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李旭之:论好文章的不朽

作者:李旭之 发布时间:2016-05-02 10:04:19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好文字可以流传千古,一部《诗经》流传三千多年而不朽。近日浏览网页,偶然间看到一篇几十年前关于评海瑞的文章,内容是针对吴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以前听说过这件事,但没有读过这篇文章,我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时期,故此我是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很长,通读下来,第一感觉,这篇文章是学术性、说理性极高的上乘之佳作,不论古,只论近代以来,这篇文章完全可以有资格放到诸多名品的前列中去。从这篇文章的立意和说理内容上讲,这是一篇完全站在历史的最高处的理论文章,它透彻地分析、说出了“清官政治”的假象及其本质,拨开了所谓的“清官”现象遮掩下的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封建社会传颂了两千多年的青天大老爷的形象,它彻底扯下了其骗人的假面具。它教懂了人们该如何去拨开经济基础是私有制下的眼前的一切雾障。

  虽然这篇文章已经走入了历史,今天很多人不太容易见到,但是这篇文章在几十年前的中国是家喻户晓,广泛传播的。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应该是不会忘记它的。

  好文章是有价的。人无论生命长短,都是要死去的,而不死的,是文字。有的作家,即使著作不多,或者少到一句诗句,只要是最上乘的佳作,就足以流传千古了。先举一反面的例子说吧。唐初的宋之问和他的外甥刘希夷都是诗人,有一天,刘希夷做了一首《代悲白头翁》的诗,请舅舅指点。当宋之问看到诗中的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心中感概,仅凭这两句的千古绝唱,足以使一个诗人扬名流芳了,一定要把它据为己有。最后刘希夷被舅舅害死。《全唐诗》,在宋之问和刘希夷的名下都收录这首诗,一诗二主的现象,是被文章有价,文字不朽诱造出来的一个悲剧。

  在唐人传奇小说中,有一篇韵语对话,文辞浮华艳丽的小说《游仙窟》。这篇小说是唐朝张鷟所作。在流向日本时,日本“每遣使入朝,必出重金购其文”(《旧唐书》)。宋后这篇小说在中国失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了这篇小说,正式引起了国内文学界的重视,遂从日本引入。后由汪辟疆编入《唐人小说》集中。这也是文章有价,即使颠沛流离,飘洋过海,文字是不死的。

  再有一例,广东地区,粤剧是人们非常喜爱的当地剧种。在粤剧发展史上,除了唱家的贡献之外,就是剧作家了。在诸多的粤剧剧作家中,唐涤生是一个重要人物。记得以前看过一部香港电影《南海十三郎》,如果对粤剧不熟悉的话,这部电影恐怕很难欣赏下去。这部电影拍的非常好。南海十三郎江誉镠与唐涤生在广州被日军轰炸前的一次看戏时,南海十三郎问唐涤生为什么要做名编剧?唐涤生向南海十三郎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我要证明文章有价,再过三五十年,没人会记得那些股票黄金,股票世界大势都只是过眼烟云,可是一个好的剧本,五十年一百年,依然有人欣赏,就是我死了,我的名字我的戏,没有人会忘记,这就叫做文章有价。”这段话虽然不免趋利,但是作家们完全明白文字价值的所在。唐涤生在四十二岁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四百四十六个剧本,薛觉先、任剑辉、白雪仙、红线女等著名红伶都演出过他的剧本,他的《紫钗记》、《帝女花》、《再世红梅记》等至今都是剧宝。

  诗文、小说、戏剧是如此,理论文章也是如此。诗文戏剧是陶冶情操、提升个人内涵的文艺作品,而优秀的、尤其具有开启民智、引导人民前进的理论文章,其价值更远高于品性类的文艺作品了。评吴晗的《海瑞罢官》的那篇文章就该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吧。

  2016年4月29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