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

作者:臧峰宇 发布时间:2021-08-06 09:25:36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新论断系列评论之三

  【光明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百年来,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重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质,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按照中国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放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我们党自成立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通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征程,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们党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颇多内在契合之处。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文化传统,倡导“天下为公”,注重“知行合一”,论证“相反相成”,彰显了实践的思维方式和大同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归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倡导旨在实现人类解放的有原则高度的实践,努力构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并得到具体化的文化前提。

  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化性格。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和创造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形成与发展的,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要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之在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

  正如黑格尔所说:“只有当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掌握了一门科学,我们才能说这门科学属于这个民族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与时俱进的中国话语。毛泽东同志将《汉书·河间献王传》中的“实事求是”重释为研究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邓小平同志用《礼记》中的“小康”阐明中国式的现代化,强调“小康之家”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描绘了分三步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对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运用自如,并赋予时代新义。例如,他以“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强调治国理政要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阐述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再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党秉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视为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并结合时代条件为其注入科学理性思维,使之从前现代走向现代。从中既要看到“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别,也要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贯通之处,由此方能理解中华文化发展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历程,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做出与时俱进的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这就要使之与当今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同,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就要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保持中华文化独特性的同时,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实现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的自我超越;就要着眼于当今人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提出促进人类未来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使之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个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方可彰显自信的底气。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质,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的独特价值体系,使之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使之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气派,是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双重需要。

  (作者:臧峰宇,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