首长们、同志们添些麻烦。这是她有时候感到羞愧的地方。但是,就整个地说,她是一个多好的护理人员哪!她不像有些护士那样,嫌脏,嫌累,甚至害怕战士们身上的鲜血,仅仅为了克服这一点,就要经过很长的过程。她是不嫌脏的,因为在家里她不知给伤病员们端过多少屎尿;她是不怕血的,因为她跟母亲一起,给战士们洗过不知多少血衣。她是那样热爱战士们,在情感上丝毫不嫌弃他们。从小,她就攀着战士们的脖子打滴溜儿玩,今天,人家说她年纪大了,不断提醒她是“女孩子”,才使她稍稍收敛一些,但他们仍然是她亲密无间的哥哥。在郭祥负伤住院期间,亲眼看到他的童伴,这个小小的新任职的卫生员,是多么能干和劳苦。人们知道,血迹用热水是洗不掉的。

  十冬腊月,滴水成冰,就在那样的季节里,她的一双小手,一大早晨就泡在冰水里,洗呀,搓呀,洗搓着那一件件发硬的血衣。她的头发上染着霜雪,一双小手冻得像红萝卜一样。她一天要洗出好几十盆。有时她太困了,洗着,洗着,她的头深深垂着,短发搭到水盆里,搭到战士们的血衣上。“你歇歇吧!”同志们说。“你歇歇吧!”郭祥心疼地说。她抬起头,睁开眼,对着郭祥笑了,笑得很不好意思,笑得很羞愧,连忙又洗起来了。他于活永远是那么急,不干完就不愿停止,不管有多少!直到把干衣服缝好,送到战士手里,这才喘一口气,可是又跑到病房里说笑,给战士们唱歌去了。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了生气,就是那死气沉沉的人,脸上也漾出了笑纹。大家尚且这样地欢迎她,何况她童年的友伴呢!

  至于说郭祥从什么时候起,从什么事情上爱上了她,日子没有给我们这样的印记,事件也没有提供足够的凭证。常常是这祥,一个人悄悄地爱上了另一个人,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郭样自己也分辨不出,这究竟是一种同志之爱,兄妹之爱,或者是别的。渐渐地,他发现自己每次战斗胜利,总要留下一件心爱的胜利品悄悄赠给她,而且惟恐别人知道。渐渐地,他又发现,在两个战役之间休整的日子里,如果见不到她,就感觉到仿佛短缺了一点什么。

  真实的郑重的爱情,总是那么难以启口;即使对于一个勇敢的人,也不能说不是一个难题。1947年红叶飘飞的秋季,杨雪办一件什么事,顺路去看他。临走,郭祥送她经过一道深沟。这道沟,长十里,名叫红叶沟。沟底一湾碧溪,两旁崖畔上,满是柿子树;柿子红了,叶子也红了,一眼望去,整个一道沟,都是红澄澄的。杨雪在前,郭祥在后,他们踏着鲜艳的红叶,向沟里走去。

  “是时候了!”郭祥四望无人,捏了捏驳壳枪的木壳子作了决定,“到那棵最大的柿子树跟前,就开始谈!”

  他们走着,走着,眼看就要到那棵大柿子树的跟前了,郭祥的心猛然噗嗵噗嗵地跳动起来,不知怎的,被那棵老柿树隆起的粗根绊了个趔趄。

  “摔着了吗?”杨雪回过头问。

  “没有。”郭祥涨红着脸回答,心里骂,“真成问题!眼也不受使了!”

  “还是到前面那块大红石头跟前谈吧!”他恢复了平静,又这样想。

  前面,那壁立在溪水里的,其实是一块很大的青石,不过被爬山虎的红叶绣盖严了,所以看起来红通通的。

  他们又这样走着,走着。眼看走到那块大石头处,正张口要说,“不行!”郭祥又忽然发觉自己的第一句话并没有想好。

  一路上,杨雪絮絮不休地谈着伤员和女伴中的一些趣事,郭祥“嗯嗯”地应答着,实际上并没有听见。眼看已经过去六七里路。他想,爬过前边那道山坡,是绝对地不能够再迟疑了。

  过了山坡,他鼓了鼓勇气:“小雪!”他叫着她的奶名。

  杨雪回过头来。

  “你瞧我有什么缺点?”他竭力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

  杨雪低头想了想,提了两条:一条叫做小孩子脾气;一条是在医院里休养的时候,跟别人吵过一次嘴。不过,她又补充说:“我自己的小孩脾气也挺大的。”

