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高考来了,毕业季还会远吗?从教育问题看毛泽东教育思想

作者:燎原读书1226 发布时间:2023-06-10 14:27:27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又是一年高考季,千万学子十年苦读,就要在这一次的高考比拼中见个高低了。不光是整个家长群体,全社会都在关注着这场大考。

  然而,狂热褪去之后,我们还需要冷静的取看待这一切。

  高考虽然光鲜亮丽,虽然全社会关注,但是我们的教育问题,也是真的不小。

  升学率的高企,并未解决根本的“教育”难题;

  教育公平问题,发达地区和富贵人家,总是比穷苦人家的娃更容易得到优质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

  失业率高企、就连最保守的官方失业率统计也高达20%;

  工资水平低廉,“我受了教育,却比打工的父辈更廉价”;

  人们寄希望于通过教育来实现阶层跃升,却最后发现,投资教育只不过花光了教育,阶层的门槛依旧高耸

  ......

  高考之后,我们即将迎来的就是史上最难的高考毕业季,一边高考火热,一边就业阴冷.....,目测来看,这不是一个一两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甚至也不是一个十年八年所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仍将长期的受这一问题的困扰。

  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总是会对比古今中外的做法,去思考我们的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这众多的对比之中,又一个独树一帜,特立独行的存在——那便是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毛主席对20世纪的中国社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5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毛泽东论教育》一书,选辑了1927—1958年21年间毛泽东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言论、报道、书信和题词等,为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教育思想提供了一个基本文献。

  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基于自己从事乡村调查和创办工读新村、工人夜校和农民补习学校的经验,他渐渐地认识到教育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现实社会系统中运行的。教育上诸多问题的根子不在教育,而是社会的弊端使然。

  1927年,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没有文化这样的问题,像杜威、晏阳初、陶行知那样单纯地提倡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是不行的,必须要从根本上开展变革,打倒地主。

  “农村里地主势力一倒,农民的文化运动便开始了。……不久的时间内,全省当有几万所学校在乡村中涌出来,不若知识阶级和所谓‘教育家’者流,空唤‘普及教育’,唤来唤去还是一句废话。”因此,在毛泽东看来,教育的性质根本上还是社会性、政治性,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

  由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上的问题,单靠教育界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首先解决社会的问题。而且,教育问题的解决须纳入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系统中加以考虑,并服务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教育价值问题是毛泽东所关心的另一个重大教育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为谁办教育”或“什么是理想的教育”的问题。

  像当时的许多进步教育家一样,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认识到,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口中,最缺少文化、最需要教育的是广大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因此理想的或进步的教育一定是为他们而办的,是为着他们的自由、平等和福祉而办的。

  旧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是少数人的教育,而不是多数人的教育;是统治阶级的教育,而非人民的教育。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社会主义的教育就是要变革这种教育的价值取向,将大众的教育、人民的教育作为根本的价值方向加以追求。这个价值认识贯穿毛泽东的一生,始终不渝。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经多次明确提出,教育“要向工农开门”;1950年,他在给《人民教育》创刊号题词时提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1958年,他更明确提出教育的“人民性”,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价值属性。

  旧社会,普通人很多人都没有出过县城,更别说在遥远的大城市有什么社会关系。要想去这些地方上学并长期稳定的工作,是不可想象的。就像现在,即使在在大城市大学毕业,短时间内干个快递工作可能还行。但是如果考虑长远,考虑到买房买车、考虑到成家、养娃、上学,很多人是在大城市是难以长期待下去的。待下去的代价,往往就是不婚不育。

  但是,在毛时代,上学不花钱,就业包分配。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成本,由全社会来承担,而非家庭,所以穷棒子也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毛主席主张的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劳动者”的培养不仅是针对劳动人民而言的,也是针对知识分子而言的。

  实事求是地说,毛泽东有关教育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一个非常革命性的观念。因为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教育领域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的风气,学习或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造就社会的精英人士,将社会的优秀青年包括一些贫寒子弟输送到社会上层,成为人人仰慕的“人上人”。

  毛主席还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没有社会斗争和生产实践的磨练,高中和大学里走出来的毕业生,往往意志薄弱,且实践缺乏,总给人一种没长大的印象。

  这让我想起来这十多年来的高考作文,给许多人的印象就是华丽、套路、空洞、正能量,言之无物。上千万人,都是这样的水平和逻辑,是一件令人恐怖的事情。

  ......

  诸如此类的教育见解和主张,在毛主席那里层出不穷。

  毛主席的教育思想,总是那样的力透纸背!如今时代变了,但教育的本质问题似乎没有多少改变!教育为什么人的问题,仍旧是时代教育的核心问题。翻开毛主席的论述,便尤如思想利剑,直刺要害!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