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秦长安教授论证油画起源于中华

  秦长安教授(1937.6-1998.2),福建泉州人,西元1956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油画系学习, 西元19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曾执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福建工艺美术学院、厦门大学美术系和建筑系,曾担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一生致力于油画教学、绘画和专业论证。二十多年前,他凭借深厚的绘画艺术功底,根据大量史料文献及文物遗存进行严谨细致的研究,论证了油画起源于中华的事实。

  秦长安教授指出:

  油画,是以油在彩画表面覆盖渲染而成的画作,或者用油直接调色涂抹而成的画作。早在上古时代,华夏先民即已会将大麻和荏这两种植物的种子压榨出油,以之涂抹保护物品,并进而以之作为在物品上绘画的材料,从而始创了油画,其薄染罩明技法和厚涂技法传承发展至今。油画多绘于绢帛、木板、漆板以及建筑构件、漆器、陶器和金属器物之上,能避免画作图案色彩遭受风雨侵蚀破坏而较长久地保存。根据历史常识,直至西汉后期才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丸墨和麻纸,在此之前没有水墨国画或胶彩粉画,只有油画和漆画存在。现存的出土战国帛画,就是以大麻油或荏油涂帛为底,再以薄油调黑色之浅描为主要造型手段的油画。由于浅鲜的颜色入漆就会变黯,所以古漆画都是朱、黑纯色,现在可见的战国漆器上的图案,凡色彩鲜艳多样的都不是漆画,而是在漆底上以厚涂技法制作的油画。战国之后历代皆以各种体裁形式创作了无数油画佳作,例如湖北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出土的漆器圆奁表面的“人物车马出行图”、湖南长沙南郊出土的“战国细腰妇女帛画”和“战国大夫御龙帛画”,以及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轪侯利苍妻帛画”。宋、元之后,宫廷和士大夫画家逐渐疏远、抛弃油画而热衷于水墨画,油画成为用于建筑木构、门画、木板、旌旗、帷幔、服饰、舟车彩绘、壁画等实用装饰上的“民间工匠之属”,仍然广泛存在。现在,美术史家声称油画技术是15世纪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发明”的,但实际上,当时荷兰与中华有着频繁的交流,这为荷兰画家了解中国文化艺术提供了一切有利条件。

  (见秦长安:《油画之发明与中国传统油画考》,载《新美术》期刊1994.2,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秦长安:《中国传统油画三千年考略》,载《文艺研究》期刊1997.2,文艺研究杂志社出版)

  上述秦长安教授的研究论证理据充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油画起源于中华,西方油画技法是从中华学去的。

  耐人寻味的是,秦长安教授的研究论文发表二十多年来,国内“主流学术界”反应寥寥(在网络上几乎搜索不到有关谈论文章),更谈不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网络“百科”对“油画”的说法仍然照搬“15世纪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发明”的陈词滥调,想来有关“美术史”的书籍和学校教科书中也是如此。当然,这种状况也不令人太奇怪,它只不过又一次反映了百年来思想文化界崇洋西化、糊涂颟顸的问题之严重,以及在思想文化领域拨乱反正的艰巨性。

  现在以民间学者为主的揭露、纠正西方伪史的拨乱反正运动方兴未艾,秦长安教授的研究实际上是在二十多年前就在这方面发出了先声,其一己之努力和功绩将载入史册。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查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