  “我以后要坚决克服!”郭祥坚定地说,后面的话,又接不下去了。

  红叶沟已经走出,迎面过来大队驮柿子的驮子。郭祥的计划就这样吹了。

  “打过这次战役再说。像洋学生那样谈恋爱不行,下次我要单刀直入!”这是他回来路上所作的结论。

  下次战役打得很好。郭祥率领的全旅驰名的“小鬼排”,简直可以说大获全胜。这次共抓了五六十个俘虏,还缴获了两门美式山炮,而且伤亡也不甚大。小鬼们真是高兴得要命,他们的排长领着头儿骑在山炮上,饭都不顾得吃了。别入休息了,睡觉了,他们还是不厌其烦地谈论着这两门山炮和自己的战斗经过。谁知敌入增援来了,接着就是一个120里的长途行军。这一下小鬼们熬不住了,一边走,一边睡,有一个还差点掉到井里,队伍沥沥拉拉走得很不像个样子。“这哪像个打胜仗的样子?”排长懊恼地想。他发了脾气,谁知作用不大。他又编了几个有趣的故事,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郭祥开动脑筋想了想,“我非出一个花招儿不可!”

  他走着,走着,看见村边有几只大芦花公鸡,懒洋洋地在那儿漫步。他灵机一动,瞅瞅连的干部不在,从米袋子里掏出一把米来,然后就捉住了一只。那只鸡惊慌地咯咯地叫着,他解开怀,把它藏在怀里,又扣上了纽扣。走了几步,他就卧倒在路旁,两手抱着肚子叫道:“哎哟!哎哟!”小鬼们见排长病了,眨巴着睡眼围上来,有人掏仁丹,有人掏水壶,有人喊卫生员儿。这位排长见时机已到,纽扣一解,那只大芦花鸡噗啦啦地从人头上飞过,逗得小鬼们哈哈大笑,磕睡被赶跑了。郭祥站起来说:“好了,戏法你们看过了,现在你们要好好地走!要走得有精神一些,前面就要过镇店了!”果然,小鬼们精神奋发,在镇店的大街上,走得很像个样子。

  谁知一到宿营地,就出了岔儿。郭祥被带到连部。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四个人,直批评了他大半个钟头,对他别出心裁的鼓动方式,给予了彻底的否定。当然,这笑话很快就风传到整个的纵队。

  杨雪前来看他。按照预定计划,本来到了实现那条“单刀直入”方针的时候,而且,缴获了两门山炮的小鬼排长,该是多么扬眉吐气呀!可是完全没想到竟出了这样的岔子!糟糕之极!郭祥懊丧地垂着脑袋瓜儿,躲起来没有和杨雪见面。“等到下次战役,恢复恢复名誉,再说不迟!”他作出了新的决定。

  下次战役,郭祥他们果然又打得很好。雪花山悬崖上一座最险峻最坚固的堡垒被小鬼排攻克了,虽然伤亡较大,但为整个战役打开了顺利发展的道路。郭祥的战斗事迹,第一次登载在《晋察冀日报》上。《晋察冀画报》还刊登了郭祥和小鬼排的照片。一位女学生写了一封十分热情的信,外附一块怀表(她父亲的遗物),指名赠给郭祥。信上用激昂的调子说:“让这块表给我们的英雄指示胜利的时刻吧,它比在我的手里更有用!”信末还附了一首诗:  想起了我们的英雄,
像看见一只飞鹰,
你飞到了雪花山上,
雪花山也胆战心惊!
你两次被埋入土中,
又钻出来勇敢冲锋,
我们一定要向你学习,
把敌人的碉堡扫平!
旅政治部接到了这块表和这封信,专门派了一个干事去送给本人。政治部主任并且特别指示这个干事说,最好要团里或者营里召开一个军人大会,当众把信和表交给他,以扩大影响,增强斗志。干事到了团里,说明来意,谁知团政治处主任又是摇头,又是叹气地说:“东西你送给他本人就是,反正大会是不能开的!”原来,这个仗打得比较苦,两个班长和郭祥心爱的几个战士都牺牲了。他们冲进碉堡的时候,敌人一直抵抗到最后才缴了枪。小鬼们眼都红了,有的说:“毙了他妈的吧!”郭祥说:“行!都是还乡团,老地主,比蒋介石的正规军还顽固,毙了没什么可惜的!”就这么着,把为首的一个反动军官打死了。因为违犯了俘虏政策,这个排的主要负责人,现在正在禁闭室里蹲着哩。这个干事只好找到禁闭室——一个农家的磨房——把东西交给他。他的眼泪啪啪地打在信纸上,把信纸都打湿了。  事后,有人编了段快板:

