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褚振江:新征程上大力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作者:褚振江 发布时间:2023-02-02 08:14:29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革命文化的精神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革命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作出重要论述,他指出:“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指明革命历史、革命文化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准确把握革命文化的属性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革命文化是共产党人深沉而执着的政治本色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的文化凝聚。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特精神基因的革命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追求富强民主的伟大斗争中凝聚而成的,是一代代先烈和英雄用理想和青春、用头颅和热血,在风雨苍茫中九死不悔、探索进步而谱就的真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书写的红色篇章,凝结着党百年来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奋斗历程,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见证和政治记忆。

  中国共产党最初是由五四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注定具有浓厚的“革命”色彩。随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工农武装的组建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下,一种执着理想、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的革命文化开始形成。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则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奇迹,作为一次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由此而产生的长征精神奠定了革命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全民族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流砥柱,体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伟大篇章,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革命文化。抗战胜利后,两条道路、两种命运的抉择又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为建立一个和平、民主、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中国共产党成功将军事战场上的浴血奋战、解放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和国统区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至此,由中国共产党建构的革命文化日臻成熟,激励着全体共产党人、革命群众以及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完成了打破一个旧世界的历史使命。

  革命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力奋斗,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贯穿于改天换地的壮阔征程,熔铸于惊天动地的英雄伟业,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我们坚守初心、砥砺奋进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

用革命文化锤炼党性、淬炼品格

  革命文化以特有的魅力吸引人,以思想的深度引导人,以精神的高度塑造人。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革命文化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一旦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就会转化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具有穿透历史、激励全党、淬炼党性和锤炼品格的永恒价值,只有薪火相续、代代相传,才能维护好党的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确保党的基业长青、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革命文化,既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定力、迎接各种挑战、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武器;既是激发爱国爱党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更是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奋斗的力量源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追溯革命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掘革命文化的精神资源,发挥革命文化教化、凝聚和激励作用,在激扬信仰力量、凝聚价值共识、淬炼思想自觉、优化舆论环境中不断厚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红色底蕴,使之成为促进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革命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基因,以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立场阐述,为共产党人理想人格塑造提供了指南。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品德,必须充分发掘革命文化所蕴含的宗旨意识、价值追求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紧密围绕信仰真不真、认知透不透、作风纯不纯、自律够不够对标对表,从革命文化中汲取精神之“钙”,推动党员干部养成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和严于律己的品德。要着眼于充分发挥革命文化所蕴含的行为规范、作风养成、价值引导、道德淬炼等党性修养的教育功能,引导党员干部开展道德自警、自修、自励和自重。要增强革命文化资源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影响力,从革命文化中汲取精神之“钙”,筑牢如山的信仰、如铁的信念、如磐的信心,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要进一步挖掘革命先辈的先进事迹,把一封封家书、一孔孔窑洞、一声声誓言化为廉洁文化教育资源,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让革命文化可视可听可歌可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革命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具有特殊价值,指出革命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和独特的精神标识,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革命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革命文化的精神支撑。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当红色基因沉淀在一件件宝贵的革命文物之中,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感情、一种激动、一种奋斗的情怀与自信油然而生。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革命文化承载着党领导人民的奋斗足迹,记录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是有形或无形的红色丰碑,可视可听可歌可诵。革命文化资源开发运用涉及历史学、党史学、军事学、地理学、旅游学等多学科研究,要注重研究运用的平衡性和深刻性,防止出现挖掘不深、研究不透、定位不准等偏差。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革命文化。要开拓革命文化主题创作新思路,实施革命文化品牌战略,加强革命文化设施保护,组织开展革命文化研究,通过展览、影视、文学、舞台等多种形式,更好地再现革命历史,铭记革命岁月,饱含革命情感,赓续革命文化。要发掘和打造一批具有新时代标志意义的红色地标,开发红色文化特色实践课程,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让红色故事火起来、红色人物亮起来、红色精神扬起来,在精神共鸣和情感共振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致敬历史中发扬革命传统,在崇尚英雄中激发昂扬斗志,在赓续血脉中强志气壮骨气厚底气,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好、发扬好,把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专业性、系统性、持续性研究,扎实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立法、队伍保障等各项工作,让革命传统教育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情可寄。

  红色江山,热血铸就;革命文化,代代相传。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辛奋斗历程的生动体现,革命文化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永恒的。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自觉担负起革命文化传承、弘扬、守护的时代重任,使革命文化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来源: 宣讲家网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