  姑娘寄来一块表,
到处来把英雄找,
营部连部都找遍,
不知英雄哪去了?
原来英雄搬了家,
地方清静屋子小,
门口还有警卫员,
解除疲劳实在好。

  郭祥的原定计划,就这样一次一次地吹了。他想,她是个好姑娘,而我的缺点这样多,老出漏子,就是她答应下了,心里也不痛快。不如推到来日再说。谁知,事情不知不觉中竟起了根本变化。

  那是今年春季,部队完成了解放大西北的任务之后,就驻在银川附近的黄河岸上。这时的郭祥已经是连长了。有一个星期天,郭祥刚刚开罢了连务会,就见通讯员走进来说:“准备点好吃的吧,有人找你!”

  话没落音,杨雪就进来了。

  郭祥见她容光焕发,头发乌亮,无论眼角眉梢,都带出喜滋滋的样子,衣服也穿得格外整洁,像是专意打扮过的。

  “请坐吧,班长!”郭祥玩笑地说,这时的杨雪已经是护士班长了。

  “别闹!”杨雪扯着他说,“你出来,我跟你谈个事儿。”

  郭祥毫不迟疑,就跟她走了出来。“太好了,她倒先找我谈,我的心事叫她看出来啦!”郭祥一边走,一边高兴地想。

  出了西门,城外有一个小湖。湖虽不大,却有不少的野鸭常常落在那里。岸边,有两株桃树,桃花开得特别的好。

  他俩坐在桃树下,四外静悄悄的,只有战士结扎的一条木筏,在水边荡来荡去。

  “有一件事儿,”杨雪红着脸,低着头说,“我早想同你谈谈。” 

  “你说,你说。”郭祥脸上兴奋得发光。

  “咱们俩是从小在一块儿长大的。”她诚挚地望着郭祥,“你听了,一定要说实话。”

  郭祥摘下帽子,搔搔头皮:“你就说吧。”

  “你一定要好好儿地给我参谋参谋。”她又说。

  郭祥焦急地又把帽子戴上:“小雪,你怎么变得这么啰嗦!”

  杨雪笑了一笑:“有人追我……你知道是谁?”她偏着头瞅着郭祥。

  “我不知道。”郭祥笑了。哈哈,那还有谁!

  “你猜一猜!”

  “我猜不着。”

  “猜一猜嘛!”

  “这黑丫头要玩花招儿!”郭祥心里想道,就随口说:“是胡医生不是?”因为他住院时有些风闻。

  “他呀!”杨雪用鼻子哼了一声,“我一辈子不结婚也不找他!最近开刀,连棉花球儿都给人缝到肚子里去了,还一天价擦雪花膏哩!”她大笑起来。

  郭祥也笑了一阵。又猜:“是不是医院的李文书呀?”其实他明知道不会是李文书,虽然他也追得很紧。

  “他呀!小脸儿长得不错,就是不像个男的!”她又嗤嗤地笑起来,显见她又想起什么有趣的事情。

  郭祥说:“我猜不着!”

  “从你们营的范围里猜吧!”她调皮地望了郭祥一眼。

  郭祥笑而不答,心想:“你早晚总得归人正题。”

  “我对你实说了吧!”杨雪脸上闪耀着幸福的光辉,望着湖水,“就是,就是……那个人哪,高高的个子,讲话声音挺洪亮的,还是一个大功功臣!你说是谁?”

  郭祥的脸色紧张起来。

  “是我们营长吗?”他惶惑地问。

  杨雪点点头,笑了,接着问:“你看他行不?”

  “你看呢?”郭祥躲过她的眼睛。

  “我呀,我觉着他挺不错的。”她有点儿不好意思,“人家是大功功臣,战斗上很好;文化水儿吧,也不像我只埋住脚脖儿;在群众里头威信也高……而且对我挺热情的……”

  郭祥脸色发白。

  “你觉着他不行吗?”杨雪担心地问。

  “不。”郭祥竭力地克制着自己,使自己镇定清醒。他把手一挥:“你可以下这个决心!”

  说过以后,他还勉强地笑了笑。

  第一次沉腼在爱情幸福中的姑娘,竟然未能察觉郭祥深深埋藏在心底的不曾吐露的情感!“好吧,那我就到营部回答他,他还等着我哩!”说着,她站起身来,把手里的草叶用力地掷到湖水里,走了没几步,就一蹦一跳地跑进城门去了。

  这时候,郭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因为四外无人,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五尺多高的男子汉,望着湖水上刚才被丢落的草叶,眼泪唰唰地滴落在湖水里。可以说,郭祥第一次发现自己是那样深切地爱她。这时候,假若你遇到我们的主人公,你决不会想到,这就是当年在敌人炮楼丛中神出鬼没的嘎子,这就是攻克天险雪花山的郭祥,这就是那位遇事总有办法的永远欢乐的人物!只有孩子,才能像他哭得那么专心。有一只水鸭,大胆地飞到他的身边觅寻鱼虾,把头深深地探到湖水里,他都没有发现。

  有一个藏白帽子的回民老头,经过他的身边,他躲闪不及,就捧起湖水,装作洗脸的样子,眼泪还是照样地流到那碧清的湖水里去了。

  “我应该给她写一封信。”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她爱我也罢,不爱也罢,我的这颗心,应该让她知道。”

  他擦擦眼泪,掏出他那个写满了武器、弹药、军歌,以及各班发生问题的小笔记本,用那支蹩脚钢笔唰唰地写起来。虽然平时给文化教员作一篇文,使他深感头痛,现在却写得很快,不一时就写了好几页。

  写完之后,他翻来覆去地看。


“多可耻呀!”看到第二遍的时候,他忽然骂了自己一句。“什么祝你幸福!这不是搞破坏吗?如果自己真心爱她,为什么要妨碍她的行动,使她精神不安呢?营长是我的老战友,为什么要影响他们的关系呢?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做的事吗?……”

  他抓起那封信,几把就扯得粉碎,把它狠狠地掷到湖水里去了。

  ……  “告诉你,今后再不许想她!也不许做出任何对营长不利的事情!”当他在乱麻一般的思绪中严厉警告自己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小窗上流进来清泉一般的晨光。

  【第十章 分别】

  郭祥辗转不能成寐。第二天一大早,就到大妈家辞行,告知他明天回部队去。大妈心如明镜,一听就知道是昨天的消息使他急了。

  “你是怕打不上仗!”大妈指着他的鼻子说,“是不?”

  郭祥笑了。

  杨雪正在梳头,听说郭祥要走,嘴上叼着发卡儿,从里间屋走出来,说:“我也要走!咱们俩就伴儿。”

  “你马上走!”大妈生气地说。

  “走就走!”女儿分毫不让,“形势一时一个变化,我还怕落后哩!”

  郭祥正要劝杨雪多住几天,大妈瞅着他说:“傻小子!我问你明天是什么日子?”

  “中秋节呀!”郭祥说。

  “是呀!”大妈说,“你出去了十三四年儿,明天是八月十五,撂下你妈独自个儿吃泪泡西瓜,你想想是什么滋味儿?”

  郭祥沉默不语。

  “就这么定了!”大妈决断地说,“吃好吃歹,明儿个在家团圆团圆。后天一早儿,我送你们俩上车,任你们飞上天去!”

  他们就这样取得了协议。

  郭祥回家对母亲说了。母亲原本也是这个心意,只恐怕拗儿子不过,没有敢提,现在听说儿子晚走一天,自然欢喜不尽。她把儿子的破衣槛袜找出来,该洗该补的,紧赶着做。另外,还托金丝给儿子做了一个小棉坎肩儿,准备在秋深冬初棉衣还没有发下的时节,好套在单衣里面。郭祥也抓紧时间,打场,抹炕,还把那个发黑的破风箱,也修理了一下,好使母亲日后做饭,少花一点气力。

  中秋节,招引着家人的团聚,也容易给孤零的老人们增添无端的悲凉。郭祥惟恐母亲想起那些悲惨的往事,就灌了两斤白酒,约请了大妈一家,金丝一家,小契一家共度佳节。这一晚秋风飒飒,月色满院。郭祥一开头就讲了几个有趣的战斗故事,特别是中秋夜袭占敌人据点吃西瓜吃得全连跑肚子的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最后,郭祥又偷偷告诉小契,叫他切西瓜时切一个奇数。按民间旧俗,在西瓜中部插花切开,如果瓜牙儿的数目是个奇数,一年内就会有添人进口的喜事。这一晚,小契切瓜时,果然母亲不言不语带着异常虔诚的神态注视着。小契在西瓜的绿皮上刺成了锯齿形,然后用力分成了两半。母亲就悄俏地数起来了,当她数到第九个时,望望郭样,脸上充满了微笑……总之,这一晚母亲特别高兴,郭祥的部署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第二天一早,郭祥就收拾停当,准备起程。他和杨雪本来打算徒步走,大妈坚持要雇一辆大车,而且说已经雇妥了,郭祥只好等着。谁知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直到小晌午了,还不见影儿。郭祥急了,就跑去问大妈。大妈说:“想是赶车的吃饭晚了,你且回去耐心地等他一会儿。”郭祥只好回家等着,看看天已近午,又跑去追问大妈。大妈只是笑,也不答话,问得急了,才忍不住笑起来说:“小子,人都说你嘎,我看比起你大妈来,还是缺个心眼儿!”她笑了一阵,“放心吧,等明天再不让你们走,我就真是落后分子儿了。”

  次日一早,果然街上响过一阵清亮的铜铃,一辆马车在杨家的门口停住。

  郭祥和母亲走到大妈门口,一看赶车的还是老亨,而那匹小青骡子,已换成一匹又高又大的黑骡子,屁股蛋子圆墩墩的,像黑缎子一般明亮。

  郭祥跟他打过招呼,带着笑嘲弄地说:“你倒挺发财的,不几天就倒腾了这么一匹漂亮骡子!”

  “光拉脚能挣几个?”他撇撇嘴,“前几天我跟你们村长拉了几趟鲜货,倒挺顶事。”

  郭样母子到大妈家坐了一会儿,等杨雪吃完饭,才一同提着包袱上车。这时候,除了小契、金丝、老秀等几家知近亲友,街坊邻舍来送行的,也很不少。人们纷纷慨叹着询问着一些类似的话:“出去了这么多年,怎么住了几天就走了?”

  “人家惦着工作哩,”有人代替回答说,“人家连长,还管着一百多号人哩,哪能像咱们似的!”

  “什么时候再回来呀?”又有人问。

  “别问这扯淡的话吧,”有人反对说,“当兵打仗,山南海北,这哪有个准儿!”

  “嘎子兄弟!”一个大嫂说,“你二十大几啦,再回来,可得给我们带回来一个!要再是这么一个人,我们可不能让你进村儿!”  人们笑着,问着,郭祥笑着,应答着。有时同一类问话,甚至要回答好几遍。在杨雪那里,也围着一群人,大都是些老婆、媳妇和姑娘,喊喊喳喳更没个完。

  这时候,本村最老的老人郭老驹,也扶着拐杖挤了过来,满头白发,胡子白得像银条似的。他早就100岁开外了,可是每年老对人说是98岁。他也挤到郭祥的身边来了。

  “老爷爷!”郭祥连忙亲热地招呼他,“您身子骨儿硬朗呀?”

  “就是牙口儿不大好使了!”他指指自己的嘴。

  “您多大岁数儿啦,老爷爷?”

  “98啦!”

  人群里马土扬起一阵轻微的笑声。他慢悠悠地转过头,瞅了大伙一眼,又往前迈了迈,抚着郭祥的肩头,缓缓地说:“小孙孙!别忘了咱这个家!我这个孙子媳妇儿,”他指指郭祥的母亲,“一个人在家过日子,不容易!……”

  郭祥的母亲眼里噙着泪花。

  “老爷爷!快让人上车吧!”人们纷纷地催促着说。

  “我嘱咐他几句!等他下次回来,我怕就见不上了。”他神态庄重,一字一板地说,“小孙孙!咱们郭家,我记事儿,就没吃过饱饭。这几年,才扒上了碗边儿,吃上了舒心饭。这不容易!你在外头当兵,要好好看着,别叫洋鬼子、国民党再回来!他们再回来,只有等死,我是再也跑不动了……”

  “你放心吧!老爷爷!”郭祥热血沸腾,在人群里高声说道。

  “老爷爷!快让人上车吧!”人们又催促着。

  “好,你上车吧!”老人叹息了一声。“多好的孩子!要是他爹活着,能看见他,该有多好!”说过,一滴老泪洒在车道沟旁的灰土里。

  “别提他了!”郭祥的母亲用衣袖拭拭眼泪说,“要不是他用鞋底子死打,孩子怎么会那么小就跑出去!”

  人们都心里难受,也埋怨老人多话。

  小契看见这种情形,马上分开众人,摆手让郭祥、杨雪上车。又走到郭母的跟前说:“嫂子,眼里别老出汗啦!叫我说,这两鞋底子打得好;一鞋底子打出了个功臣,再一鞋底子又打出了个连长。要是俺爹活着,我还想叫他打两鞋底子哩!”

  人们笑起来。郭祥的母亲也拭去眼泪,空气变得舒缓了些。

  郭祥、杨雪上了车。老亨把鞭梢一扬,马车刚开始走动,郭祥听见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说:“嫂子,别哭啦。孩子出去个三头二十年不回来,那算了什么!这是为人民服务,是光荣的!”

  郭祥一看,是地主谢清斋。原来刚才他背着个粪筐子,站在对面门台上看热闹,不知什么时候,也挤到人群里来了。

  “唷!”郭祥喊了一声,把骡子止住。

  “你说什么?”郭祥瞅着他问。

  “哦,哦,侄子!我刚才听说你走,也赶来送送!”谢清斋满脸是笑,点头哈腰地说。

  “我问你,刚才你说什么?”

  “我,我,”他咂咂嘴,“我说你荣任了连长,又是人民功臣,真是太光荣啦!”


“光荣不光荣,只要打倒那些吃肉不吐骨头的家伙就行!”郭祥冷笑着说。

  “那,那个自然!”谢清斋流露出得意的神态,“你走得这么急,敢是世道有点不平妥吧?”

  “不平妥不是也很好吗?你这个粪叉子,就可以变成文明棍儿了。”郭祥又冷笑了一声,指着他对众人说,“你们大伙瞧瞧,凭他这个样儿还想变天!”

  大伙瞅着他那尖嘴猴腮,小胳膊细腿的神气,瞅着他那穿着破缎子背心背着粪筐的架势,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别逗笑啦,侄子,”谢清斋隐藏起内心的激怒,“咱们都是一个立场。我就是担心美国的飞机大炮,怕咱们抵挡不住!”

  “那你等着瞧吧!”郭祥响亮地说。

  “好,我等着。下次回来,我请你喝胜利酒!”

  “那太好了!”郭祥指着他说,“如果我碰到你们家的团长,我会把他送到俘虏营里,叫他来风凰堡陪我们喝!到那时候,我们一定要喝个痛快!”

  人们笑起来。

  郭样从老亨手里抢过鞭子,啪地摔了一个响脆,车开动了。

  秋风飒飒,铜铃爽爽。现在,这辆花轴辘马车,已经载着我们的年轻人,离开了凤凰堡奔向西南。

  按常情说,一别多年的故乡,一别多年的父母,匆匆一面,又即刻离去,该会有多么的惆怅和眷恋!可是我们的年轻人哪,在他们的远方,还住聚着另一个家庭,另一个世界。这个家庭,就是他们的战斗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充满了无与伦比的阶级友爱;这个世界,就是他们为革命理想献身的世界,而且,惟有这种一往无前的献身精神,才是他们的道德规范。他们就是在这个家庭,这个世界里长大的。尽管这个家庭经常与困难结伴,与呼啸的风沙和漫天的火光为邻,但他们离开了这个伟大的战斗集体就不能够生活。也许在战斗的间隙里,他们想过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父母,也想过有一天能够回到他们的身边,吃几个煮鸡蛋或是煎小鱼吧;可是当他们真的回到家里,呆上三五天也足够了,再要延长,就从心里烦了,腻了,仿佛是住在旅店里的生客。这时候,他们发现,自己更其渴念的倒是那个战斗的家,倒是自己的首长和同生共死的伙伴。离开了他们,离开了斗争,就不能生活下去。何况今天,当远方又起了一场浩大的战争!

  凤凰堡村西,有一大片垂柳围绕的水塘。送行的亲人们,站在水塘岸上,刚才连他们的倒影都看得见,现在马车拐上西南,就被那一簇簇的树丛影住了。杨雪正要转过头来,只见大乱从一片大麻子地里钻出来,向这边慌慌张张地跑着,后面还跟着一个小花狗儿。  杨雪挥挥手,朝着他喊:“大乱!你来干什么?”

  “送你们一截儿!”

  大乱一边跑一边答话。等离得近了,才看见他背着一个小背包儿,斜挎着一个褪了色的军用挎包,里面鼓鼓囊囊不知装了些什么。他迈着大步,显出一副战士行军的英武样子。两个小脸蛋绯红绯红。那只小花狗一时舔他的脚跟,一时又跳跃着赶到他的前面,回过头向他摇着尾巴。

  郭祥用手点着他说:“说实话,你倒是来干什么?”

  “送送你们哪!”他眨巴眨巴猫眼,“送你们到周各庄我就回来。”说着,就要伸手扒车。

  杨雪从车厢里欠起身子,止住他说:“你别蒙人儿!说,你倒是干什么?”

  “嘿,”他嬉皮笑脸地说,“你们多年不回来,人家送你们一程就不行吗!”

  “别装蒜啦,”郭祥笑了,“你这鬼名堂我一看就破!到了周各庄你说送梅花渡,到了梅花渡你说送固城车站,到了固城车站你又要送我们到部队,你是想让我们把你带到部队里去,是不?”

  大乱脸上显出两个小酒涡儿,羞涩地笑了。他摆摆手:“好,算你猜对了!说干脆的,给你当通讯员你要不要?”

  杨雪故意装出十分严肃的样子,斥责地说:“你给娘说了吗?你给爹说了吗?像你这无组织无纪律的兵,哪里也不能要!你就是跟到固城,也不给你买火车票!”

  大乱没有料到这最厉害的一着,脚步不由地慢下来。那只小花狗就凑上去舐他的脚后跟。

  郭祥也绷着脸说:“兄弟!你要听话,等明年我回来,保准把你带去。你要不听话,我通知所有的部队,哪个也不收你。”

  大乱在车下有气无力地走着,哭丧着脸,抬起头问:“要是你说的话不算数呢?”

  郭祥把腿一拍:“那你就骂我是小狗子好了。”

  大乱迟迟疑疑地停住了脚步。车走远了。

  等大车赶出很远很远,只要回头一望,还可以看见在那秋天的阔野里,站着一个背着小背包儿的孩子。他呆呆地在那儿站着,那只小花狗还在舐他的脚后跟哩。

  杨雪鼻子酸酸地说:“说良心话,我真喜欢我这个弟弟。要不是可怜我妈,我真想把他带出去锻炼锻炼!”

  郭祥点头同意:“要放到我们团里打几个滚儿,战斗作风准错不了!”说过,朝老亨背上拍了一掌,催促着说:“怎么样?我来替你赶一程吧!”

  “算啦,嘎子兄弟,我知道你那一手!”老亨嘿嘿笑着,惟恐郭祥再使什么花招儿,就在猎猎的秋风中扬起鞭子,骡蹄子踏着落叶,发出了急雨般的响声……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